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125分,其中试题120分,卷面5分。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今年的秋天来得晚,寒露之后,才感受到丝丝凉意。桂花已贮蓄了太久的热情,一簇簇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绽开了。每一朵都酝酿着一个少女纯真的梦,那香味儿起初淡______(泊 薄),深深地嗅一下,幽幽桂香扑鼻而来。云______(霄 宵)之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啼。我停下脚步,在一片静谧中默默品读这迟来的美丽。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zhù liàng nìB. chǔ niàng nì
C. chǔ liàng mìD. zhù niàng mì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2.小文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8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陈太丘与友期行》就出自《言语》篇,这类文章多记载古人巧妙应对的故事。
D.中国是礼仪之邦,交往言谈注重谦敬之分,如敬辞有“令尊”“惠存”“垂爱”等,谦辞类有“家君”“寒舍”“愚兄”等。
4.为了使同学们尽快融入新集体,七年级(1)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小文想用一组排比句作为班会开场语,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辟一致。(2分)
在体的心中,什么是友情呢?友情是黑暗中的明灯,让你看到一线光明;友情是焦渴时的甘泉,使你品尝到一丝清甜;友情是,______,______。愿这美好的友情,陪你走过漫漫人生路。
(2)下面是七(1)班班委会拟写的一份邀请函请你帮忙修改。(4分)
①邀请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
(3)活动设置了“我与文学家交朋友”的环节,请你参考示例,从下面的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她的作品,简要阐明与他/她交朋友的理由。(3分)
参考人物:①史铁生 ②鲁迅 ③海伦·凯勒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共15分)
那棵白玉兰
黄庆铭
①大约20年前,父亲从一家园林里买了一棵白玉兰小树苗,种在家门口由红白颜色相间的瓷砖镶嵌的圆形花池上。那时的我刚上小学,顽皮好玩,每天和邻居小伙伴从家门口玩耍经过,压根没有去留意过这一棵瘦小无奇的树苗。
②不过几年的光阴,小树苗就长成了不大不小的树,枝杈交错,叶子修长,让人欢喜的是开出了散发着独有香味的玉兰花,花蕾卵圆形,基部粉红色,花色远看洁白,近看米白。
③每年春节过后,气温回暖,玉兰花就开始盛开,花香四溢,在空气里弥漫,充盈着整条街道,吸引我和小伙伴踮起脚尖凑到花瓣前闻了又闻,然后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各自摘下几朵玉兰花,夹在耳朵上,当成装饰。一些花朵就放在口袋里,待见到小伙伴的时候赠予他们,一起分享花香。
④因为我家门前有这一棵玉兰树,每当花季,小伙伴们都不约而同地聚在树边的花池旁玩耍,让我有一种作为“孩子王”的虚荣感,伴着香味你说我笑,你打我闹,最后在各自父母的呼唤下才各回各家,临走前不忘再摘几朵玉兰花。
⑤白玉兰一年年地长高长壮,已经长成了能够独当强风烈日的伞状模样,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花季满树银花。我也迎来了我的青春岁月。
⑥晚饭之后,夜幕降临,我都习惯在种着白玉兰的花池旁静坐。树阴沉下来的凉意,蜻蜓点水般在皮肤上拂过,带走夏日的闷热。有晚风吹过的时候,听着树叶间摩擦响起的旋律,断断续续,频繁起伏,让人打起了盹,忘却那糟糕的分数。
⑦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滴滴答答。备考的日子是压抑的,依稀记得,我做一会儿题目,一会儿站在房间的窗户旁望着窗外,雨滴一滴一滴打在玉兰树上,树叶微微垂下又迅速还原,留在树叶上的露珠缓缓滑落,留下一条条雨痕。看得出神的时候,脑袋自然放空,雨季突然变得不再让人那么反感,反而治愈了内心,缓解了心情。
⑧往后几年,玉兰树干生长成了固定的样子,树干没有再变粗壮,树枝也没有再往高处长,像人一样到了一个成熟的年龄。这个时期,我离开家乡,到外地读大学,一年才回家几次。所以,特别珍惜在家和亲人团聚的日子。
⑨父亲有晚饭后散步的爱好。陪父亲散完步后,我们都不着急走入家门,总要在玉兰树下歇一歇,并不是走累了,而是习惯看看街道上的人来人往,抬头望望天空,欣赏当日的云层,一朵推着一朵地飘过。我们站在树旁谈古论今,旁边的白玉兰就像一名智者,默默地听着。
⑩又过了几年,不知是疏于施肥,还是病虫害的原因,白玉兰的叶子越长越黄,不断褪去本该有的鲜绿,树枝也愈加开裂,花季的时候好多花蕾密闭,开出花的花瓣也萎软蜷缩,花香也不再那么浓密。有一天,我发现家门口的花池上空荡荡的,只有一堆被松动过的泥土和满地的枯叶和残败花。父亲告诉我,这棵白玉兰养不活了,早上已经砍掉让人运走了。听了父亲的话,我的心里泛起淡淡的茫然感,刹那间好像闻到了一缕熟悉的白玉兰花香……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2月16日)
5.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我”在成长过程中与白玉兰相关的事。(4分)
6.请你仿照已给句子的批注,为文中下面句子做一条赏析性批注。(3分)
示例:每年春节过后,气温回暖,玉兰花就开始盛开,花香四溢,在空气里弥漫,充盈着整条街道,吸引我和小伙伴踮起脚尖凑到花瓣前闻了又闻。
批注:通过写“我”和小伙伴被花香吸引而多次去闻花香这一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玉兰花香气的美好、诱人以及“我”与小伙伴对玉兰花香的喜爱之情。
句子:让人欢喜的是开出了散发着独有香味的玉兰花,花蕾卵圆形,基部粉红色,花色远看洁白,近看米白。
批注:______
7.你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刹那间好像闻到了一缕熟悉的白玉兰花香……”这句话?请简要分析。(4分)
8.校刊《哲思乐园》中设置了以下两个板块,你想要将本文投稿至校刊上,你会选择哪个版块?请说明理由。(4分)
栏目一:岁月珍藏栏目二:少年成长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1题。(共12分)
外婆的香橼树
华明玥
①在乡间,散步的路上可以看到果实累累的香橼树。金黄的果实仿佛一个个粗糙的小瓜。轻拉树枝到鼻尖,深深地闻一下,柑橘家族特有的迷人香气沁入鼻腔。正在门口溪边洗衣的老妇,上得坡道,踮起脚尖,采了三个最大的香橼,她笑吟吟对我说:“多摘点,回去用蜜腌渍了,就可沏香橼茶喝了。”我从老妇眼角的笑纹里,看到外婆的影子。
②20世纪40年代,曾经是大户人家小姐的外婆嫁给了贫寒的外公,靠着做各式各样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包括卖炒货与芝麻糖,带大了三女一男共四个孩子。
③最困难时,她有两个孩子在远方插队,买完米油,头一件事就是买一大版邮票,心急火燎地给远在大西北的心灰意冷的孩子写信。她总要在信上给孩子新的希望:江南的小红萝卜下来了,她承诺要给孩子做五香萝卜干;吃螃蟹的季节到了,她承诺给孩子寄蟹粉油。她要省下一个月的肉票去买油膘,自己熬炼;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剥出满满的膏黄与雪白的螃蟹肉,用油熬封,用玻璃瓶装好,再用蒲叶包好,寄到大西北去。孩子埋怨大西北缺乏水果与蔬菜,外婆便想把香橼树苗种到大运河的河岸荒地上去。三年,香橼真的被她种成了。
④到了深秋,外婆借了两个大箩筐,把河岸上的香橼都采了,挑了回来。将香橼洗净,切成薄片,在大团匾中晾干表面水分。紧接着拿出珍贵的糖,一层糖一层香橼片,紧紧码好,在大陶瓮里密封一夜,再将这些被充分糖渍的香橼片平摊到大团匾中去晒。一直要晒到捏起来硬铮铮,丢在碟子里当当响,而后,外婆开始缝制邮寄的小布包:她要把这些香橼片寄到正在冰天雪地中捞河泥、种小麦与青稞的孩子手里。这样,他们就能喝上又香又暖,还能补充维生素的果茶了。
⑤外婆能在艰苦的生活中支撑那么多年,始终保持淡定乐观,与她舍得留给自己一点儿精神生活也有关系。外婆娘家虽早已败落,但那些陪嫁仍依旧被保管了很多年,从未迫于压力将它们侨扁砸碎。那些宝贝包括一个插梅花的大钢瓶、一个用来陈列果实的古铜青绿旧盘、一个宣德暗花白盘、一个深红色的漆艺盘子,还有两个青花盘。它们器型很大,简直没什么用场,因为普通人家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美味佳肴要装,也没什么水果要摆放。
⑥然而,外婆用双手创造了富足。带着大运河灵性的香橼被采了回来,一部分做成果干,供孩子们泡茶;另一部分,外婆就把它们摊放在盘子上静待成熟。每个盘子里放八九枚香橼,满屋都是清冽又扑鼻的芬芳。
⑦外婆这一生,大起大落,17岁前,半条街的娘家商铺伙计们都喊她“大小姐”;结婚后,她不得不成为卖炒货和香烟的小贩,后来又在里弄办的小厂成为一名两手都是机油味的女工;最后,在为居民打酱油的小店中退休,她似乎从未抱怨过什么,她嫁了个像木桩一样寡言少语的男人,书生意气,遇到事只会往她背后躲,家中买100块煤饼也挑不动,要她一起去挑,她也并无一丝怨怼。外婆也从不计较她这一辈子为家族、为后辈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深信,一条河要不断地朝前流,才可能冲刷出深的河床,汇聚无尽的溪流与雨水,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直到汇入大海。
⑧基于这种朴素的认知,外婆从不把时间花在抱怨上。遇见事儿,她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从起了在运河边种树的念头,到从乡下以板车载了树苗回来种,她只花了三天时间;从运河边将香橼摘回来,到晒出可以泡茶的果干,她花了十天时间;而劝说两个在外插队的儿女千万别丢了书本,一定要把“书读起来,就像在大风中拢住一粒火星”,她分别花了八年和十年。最后,孩子们放下锄头就在1978年考上大学,这却是是外婆完全没有料想到的。但小舅舅和三姨从痛苦与迷茫中觉醒,我以为,与外婆辛苦攒下寄出的几十版邮票息息相关。
⑨外婆离去多年,那些运河河岸上的香橼树还在,每次回到故乡,我就去看望那些树,外婆若有所思的样子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这些香橼,听到过拖船的声音,听到过船上人网鱼、炒菜的声音,也听到过源源不尽的水声,它们的味道,比佛手还要好闻。不知道为什么,闻到它,我就觉得这辈子遇到再大的沟坎都能心平气和地过去。
(改编自《读者》(原创版)2023年1月)
9.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概括外婆的性格特点。(4分)
10.朗读文章时出于传情达意的需要,往往对句子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的形式加以强调。
请为下面的句子做一个朗读重音设计,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半大的螃蟹一买就是一网兜,蒸熟后剥得两手的指甲都裂了
设计及理由:______
11.有同学发现,有的编者在选用此文时将标题改为“我的外婆”。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5题。(共11分)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十二章》)
【乙】许衡幼有异质①,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②耳。”曰:
“如斯而已乎?”师大奇③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贪无书。尝从日者④家见《书》疏义⑤,因请寓宿⑥,手抄归。
(节选自《元史·许衡列传》,有删改)
【注】①异质:与众不同的气质。②科第:指科举考试。③大奇:对……感到大为惊奇。④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疏义:为《尚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⑦寓宿:指在别家借宿。
12.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不堪其忧”中的“不堪”是“不能忍受”的意思,写出了常人对待困苦的态度,由此衬托出颜回的高尚品质。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是“以……为快乐”的意思,写出了只有乐学的人,才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C.“饭疏食,饮水”中的“水”是“热水”的意思,体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D.“取科第耳”中的“耳”是“罢了”的意思,写出了老师对“读书何为”的见解,与下文许衡所形成鲜明对比。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4.你如何理解“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这两种“乐”?请简要分析。(3分)
15.甲文段中的某些观点,在乙文段许衡的身上也有所体现,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某同学在默写“海日生残夜”时,将“生”字误写为“升”,请你帮他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写,以加深他的印象。(2分)
17.“诗言志,歌咏言”,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尾联说说诗人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时我们可以通过题目了解文章的内容。但在阅读《朝花夕拾》时,有同学对这个题目产生了一些疑问,认为《朝花夕拾》这部书不只是对美的旧事重提,也有对丑的批判,所以题目不够恰当。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作文(50分)
19.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人与你同行。他们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可以是温馨的校园、美丽的春天……
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以“______与我同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荀子·修身》篇中,有这样一句修身古语:“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劝诫人们在求道、做事的时候,不要害怕遥远艰难,而是要付出实际行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D(2分)(2)薄 霄(2分)
2.①水何谵澹,山岛竦峙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空1分,共8分)
3.C(2分)
4.(1)示例:友情是冬夜的暖茶,让你感觉心中一片温暖。(符合要求即可,2分)
(2)①“请您务必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参加”;(2分)②落款处时间上方添加“七(1)班班委会”。(2分)(共4分)
(3)示例一:我想与史铁生交朋友。在读了他的《我与地坛》后,我了解了他面对双腿瘫痪的不幸命运,依然没有丧失“生”的希望,而是用顽强的意志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佳作的故事。他的优秀品质激励着我笑对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我更为乐观坚韧。(言之有理即可,3分)
示例二:我想与鲁迅交朋友。读了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看到了那个在百草园中听油蛉低唱、听蟋蟀弹琴、翻砖找蜈蚣的童年鲁迅,看到了在三味书屋中习字、对课、描绣像的童年鲁迅,我希望能够成为他的朋友,和他一同感受那些快乐。(言之有理即可,3分)
示例三:我想与海伦·凯勒交朋友,在学习《再塑生命的人》这篇文章中,了解了她的故事,她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令我钦佩,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了更多的勇气。(言之有理即可,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5分)
5.①“我”在玉兰树开花时和小伙伴在树边玩耍,闻花香,摘玉兰花做装饰;②在夏日的夜晚,“我”习惯在种着白玉兰的花池旁静坐,感受树阴的凉意;③“我”在紧张压抑的备考日子里,看雨打玉兰树缓解心情;④“我”到外地读大学,回家后陪父亲散步,和父亲在玉兰树下歇脚,谈古论今。(每点1分,共4分)
6.这句话通过调动多感官,将嗅觉与视觉相结合,展现了玉兰花盛放时的香味怡人,颜色的多变,独特,表达了“我”对玉兰花的喜爱之情。(3分)
7.这句话写出了“我”在听了父亲的话后,在淡谈的茫然感中回忆起了有关白玉兰树的美好记忆,表达了“我”因为白玉兰树养不活而被砍掉后内心的失落和感伤,表现出“我”对曾经陪伴“我”长大的白玉兰树的不舍之情。同时以省略号结尾,余韵悠悠,引人深思,耐人寻味。(4分)
8.示例一:我会投稿至“岁月珍藏”板块,因为本文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家门口的白玉兰树从买回来种下一直到最后枯萎被砍掉的过程。作者童年会因白玉兰的花香而开心,备考的日子会看雨打白玉兰树而舒缓心情,当得知白玉兰树被砍掉,作者内心的茫然与不舍油然而生。如今白玉兰树虽然已经不在,但这份记忆会永远被作者珍藏。所以放在“岁月珍藏”板块比较合适。(4分,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我会投稿至“少年成长”板块,本文看似写白玉兰树的一生,实则也是在写作者的成长经历,白玉兰树是小树苗的时候作者是孩子。白玉兰树渐渐长成大树的同时作者也在慢慢长大,白玉兰树见证了作者的成长,在这过程中,作者由“孩子王”成长为重视学业的少年,再到最后离家求学,懂得珍惜、陪伴家人的青年,所以放在“少年成长”板块比较合适。(4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共12分)
9.示例:①勤劳俭省,从外婆靠做收入微薄的小生意养大四个孩子,为给西北的孩子制作蟹粉油,节省一个月的肉票可以看出来;②爱子深切(无私奉献),从最困难时期,也从不吝啬对孩子的生活和心灵的关爱。不辞辛苦给远在西北的孩子做五香萝卜干、蟹粉油,孩子心灰意冷时,封一封写信抚慰孩子给孩子们带去希望;花三年时间成功种植香橼树,并精心制作让孩子喝上香暖有营养的香橼果茶可以看出来;③淡定乐观,从外婆面对家道中落,丈夫不给力,但仍然能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并给孩子们带去希望可以看出来;④有风雅情趣(舍得给自己留精神生活),从外婆保留嫁妆中用处不大的精美盘子,并放上香橼取香可以看出来;⑤坚韧能干,从分别花八年和十年时间劝说子女不要放弃书本,面对人生困境时,外婆毫无怨怼,只是不断地去想办法,不断地去行动,用双手创作富足可以看出来;⑥睿智豁达,从外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劝说远在大西北插队的子女不要丢了书本,最后子女都考上大学;领悟生活真谛,不抱怨,不断解决问题,勇往直前可以看出来。(任选两点即可,共4分。若有其他意思相近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0.示例一:我认为“裂”应该重读。“裂”原义是“破开”,这里指外婆两手的指甲裂开了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剥得螃蟹之多;表现了外婆对儿女的深切疼爱,体现了外婆勤劳坚韧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我认为“都”应该重读。“都”原义是“全,完全”,表范围,这里指外婆两手的指甲全部都裂开了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剥得螃蟹之多;表现了外婆对儿女的深切疼爱,体现了外婆勤劳坚韧的性格特点。
示例三:我认为“一……就”应该重读。“一……就”表示动作一经发出就达到某种结果,这里指外婆一买螃蟹就买很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对儿女的深切疼爱。
示例四:我认为“一网兜”的“一”应该重读。这里的“一”写出了外婆所买螃蟹之多;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对儿女的深切疼爱。(重读设计1分,分析2分,共3分)
11.我认为《外婆的香橼树》好。“香橼树”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全文;(1分)“香橼树”具有象征意义,既能散发出芳香清例的气味,又象征着外婆的美好品行,表达了对外婆深深的思念。
(2分)“香橼树”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录了外婆克勤克俭、温柔而有力量的人生故事;(2分)因此,《外婆的香橼树》作为文章标题好。(共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12.C(2分)
13.广泛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意思对即可。2分)
14.“回也不改其乐”的“乐”赞扬了颜回执着于对“道”的追求而忽略了生活的清苦、困顿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乐亦在其中矣”的“乐”体现了孔子不贪图“富贵”,坚守“义”的道德修养。这两种“乐”本质上都是对其心中美好品质的坚守。(“分说”2分,“总说”1分。共3分)
15.示例:①许衡问其师“读书何为”后,对老师的回答有所质疑(或许衡在老师授书时,问老师书中旨义),体现了甲文段中“切问而近思”的观点。②许衡“嗜学如饥渴”,虽家贫无书可读,但他克服困难抄书来读,体现了甲文段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③许衡在世乱家贫的艰苦环境下仍然想尽办法读书,体现了甲文段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观点。(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16.“生”赋予“日”以人的情态,蕴含了时序交替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而“升”字仅写出旭日升起这一自然现象,缺少情趣。(2分)
17.诗人借“归雁传书”的故事,通过大胆的想象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朝花夕拾》题目恰当。鲁迅在《父亲的病》中批判了庸医的草菅人命和人们的愚昧无知,《琐记》中批判了心术不正、散布流言、自私自利的衍太太,《狗猫鼠》一文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类似的没有骨气、阿谀谄媚的正人君子和御用文人。《五猖会》一文通过写作者儿时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抨击了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对美好背后的丑陋进行讽刺和批判,批判丑恶是为了宣扬美好,也是为了唤醒和拯救。所以题目恰当。(观点明确1分,结合内容4分,共5分)
五、作文(共50分)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______,______”(《观沧海》)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马致远行走在昔日古道上,把乡愁寄于落日的余晖,轻吟②“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诗句;李白借③“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烘托出凄凉悲婉的氛围,寄寓诗人飘零、离恨之感;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④“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描绘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醒了作者及“征人”的思乡愁绪。
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我们班将于11月10日下午3点在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届时特邀请您给同学们做“交友之道”专题讲座。请您务必参加。
2023年11月8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检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pdf、七年级语文DA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