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每个细胞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B.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C.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研究从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
D. 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主要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A正确;
B、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不是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是后来的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研究从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并为后来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
故选B。
2. 研究人员对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给予小鼠高腺嘌呤饮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肾脏中肾小球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该研究未关注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B. 器官C. 个体D. 种群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肾脏中肾小球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对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器官)功能损伤进行了研究” ,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器官,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给予小鼠高嘌呤饮食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鼠(个体)体重明显下降”,涉及到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个体,C错误;
D、该研究未关注到种群,D正确。
故选D。
3. 关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能够明显观察实验现象,各装片均需染色
B. 低倍镜更换为高倍镜时,需先升高镜筒以免压坏玻片
C. 若要判断污染物的来源,首先应该转动目镜,观察变化
D. 在载玻片上用笔写下“9>6”,视野中观察到的应是“6<9”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学显微镜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虚像,光学显微镜的扩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扩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非面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观察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越近。使用光学显微镜应先用低倍镜找到合适的视野再换用高倍镜,高倍镜的视野比低倍镜的视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体积大,视野较暗,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A、有些实验需要染色,如观察染色体,有些实验不需要染色,如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的质壁分离 ,A错误;
B、低倍镜更换为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高镜筒,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转动转换器到高倍镜,B错误;
C、若要判断污染物的来源,首先应该转动目镜,观察变化,再转动物镜、玻片进一步判断,C正确;
D、显微镜成像上下、左右颠倒,在载玻片上用笔写下“9>6”,视野中观察到“9<6”,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定不具有核膜,但有拟核储存遗传物质
B. 一定不具有细胞器,但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C. 一定不具有叶绿体,但有些能进行光合作用
D. 一定不具有线粒体,但有些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2、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原核细胞不具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在拟核中,A正确;
B、原核细胞中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B错误;
C、原核细胞不含叶绿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细菌,C正确;
D、原核细胞不具有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菌,D正确。
故选B。
5. 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学知识,运用生物学知识可以辨别真伪科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X 牌”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
B. “XX 牌”饮料含有多种无机盐,能有效补充人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
C. “XX 牌”八宝粥由莲子、桂圆等非糖原料精制而成,糖尿病人可以放心服用
D. “XX 牌”补脑液含丰富脑蛋白, 青少年服用可快速补充脑蛋白,增强记忆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
(1)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4)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5)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详解】A、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有助于宝宝骨骼健康发育,A正确;
B、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八宝粥主要的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淀粉水解会产生葡萄糖,会升高血糖,糖尿病人可以尽量少吃服用,C错误;
D、蛋白质服用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后被合成自身蛋白质,不能直接补充脑蛋白,D错误。
故选A。
6.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素分子中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微量元素
B. C、H、O、N 在细胞中含量很高,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
C. 无机界的元素在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D.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是对细胞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程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详解】A、叶绿素分子中的元素都是大量元素,A错误;
B、元素C、H、O、N在生物体中含量丰富,是由于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核酸元素组成是(C、H、O、N、P)、糖类元素组成一般(C、H、O),B正确;
C、生物界中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环境中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C错误;
D、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标准是在细胞中的含量,它们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都很重要,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无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缺铁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B.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C. 水和无机盐在细胞内都有两种存在形式
D. 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太高会出现抽搐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详解】A、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缺铁会影响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A正确;
B、植物秸秆燃烧之后剩余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B正确;
C、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形式存在,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少部分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此水和无机盐在细胞内都有两种存在形式,C正确;
D、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太高会出现肌无力,D错误。
故选D。
8. 如同任何机器的运转都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一样,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来维持,下面关于能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水解麦芽糖
B. 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糖类释放的能量多
C. 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
D. 淀粉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能被细胞直接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多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等,多糖包括糖原、淀粉、纤维素。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详解】A、麦芽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来区分麦芽糖是否被水解,A错误;
B、脂肪与同质量的糖类相比,C和H的比例高,其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B错误;
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有机化合物,C正确;
D、淀粉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利用,D错误。
故选C。
9. 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准。下列有关必需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豆制品和奶制品富含必需氨基酸
B. 必需氨基酸种类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C. 必需氨基酸就是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的所有氨基酸
D. 自身蛋白质水解也能够生成必需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人体自身能够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合成,需要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
【详解】A、大豆制品和奶制品富含必需氨基酸,A正确;
B、氨基酸的结构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所以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种类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
C、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C错误;
D、必需氨基酸可以合成蛋白质,所以自身蛋白质水解也能够生成必需氨基酸,D正确。
故选C。
【点睛】
10. 研究人员在检测细胞中某种蛋白质含量时,常使用一种在各种类细胞中都存在,且含量丰富而稳定的蛋白质作为参照物,下列蛋白质适合作为参照物的是
A. 细胞骨架蛋白B. 血红蛋白
C. 淀粉酶D. 胰岛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可以得出,该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基因可以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其中管家基因属于绝大多数细胞都会表达的基因,奢侈基因属于在具有特定的功能的细胞中才能表达的基因。
【详解】A、细胞骨架存在于绝大多数的细胞中,几乎在各类细胞中都存在,且含量丰富,A正确;
B、只有红细胞可以表达出血红蛋白,B错误;
C、淀粉酶是存在于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主要由唾液腺细胞分泌,C错误;
D、胰岛素只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并分泌,D错误;
故选A。
11. 化合物 b 由 1 分子磷酸、1 分子碱基和 1 分子化合物 a 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 m 为腺嘌呤,则 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 a 为核糖,则由 b 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C. 若 m 为尿嘧啶,则 DNA 中肯定不含 b 这种化合物
D. 幽门螺杆菌体内含的化合物 m 共 4 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 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若a为核糖,由b构成的核酸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错误;
C、若m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则DNA中不含b这种化合物,C正确;
D、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故体内含有的化合物m共5种,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有关图所示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曲线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其体内水含量所占比例的变化
B. 该曲线可以表示种子成熟过程中,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 该曲线可以表示干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变化
D. 该曲线可以表示新鲜的种子在被烘干的过程中,其细胞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与结合水,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反之亦然。
2、细胞内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种子在烘干过程中,水含量逐渐减少,无机盐相对含量增加。
【详解】A、人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中,体内水的含量逐渐减少,该曲线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的过程中,其体内水含量所占比例的变化,A正确;
B、种子成熟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减少,结合水的含量增多,该曲线可以表示种子成熟过程中,其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B正确;
C、干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增多,结合水的含量减少,该曲线可以表示干种子萌发过程中,其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的变化,C正确;
D、新鲜的种子被烘干的过程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其内的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恒定值,D错误。
故选D。
13. 科学家们对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并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
B. 戈特和格伦德尔利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证明了磷脂呈双分子层排布
C.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D. 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
【详解】A、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依据相似相溶原理,并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A正确;
B、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质膜中磷脂,铺成单层后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证明磷脂呈双分子层排布,B正确;
C、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C错误;
D、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C。
14. 1972 年,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的疏水性确保了双层结构的稳定性
B. ①有流动性,大多数②③也可以运动
C. ③通常位于细胞膜内,发挥受体的作用
D. ②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
2、分析题图:a表示磷脂双分子层疏水区,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糖蛋白。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疏水区;故a疏水性确保了双层结构的稳定性,A正确;
B、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分析题图,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糖蛋白;故①有流动性,大多数②③也可以运动,B正确;
C、③通常位于细胞膜外,发挥受体的作用,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②表示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故②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D正确。
故选C。
15. 唐代白居易的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了鲜花比火还要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与句中“红”和“绿”两种颜色相关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 叶绿体、细胞核B. 液泡、叶绿体
C. 线粒体、液泡D. 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含有色素的两种细胞器,植物体的颜色主要由叶绿体和液泡决定。
【详解】植物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使叶片呈现绿色;液泡含有花青素,使花瓣呈现红色等颜色。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 下图为某些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图示的结构
B. ①②③的膜均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 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结构③较发达
D. 结构①②③可以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液泡和中心体等;(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3)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它由膜围成的管状、泡状或扁平囊状结构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内腔相通的膜性管道系统。
2、分析题图: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叶绿体,③表示内质网。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属于细菌大小,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外形,但线粒体、叶绿体的内部结构、内质网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A错误;
B、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①②③均是具膜的细胞器,故①②③的膜均参与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B正确;
C、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会分泌蛋白质到细胞外,故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结构③较发达,C正确;
D、结构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内质网可能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如植物绿色叶肉细胞,D正确。
故选A。
17. 科学家用黑白两种美西螈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植入核的卵细胞发育成为黑色美西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能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B. 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
C. 该实验没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D. 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形成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螈,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由实验结果可知,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A正确;
B、该实验缺少对照实验,为使实验结论更加准确,应增加对照实验将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与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形成重组细胞并进行培养,B正确;
C、该实验能说明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未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结构完整性的观点,C正确;
D、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有DNA,但该实验使用的是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植入的是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结果是发育成为黑色美西螈,不能说明白色美西螈的细胞质在肤色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一定作用, 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核的功能及相关的试验。考生要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进行推理获取结论。
18. 如图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核孔,是蛋白质和 DNA 分子自由进出的通道
B. ④与某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⑤由 2 层磷脂分子层组成,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 ③为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不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题图分析:图示为细胞核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由图可知,①是内质网,②是核孔,③是染色质,④是核仁,⑤是核膜。
【详解】A、②是核孔,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以经此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合成的RNA可以经此进入细胞质,DNA不能通过核孔,物质通过核孔具有选择性,A错误;
B、由图可知,④是核仁,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由图可知,⑤是核膜,核膜具有2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组成,能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错误;
D、由图可知,③是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相同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错误。
故选B。
19.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甲图可以判断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B. 甲图中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运输速率会变慢
C. 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只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
D. 乙图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2、据图甲分析,物质运输的方向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乙图中物质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例.
【详解】A、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表示自由扩散,A正确;
B、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则随着细胞外物质浓度的降低,物质运输速率减慢,B正确;
C、甲图中箭头表示当细胞外物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时,物质能从细胞膜外向细胞膜内扩散,但物质也可以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扩散,例如水分子的运输,C错误;
D、因为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所以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C。
20.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 L 是细胞壁,M 是液泡,N 是外界溶液
B. 该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C. 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层不一定复原
D. 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
2、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3、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4、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分析图可知: L 是细胞壁,M 是液泡,N 是外界溶液,A正确;
B、 图中细胞状态可能正在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可能质壁分离过度细胞处于失活状态,也有可能正在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故无法准确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关系,B错误;
C、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由于无法准确判断细胞此时所处状态,故原生质层不一定复原,C正确;
D、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该实验说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D正确。
故选B。
21. 2019 新冠病毒(2019-nCV)是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囊膜上的刺突蛋白可被细胞表面的 ACE2 受体识别,然后囊膜和细胞膜融合,整个病毒进入肺泡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囊膜上的刺突蛋白是由新冠病毒的核糖体合成的
B. 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能够得到 6 种产物
C. 新冠病毒能够在空气、水中等环境长期独立存在
D. 刺突蛋白被受体识别,反映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病毒没有核糖体,A错误;
B、新冠病毒的核酸(R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终产物,分别是:A、U、C、G、核糖和磷酸,B正确;
C、新冠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空气、水中等环境长期独立存在,C错误;
D、棘突蛋白是新冠病毒囊膜上的蛋白质,而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棘突蛋白被ACE2受体识别,没有反映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D错误。
故选B。
22. 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表。据表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甲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物质乙在细胞中主要分布于细胞核
C. 每一种物质丙都有与其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
D. 丁中含有 N、P 元素,与甘油结合的磷酸及其他衍生物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几丁质外,糖类含有的化学元素只有C、H、O,脂质中脂肪只含有C、H、O,磷脂中还含有有N、P,蛋白质含有C、H、O、N,有的往往还含有S,核酸含有C、H、O、N、P,据此可判断甲为糖类,乙为核酸,丙为蛋白质,丁为脂质。
【详解】A、甲、乙、丙和丁为细胞内的有机物,甲的化学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丁的组成元素是C、H、O,有些种类还含有N和P,说明丁是脂质,脂质中包含脂肪,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因此甲和丁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A正确;
B、乙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为核酸,包括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因此乙不一定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错误;
C、蛋白质含有C、H、O、N,有的往往还含有S,而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特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D、丁中含有N和P的物质为磷脂,磷脂是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而脂肪是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D正确。
故选B。
23. 研究发现,细菌 GFAJ-1 能利用化学元素砷(As)取代磷(P)进行生长,繁殖,且该菌体内的某些生物大分子也含有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s 是组成该细菌的微量元素
B. 该细菌的 DNA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C. 含有 As 的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核酸
D. 该菌可利用 As 合成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核酸是一类生物聚合物,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是所有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物质,广泛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体内。核酸由核苷酸组成,而核苷酸单体由五碳糖、磷酸基和含氮碱基组成。如果五碳糖是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RNA;如果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形成的聚合物是DNA。
【分析】A、P是大量元素,且细细菌GFAJ-1能利用化学元素砷(As)取代磷(P)进行生长、繁殖,则As可能是大量元素,A错误;
B、该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B错误;
C、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由于该细菌在其细胞成分中以砷取代磷,含有As的生物大分子可能是核酸,C正确;
D、脂肪只有C、H、O三种元素,该菌不能利用 As 合成脂肪,D错误。
故选C。
24. 水分子具有的结构决定了它多种多样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个水分子的氢端形成的一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
B. 氢键使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因此,水有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C. 结合水与细胞中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失去流动性,占细胞中水的绝大部分
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利于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多种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反之亦然。
【详解】A、一个水分子的氧端靠近另一水分子的氢端时,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就形成一种弱的引力,这种弱的引力称为氢键,A正确;
B、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B正确;
C、结合水与细胞中的其他物质(蛋白质、多糖等)相结合,失去流动性,占细胞中水的少部分,C错误;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度不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比例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中,这与细胞的代谢强度和所处环境有关,有利于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D正确。
故选C。
25. 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此过程涉及淀粉的水解和糖原的合成
B. 上述四种糖类物质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C. 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D. 此生物是植物,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进一步水解形成葡萄糖,葡萄糖是单糖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并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因此此过程涉及淀粉的水解和糖原的合成,A正确;
B、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类,因此它们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B正确;
C、在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淀粉,在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糖原,麦芽糖是二糖,C正确;
D、根据题意“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在生物体中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看出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即此生物是动物,D错误。
故选D。
26. 谷胱甘肽(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链状三肽,它是由谷氨酸、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C3H7O2NS)脱水缩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 分子谷胱甘肽彻底水解需要 2 分子 H2O
B. 谷氨酸的分子式为 C5H5O2N
C. 谷胱甘肽可能含有 2 个游离的羧基
D. 半胱氨酸含有的硫元素位于 R 基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2、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详解】A、谷胱甘肽是链状三肽,含有两个肽键,则彻底水解需要2分子H2O,A正确;
B、谷光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由半胱氨酸(C3H7O2NS),甘氨酸(C2H5O2N)和谷氨酸脱去2分子水缩合形成的,则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O4N,B错误;
C、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分布于R基和肽链的一端,由B项分析可知谷氨酸的分子式是C5H9O4N,其R基上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而半胱氨酸(C3H7O2NS),甘氨酸(C2H5O2N)R基上没有羧基,则此三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谷胱甘肽的R基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链状三肽肽链的一端含有一个羧基,故谷胱甘肽可能含有 2 个游离的羧基,C正确;
D、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根据题意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O2NS,故半胱氨酸含有的硫元素位于 R 基上,D正确。
故选B。
27. 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伴侣”折叠的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平面上
B. “分子伴侣”参与了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
C. “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在发挥作用后恢复
D. “分子伴侣”高温加热后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分子伴侣”是一种蛋白质,所含有的肽链不呈直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千变万化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正确;
B、“分子伴侣”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说明其没有参与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脱水缩合过程,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 “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正确;
D、“分子伴侣”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加热后会造成其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D正确。
故选B。
28. 如图表示一个由 100 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其中第 1 位、15 位、80 位为天门冬氨酸,第 35 位、60 位为赖氨酸,第 24 位、68 位、100 位为半胱氨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质分子中共含有 100 个肽键
B. 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 1802
C. 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有 2 个游离的羧基
D. 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 102 个氨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题图中的该蛋白质分子由100个氨基酸构成,含有两条肽链,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两个肽键和一个二硫键连接。
【分析】A、该蛋白质分子含有100个氨基酸,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间由两个肽键连接,肽键数为:100-2+2=100个,A正确;
B、由A选项可知:肽键数为100个,则100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为100个,两条肽链间有一个二硫键,脱去氢原子数为2,所以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100+2=1802,B正确;
C、该蛋白质第 1 位、15 位、80 位为天门冬氨酸,每个天门冬氨酸R基含有一个羧基,15 位、80 位天门冬氨酸R基上的羧基分别和第60 位、 35 位赖氨酸R基上的氨基脱水生成肽键,所以R基上游离的羧基数为1,而在两条肽链中,每条肽链上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1+2=3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该蛋白质分子的两条肽链间的肽键(2个)是由氨基酸的R基上的氨基和羧基形成的,所以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100个氨基酸中至少具有的氨基数:100+2=102个,D正确。
故选C。
29. 下图中X 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 X 为有机物,则①~④是脂质、糖类、蛋白质、核酸
B. 若 X 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若 X 是组成单位为葡萄糖的物质,则①~④代表麦芽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
D. 若 X 为 RNA 的初步水解产物,则①~④表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器的分类: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2、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
【详解】A、若X为有机物,细胞中的有机物有脂质、糖类、蛋白质、核酸,无机物有水和无机盐,则①~④是脂质、糖类、蛋白质、核酸 ,A正确;
B、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从外到内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正确;
C、若X是组成单位为葡萄糖的物质,麦芽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形成的,则①~④代表麦芽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C正确;
D、若 X 为 RNA 的初步水解产物,则①~④不能都表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这四种碱基,还应该包括磷酸和核糖,D错误。
故选D。
30. 生物大分子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也称多聚体。下图为生物大分子的水解反应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B. 脂肪是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其单体为甘油和脂肪酸
C. 若图中 S1—S5 各表示一种单体,则该多聚体可表示核酸
D. 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多聚体),分别以单糖、氨基酸和核苷酸为基本单位(单体)。
【详解】A、成生物大分子单体,如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在排列顺序上不具有多样性,A错误;
B、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基本单位为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B错误;
C、图中若是核酸的一条链,则可能是DNA或者RNA的一条链,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只有4种,不是5种单体,C错误;
D、多聚体和单体的关系说明“吃哪补哪”没有科学依据,细胞只能直接吸收单体,D正确。
故选D
31.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细胞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的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侧,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B.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对细胞有害的物质都不能进入细胞
C.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而不需要信号分子
D. 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既能进行信息交流,还能进行物质转运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详解】A、植物的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侧,但细胞壁具有全透性,不能作为植物细胞的边界,A错误;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相对的,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并不是都不能进入细胞,B错误;
C、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识别和结合,需要信号分子,C错误;
D、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能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转运,D正确。
故选D。
32. 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这种“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脂质体表面没有白细胞识别的糖被,能避免被免疫细胞识别
B. 脂质体膜上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使药物定向 作用癌细胞
C. 药物 A 能进入癌细胞发挥作用与脂质体及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 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 A 为水溶性药物,B 为脂溶性药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隐形脂质体”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吞噬细胞识别和清除,原因可能是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吞噬细胞识别的糖蛋白,A正确;
B、脂质体膜上镶嵌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胞,从而杀死癌细胞,B正确;
C、药物A能进入癌细胞发挥作用与脂质体及质膜的流动性有关,C错误;
D、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具有疏水性,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也可以用于运载水溶性药物,图中药物A位干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D正确。
故选C。
33. 研究者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并使细胞膜发出荧光。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随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图1)。通过检测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得到荧光漂白恢复曲线(图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
B. 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可能是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
C. 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发现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胆固醇具有促进运动的作用
D. 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内容:①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③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导致膜具有流动性。
【详解】A、只要细胞膜都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由题意可知,实验中通常对膜蛋白进行荧光标记,A正确;
B、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可能是被漂白区域内外分子相互运动的结果,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即结构特性,B正确;
C、若去除细胞膜中的胆固醇发现漂白区域荧光恢复时间缩短,说明运动加快,进而说明胆固醇具有抑制运动的作用,C错误;
D、实验检测的是该区域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最终恢复的荧光强度比初始强度低,可能是荧光强度会自主下降或某些分子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没有运动到该区域等原因,D正确。
故选C。
34. 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
B.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C. ②④均不具有膜结构,化学成分都含蛋白质
D. 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只有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1、真核细胞中的具膜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
2、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运输;中心体和核糖体都无膜结构,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细胞中,是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机器。
3、题图分析:图示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示有细胞核结构,所以是该细胞是真核细胞。由图可知,①是高尔基体,②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核糖体。
【详解】A、图示是某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由图可知,该细胞有细胞核结构,①是高尔基体,②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核糖体。具有这些结构的细胞可以是动物细胞,也可以是低等植物细胞,A错误;
B、由图可知,①是高尔基体,具有单层膜结构,B错误;
C、由图可知,②是中心体,组成成分是蛋白质;④是核糖体,组成成分有蛋白质和RNA,它们均不具有膜结构,均含有蛋白质成分,C正确;
D、图中③是线粒体,含有DNA和RNA;图中④是核糖体,含有RNA,D错误。
故选C。
35. 一项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上的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即“分子垃圾袋”形成,它会将细胞中一些功能减弱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细胞的“回收利用工厂”进行降解,获得相应小分子再度利用。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垃圾袋”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
B.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C. 回收后获得的相应小分子应该是氨基酸
D. “回收利用工厂”所需的动力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分子垃圾袋是由细胞膜形成的囊泡,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蛋白质降解后得到其单体—氨基酸。溶酶体中的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由题意可知,“分子垃圾袋”是由细胞膜形成的囊泡,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中一些功能减弱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细胞的“回收利用工厂”进行降解,获得相应小分子再度利用,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据此推测“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但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回收后获得的相应小分子是由蛋白质降解所得,则其本质为氨基酸,C正确;
D、线粒体是需要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回收利用工厂”所需的动力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正确。
故选B。
36.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结构的协调配合,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胃蛋白酶、胰岛素、抗体均属于分泌蛋白
B. 分泌蛋白首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
C. 据图可知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D. 用 3H 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以确认分泌蛋白运输的途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胃蛋白酶、胰岛素、抗体均属于分泌蛋白,都是由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A正确;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分泌蛋白首先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开始多肽链的合成,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膜结构的转化,据图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前后膜面积有不同变化,故可推知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可以相互转换,C正确;
D、用3H标记亮氨酸羧基上的H,大部分会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以水的形式脱去,故不能用3H追踪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途径,D错误。
故选D。
37.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 P4 表示沉淀物,S1~S4 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起始离心速率较高,较大的结构沉降到管底
B. DNA 仅存在于 P1、S1、P2、S2、P3 中
C. 不能用清水稀释叶肉细胞的匀浆液
D. P4、S1、S2、S3 中均含有核糖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3为线粒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差速离心法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起始离心速率较小,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A错误;
B、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P1、S1、S2、P2和P3中,B正确;
C、如果用清水稀释叶肉细胞的匀浆液,会使部分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吸水膨胀甚至涨破,因此,不能用清水稀释叶肉细胞的匀浆液,C正确;
D、核糖体存在于P4、S1、S2、S3 中,D正确。
故选A
38. 施一公团队解析了来自非洲爪蟾的核孔复合体(NPC)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他们通过电镜观察到NPC “附着”并稳定融合在核膜上,控制着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的 NPC 数量较少,因此代谢较弱 ②非洲爪蟾 NPC 可为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提供原料 ③核膜上 NPC 的数量可能会影响细胞代谢强度 ④NPC 对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生物大分子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的数目、分布和密度与细胞代谢活性有关,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旺盛的细胞核膜孔数目多,通过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孔在调节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中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①根据题意: NPC 位于核膜上,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因此没有NPC,①错误;
②根据题意可知: NPC是位于核膜上的核孔,是R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是氨基酸,故非洲爪蟾 NPC 不可为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提供原料,②错误;
③由题意可知,NPC控制着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所以NPC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细胞代谢强度越大,NPC数量越多,③正确;
④由题意可知,NPC控制着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能通过NPC进出细胞核,比如DNA不能通过NPC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说明NPC对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④正确;综上,①②错误,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9. 将一个从清水中取出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入某种溶液中,其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1 时刻与 t2 时刻水分子的渗透方向不同
B. t3 时刻与 t0 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提高
C. t1-t2 时间内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D. t0~t1 时间内,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减小;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增大。
【详解】A、t1时刻水分子渗透方向为细胞液到细胞外液,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减小;t2时刻水分子渗透方向为细胞外液到细胞液,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增大,A正确;
B、t3时刻细胞吸水对细胞壁的压力大于t0时刻,即t3时刻与t0时刻相比细胞液浓度提高,B正确;
C、t1-t2时间内,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为0,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的状态,C正确;
D、t0~t1 时间内,原生质层对细胞壁的压力逐渐减小,说明细胞不断失水,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D错误。
故选D。
40. 将生鸡蛋的大头保持壳膜完好并去掉蛋壳,小头开个小孔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向蛋壳膜内灌入 15%的蔗糖溶液(蔗糖不能穿过壳膜),然后放在水槽的清水中并用铅笔标注初始的吃水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蛋壳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 一段时间过后,吃水线会低于水槽的初始水面
C. 当水进出壳膜的速率相等时,壳膜内外浓度相等
D. 若将清水换为 25%的蔗糖溶液,则蛋壳将上浮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生鸡蛋壳膜具有半透膜的特性,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当生鸡蛋壳膜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壳膜外的水分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卵壳膜内的蔗糖溶液中;若壳膜内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卵壳内的水就透过壳膜进入到壳膜外的溶液中。
【详解】A、本实验装置中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的是蛋壳膜,A正确;
B、由于壳膜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外界清水会透过壳膜进入壳膜内的蔗糖溶液中,导致蛋壳下沉,吃水线低于水槽的初始水面,B正确;
C、当水进出壳膜的速率相等时,壳膜内溶液的浓度仍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C错误;
D、若将清水换为 25%的蔗糖溶液,外界溶液浓度高,壳膜内的水分会流出,蛋壳将上浮,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41. 已知肾炎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蛋白质,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这两种物质;今有正常人、肾炎病人和糖尿病病人的三份尿样,由于某种原因尿样的标签失落,请设计实验鉴别出这三种尿样并打上标签。鉴别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尿中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试剂能够与某些特殊成分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区分。
(1)鉴别过程:
①用三支试管分别取三种尿样各 2 mL 于试管中,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先注入 1 mL 双缩脲试剂 A 液, 摇匀,再向三支试管中注入 4 滴双缩脲试剂 B 液,摇匀,若一试管溶液出现 __________,则该试管的尿样为肾炎病人的尿样,打上标签。
②另用二支试管分别取剩下的两种尿样各 2 mL 于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1 mL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再将这两支试管 __________处理,若试管中出现 __________,则说明该试管中的是糖尿病病人的尿样,打上标签。
(2)做完实验后,某同学设想在鉴定蛋白质的时候,如果按照不同的先后顺序使用两种溶液,实验结果应该一样。这位同学通过以下实验探究了该设想是否正确:
①实验假设: __________。
实验设计:实验按下表思路设计
②3 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 Z 是 __________溶液。
③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
A若 __________,则说明实验假设是正确的;
B.若 __________,则说明实验假设是错误的。
【答案】41. ①. 紫色 ②. 水浴(加热) ③. 砖红色(沉淀)
42. ①.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结果与A液、B液的使用顺序无关 ②. 1mL双缩脲试剂A液与4滴双缩脲试剂B液混合 ③. 三支试管均出现紫色 ④. 只有1号试管出现紫色
【解析】
【分析】1、鉴别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尿中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试剂能够与某些特殊成分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区分。
2、还原糖鉴定: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3、蛋白质鉴定: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最后变成紫色。
【小问1详解】
鉴别实验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尿中含有的某些特殊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试剂能够与某些特殊成分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区分;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物质,可用于鉴定蛋白质。用三支试管分别取三种尿样各 2 mL 于试管中,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先注入 1 mL 双缩脲试剂 A 液, 摇匀,再向三支试管中注入 4 滴双缩脲试剂 B 液,摇匀,若一试管溶液出现紫色,则该试管的尿样为肾炎病人的尿样,打上标签。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另用二支试管分别取剩下的两种尿样各 2 mL 于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1 mL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再将这两支试管50~65℃水浴加热2min左右,如果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试管中盛的是糖尿病人的尿样,打上标签。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的信息“做完实验后,某同学设想如果按照不同的先后顺序使用A液、B液,实验结果可能一样”,得出实验目的是:假设用双缩服试剂鉴定蛋白质的结果与A液、B液的使用顺序无关。题表1号先加入1mL 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加入4 滴双缩脲试剂 B 液;2号试管中应加入的物质的顺序和1号试管正好相反,所以X是4 滴双缩脲试剂的B液、Y是1mL双缩脲试剂 A 液,3号试管应加入的物质 Z是1mL双缩脲试剂A液和4 滴双缩脲试剂B液混合溶液与1号、2号试管形成对照;结果预测及相关结论:若三支试管均出现紫色,则说明加入顺序不影响实验现象,实验假设是正确的;若只有1号试管出现紫色,则说明加入顺序影响实验现象,实验假设是错误的。
42. 清朝郑板桥有诗云:“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潍县青萝卜甜脆多汁,稍有辣味,膳食纤维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青萝卜生长发育是以细胞的 __________为基础;青萝卜有助于消化,原因是其含有较多的 __________。
(2)青萝卜甜脆多汁,是因为含水量较高,糖等多种物质溶解于水中。水作为良好溶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同样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DNA 和 RNA 可以作为遗传信息载体,而纤维素和淀粉不能作为遗传信息载体,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
(4)青萝卜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消化道后,需要被相关酶水解才能被吸收。已知某五十肽可被蛋白酶水解,若蛋白酶 1 只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蛋白酶 2 只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 羧基端的肽键。经两种蛋白酶分别作用后,结果如下图所示,请问答:
①赖氨酸位于该五十肽中第 __________号位,短肽①②与该五十肽相比氧原子和氮原子的数量 变化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适宜条件下蛋白酶 1 和蛋白酶 2 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可得到 __________个有机物。
【答案】42. ①. 分裂(增殖)和分化 ②. 膳食纤维
43. 水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或水是极性分子)
44. 纤维素和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排列顺序无多样性;而DNA和RNA的单体是4种核苷酸,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45. ①. 23、24 ②. 氧原子数不变,氮原子数减少2个 ③. 7
【解析】
【分析】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小问1详解】
青萝卜生长发育是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为基础,前者是细胞数量增多,后者是细胞种类增多。青萝卜有助于消化,原因是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
【小问2详解】
水是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而水可作为良好的溶剂。
【小问3详解】
同样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DNA和RNA可以作为遗传信息载体,而纤维素和淀粉不能作为遗传信息载体,这是因为纤维素和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排列顺序无多样性,无法担负作为遗传物质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功能;而DNA和RNA的单体是4种核苷酸,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小问4详解】
①若蛋白酶l只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据图分析,得到①、②两条肽链,故23、24号位各存在1个赖氨酸(C6H14N2O2)。短肽①②是加2分子水脱去一分子C6H14N2O2得到的,两分子水提供2个氧原子,脱去一分子C6H14N2O2失去2个氧原子,故短肽①②与该五十肽的氧原子数相同,但是氮原子减少2个。
②若蛋白酶1只作用于赖氨酸(C6H14N2O2)氨基端的肽键,据图分析,得到①、②两条肽链,故23、24号位各存在l个赖氨酸(C6H14N2O2),蛋白酶2只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羧基端的肽键,得到③、④、⑤三条肽链,故1、16、30、49号位各存在l个苯丙氨酸(C9H11NO2),适宜条件下蛋白酶1和蛋白酶2同时作用于此多肽,得到1、2—l6、17—22、23、24—30、31—49、50,共7个有机物。
43. 图甲、乙、丙是 3 类不同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乙与图甲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有 __________;若提取图乙细胞生物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 S,请预测:该细胞膜表面积的值(填“>”、“=”或“<”) __________S/2。
(2)图甲、乙、丙共有的细胞器 __________(填名称),其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乙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参与该蛋白质从合成、加工到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填序号)。图甲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于支持它们的网架结构上,该结构是由__________(物质)构成的,具维持细胞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等功能。
(3)图丙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 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还有一些生物的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举出 1 例进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 ②. <
(2) ①. 核糖体 ②. 生产蛋白质的场所(合成蛋白质) ③. ②④⑤⑦ ④. 蛋白质(纤维)
(3) ①. 不能 ②. 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病毒无肽聚糖,因此青霉素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 ③. 用于废水处理(制作食品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制作人造皮肤)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图乙表示动物细胞,图丙表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甲和图乙中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细胞核,④表示线粒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细胞质,⑦表示核糖体,⑧表示中心体,⑨表示叶绿体,⑩表示液泡。
【小问1详解】
题图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图乙与图甲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图乙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有中心体;图乙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若提取图乙细胞生物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 S,请预测:该细胞膜表面积的值<S/2。
【小问2详解】
题图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图丙是原核生物——细菌,细菌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故图甲、乙、丙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的功能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场所,线粒体可以为蛋白质合成、加工、运输等整个过程提供能量,题图图甲和图乙中②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线粒体,⑤表示内质网,⑦表示核糖体,若图乙细胞能分泌蛋白质,参与该蛋白质从合成、加工到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有②④⑤⑦;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图甲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并非漂浮于细胞质中,而是存在于支持它们的网架结构上,该结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具维持细胞特有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等功能。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图丙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而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即病毒没有肽聚糖,因此青霉素不能抑制病毒的增殖,因此艾滋病病人不能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为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作人造皮肤等等。
44.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2ml·L-1 的乙二醇溶液和 2ml·L-1 的蔗糖溶液分别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去除植物细胞壁后的结构)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图中 1min 后,处于 2ml·L-1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液泡体积大小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___。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经 2ml·L-1 的乙二醇溶液处理后,发生的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该曲线不同于 2 ml·L-1 的蔗糖溶液处理组的原因是 __________。
(2)参与协助扩散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只允许与 __________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 __________。
(3)若将甲、乙、丙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发现细胞甲未发生变化,细胞乙体积增大,细胞丙发生了质壁分离。假设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则甲、乙、丙三种细胞原本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
【答案】(1) ①. 缓慢缩小后趋于稳定 ②. 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③. 乙二醇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
(2) ①. 自身结合部位 ②. 自身构像的改变
(3)乙>甲>丙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在120s之前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说明发生质壁分离;120s之后原生质体体积变大,说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变小,120s后保持相对稳定,因蔗糖不能进入细胞,说明只能发生质壁分离;在240s时,乙二醇溶液中细胞完成质壁分离复原恢复到开始时原生质层的体积,而蔗糖溶液中细胞原生质层的体积仍然和120s时相同。
【小问1详解】
图中 1min 后,处于2ml·L-1 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体积先变小后趋于稳定,细胞失水,液泡体积缓慢缩小后趋于稳定,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经 2ml·L-1 的乙二醇溶液处理后,120s之前原生质体体积变小,说明发生质壁分离,120s之后原生质体体积变大,说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曲线不同于 2 ml·L-1 的蔗糖溶液处理组的原因是乙二醇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蔗糖不能进入细胞内。
【小问2详解】
载体蛋白只允许与 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小问3详解】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甲
C、H、O
乙
C、H、O、N、P
丙
C、H、O、N,有些种类还含有 S
丁
C、H、O,有些种类还含有 N 和 P
试管
第一次加入物
第二次加入物
第三次加入物
颜色变化
1 号
2mL 肾炎病人的尿样
1mL 双缩脲试剂 A 液
4 滴双缩脲试剂 B 液
2 号
2mL 肾炎病人的尿样
X
Y
3 号
2mL 肾炎病人的尿样
Z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