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无答案)
展开2023年11月1日
本试卷共2进大题,34道小题,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部分共60分)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氦闪”,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地球4光年外的比邻星。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2.影片中“流浪地球”计划利用木星加速流浪,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A.金星B.水星C.火星D.土星
3.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中的日地距高D.稳定的太阳光照
随着月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变化以及地球自转,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月相不同,升落时间不同。我国农历就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图1为北京某校同学每日固定时刻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示意图(部分)。读图,回答第4题。
4.推测接下来的一周内该校同学在相同时刻可能观测到的月相及其方位是
偏东南方 偏东南方 正南方 正东方
A B C D
图2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3为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及生物量图。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读图,完成5~6题。
5.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A.由西向东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D.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6.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差异,主要是由于
A.热带雨林分布区气温高,植被四季常绿
B.热带雨林分布区降水量大,植物体内含水量大
C.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太阳辐射量小,植被密度小
D.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光照不足,树木植株高大
2023年10月20日报道称,太阳在最近4天内发生了三次X级耀斑,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X级耀斑发生于光球层B.X级爆斑爆发期间,CME也格外强烈
C.CME 发生于太阳色球层D.CME 发生区温度低于X级耀班发生区
8.X级耀班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4.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极光绚烂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地球两极磁场突然消失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推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推动物化石群。北京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暑假前往进行研学活动,结合相关材料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图4)。完成9~10题。
9.该区域的化石能指示的最早地质年代是
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10.关于该区域古生物的生存环境表述正确的是
A.恐龙繁盛时期是被子植物兴盛时期B.三叶虫生活在高山地区
C.哺乳动物见证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D.此地经历过由海陆变迁
上世纪末,科学家在青海可可西里海拔约5000米的汉台山和康特金等地,发现了形成于距今2.5-3 亿年间的放射虫化石。放射虫为海生漂浮的单细胞动物,在温暖海域数量巨大,死亡后沉积海底。读图5“放射虫化石图”、表1“地质年代表(部分)”,完成11~12 题.
表1
11.可可西里所发现的放射虫化石所处的地质年代主要在
A.白垩纪B.志留纪-泥盆纪C.石炭纪-二叠纪D.侏罗纪
12.放射虫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可可西里地区当时的地理环境
A.是雪山起伏的高原B.是温暖的海洋环境
C.由陆地变迁为海洋D.已形成现代海陆格局
图6显示热带、中纬度、机地等地区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6三条曲线分别对应热带、中纬度和极地,下列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 ②③①D. ③②①
14.据图6推测
A.对流层高度受下垫面温度影响B.热带飞机的理想巡航高度最低
C.中纬度气温垂直变化幅度最大D.极地气温低,基本无对流现象
地球太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2,据此完成15~16题。
表2
15.地球大气称为“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B.是吸收地面辐射最多的气体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并不存在
16.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是成农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图7中曲线分别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7,回答17~19题。
17.图中1曲线表示
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B.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C.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18.④曲线表示的太阳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A.地势较高B.冰川面积大
C.空气稀薄D.气候最干燥
19.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A①B.②C. ③D.④
图8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 ②C. ③D. ④
21.青藏高原气温较低是由于
A.①作用弱B.②作用强
C. ③作用强D. ④作用弱
美国一位科学家设计了同易实验:将温度计放入玻璃圆筒内,分别向不同圆筒内加入各种样本的气体,留置阴凉处送到相同温度后,再转移至阳光下,每隔2~3分钟记录一次各个圆筒内温度值,她不断重复这一测温过程,并将实验结果(见图9)写入1856年发表的论文中,读图9,回答22-23题。
22.从实验结果(有处理)和实验过程可以推断
A.不同密度气体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没有差异
B.干燥空气吸收太阳光热量的能力较潮湿空气强
C.富含二氧化碳的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升温明显
D.多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得到大量数据和不同结论
23.这个简易实验开创了对以下问题的研究
A.太阳辐射影响B.高寒气候特点C.臭氧空洞形成D.温室气体种类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近地面从湖泊吹向陆地的风被称作:“湖风”,反之被称作:“陆风”。读图 10“某时刻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24~25题.
24.据图10可知,此时
A.①处此时吹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3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5.图10所示状况下湖水面萎缩将导致
A.湖面气压升高B.湖陆风力增强
C.湖陆温差增大D.陆地湿度下降
图11是位于西安的“大型太阳胞城市空气清洁系统”,也被称为“除霾塔”。塔的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m、直径达10m)和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培,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地面上情有鹅卵石,便于提升除霾塔工作效率。据此,完成 26题。
26.“除霾塔”在工作时,其内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为
图12 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创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第28~29题。
27.图中
A.①比②气温高B. ②比③气温低
C.③比④气压低D.④比①气压高
28.图中
A.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B. 此时③地受来自海洋气流影响易形成降水
C.气流流向为:②→①→④→③→②
D.等压面分布状况可以出现在夏季的夜晚
2022 年立冬节气后,北京市迎来了一次大范围降水天气,11 月12 日最低气温 7℃.读图13“2022年11月12日20:00 海平面气压分布”,回答29~30题。
29.据图推断,北京此时
A.气温一天中最低B.吹偏北风C.城市“热岛”景明显D.易出现雾霾
30.渤海海域出现六级以上大风区的原因是
A. 此时沿岸吹海风B.海面结冰摩擦力更小
C.等压线较为密集D.位于高压和低压之间
第Ⅱ卷(综合题部分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某校学生参加了本校地理社团的宣传活动。图14为该社团准备展出的部分图片。
(1)指出图片1中位置标注错误的行星名称和图片2中甲、乙两处应标注的天体系统名称。(5分)
表3 太阳系四颗行星的主要物理性质表
(2)与水星相比,金星距离太阳更远,但表面温度更高,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说明原因。(3分)
(3)图15中,太阳大气层①是 层,该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2分)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图16 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1)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2分)
(2)说出元古宙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原核生物,并说明该生物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2分)
(3)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推测当时的自然环境特点。(2分)
(4)三叶虫是古生代早期动物的代表,其化石在图17高山上发现,推测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1分)
(5)图17中④是 面,地震波向下通过该面的变化是 .(2分)
33. 北京市某中学同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阅读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北京的?
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
(1)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得到了如下结论(3分);
10日20时,北京吹 (风向),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较差。A地以 (上升、下沉)气流为主,天气状况可能为 。
探究问题二:地形对北京污染状况的影响。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地区的污染与局地大气运动状况密切相关,其中山谷风等局地环流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2)请根据白天山顶与同海拔平原上空气温差异,在图19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状况(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2分)
(3)据图可知,此时段对北京近地面污染物传输方向有直接影响的是 (填图中序号),其将污染物从 带到 (地形)。(3分)
探究问题三,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
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图20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因,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4)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2分)《至少答出两点)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无夏之年”指的是1816年。1815年印度尼西亚她博拉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45km,持续三个月才停止,次年北半球出理罕见低温天气。在中国,黑龙江双城夏天严重霜冻;云南、安徽等多地夏季降雪;台湾新竹冬季罕见霜冻。火山喷发的气体以及火山灰随大气环流周游世界,在大气层中形成持续飘荡的微粒和气溶胶,分散在日光中,欧洲出现亮红色和橘色的日落景色(赤霞橘光),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三年。国21示意火山爆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1)运用大气受热原理,简述火山喷发使1816年北半球夏季气温异常降低的过程,(4分)
(2)分析欧洲“赤霞橘光”能持续三年的原因。(3分)
(3)推测火山喷发对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58万年一今天
新近纪
2303-258 万年
古近记
6600-2303万年
中生代
白垩记
1.45-0.66亿年
侏罗纪
2.01-1.45亿年
三叠记
2.52-2.01亿年
晚古生代
二叠纪
2.99-2.52 亿年
石炭纪
3.59-2.99亿年
泥盆纪
4.19-3.59 亿年
早古生代
志留纪
4.44-4.19 亿年
奥陶纪
4.85-4.44 亿年
寒武纪
5.41-4.85 亿年
气体成分
体积分数%
质量分数/%
蛋(N2)
78
75.52
氧(O2)
21
23.15
氩(Ar)
0.93
1.28
二氧化碳(CO2)
0.038(变动)
0.05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公转周期(地球=1)
自转周期(地球=1)
表面温度/K
大气特征
水星
0.06
0.06
0.24
58.79
440
大气极为稀薄
金星
0.82
0.86
0.62
243.69
737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浓厚大气
地球
1.00
1.00
1.00
1.00
288
以氮、氧为主的大气
火星
0.11
0.15
1.88
1.03
210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稀薄大气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37页。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月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