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综合测试(二)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地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藏北高原某观测站测得的某种辐射在冬夏季节的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辐射类型最可能为(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臭氧吸收的太阳辐射C. 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 大气逆辐射
2. 影响该辐射冬、夏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B. 降水C. 距太阳远近D. 植被覆盖率
巴丹吉林沙漠(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 冰雪融水B. 大气降水C. 湖泊水D. 地下水
4.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
A. 与周边地表水性质相似B. 补给水源大气降水
C. 地下水补给水量不稳定D.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较小
南极辐合带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8°S~62°S之间,宽度约32~48千米,但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这里是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0~300米水深)与向南流动的温暖大洋水相遇的地方,为海水温度、盐度的跃变带,形成冷海水与较暖海水相遇的“极地锋带”。下图示意南极辐合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南极辐合带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 晴空万里B. 台风肆虐C. 云雾弥漫D. 暴雨如注
6. 南极辐合带存在( )
A 扩大副热带高气压带宽度B. 增加辐合带地区生物多样性
C. 缩小极地高气压带的范围D. 延长锋面气旋的影响时间
2018年3月12日,芬兰官方公布了计划在北极圈内修建一条铁路,连接挪威希尔克内斯口岸与芬兰现有铁路,打通芬兰现有铁路网至北冰洋的交通运输线,之后通过开辟的“北极丝路”绕北冰洋进入亚洲东部。图为北欧局部地区水系和交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区域湖泊众多,这些湖泊的成因是( )
A. 河流改道,积水成湖B. 海底淤积,积水成湖
C.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D. 冰川刨蚀,积水成湖
8. “北极丝路”的火车向中国运输的大宗货物是( )
A. 石油B. 木材C. 床D. 服装
9. 中国工程人员在该国境内修建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 寒冷潮湿B. 烈日暴晒C. 淡水短缺D. 高寒缺氧
10. 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沿岸发育了一系列古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的巧家县古滑坡是该流域迄今发现的最大古滑坡。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及崩塌,滑坡体前缘被保存完好。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图。与上部基岩山地相比,古滑坡体内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较为陡峻B. 降水变率大C. 堆积物较松散D. 植被覆盖率低
永冻层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地表经受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作用的土层统称为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层。冻结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但不足一年的土,称为季节冻土。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河沼泽湿地5—12月地下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冻土层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 永冻层无季节变化B. 季节融化层夏季最厚C. 永冻层夏季消失D. 冻土层在冬春季较厚
12. 影响该地季节融化层厚度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形式B. 地表温度C. 大气温度D. 土层厚度
13. 进入10月份后,该地季节融化层( )
A. 变厚,从下向上冻结B. 变薄,上下一起冻结
C. 变厚,从上向下冻结D. 变薄,从上向下冻结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图)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多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
A. 温度较高、盐度较低B. 温度较低、盐度升高
C. 温度、盐度均较低D. 温度、盐度均较高
15. 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 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B. 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少
C. 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D. 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
16.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
A. 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B.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 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D. 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峡谷铁路连接墨西哥北部的干旱内陆和加利福尼亚湾,施工历时近90年。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述铜峡谷铁路修筑过程中经历自然方面的困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葡萄牙的阿连特茹地区(如图)是世界最主要的软木和葡萄酒软木塞产地,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200年历史。
(1)从气候角度说明阿连特茹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
(2)分析阿连特茹地区发展软木塞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原因。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古代晚期,渤海与北黄海属同一古老陆块。中生代构造运动中,该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北黄海和渤海盆地,连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地成为胶辽陆桥。之后胶辽陆桥不断解体,形成庙岛群岛雏形。在其后漫长地质历史中,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第四纪冰期,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各岛屿均有黄土覆盖。
(1)指出庙岛群岛附近断裂带主要延伸方向并简述胶辽陆桥形成过程。
(2)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大幅下降,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3)研究表明,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试分析原因。华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综合测试(二)
2023年10月
地理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藏北高原某观测站测得的某种辐射在冬夏季节的平均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 该辐射类型最可能为(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臭氧吸收的太阳辐射C. 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 大气逆辐射
2. 影响该辐射冬、夏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高度B. 降水C. 距太阳远近D. 植被覆盖率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辐射全天24小时均存在,且白天多、夜晚少、日出前后最少,基本与气温日变化一致,可判断是大气逆辐射,D正确;太阳辐射发生在白天,我国各地均不会出现极昼,则不可能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错误;太阳辐射只发生在白天,臭氧吸收的紫外线辐射和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都不是24小时的,且季节变化不明显,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决定大气逆辐射强弱最主要因素是气温高低;图示该辐射夏季强、冬季弱,这与太阳高度季节差异导致的气温变化呈正相关,A正确;该地位于藏北高原,全年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冬夏季节差别不大,BD错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冬季(1月初位于近日点)较近、夏季(7月初位于远日点)较远,C错误。故选A。
【点睛】大气逆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大气层的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除此之外与云的状况密切相关,但没有显著的日变化。
巴丹吉林沙漠(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黑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 冰雪融水B. 大气降水C. 湖泊水D. 地下水
4.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
A. 与周边地表水性质相似B. 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C. 地下水补给水量不稳定D. 水位冬夏季节变化较小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黑河的补给水源应该不是大气降水,B错误;该地区沙漠中的湖泊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而且还分布在河流的下游,不可能是湖泊水补给,C错误;地下水补给常年稳定,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又地处西北内陆,主要补给方式应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正确,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沙漠中的湖泊竟多达100多个,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青藏高原冰雪融水、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A错误;该区域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而巴丹吉林沙漠附近有两条明显的深层大断裂,且湖泊水与河西走廊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所以湖泊水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不是大气降水,B错误;地下水补给的特点是常年比较稳定,C错误;该区域湖泊水补给水源为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水量常年稳定,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小,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补给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①雨水补给: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受降水量的大小影响,主要在夏秋季节;②冰川融水:受气温高低影响,主要分布在夏季;③地下水补给:受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关系影响。
南极辐合带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8°S~62°S之间,宽度约32~48千米,但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这里是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0~300米水深)与向南流动的温暖大洋水相遇的地方,为海水温度、盐度的跃变带,形成冷海水与较暖海水相遇的“极地锋带”。下图示意南极辐合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南极辐合带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
A. 晴空万里B. 台风肆虐C. 云雾弥漫D. 暴雨如注
6. 南极辐合带的存在( )
A. 扩大副热带高气压带宽度B. 增加辐合带地区生物多样性
C. 缩小极地高气压带范围D. 延长锋面气旋的影响时间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冷海水与较暖海水相遇的‘极地锋带’”可知,南极辐合带是冷暖海水相遇的地带﹐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掠过温暖海水时接受其蒸发的水汽,水汽冷却凝结形成云雾,向南流动的温暖大洋水经过寒冷洋面,水汽冷却凝结也会形成云雾,所以南极辐合带常见的天气现象是云雾弥漫,C正确,A错误;台风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南极辐合带位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48°S~62°S之间,这里洋面温度较低,难以形成台风,B错误;暴雨的形成要满足三个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南极辐合带位于48°S~62°S之间,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气流上升运动不强烈,难以形成暴雨,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南极辐合带是冷暖海水相遇的地带﹐辐合带冷暖水流相遇,会扰动底层海水,使海水深处的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增加辐射带地区生物多样性,B正确;南极辐合带位于48°S~62°S之间,宽度约32~48千米,但有一定的季节变化,是向北流动的南大洋表层水与向南流动的温暖大洋水相遇的地方,冬季(7月)南北温差大,南北气压差变大,风力强盛,南极辐合带宽度变大,副热带高气压带宽度缩小,A错误;夏季(1月)南北温差小,南北气压差变小,风力减弱,南极辐合带宽度变小,极地高气压带的范围扩大,C错误;锋面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的交界面,气旋是低压中心形成的气体漩涡,冷、暖气团与低气压三者相遇形成的系统就称为锋面气旋。由材料知,南极辐合带两侧水流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说明其两侧气流分别向北和向南流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不易相遇,故南极辐合带的存在会缩短锋面气旋的影响时间,D错误。故选B。
【点睛】台风及成因:台风 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2018年3月12日,芬兰官方公布了计划在北极圈内修建一条铁路,连接挪威希尔克内斯口岸与芬兰现有铁路,打通芬兰现有铁路网至北冰洋的交通运输线,之后通过开辟的“北极丝路”绕北冰洋进入亚洲东部。图为北欧局部地区水系和交通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区域湖泊众多,这些湖泊的成因是( )
A. 河流改道,积水成湖B. 海底淤积,积水成湖
C.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D. 冰川刨蚀,积水成湖
8. “北极丝路”的火车向中国运输的大宗货物是( )
A. 石油B. 木材C. 床D. 服装
9. 中国工程人员在该国境内修建铁路需要克服的困难是( )
A. 寒冷潮湿B. 烈日暴晒C. 淡水短缺D. 高寒缺氧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由题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欧地区,其中芬兰位于北极附近,被称为“千湖之国”,该地区的湖泊是第四纪冰期时大量的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洼地,之后冰川融化积水形成,D正确,ABC错。故选择D。
【8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打通芬兰现有铁路网至北冰洋的交通运输线,之后通过开辟的“北极丝路”绕北冰洋进入亚洲东部”,芬兰森林资源丰富,因此可能向中国运输的大宗货物为木材,B正确;床和服装不属于大宗货物,故排除C、D;石油主要通过海运,A排除。故选择B。
9题详解】
芬兰地处海洋性气候和极地气候过度区,纬度较高,冬半年气候寒冷,距海近,且湖泊众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气候寒冷潮湿,A正确。芬兰属于经济发达的国家,食物短缺和淡水短缺不大可能,BC排除;芬兰地形不属于高原区,高寒缺氧的可能性不大,D排除。故选A。
【点睛】冰川湖形成的原因: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
10. 金沙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沿岸发育了一系列古滑坡,目前整体较稳定的巧家县古滑坡是该流域迄今发现的最大古滑坡。该滑坡体顺坡发育了多条深而长的泥石流沟,沟坡沿岸发育大量次生滑坡及崩塌,滑坡体前缘被保存完好。下图示意该地地质剖面图。与上部基岩山地相比,古滑坡体内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较为陡峻B. 降水变率大C. 堆积物较松散D. 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部基岩山地,岩体形成整体,地表碎屑物较少;而古滑坡体地表存在大量碎石土,堆积物较松散,泥石流物质来源较多,C正确;由于图示区域面积不大,所以地形、降水和植被差别较小,ABD错误。故选C。
永冻层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层。地表经受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作用的土层统称为季节冻结和季节融化层。冻结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但不足一年的土,称为季节冻土。如图示意大兴安岭某河沼泽湿地5—12月地下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冻土层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 永冻层无季节变化B. 季节融化层夏季最厚C. 永冻层夏季消失D. 冻土层在冬春季较厚
12. 影响该地季节融化层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形式B. 地表温度C. 大气温度D. 土层厚度
13. 进入10月份后,该地季节融化层( )
A. 变厚,从下向上冻结B. 变薄,上下一起冻结
C. 变厚,从上向下冻结D. 变薄,从上向下冻结
【答案】11. D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0℃等温线以下区域为永冻层,永冻层会随着地表温度升高变薄,约在9月最薄,A错误;季节融化层9月最厚,B错误;永冻层是永久冻土层,在夏季不会消失,C错误;1—4月该地没有季节融化层,永久冻土从地表向下延伸,到5月初开始出现季节融化层,所以冻土层在冬春季较厚,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近地表土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季节融化层冻土融化先从地表开始,随着热传导逐渐向下,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温度越高,季节融化层厚度越大,B正确;降水形式不会改变热量从地表向下的传导方式,A错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C错误;土层厚度与季节融化层厚度之间没有因果关系,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进入10月份后,随着地表太阳辐射减少,地表温度降低至0℃后季节融化层开始冻结。季节融化层的下部受永久冻土层的热传导作用,自下向上温度也下降到0℃以下,开始冻结,故季节融化层上下一起冻结,逐渐变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季节冻土,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岩),包括季节冻结层和季节融化层(也称活动层)。
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图)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多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
A. 温度较高、盐度较低B. 温度较低、盐度升高
C. 温度、盐度均较低D. 温度、盐度均较高
15. 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
A. 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B. 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少
C. 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少D. 甲洋流流量减少,乙洋流流量增大
16.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
A. 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B. 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
C. 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D. 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位于南半球,与2~3月夏秋季节相比,每年8~9月冬春威德尔海水温更低,海水结冰,海冰盐度低接近于淡水,剩余海水盐度升高,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因此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德雷克海峡海冰偏多,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变小,流经德雷克海峡的乙西风漂流减弱,洋流流量变小,部分受阻水流北上,甲秘鲁寒流增强,洋流流量变大,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6题详解】
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冰退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水位降低,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引发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太平洋西部水温异常降低,因此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降水多,A错;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变小,B正确;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偏少,C错;由于秘鲁寒流和东澳大利亚亚暖流减弱(东南信风减弱所致),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也随之减弱,D错。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又称圣婴现象,与另一现象南方涛动合称为ENSO。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峡谷铁路连接墨西哥北部的干旱内陆和加利福尼亚湾,施工历时近90年。暑假期间,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专家带领下抵达华雷斯,乘坐铜峡谷铁路列车前往洛斯莫奇斯,沿途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记录。研学小组在华雷斯休整期间,白天酷热难耐,夜晚凉爽宜人。列车行驶途中,研学小组对极致的自然景观感到震撼。到达洛斯莫奇斯后,研学小组查阅气象资料,了解到这里虽然地处沿海,年降水量仍然有限。通过实测发现加利福尼亚湾的盐度较高。下图为铜峡谷铁路沿线区域图。
(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华雷斯附近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
(2)洛斯莫奇斯附近海水盐度较高,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述铜峡谷铁路修筑过程中经历的自然方面的困难。
【答案】(1)地处内陆,受山脉阻挡,气候干旱,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2)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所处海湾盐度整体偏高,海湾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3)穿越西马德雷山脉,起伏较大;地质结构不稳定,易发地质灾害;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不足;高温酷暑时间长;荒漠环境,生存条件差,工人施工条件差。
【解析】
【分析】本题以铜峡谷铁路及周边海陆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海水的盐度、交通线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昼夜温差受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由图可见华雷斯附近位于图示山脉以东,地处内陆,由该地纬度结合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可知,该地主要被东北风和西风控制,由其所处位置可见,西风带来海上水汽受地形阻挡,难以到达该地,东北方向为美洲大陆,水汽少,导致水汽难以到达该地,导致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天气以晴朗为主,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升温快,导致白天温度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导致夜晚温度低,所以昼夜温差极大。题目要求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故答案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
【小问2详解】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由图示可见,洛斯莫奇斯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降水少,温度位置低,晴天多,导致其海水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从而导致海水盐度升高;由图可见,洛斯莫奇斯位于加利福尼亚海湾,海湾狭长,受副高影响,降水少,注入海湾的径流流量少,加之海湾蒸发量大,导致海湾盐度整体较高,海湾较封闭,其和太平洋交界面积小,导致海湾内海水和太平洋海水交换少,海湾内的水体盐度维持一个较高状态。
【小问3详解】
交通线修建的自然区位条件需要分析地质环境、地形起伏、水文水系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由图可见,该铁路线线穿越西马德雷山脉,地势起伏较大,导致工程难度大;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质活动活跃,加之该地山地地形,导致该地易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结合材料和第一题分析得知当地气候干旱,淡水资源不足,加之该地纬度较低,且气候干旱,高温酷暑时间长,荒漠环境,生态脆弱,生存条件差,工人施工条件差。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采剥周期(同一棵树2次采剥的间隔时间)为9~12年。葡萄牙的阿连特茹地区(如图)是世界最主要的软木和葡萄酒软木塞产地,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200年历史。
(1)从气候角度说明阿连特茹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的原因。
(2)分析阿连特茹地区发展软木塞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从环境效益角度,说明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原因。
【答案】(1)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表层土壤水分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根深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叶片小且硬实)可减少蒸腾,保证栓皮树体内水分稳定。
(2)该地区栓皮树种植面积广,栓皮产量高,产业基础好;发展软木加工业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熟练工人多或经验丰富);邻近葡萄酒产区,软木塞(市场)需求量大。
(3)栓皮树防风,大面积种植可减少风力侵蚀,抑制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使用软木无须伐树,对生态环境没有破坏;软木制品可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耗费,且易降解,环境污染较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葡萄牙软木生产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气候特征及对植被的影响、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显示,阿连特茹地区地处30°-40°N之间大陆西岸,可以判断阿连特茹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材料信息表明,栓木的生长习性是栓皮树喜光、耐旱、防风,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树皮(软木)可厚达8-9厘米。从气候角度分析,当地栓皮树根深、叶片小且硬实,是为了适应当地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特征。当夏季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地下水埋藏较深,栓皮树的根深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要;栓皮树的叶子少而硬实,可以减少蒸发腾,保证栓皮树体内水分稳定。
【小问2详解】
连特茹地区发展软木塞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该地区栓皮树种植面积广,栓皮产量高;材料信息表明,发展软木加工业已逾200年历史发展,说明软木加工业历史悠久,工艺水平高;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主要葡萄生产地,当地临近葡萄酒产区,“是制作葡萄酒瓶塞、软木地板和墙板等软木制品的优良用材”,软木塞消费市场广阔。
【小问3详解】
阿连特茹地区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的环境效益可以从土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等角度说明。大力发展栓皮树产业首先要种植大面积栓皮树,且使用过程中无需伐树,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大面积拴皮树植被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生长、繁殖,维护生物多样性;软木制品可以回收利用,减少资源耗费;栓皮树“采剥后树皮还可再生”,树皮可再生、清洁,容易降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古代晚期,渤海与北黄海属同一古老陆块。中生代构造运动中,该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北黄海和渤海盆地,连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地成为胶辽陆桥。之后胶辽陆桥不断解体,形成庙岛群岛雏形。在其后漫长地质历史中,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第四纪冰期,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各岛屿均有黄土覆盖。
(1)指出庙岛群岛附近断裂带主要延伸方向并简述胶辽陆桥形成过程。
(2)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大幅下降,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
(3)研究表明,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试分析原因。
【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庙岛群岛与黄、渤海属同一古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古陆块东西两侧断裂下陷,中部相对抬升,形成陆桥。
(2)冰期气温低,使得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的降水中,降雪的比例增大;陆地冰川规模扩大,陆地水量增加;冰川融水减少,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
(3)气候温暖时期,海平面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周边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并沉积;冰期,海平面大幅下降,渤海海床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将泥沙及浮游生物遗体搬运到庙岛群岛上沉积;渤海湾是庙岛群岛主要沙源地,与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离沙源地更近,导致沉积物颗粒更粗且富含浮游生物化石。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渤海地区地质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原为连在一起的陆桥,后解体形成该群岛。根据两半岛的位置和群岛位置可推断,断裂带延伸方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庙岛群岛与黄、渤海属同一古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今渤海海域处古陆地和黄海西北部古陆地断裂下陷,中部相对抬升,只留下群岛位置处连接两半岛的陆桥。
【小问2详解】
冰期是地质历史中较短的寒冷期。第四纪冰期时气温低,海洋蒸发的水汽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时,由于温度比现在低,更多形成了降雪;同时由于温度低,陆地冰川融化少,冰川规模增大,陆地水体增加,进一步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入海径流减少,导致海平面下降。
【小问3详解】
浮游生物喜欢相对温暖的环境,气候温暖期,海平面由于冰川大量融化而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同时,在温暖期,地表径流入海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进入渤海并沉积。冰期时,气温降低,形成了大量冰川且注入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导致海平面下降,渤海海床出露, 冬季风将其上沉积的泥沙和浮游生物遗体侵蚀搬运至庙岛群岛上沉积,因此渤海湾是群岛的主要沙源;由图示可知,庙岛群岛离沙源渤海海床更近,而黄土高原距离其沙源更远,因此,风力沉积过程中庙岛群岛地区距离海床沙源地更近,其沉积颗粒较大,而且富含浮游生物的化石。
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部分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综合测试(二)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部分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综合测试(二)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报废卫星开始销毁于, P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C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加拉湾北部海水盐度低主要因为,夏季孟加拉湾,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卷(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月考卷(三)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