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曼德拉效应”通常用来描述大众的集体记忆与现实不符的现象。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她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早在1980年就死于狱中,但现实情况是曼德拉死于2013年。在解释这一现象时,她认为这种大规模的集体失忆可能涉及“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相对科幻的概念。但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事实上,“曼德拉效应”所代表的大众集体失忆现象广泛存在于以新媒体传播为主的当代社会。
    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首先,信息接收者的自身情况会影响到信源所传播的信息。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这种因人与人自身对信息接受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对信源所要表述信息的错误传播是最多的。另外,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重建记忆”概念指出,记忆的重建过程受到其他认知干预因素的影响,如个人感知、社会影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重建过程中的错误。如著名的《爱我中华》歌词事件,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95.6%的大众记忆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从作为传播活动中个体的人入手,记忆错误从一开始也许是大家潜意识认为的我国有56个民族,所以顺理成章的就将歌词记成“五十六个民族”。这种潜意识行为影响了正确信息的接收,从而导致了信息的误记,最终造成错误传播。另一个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的因素是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两首歌的相似导致了个体受众产生了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从而得到了两条相似但不相关信息的结合体。因此,对于记忆大概率会出错的信息来说,记错的人会更多,从而造成了最后的大众集体失忆。
    媒体中发生“曼德拉效应”的原因除人的作用外,还有媒体本身。在以流量为导向的媒体经济中,怎样吸引用户点击,成为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这造成了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于是产生了“标题党”。如今阅读标题成为很多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这潜在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很多媒体常常为将要发生的重要事件提前备好稿件,如报道世界杯足球比赛时,它们会为两只球队分别备好胜利或失败的新闻稿,做到第一时间发布,从而吸引用户点击。但这种一味求快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错误,如果一些大型媒体发生了错误,转载其新闻的其他媒体以讹传讹,错误传播也就随即展开,就会出现“曼德拉效应”所描述的事件。
    所谓的“曼德拉效应”,从传播学角度来解释,其实正是一种信息的错位现象,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无数个人的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的集体失忆。可以肯定的是,新媒体时代使这种现象得以被发现,但同时,新媒介技术的负面作用也正在创造着这种现象,“曼德拉效应”概念所表述的事件,会一直处在一个被发现与被创造的反复过程中。
    (摘编自尚国强《新媒体传播中群体失忆所造成的“曼德拉效应”现象分析》)
    材料二:
    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也”?近日,网友为此吵翻了。很多网友坚信是“斯”,可翻出老课本才发现是“是”。有人指出,那些坚持是“斯人”的网友是集体潜意识,属于典型的“曼德拉效应”。
    对此,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回应:“斯人”和“是人”两个说法都没错,都表示“这个人”的意思。关于网友提到的“曼德拉效应”,这位老师解释说,之所以不少网友印象里是“斯人”,一方面是因为该用法在日常生活、影视剧中出现较多,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大众化传播错误,导致很多人跟着记错;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久远、原作散佚,一些经典著作没有标准版本。
    这次关于“是人”还是“斯人”的讨论,虽然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二者都没错,仿佛“讨论了个寂寞”,但这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证明我的存在”等哲学问题一样,哪怕最终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答案,但这个过程并非毫无意义,因为公众纷纷引经据典找答案的较真精神、求真的态度本身就值得点赞。相反,若是大家对“是人”“斯人”之争漠不关心、毫不在意,而是存在“什么都行”的“差不多”心理,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
    (摘编自任冠青《“是人”还是“斯人”?文化讨论不妨多些全民较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学者菲安娜·布梅最早提出“曼德拉效应”,并从“平行宇宙”“多维空间”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对科学的解释。
    B. 《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词的相似会使受众产生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与嫁接,这就导致了记忆错误。
    C. 人们以阅读标题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催生出新闻报道中的“标题党”,而且潜在造成了虚假新闻的二次传播。
    D. 年代久远、原著散佚,部分经典作品尚无标准版本,是人们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之一。
    2.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首先指出“曼德拉效应”广泛存在于新媒体时代,接着从传播学理论视角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做出总结,行文思路清晰。
    B. 材料一从接收者角度分析信息传播错误产生的原因时,使用举例论证,并可得出结论:信息错误传播率与受众接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C. 材料二运用类比论证指出关于“是人”还是“斯人”讨论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哲学问题一样并非完全没有意义。
    D. 两则材料论证语言各有不同特点,材料一科学准确,材料二通俗易懂,但二者都对生活中的“曼德拉效应”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持材料一第3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古装剧《神雕侠侣》经典台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元好问原句是“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B. 纪录片《航拍中国》解说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原著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心理科学》刊文描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大多数人记忆中香蕉果实是朝下生长的,但实际上香蕉果实是朝上生长的。
    D. 电影《赌神2》演员模仿的“沉思者雕像”手是放在额头上,但事实上法国巴黎博物馆的“沉思者雕像”手是抵在下巴上。
    4. 请你从传播学的角度,给“曼德拉效应”下一个定义。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新媒体时代应如何有效避免“曼德拉效应”?
    【答案】1. D 2. B 3. C
    4. “曼德拉效应”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无数个人的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集体失忆的一种信息错位现象。
    5. ①个人角度: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接受、传播信息能力,减少人际传播错误。
    ②媒体角度:重视媒体传播的社会效益,注重信息的真实度,杜绝虚假报道。
    ③公众角度:警惕“差不多”心理,多些较真精神、求真态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对其进行了相对科学的解释”错误,原文为“相对科幻的概念”,并指出“目前尚无完整的科学依据为这一解释提供理论基础”。
    B.“使受众产生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与嫁接”错误,原文是“对错误信息的重合,不同的信息得到了嫁接”;“这就导致了记忆错误”错误,原文为“可能导致歌词记忆错误”。
    C.“人们以阅读标题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仅催生出……”因果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媒体中发生‘曼德拉效应’的原因除人的作用外,还有媒体本身……这造成了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于是产生了‘标题党’”,可见催生“标题党”的应该是以流量为导向的媒体经济。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信息错误传播率与受众接受教育程度成正比”错误,根据“如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可知,信息错误传播率与受众接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第3段中心论点是媒体错误传播导致的“曼德拉效应”。
    C.不属于媒体的错误传播,而是媒体公布的研究发现。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
    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结合“从传播学角度来解释,其实正是一种信息的错位现象”可知,“曼德拉效应”的属概念是“信息错位现象”;
    然后筛选种差,结合“无数个人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的集体失忆”可知种差是“无数个人的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集体失忆”;
    最后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作为修饰语填入上面的句式,即可得到“曼德拉效应”的定义。
    故可定义为:“曼德拉效应”是信息传播过程中,无数个人的错误被媒介技术所连接变成大众的集体错误,并随之演变为大众集体失忆的一种信息错位现象。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个人角度:根据“从传播学语境去分析信息传播时可以得知,人是信息传播最有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接收一则新闻时,高级知识分子可能在完全理解新闻本身所要报道内容的同时,分析出新闻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发展趋势;一般受众则可能理解新闻本身要报道的内容;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甚至都不能理解新闻本身的含义”可得出: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接受、传播信息能力,减少人际传播错误。
    ②媒体角度:根据“在以流量为导向的媒体经济中,怎样吸引用户点击,成为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事情。这造成了很多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进行失实报道……很多媒体常常为将要发生的重要事件提前备好稿件……但这种一味求快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错误,如果一些大型媒体发生了错误,转载其新闻的其他媒体以讹传讹,错误传播也就随即展开,就会出现‘曼德拉效应’所描述的事件”可得出:重视媒体传播的社会效益,注重信息的真实度,杜绝虚假报道。
    ③公众角度:根据“这个过程并非毫无意义,因为公众纷纷引经据典找答案的较真精神、求真的态度本身就值得点赞。相反,若是大家对‘是人’‘斯人’之争漠不关心、毫不在意,而是存在‘什么都行’的‘差不多’心理,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可得出:警惕“差不多”心理,多些较真精神、求真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杆子马
    申平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躺在那里睡着了。
    “撒它拉,撒它拉!”我老远就朝他喊叫。但是牛倌儿却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跑过去,往他的脸上放了一只蚂蚱。那人忽地一下坐起来,冷着脸说:“干啥呀!”
    我说:“撒它拉,我来赶牛呀!”
    他立刻横了我一眼,说:“你去赶呀!什么撒它拉,该你叫的吗!”
    哎哟,还真牛上了。我不再理他,就往牛群那里走去。
    这是1975年春日的一天,我受点长委派,到生产队的牛群里来赶知青点的那几头牛,准备春耕。“撒它拉”本来是一种会飞的蚂蚱,但是不知怎么却成了这牛倌儿的绰号,大人孩子都这么叫他。可能是因为他个头不高,走路拖拖拉拉的缘故吧。他姓啥叫啥我却不知道。
    我往前走,看见一棵树下拴着一匹马。这马,也像它的主人撒它拉一样不起眼。它的颜色说灰不灰,说白不白,很瘦,毛很长。它身上佩着鞍鞯,垂首站在那里,一副随时听命的样子。我捡了块土坷垃朝它扔去,正中它的后胯,它惊得一跳,看了我一眼,接着又恢复了刚才的姿势。“熊货!”我不由骂了它一句。
    我走进牛群,立即认出了牛背上做了记号的几头牛。我立即开始驱赶它们,试图把它们和牛群分开,然后赶走。但是,它们根本就不听我指挥,东奔西跑,我赶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但是连一头牛也没有赶出来。
    这时我听见山下有人朝这里呼喊,起初还以为是在嘲笑我,却见撒它拉腾地跳起来。他疾步上前骑上他的马,两腿一夹,就像离弦之箭冲下山去了。这时候我看到,山下来了一群马,有几个马倌儿正骑马在马群周围奔跑。撒它拉转眼已经冲到马群跟前,一个马倌儿迎上前,把一根套马杆递到他的手上,又对着马群指指点点。但见撒它拉立即纵马冲入马群,他挥舞套马杆,开始追赶一匹非常显眼的白马。追着追着,终于将它套住。白马不服,拖着他飞跑。却见撒它拉似乎在转动手里的套马杆,用力在拧,前面那个套就越勒越紧,直至白马双腿腾空而起。撒它拉的身体拼命后倾,屁股离开马鞍,坐到了马背上,随后他的两脚突然甩蹬,跃下马来,他顺着套马杆闪电般蹿到白马前,先抓马鬃,再抓马耳,随后抱住马头,腿下似乎使了个绊子,就见一片烟尘腾起,竟将那白马生生摔倒在地。烟尘中他好像从腰里抽出一根绳子,起身的时候,白马已经被戴上笼头了。
    我看得呆了,想不到这个绰号撒它拉的人,还有这个本事。而我,竟然连一头牛都赶不走。
    过了许久,撒它拉手里拿着两瓶酒,又骑着马上山来了。他哼着小曲,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那匹瘦马,这会也显得精神多了。
    我迎上前去,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哎呀,撒……师傅,你真是太厉害了。刚才看你套马,简直太过瘾了。”
    “师傅?我不是撒它拉吗?”他说着翻身下马,眼睛乜斜着我。
    “哪里哪里,刚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对不起,对不起!”我急忙从口袋里拿出半盒烟,抽出一支,恭恭敬敬献上,又划火替他点着。
    撒它拉坐到地上,美美地抽了几口烟,然后故作惊奇地问我:“你不是来赶牛吗,怎么不去赶呀?”
    “唉,我……赶不走呀。请师傅帮个忙,帮个忙。”我小心翼翼地说。
    撒它拉就笑起来,他说:“哎呀,你们知识青年也有认熊的时候呀!我还寻思你们一个个有多牛呢。去,骑上我的马,找一根棍,去赶吧。”
    “这个……这里哪有木棍呀。”我显得非常为难和无奈。
    “你去掰一个树杈嘛。你骑上我的马,指哪头牛,它就会替你赶哪头牛。”
    我半信半疑牵起他的马,去树上扯下一根树杈,壮起胆翻身上马,直奔牛群而去。我试着举起树杈,去指知青点那几头牛,竟然真的好使。那马就按照我的“指挥棒”飞快奔跑,一会就把那几头牛从牛群里分离出来。
    我把几头牛赶出一段距离,喝令它们原地不动,然后我去送还撒它拉的马。
    撒它拉这时已经打开了一瓶酒,正在一口口喝着。
    “师傅,谢谢你。你这马真是太听指挥了。你是怎么训练它的呢?”
    撒它拉抬头看了我一眼说:“这没啥。我告诉你吧,这马是杆子马。你千万别看不起它,只要有杆儿指挥,龙潭虎穴它都敢闯!”
    哦!我不由再次打量这匹说灰不灰、说白不白的马,又看看马的主人,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个头在我的眼里忽然都高大起来。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倌儿在我喊他时“却在那里一动不动”,并且态度冷淡地让我自己去赶牛,表现了他游手好闲的生活状态。
    B. “可能是因为他个头不高,走路拖拖拉拉的缘故吧”,交代了“撒它拉”绰号的由来,也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
    C. “我”开始称牛倌儿为“撒它拉”,后来称他为“师傅”,通过称谓的变化表现了“我”对撒它拉认识上的变化。
    D. “而我,竟然连一头牛都赶不走”,表现了“我”在与撒它拉的对比中强化了对自我的认知,意识到自己的肤浅。
    7. 关于文中撒它拉套马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撒它拉听到呼喊“腾地跳起来”,与刚才“我”喊他时的反应判若两人。
    B. 马倌儿遇到困难前来向撒它拉求助,说明大家对他的套马技术非常信任。
    C. 白马“拖着他飞跑”“双腿腾空而起”,有力衬托了撒它拉的人物形象。
    D. 马倌儿“对着马群指指点点”,显然是在指导撒它拉如何快速套住白马。
    8. 文中“我”对撒它拉的心理随着与“撒它拉”的接触而不断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本文的题目“杆子马”,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 A 7. D
    8. ①最初“我”觉得“撒它拉”平平无奇,对他有些轻视;②看到“撒它拉”套马,“我”对“撒它拉”的本事感到惊讶;③最后,“我”按照撒它拉的指挥成功把牛赶走,对他非常敬佩。
    9. ①“杆子马”外表不起眼,但是完全听从“杆子”的指挥,敢闯“龙潭虎穴”。②“杆子马”象征着那些外表平凡低调却有非凡本事的人。③“杆子马”具有哲理意蕴,即看待人或事物不能只看外在,还要关注内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游手好闲的生活状态”错。表现了他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指导撒它拉如何快速套住白马”错。马倌儿“对着马群指指点点”,是在告诉撒它拉那匹白马难以套住,请撒它拉帮自己套这匹白马。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撒它拉,撒它拉!’我老远就朝他喊叫”“他立刻横了我一眼,说:‘你去赶呀!什么撒它拉,该你叫的吗!’”“‘撒它拉’本来是一种会飞的蚂蚱,但是不知怎么却成了这牛倌儿的绰号,大人孩子都这么叫他。可能是因为他个头不高,走路拖拖拉拉的缘故吧”“这马,也像它的主人撒它拉一样不起眼。它的颜色说灰不灰,说白不白,很瘦,毛很长……‘熊货!’我不由骂了它一句”分析,最初“我”觉得“撒它拉”平平无奇,对他有些轻视;
    根据“撒它拉立即纵马冲入马群,他挥舞套马杆,开始追赶一匹非常显眼的白马。追着追着,终于将它套住。白马不服,拖着他飞跑。却见撒它拉似乎在转动手里的套马杆,用力在拧,前面那个套就越勒越紧,直至白马双腿腾空而起。撒它拉的身体拼命后倾,屁股离开马鞍,坐到了马背上,随后他的两脚突然甩蹬,跃下马来,他顺着套马杆闪电般蹿到白马前,先抓马鬃,再抓马耳,随后抱住马头,腿下似乎使了个绊子,就见一片烟尘腾起,竟将那白马生生摔倒在地。烟尘中他好像从腰里抽出一根绳子,起身的时候,白马已经被戴上笼头了。我看得呆了,想不到这个绰号撒它拉的人,还有这个本事”分析,“我”看到“撒它拉”套马,对“撒它拉”的本事感到惊讶;
    根据“去,骑上我的马,找一根棍,去赶吧” “你去掰一个树杈嘛。你骑上我的马,指哪头牛,它就会替你赶哪头牛”“我半信半疑牵起他的马,去树上扯下一根树杈,壮起胆翻身上马,直奔牛群而去。我试着举起树杈,去指知青点那几头牛,竟然真的好使。那马就按照我的‘指挥棒’飞快奔跑,一会就把那几头牛从牛群里分离出来”“这没啥。我告诉你吧,这马是杆子马。你千万别看不起它,只要有杆儿指挥,龙潭虎穴它都敢闯”“哦!我不由再次打量这匹说灰不灰、说白不白的马,又看看马的主人,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个头在我的眼里忽然都高大起来”分析,最后,“我”按照撒它拉的指挥成功把牛赶走,对他非常敬佩。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
    结合“这马,也像它的主人撒它拉一样不起眼。它的颜色说灰不灰,说白不白,很瘦,毛很长。它身上佩着鞍鞯,垂首站在那里,一副随时听命的样子”,和撒它拉说的“这马是杆子马。你千万别看不起它,只要有杆儿指挥,龙潭虎穴它都敢闯”分析,“杆子马”外表不起眼,但是完全听从“杆子”的指挥,敢闯“龙潭虎穴”。
    结合“‘撒它拉’本来是一种会飞的蚂蚱,但是不知怎么却成了这牛倌儿的绰号,大人孩子都这么叫他。可能是因为他个头不高,走路拖拖拉拉的缘故吧。他姓啥叫啥我却不知道”,和“撒它拉”成功套白马的事情分析,“杆子马”象征着那些外表平凡低调却有非凡本事的人。
    结合“我不由再次打量这匹说灰不灰、说白不白的马,又看看马的主人,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个头在我的眼里忽然都高大起来”分析,“杆子马”具有哲理意蕴,即看待人或事物不能只看外在,还要关注内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王遂胡服。赵造谏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子其勿反也。”赵燕后胡服,王令让之曰:“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以从政为累,以逆主为高,行私莫大焉。故寡人恐子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赵燕再拜稽首曰:“前吏命胡服,施及贱臣,臣以失令过期,更不用侵辱教,王之惠也。臣敬循衣服,以待今日。”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变于事,何俗之不可变?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逾九限之固,绝五陉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
    B.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
    C.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
    D. 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被庶人之恐”的“被”意为遭受,与《屈原列传》中“被发行吟泽畔”的“被”不同。
    B. “殆毋顾天下之议矣”的“殆”意为大概,与《石钟山记》中“殆与余同”的“殆”相同。
    C. “稽首”是古代一种隆重跪拜礼,行礼时双腿跪在地上,头碰触地面,稍作停顿。
    D. “绝五陉之险”的“绝”意为越过,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的“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武灵王打算推行“胡服骑射”,但是担心受到臣民的非议,肥义认为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取得成果,让他抛开顾虑,武灵王最终下定了决心。
    B. 对于穿着胡服,赵造从教民之道出发提出反对意见,而且认为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乖僻会扰乱民心,武灵王应该慎重考虑。
    C. 赵燕迟迟不穿胡服,赵武灵王派人责备赵燕,指出他的罪过,并打算用法律对他施以处罚,赵燕听完后惶恐认错,表示立即按照要求穿上胡服。
    D. 对于赵武灵王把原阳当作骑邑一事,牛赞进言规劝,认为改为骑射后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被武灵王反驳后,他俯首听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2)寡人胡服,子独弗服,逆主罪莫大焉。
    14. 对于赵造和牛赞的进谏,赵武灵王的反驳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既然这样,那么违背古法不应该指责,遵循旧礼也不值得称赞。
    (2)寡人改穿胡服,唯独你不穿,罪过没有什么比违背君王意愿更大的了。
    14. ①对于赵造的进谏,赵武灵王从历史出发,总结道理加以反驳,态度相对缓和。②对于牛赞的进谏,赵武灵王从现实出发,直接反驳,并指出牛赞的过错,态度强硬。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根据民意进行教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收到成效;根据不同的习俗治理国家,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
    “圣人”是“不易民而教”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
    “据俗而动者”与“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与“虑径而易见”是对称结构,故应在“者”后断开,排除D。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正确。遭受/通“披”,解释为披散。句意:也必然会遭受众人的怨恨。/他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面走一面吟咏。
    B.正确。都是“大概”。句意:那大概就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大概和我的相同。
    C.错误。“头碰触地面,稍作停顿”错。跪而头触地作较长时间停留为稽首。
    D.正确。都是“越过”。句意:越过了五陉的险地。/可以越过峨眉山的顶端。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打算用法律对他施以处罚”曲解文意。原文“恐子犯刑戮之罪,以明有司之法”是说“寡人担心你犯下被处死的罪过”,并没有打算用法律对他施以处罚。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非”,指责;“循”,遵循、遵守;“多”,称赞。
    (2)“胡服”,穿胡服;“独”,唯独;“逆主”,违背君王意愿;“莫大”,没有什么比……更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依据原文“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而志淫,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而民易,是吴越无俊民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事之谓教。子其勿反也’”可知,对于赵造的进谏,赵武灵王从历史出发,总结道理加以反驳,态度相对缓和;
    依据原文“王曰:‘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变于事,何俗之不可变?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可知,对于牛赞的进谏,赵武灵王从现实出发,直接反驳,并指出牛赞的过错,态度强硬。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平日闲居,肥义陪坐。赵武灵王说:“建立了高超卓绝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这样一来,国内一定会有人非议我。”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行动如顾虑太多就没有成果。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服装。赵造进谏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根据民意进行教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收到成效;根据不同的习俗治理国家,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思不正,习俗乖僻会扰乱民心。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武灵王说:“圣人兴起,不承袭旧法也可称王天下;夏朝和殷朝衰亡,是因为不改变旧礼法而灭亡的。既然这样,那么违背古法不应该指责,遵循旧礼也不值得称赞。再说,如果服饰奇异就会使人心思不正的话,那么最遵守礼法的邹国和鲁国就不会有行为怪僻的人了;如果习俗怪僻就会使民众变坏的话,那么吴、越地区就不会出现出类拔萃的人才了。所以说圣人把便于穿着的叫衣服,把方便行事的就叫教化。您还是不要反对吧。”赵燕迟迟不穿胡服,赵武灵王派人责备他说:“寡人改穿胡服,唯独你不穿,罪过没有什么比违背君王意愿更大的了。你把处理政事作为负担,把违背君王的意愿作为高尚,怀着私心行事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严重的了。所以寡人担心你犯下被处死的罪过,用以表明有司的法律严明。”赵燕再拜叩头至地多时说:“前些日子,官吏命令我改穿胡服,君王的恩惠已经赐给臣下,臣下认为自己违反穿胡服的命令并超过了限期,可是君主不用刑罚而屈尊教诲,这是君王的恩惠。臣下敬请按照要求改穿胡服,正等待今天。”赵武灵王攻破原阳,把原阳作为训练骑射的基地。牛赞进谏说:“利益不到百倍不能改变风俗,功效不能增加十倍就不更换器具。如今君王拆散原来军队的编制,而奉行骑马射箭,臣下害怕那攻战获得的利益,赶不上所损失的费用。”武灵王说:“兵器不适合应用,什么兵器不可以改换?教化不便于行事,什么风俗不可以改变?如今厚重的铠甲行军,是不能越过险阻的;讲究仁义道德,是不能使胡人来臣服的。如今您以官府的法令,扰乱寡人变服骑射、强兵拓地的大事,这些不是您能够了解的。”牛赞拜了两次叩头至地说:“臣下怎么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武灵王于是让他穿上胡服,率领骑兵攻入胡地,从挺关出发,越过了九原坚固的要塞,跨过了五陉的险地,到达榆中,开拓了千里疆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离开隐居地南阳,替主分忧,为统一天下而四处征战,出谋划策。
    B. 蜀国的江山被刘禅轻易断送,两朝君主对卖主求荣的谯周一定心有怨恨。
    C. 本诗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分析他成败的缘由,叙事和议论巧妙结合。
    D. 诗人游览古迹,追思古人,并借怀古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耐人寻味。
    16. 本诗和杜甫的《蜀相》都称诸葛亮为“英雄”,但是两个“英雄”所寄寓诗人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其异同。
    【答案】15. B 16. 相同点:两人都用“英雄”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功绩,都含有对诸葛亮的崇拜敬仰之情。
    不同点:①杜甫为诸葛亮未能完成北伐大业而感叹惋惜,同时暗寓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②罗隐认为时运造就了英雄,借此表达自己由于时运不济而不能成名的慨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B.“两朝君主”错。古代官员一般戴冠佩剑,故“冠剑”指文臣武将,而非君主。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罗诗中,“运去英雄不自由”中的“英雄”指诸葛亮,此句是说大运一去即使英雄如诸葛亮也无力回天。而《属相》中,“长使英雄泪满襟”中指可惜诸葛亮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此处,用英雄惋惜诸葛亮来高度评价诸葛亮的功绩。由此可知,两首诗都含有对诸葛亮的崇拜敬仰之情。
    《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极大地扩充了感染的范围,不仅把普天之下的,而且把千百年后的所有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包括在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震动与共鸣,而不能不为之同声一哭。而老杜之所以有这一叹,不仅仅只是出于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更是于其中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忧国忧民的心志。
    罗诗中,诗人首先评价了诸葛亮的功绩,写他的出山和北伐,肯定他的用兵“尽良筹”,并把诸葛亮规划的胜利和挫折归于时运。最后,则借年年不断的岩下流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之情;昏君庸臣葬送了大好河山徒留遗恨,使诸葛亮一生的努力付之东流,对此事也表现了感叹惋惜之情。而结合注释可知,与诸葛亮相比,诗人自己“十上不第”,更是英雄无路,壮志难酬,所以这里也表现了诗人自身自己由于时运不济而不能成名,一直抑郁不得志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礼记·礼运》中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同”社会理念一脉相承。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衰草连天、孤城落日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3)“桂”因其芬芳馥郁、秋芳冬荣等特点备受文人青睐,有时用以象征道德情操之高洁,有时用以描绘自然景物之美好,有时用以寄托浪漫唯美之情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大道之行也 ②. 天下为公 ③. 大漠穷秋塞草腓 ④. 孤城落日斗兵稀 ⑤. 明月半墙 ⑥. 桂影斑驳(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塞、腓、稀、斑驳、倚、露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颜真卿有很多“完美”作品,如结构严密的《多宝塔碑》,于其中透露着刚健;《大唐中兴碑》笔画非常方正,是沉稳之美的体现;《颜氏家庙碑》于苍健的笔力中彰显着雄浑之美……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幅“不完美”的作品——《祭侄文稿》。该作品共234字,竟有30余处涂抹痕迹,却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这是为何呢?
    因为它记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安史之乱爆发,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在危难时 ① ,率领全族奋力抵抗。在这场 ② 的战乱中,颜氏一家30余口惨遭灭门,无一人受降。惨案发生后,颜真卿几经辗转才寻回亲人遗骸,悲痛之际挥泪写下这篇“字字血泪,铮铮铁骨”的祭文。他忽而涂抹修改,忽而泪落纸端,字迹忽大忽小,倾斜歪扭,却将颜氏一门的英雄气节展现得 ③ 。
    《祭侄文稿》难道仅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艺术瑰宝吗?显然不是这样。它蕴含着坚贞不屈、取义成仁的爱国情操,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与后面句子句式一致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挺身而出
    ②惨绝人寰
    ③淋漓尽致
    19. 《多宝塔碑》于严密的结构中透露着刚健之美;
    《大唐中兴碑》于方正的笔画中体现着沉稳之美;
    20. 引人思考,突出强调《祭侄文稿》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蕴含着精神价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通过前后文中“在危难时”“率领全族奋力抵抗”可知,该空的意思是在危难之际,颜季明勇敢的站了出来,率领族人抵抗,所以可用成语“挺身而出”。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第二空,由后文“惨遭灭门”一词可知,此空的语境是形容这场战乱的凶残程度,所以可用成语“惨绝人寰”。惨绝人寰: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第三空,语境形容颜真卿的书法将颜氏一门的英雄气节展现得非常充分,所以可用成语“淋漓尽致”。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变换句式的能力。
    后面句子是所仿写的句子:《颜氏家庙碑》于苍健的笔力中彰显着雄浑之美。通过分析可知,该句式主体为“主谓短语”,即《颜氏家庙碑》于+偏正短语+中+动宾短语。参照这一句式结构特点修改画线句,“结构严密的《多宝塔碑》,于其中透露着刚健”修改为“《多宝塔碑》于严密的结构中透露着刚健之美” ;“《大唐中兴碑》笔画非常方正,是沉稳之美的体现”修改为“《大唐中兴碑》于方正的笔画中体现着沉稳之美”。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祭侄文稿》难道仅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艺术瑰宝吗?显然不是这样”有问有答,是典型的设问句,设问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强调突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所以“难道仅是我国书法史上的艺术瑰宝吗”突出强调了《祭侄文稿》不仅是艺术瑰宝,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精神瑰宝,蕴含着精神价值。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10月31日,我国空间站第二个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梦天和问天两个实验舱,看起来就像孪生兄弟, ① ?“主要还在工作舱与资源舱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气闸舱的独特外形。”空间站工程师介绍,“问天舱采用‘外方内圆’的造型,圆柱形气闸舱外有个方形外壳,即舱外暴露实验平台;而梦天舱则采用‘舱中舱’的外形设计,即气闸舱+载荷舱。”
    除了外形不同, ② 。据悉,问天的气闸舱是航天员出舱通道, ③ 。“如果将问天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那么梦天的气闸舱就是一座‘国际货运港’。梦天气闸舱主要承载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这是一项我国空间站的重要创新。”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梦天气闸舱主要承载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这是我国空间站重要的一项创新。
    B. 梦天气闸舱主要承担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这是我国空间站的一项重要创新。
    C. 梦天气闸舱主要承担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这是一项我国空间站的重要创新。
    D. 梦天气闸舱主要承载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这是我国空间站的一项重要创新。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B 22. ①他们的外形有何不同呢;②气闸舱的功能(用途)也不同;③梦天的气闸舱是货物进出通道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承载”和“任务”搭配不当,“承载”改为“承担”;
    “一项我国空间站的重要创新”语序不当,改为“我国空间站的一项重要创新”。
    全部改对的是B项。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前面说两个舱“看起来就像孪生兄弟”,强调他们外形“相似”;而后面“主要还在工作舱与资源舱的中间部分,也就是气闸舱的独特外形”“问天舱采用‘外方内圆’的造型,圆柱形气闸舱外有个方形外壳”,是说他们外形的不同,因此这里的问题应该是:他们的外形有何不同呢;
    ②前面“除了外形不同”,说明这里还要介绍其他的不同;根据后文“如果将问天的气闸舱比作‘国际机场’,那么梦天的气闸舱就是一座‘国际货运港’”,表明他们的功能不同,可填:气闸舱的功能(用途)也不同;
    ③对应“问天的气闸舱是航天员出舱通道”,应该介绍“梦天的气闸舱是……通道”;根据后文“梦天气闸舱主要承担着运输空间站货物、载荷设备等进出舱的任务”可填:梦天的气闸舱是货物进出通道。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上述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三则,第一则强调读书的意义,读书促进人的进步;第二则强调读书要敢于质疑,学会独立思考;第三则强调读书与实践的结合。
    这三则材料都是关于读书的名言,每则名言既各自独立,又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旨在引导学生培养阅读习惯,锤炼理性思辨精神,敢于质疑,不盲从权威,勇于实践,探索真知。读书话题,相对贴近学生生活,可深可浅,能够通过写作充分展示他们的读书积累、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要注意不是从三个材料中写一个,而是综合三个材料来立意写作,要注重彼此的联系。
    行文思路上,可用层进式结构布局谋篇,先论述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指出读书的正确方法,要有质疑的态度和探求的精神,最后强调读书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论证时可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如欧阳修的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冯梦龙的名言“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等;如战国大将赵括,兵法倒背如流,指挥作战时不会学以致用,结果导致大败的反例,再如古希腊阿基米德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洗澡时受到启发获得到测量王冠真假的方法的事例等。
    立意:
    1.既要从书中汲取营养,又要保持自我的独立头脑。
    2.辩证看待书本知识
    3.纸上谈兵不可取。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