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慈溪市西部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信有多种意思,4亿,诈骗电话拨出次数2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19题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填写校区名、姓名、考号、座位号等有关信息。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现在初三某班的同学正在展开关于“信”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任务一、说文解字读诚信(20分)
我们开展关于诚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诚信的含义是第一步。
小林围绕着诚信写了一段话,作为本次展示活动的开场白,但是经过组长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进行调整。
中华民族向来推崇“诚外无物”,视诚信为千金不易的可贵品质,正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对诚信的执着与坚守,已深深róngzhù于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因子。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环境如何变化,诚信永远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面对各种各样的利益和诱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充盈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空间。
1.小林不会写用拼音标注的两个字分别是 (2分)
2.划横线处句子有语病,请你改正。(2分)
3.仿照加点句式,再写一句让内容更加完整。(2分)
二、对于信的字源和含义,小韩查阅了相关书籍和资料,请你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进行补充。
4. (1) 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从“信”字的演变过程来看。金文从人,从口。 (2) (下图中的②)改为从言,用“人”口所“言”会真实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信”。
① 金文 ② ③楷书
(1) (A.许慎B.刘向C.刘勰D.沈复)(2分)
(2) (A.隶书B.小篆C.行书D.草书)(2分)
5.信有多种意思。作为名词,他可以是“书信”的意思。曾经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 (1) , (2) ”中作者就借书信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本学期学过的古诗文中,苏轼借月亮的阴晴圆缺,表达了“但愿人长久, (3) ”的期望,读来也令人动容。信作为形容词可以是“诚信、信用”,比如《论语》中“ (4) ? (5) ?”讲的就是和人交友要诚实讲用;信还可以组词为“信心”,李白的《行路难》中“ (6) , (7) ”就讲述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信义”也是古人、士大夫所追求的人生目标。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 (8) ,好收吾骨瘴江边”两句就体现出了他对于民族、对于国家的大义。但也有人对信义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刘长卿在《长沙过贾谊宅》中“ (9) , (10) ”就提到文人的信义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每空1分)
任务二、环顾身边思诚信(28分)
了解完诚信的基本含义之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身边有哪些关于诚信的事例。
一、该班同学收集了近期关于诈骗的资料,请你协助他们进行整理。(10分)
材料一、
18岁的山东临沂姑娘徐玉玉因遭遇诈骗尸骨未寒,8月25日媒体惊曝:临沂所辖临沭县大二学生宋振宁日前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又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被带走了希望和未来,也让更多人深感震惊和不安。电信诈骗,已演变为危害人们财产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可怕毒瘤,也成为检验社会治理水平的大考题。
电信诈骗是通讯技术和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伴生品”。尽管有关部门已多次组织开展整治、打击等专项行动,包括追踪到境外抓捕,但自2008年以来,这类案件一直持续高发。据统计,近十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每年以20%-30%的高速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收到诈骗短信人数就高达9.4亿,诈骗电话拨出次数28.9亿,造成损失合计超过65.6亿元。
这惊人的数字背后,暴露出的是监管失序、法律缺位、执法不严、联动不力、功能失调等社会治理“综合症”。比如手机用户实名登记、网络实名注册,以及银行卡实名登记,本是对付电信诈骗的利器,国家有关部门也早已出台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电信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以方便客户为名,睁只眼闭只眼,使手机“黑卡”、非实名银行卡依然泛滥。犯罪分子诈骗得手后,直接扔掉“黑卡”,通过连续转账将资金分散到若干银行卡上提现或购物,很难追踪查处。
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诈骗方法,且随着技术发展不断翻新“进化”。而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在认定诈骗数额、共同犯罪审查等方面,仍沿用传统思路与模式,导致取证难、查处难,影响定罪量刑。法律惩处力度也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其社会危害远远大于传统诈骗犯罪这一现实。同时,对相关灰色产业的打击,比如泄露或出售私人信息、网上销售短信群发器和银行卡等,相关法律法规难以操作甚至欠缺。
在执法方面,警方面对这种无接触少痕迹、信息化智能化、跨地域跨行业的犯罪行为,往往知难而退,能推则推。有时想查处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没有一个信息统一、协调有力的平台。受害人报了案,先在派出所填材料、再去找领导签字,一遍流程走过,银行卡里的钱早被转到了多个地方,甚至到了境外。等公安机关办完各类手续,再到电信、银行去查询信息、冻结账户,往往“黄瓜菜都凉了”,跨地区甚至跨境追索就更难。
在受害群众方面,平时社区也好,学校也好,包括大众传媒等,这些本应发挥相应社会功能作用的重要角色,却对防范电信诈骗常识的宣传很少,更说不上多角度、全方位、持续广泛。试想,就连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高中生、大学生,都会成为电信诈骗受害者,遑论信息渠道有限,鉴别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在花言巧语、变号设局的陷阱面前,很难不中招堕入彀中。
由于犯罪成本低、风险小、回报高、易得手,电信诈骗很容易被效仿和传播,形成犯罪“黑色产业链”,不但严重侵害和威胁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更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感,也有损于政府威信和国家形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亟须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形成联动机制,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这方面不妨多借鉴一些境外经验,抓住关键的三条。首先是打好实名制这一基础。办理手机卡、银行卡,宁可一开始烦难一些,身份证以外,还要检验户口簿、家庭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身份文件,并存档备案。一旦发生诈骗行为,就能轻松查出相关信息,而不是一个假身份证。其次是建立警方、电信、银行等的统一反诈骗咨询专线,只要将犯罪嫌疑人骗款账户提供给金融机构,该账户及所有下级账户均很快被停止相应业务,不但被骗钱款易于保全,也方便侦破、取证。最重要的是加大犯罪成本。根据其特殊危害性,适度提高电信诈骗罪的法定刑,提高罚金数额。对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只要能推定主观上应知道是在为电信诈骗提供帮助,就可以按共犯论处,减少司法证明责任。同时,对电信、金融因监管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经济、行政、刑事责任。如此多管齐下,假以时日,相信电信诈骗由猖獗慢慢减少,避免更多人因电信诈骗而付出财产乃至生命的代价。
材料二、2022年宁波市诈骗数据相关图表
材料三、
在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骗子的手段也是越来越狡猾。而在这场“防诈骗大战”中,年轻人似乎成为了主要的受害者。
“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
“211女硕士遭遇杀猪盘两周被骗138万”
诈骗信息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如今的年轻人更好骗呢?
一、信息时代的“信任危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这也为电信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在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假难辨,往往容易轻信他人。而电信诈骗恰恰利用了这一弱点,通过各种手段伪装成权威机构、亲友等获取信任,从而实施诈骗。
二、财力有限,贪图小利
年轻人普遍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于财富的渴望往往让他们更容易被骗子的小利所迷惑,而且因为经济发展时代,部分年轻人更希望能快速赚钱,一些电信诈骗分子利用年轻人这种心态,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让年轻人陷入骗局不能自拔。
三、社会经验不足,警惕性不足
年轻人在社会经验上相对较少,对于电信诈骗的警惕性往往不足。而电信诈骗分子往往会利用这一弱点,通过各种手段来博取年轻人的信任。比如一些骗子会冒充公检法、银行等机构,以需要核实资金为由骗取银行卡信息;还有一些会以兼职刷单、投资理财等名义实施诈骗。
四、高科技犯罪手段更具迷惑
如今的犯罪分子也紧跟时代的发展,AI换脸、换声等技术更是“信手捏来”,泄露的个人信息,让人防不胜防。
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由于没有相应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而且电信和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导致黑卡层出不穷,最终使电信诈骗有了销赃的缺口。
B.就是因为电信诈骗是一种新型诈骗方法,随着技术发展不断翻新“进化”,所以我们很难对电诈进行法律处理。
C.加大犯罪成本是治理电信诈骗最重要的措施,只要能推定主观上应知道是在为电信诈骗提供帮助,就可以按共犯论处,减少司法证明责任。
D.在网络上,年轻人往往因为轻信权威机构和“亲友”从而被诈骗。
7.请你概括材料二两则图表的相关信息。(2分)
8.根据材料二中的图表二以及材料三谈谈年轻人容易被诈骗的原因。(3分)
9.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如何预防诈骗?(3分)
二、小方同学读到了一篇关于“诚信”的小说,张贴在班级一角,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谈谈。(18分)
讹诈
梁晓声
老会计半年后退休。
他供职的一家国有公司正在改制。几天来,公司经理忙碌又亢奋,老会计却觉得自己似乎是局外人。但他期待着经理找他,因为公司有一笔“小金库”资金,近百万。只有经理和他知道。经理常对他说:“等积累多了,全公司来一次公平分配,每个员工都有份儿!”老会计很感动。
经理陪客都带上他。他不善言谈,也不能活跃气氛。A每当经理默默无言地将一只手亲昵地拍在他肩上时,他简直就有点儿暗觉得宠了……
经理终于找他了。他想请经理对“小金库”做出指示,但见经理一副费心劳神的样子,未开其口。经理却主动说:“今晚到我家!别忘带着账本。”B经理的一只手在他肩上拍了拍。
晚上。经理与老会计隔桌相对而坐。聊着聊着,经理把两万元钱放在老会计面前,让老会计收好,并说:“给你个人的钱。”老会计一愣。
“别多虑。是从‘小金库’里出的钱……”想起经理曾说过“每个员工都该有份儿”,老会计不再狐疑。心安理得地收下了。经理笑了。接下来按照经理的指示,他一笔一笔地将“小金库”的钱从账上高明地转移了。
一觉醒来,老会计回忆昨晚的全过程.渐渐地不那么心安理得了。“不好”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钱打了一辈子交道,却从未在钱上动过歪念。如果有朝一日……他还可以在法律面前替自己辫护。
第二天,老会计拎着手提包,径直走到经理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前,把两万元钱轻轻放在桌上,以极低的声音说:“经理,我不能接受这两万元钱……”经理一惊,神色慌张地去插上办公室的门。
“嫌少是不是?!”
“经理,我……我不是……我真的不是……我只不过……”老会计口拙舌笨起来。
“你,你嫌少也不能这样啊!”
“经理,我发誓我不是嫌少……”老会计面红耳赤了。
经理又拿出一万元,连同老会计放在桌上的两万元,一齐替老会计收进了手提包。
经理在老会计的耳上悄语:“你我之间.难道还不能开诚布公么?”C经理不容老会计再说什么,左手从背后按在老会计左肩上,右手从背后拍拍老会计的右肩,将老会计亲亲密密地“送”出了办公室……当夜,老会计失眠了。
几天后的中午,老会计在公用电话亭拨响了经理办公室的电话。“经理吗?您现在说话方便吗?”经理正独自在办公室午休,他心虚地用另一只手捂上了话筒。
“方便。可你在哪儿给我打电话?!”
“公用电话亭……经理.您误解我了。我不是嫌少。请您耐心听我解释,我……我……”
“公用电话?……得啦得啦。别解释了!有话当面说!”经理啪的一声挂了电话。老会计在那头手握着话筒发愣。
第二天,老会计收到经理给的一个存折。上面竟然存着10万!
第三天,经理又接到了老会计的电话。老会计在电话里又作解释,说他怎么还会嫌少呢?女儿女婿至今住在一间老平房里,13万元快够他们买套两居室的商品楼房了呀!但事情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啊!
“老流氓!”此时的经理。不是似乎感到,而是确信自己被讹诈了。
他恼怒地扯断了电话线……三天后,老会计收到了一份专递信件,其中只有一把缠着纸条的钥匙。纸条上,打印着一处地址。
又过了几天,经理被宣布为新成立的股份公司的总裁。当人们纷纷围向经理碰杯祝酒时.秘书将经理请到一旁,低声说办公室里有电话在等他接。来电话的正是老会计。
“经理,您也会收到一份专递信件。其中有属于你的房子的钥匙,还有那存折。您前两次给我的3万元钱,我存入存折了。容我最后一次解释,我并不嫌少。”“喂,喂!”轮到老会计将电话挂断了。
“妈的!”经理咬牙切齿地挤出两个字,心里感到一种将被牢牢地拈住并被步步紧逼地讹诈着的恐俱,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
不久,老会计遇害了。
老会计遇害不久.经理被推上了被告席。原因是“雇凶杀人”。在事实面前,他供认不讳。
他的律师替他请求减刑。理由是他杀人的动机受到了一次接一次的讹诈。于是律师娓娓讲述讹诈过程……站在被告席上的男人双手捂脸哭了。他原本企图将“小金库”的钱以个人的名义买入公司的股份,10年后会使他成为千万富翁……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一个自己一向认为言听计从的人所讹诈。
听众席上也有人在哭。是老会计的儿子、女儿和女婿……他们想不通他们的父亲何以会变得那么贪。
那一时刻法庭极静。
(原文有删改)
10.根据文本内容,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4分)
11.在阅读时,要学会把自己读书的感想、疑难的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深入思考。请你在文中的画横线处中任选两处进行批注。(6分)
阅读贴士
常见的批注方式有赏析式批注(词语和句子运用的巧妙之处)、阐释性批注(对词语的阐释、对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和感受式批注(当下的阅读感受)
批注一:
批注二:
12.小说里经理一共拍了老会计三次肩膀(画波浪线处),每次的心理状况都不相同,请你任选一处,将经理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2分)
13.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物是小说的主体,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是小说艺术的核心。”请你结合文本内容,概括老会计的人物性格特点。(3分)
14.本文的标题是“讹诈”,你觉得这个题目符合文章的内容吗,结合全文来谈一谈。(3分)
任务三、引经据典话诚信(32分)
身边关于诚信的案例引人深思,不禁让我们想到古人们对于诚信的追求。小林和小韩对于组员收集的几则材料展开了讨论。
材料一、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
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水浒传》)
材料二、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
材料三、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①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卫灵公》六)
2.人倍信则名不达。
(刘向《说苑·谈丛》)
3.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孟子·告子下》一二)
4.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尽心下》二五)
材料五、
《商鞅》
宋·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注:①黥:在脸上刺字,古代的一种刑罚
【名著荟萃】(10分)
小林:材料一中的胖大和尚指的是 (1) ,他有情有义,还特别讲信用,材料中就是讲述了他为了报答林冲而 (2) 的故事。除此之外,他的 (3) 、(4) 这些事例也被人津津乐道。
小韩:由此可见,古人所追求的信,是一种 (5) 。在初中阶段我们所学过的名著中,我还能举出一例诚信相关的故事, (6) 。
(1-4各1分,(5)2分,(6)4分)
【灵活释义】(4分)
小林:解读文言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难懂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多种方法。
比如“民怪之”中的“怪”我们可以使用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这里是词类活用现象,翻译为 (1) 。(1分)
小韩:最常见的就是课内迁移法。“以明不欺”中的“以”字我们可以从《岳阳楼记》中的“属余作文以记之”进行迁移,都是 (2) 的意思。(1分)
小林:还有成语印证法。通过常见成语“背信弃义”我们可得知“人倍信”的“倍”是
(3) 的意思。(1分)
小韩;对于出现的生僻字或者通假字,我们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的方法进行积累。君子
不亮的亮我查了下字典,有以下几个意思:①〈形容词〉明亮。②〈形容词〉通“谅”,诚信。③〈动词〉原谅;谅解。④〈动词〉估谅;料想。这里应该是选择 (4) 。(1分)
【断句解句】(6分)
小韩:文言文句子的翻译重点在于落实关键字词,比如一些动词。比如“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一句要落实“尝”、“异”等词,该句翻译为
(1) 。(2分)
小林:断句的时候关键字词,特别是动词,也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这一句就很明显:(2)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断4处,2分)
小韩:那么断完句以后,这个句子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3)
。(2分)
【深入领会】(12分)
小林:材料三和材料五可以结合着一起看。王安石所写的《商鞅》中“一言为重百金轻”
讲的就是商鞅 (1) 的故事,这种手法在古诗文当中叫做 (2) 。
小韩: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王安石曾问宋神宗:秦孝公能“择术济事”(采用商鞅的建议),皇上比他怎样?可见,王安石曾自比商鞅,希望宋神宗效仿秦孝公支持变法。为此,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纷纷攻击商鞅,其实际矛头是指向王安石。 结合诗歌内容和背景资料,我们可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3) 。)
小韩:在材料四中孔子把人无信比喻成 (4) (用原文回答),表明了信的重要性;孟子则是肯定了乐正子是善人、信人,而且进一步向浩生不害阐述了何谓善、何谓信,即 (5) 。(用自己的话说)
小林: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发现范仲淹所追求的信,是 (6)
(用原文回答),是基于百姓、社会的信义,是思想层面的,而孟子、孔子所追求的信,更强调 (7) 。((1)(4)(6)1分,(2)(5)(7)2分,(3)3分)
任务四、班级演讲说诚信(40分)
经过前面几个活动,想必你对信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那就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题写下来吧!
围绕“诚信”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演讲稿应注意格式,适当组织材料,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字数600字左右。
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和诚信相关的故事呢?可能是朋友间的相互约定,可能是亲人间的一次承诺,也可能是陌生人的温柔善意。请你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字数600字左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5名校共同体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参考方法,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用“/”给文章中画线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0,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