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高二地理试题
(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5日8时2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90次发射。下图示意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时,下列地点与西昌没有处于同一天的是( )
A.纽约B.开罗C.伦敦D.东京
2.关于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西昌的发射条件比文昌好
B.与文昌发射基地相比,酒泉大风和扬沙天气少,利于卫星发射
C.与文昌相比,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优势是天气条件较好
D.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拔高度低,气流速度大,有利于卫星发射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秋分在杭州完美启旅,10月8日寒露圆满闭象,下图为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公转位置关用示意图。读图完成3~5小题。
3.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郑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北极地区极夜的范围不断增大
C.澳大利亚昼长逐渐变短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4.杭州亚运会闭幕当天,正值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下列节气中与该日昼长相同,日出方位角一致的是( )
A.雨水B.惊蛰C.清明D.白露
5.寒露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关于寒露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发生于每年11月下旬B.常伴有风力较大的偏南风
C.会出现暴雪、冻雨等天气现象D.可通过夜晚灌溉农田有效防御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源较浅。中国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23时从北京起飞,当地时间2月8日4时30分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下图示意该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6~7小题。
6.推测此次北京到阿达纳飞行中( )
A.最佳飞行方向为先西北再西南B.最短飞行距离大约为8000公里
C.飞行时间长度约为5.5小时D.救援队员在东南方向看到日出
7.与此次地震震中附近板块边界类型相似的是( )
A.AB.BC.CD.D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8~10小题。
8.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9.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B.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D.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10.图中所示孤峰和石柱景观形成的原因是( )
A.变质作用B.冰川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在距今5亿~1亿年前,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上覆砂岩和石灰岩)持续断裂,导致地壳底部岩浆上涌,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部分岩浆沿断裂带喷出、溢流至四周形成岩墙。穹窿构造的破碎带被岩浆渗透,后又接受外力作用,不同地层间形成了同心环形状,即著名的“撒哈拉之眼”。下图为“撒哈拉之眼”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小题。
11.形成现今“撒哈拉之眼”形态的主要原因有( )
A.断裂塌陷冰川侵蚀B.热力熔蚀风化侵蚀
C.地壳张裂流水堆积D.板块挤压断裂下陷
12.穹窿构造属于( )
A.背斜B.垂直断层C.向斜D.水平断层
13.“撒哈拉之眼”岩墙( )
A.含有生物化石B.岩性差异较大C.层理结构明显D.存在气孔构造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下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甲地1月降水的原因是( )
A.受西北季风影响B.太平洋提供充足水汽
C.气旋活动频繁D.地形阻挡湿润西风
15.7月甲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是( )
A.降水较多B.气温较低C.受高压控制D.受西风影响
16.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
A.年均温较高B.夏季降水较多C.冬季降水较多D.降水季节变化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因受地物影响,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存在差异。家住北京(116°E,40°N)的王先生为减少汽车夏季暴晒的时间,会在小区内选择合适的停车位。图a为王先生小区地上停车位简图,图b示意地球上①②③④四个不同纬度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内变化及其正午太阳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各题。(14分)
a图
图b
(1)王先生在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时段,选择图a中甲、乙、丙、丁哪个停车位比较合理?并说明理由。(6分)
(2)说出图b①②③④四地中示意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及方位的是哪个?(3分)
(3)描述北京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5分,每点1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流经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地形区。金沙江流域河流多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如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4分)
(2)分析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从该地区地质、地形角度分析其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4分)
19.某年5月25日至28日,图示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14分)
(1)指出图示气旋东、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2分)
(2)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风力的强弱。(2分)
(3)判断甲、乙锋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4)描述P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6分)
20.甲、乙两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风向示意图,图丙为澳大利亚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阅读材料,完成下题。(12分)
(1)指出甲图A地气压名称,说明其形成的原因。(4分)
(2)指出乙图B风的性质并解释原因。(4分)
(3)指出丙图M地1月的风向,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其成因。(4分)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A
【解析】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时为北京时间10月5日8时24分,通过计算可知此时纽约时间为10月4日19时24分,开罗时间为10月5日2时24分,伦敦时间为10月5日0时24分,东京时间为10月5日9时24分,故与西昌没有处于同一天的为纽约,答案选A。
2.【答案】C
【解析】仅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说,文昌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发射条件比西昌好,A项错误:与文昌相比,酒泉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B项错误:与文昌相比,太原卫星发射基地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发射的天气条件好,C正确: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气流速度大,不利于卫星的发射,D错误:故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杭州亚运会举办时间为9月23日到10月8日,郑州正午太阳高度6月22日最大,12月22日最小,故举办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A错误;北极地区从9月23日开始出现极夜,故亚运会举办期间极夜范围不断增大,B正确:澳大利亚的昼长12月22日最长,故亚运会期间昼长逐渐变长,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故在此期间逐渐变快,D错误:故答案选B。
4.【答案】B
【解析】冬至日是杭州昼最短的一天,寒露是冬至前的第五个节气,因此与寒露昼长相同日出方位角一致的是冬至后的第五个节气,即惊蛰:故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寒露节气为每年阳历十月七日前后,A错误;寒露节气时,冬季风渐起,为偏北风,B错误;寒露为秋季节气,暴雪冻雨出现在冬季,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夜晚灌溉可以防止田间降温过快,D正确:故答案选D。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佳航线应为两点之间的地球大圆的劣弧段,最佳飞行方向为先西北飞行,后西南飞行,A正确;地球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应是两点之间的地球大圆的劣弧段,北京和阿卡纳的纬度相差不大,可以近似看成同一纬度即北纬40°,则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11×cs40°×81≈6923km,最短飞行距离要小于直线距离,B错误: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23时从北京起飞,起飞时土耳其阿卡纳当地时间约为17时,当地时间2月8日4时30分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飞行时长应为11时30分,C错误;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月为冬半年,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23时从北京起飞,当地时间2月8日4时30分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飞行途中都是夜晚,无日出,D错误:故答案选A。
7.【答案】D
【解析】地震是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的结果,土耳其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板块消亡边界。图A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误。图B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错误。图C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C错误。图D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正确。故答案选D。
8.【答案】D
【解析】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所以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U形宽谷其次形成,位于最下方的V形峡谷是最后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9.【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石柱所在的岩层形成晚于孤峰所在的岩层,但石柱与孤峰是岩层受外力侵蚀形成,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A错误: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发育成峡谷,B正确: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C错误: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脉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且岩层中无岩浆岩分布,不能确定峡谷位于火山地震带上,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结合图片可知,孤峰和石柱是石灰岩和页岩组成的,属于沉积岩,并不是变质作用形成的,A错误:该地海拔较低,且位于太行山区,温度较高,没有冰川分布,B错误:结合图中的位置可知,该地位于河谷,地势落差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堆积作用较弱,因此孤峰和石柱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而不是流水堆积形成的,C正确,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撒哈拉之眼”形成之初中间高四周低。由于中部有裂隙分布,岩浆沿裂隙渗入中部地层,导致中部岩石被熔蚀而产生崩塌下陷,且各组成部分岩石性质不一(沉积岩和岩浆岩相间组成),受风化侵蚀程度不同,形成了现今中间低四周高、呈同心环形状的“撒哈拉之眼”。材料中未涉及冰川作用,A错误:岩浆活动造成岩性差异,受风化侵蚀后形成沙漠之眼,B正确:沙漠之眼位于非洲沙漠气候区,降水少,流水作用弱,C错误:该地受大西洋扩张运动引发非洲西北部陆地持续断裂,未体现板块挤压,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上涌的岩浆使近水平地层发生变形,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可知,穹窿构造是岩浆上涌使地层向上拱起,发生弯曲,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山岭”,说明穹窿构造属于背斜,A正确:垂直断层两侧有较大落差,呈线状分布,不符合图示信息,B错误: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不符合材料中“中间高四周低的穹窿构造”,C错误;由图可见,图中没有断层线,不是断层结构,D错误。故答案选A。
13.【答案】D
【解析】含有生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墙属于岩浆岩,A错误:由材料可知,每一道岩墙都是同类岩石,同一类岩石岩性一致,B错误:层理结构明显的是沉积岩,而岩墙属于岩浆岩,C错误:“撒哈拉之眼”岩墙为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石表面多气孔,D正确。故答案选D。
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甲地的纬度和风向可知,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盛行西风控制,且风向为西南风,A错误;该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周边湖泊,B错误:由图中甲地附近风向可看出该地不受气旋活动控制,C错误:有图可知,甲地东侧为青藏高原,盛行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早,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选C。
16.【答案】B
【解析】由图中乙地的位置可知,乙地纬度更高,因此年均温比甲低,A错误:夏季乙地受西风控制,甲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乙地比甲地降水多,B正确:冬季甲地受西风影响且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较多,乙地虽也受西风影响,但没有地形抬升,降水没有甲地多,C错误:乙地终年受西风控制,因此降水季节变化小,D错误。故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共14分)
(1)丙车位(2分):理由: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是北京地方时11:44~13:44(2分):北京当地太阳方位处于正南上空附近向西南上空运动过程中,丙车位首先位于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2分)。
(2)①(3分)
(3)北京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冬至日到夏至日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夏至日到冬至日昼渐短夜渐长:春分秋分日昼夜平分。(任意1点给1分,共5分)
【解析】
(1)题中北京(116°E,40°N)的经度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4°,地方时相差16分钟,北京时间12:00~14:00是北京地方时11:44~13:44,根据太阳方位与地方时的相互关系,夏季北京时间12:00—14:00时间段,北京当地太阳方位由正南上空附近向西南方向运动,观察图中甲、乙、丙、丁四车位与楼房的位置关系,丙车位首先位于楼房的阴影区,因此王先生选择丙停车位合理。
(2)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为66°34′,其余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处于66°34′~90°之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天空:秋分日至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根据图示信息①地正确。
(3)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遵循“太阳直射哪半球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移向哪半球、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另一半球相反”的规律。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昼短夜长;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京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昼最长、夜最短,昼长夜短;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回归线移动,北京昼变短夜变长;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昼夜平分。
18.(共12分)
(1)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构造运动活跃(2分);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分)。
(2)断裂沿线岩石受力发生破碎(2分);该地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量大,受流水侵蚀作用,断裂沿线易受流水侵蚀,常发育为河流(2分)。
(3)该地区受地壳运动等的影响,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交通建设应避开断层等地壳活动地带,注意防止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该地地形起伏大,交通运输建设技术要求高、投资大、建设难度大:交通方式多选择公路与铁路:交通线布局应避开陡坡或沿等高线布局,降低坡度,保证行车安全。(每答2点4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解析】
(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其形成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抬升造成:当挤压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程度,就会使岩层发生破裂,形成断裂构造;该地地壳运动频发,多发育断裂与断层。
(2)图示区域因地壳运动频发,断裂发育显著:地表沿断裂、断层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与流水侵蚀;加之本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作用强,断裂处常发育成河流。
(3)交通线路建设会受到自然因素中的地质地形的影响。地质因素要从断层、断裂造成地基不稳定以及地质灾害对交通建设的影响方面分析。地形因素要从对交通建设的技术要求、投资大小、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线布局方面分析,同时结合金沙江流域地质、地形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19.(共14分)
(1)图示气旋东部盛行偏南风,西部盛行偏北风(2分)。
(2)乌兰巴托风力大,北京风力小(2分)。
(3)甲为暖锋,此处盛行偏南风,暖气团势力强,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2分);乙为冷锋,此处盛行偏北风,冷气团势力强,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2分)。
(4)P地在乙锋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2分);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2分):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分)。
【解析】
(1)结合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北半球气旋东西部风向判读的方法是: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得出相应的风向。气旋东部盛行东南风(偏南风),西部盛行西北风(偏北风)。
(2)乌兰巴托和北京位于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点气压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压线稀疏的地点气压差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乌兰巴托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较北京大。
(3)根据北半球气旋东西部气流运动方向和气流性质,判断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与势力强弱。甲锋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运动,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为暖锋;乙锋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移动,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为冷锋。
(4)乙为冷锋,冷锋过境前是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过境时出现大风、阴雨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20.(共12分)
(1)甲图A地气压名称: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2分):由于海陆分布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因,冬季亚欧大陆相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形成冷高压(2分)。
(2)性质:温暖湿润(2分):原因: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温较高,从海洋吹向大陆空气湿度较大。(2分)
(3)风向:西北风(2分):1月为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大陆气温高形成低气压。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左偏,同时受M地低气压吸引,形成西北风(2分)。
【解析】
(1)根据甲图中海陆轮廓,该区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区;由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时间是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A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亚欧大陆相比海洋降温快、气温低,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形成冷高压。
(2)根据乙图信息可知图示为亚洲东南部,时间是7月份、北半球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气温较高,从海洋吹向大陆、空气湿度较大。
(3)丙图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1月为南半球夏季,由图示信息M地1月处于低压中心的北部,根据南半球低气压北部近地面风向,先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左偏30°~45°为西北风。结合甲图1月风向相关信息,M地夏季西北风的成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气压;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向左偏,同时受M地低气压吸引,形成西北风。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B
B
D
A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C
B
A
D
D
C
B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地理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该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使用会,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驻马店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阶段考试(三)地理PDF版含解析,共10页。
2024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pdf、高二地理--H074-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