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题4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题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表格中。)
1、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实地考察到下列哪种古人类遗址?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人遗址 D. 半坡人遗址
2、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2007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人文初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公祭典礼。你知道“人文初祖”是:
A. 禹 B. 尧 C. 黄帝 D. 舜
3、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 云南元谋县 B. 北京周口店
C. 浙江河姆渡 D. 陕西半坡村
4、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 半坡原始居民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北京人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5、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 春秋和战国 B. 秦初和汉初
C. 战国和三国 D. 秦和春秋
7、山东电视台正在热播大型人文纪录片《齐鲁青未了》。用“齐鲁”代指山东始于下列哪一制度?
A. 战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B.秦朝郡县制
C. 西周分封制 D.元朝行省制度
8、请根据右图中王小丫在开心辞典中的提示答
案,她所说的历史人物是:
A. 扁鹊
B. 屈原
C. 孔子
D. 老子
9、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打击奴隶主贵族 B. 确立封建统治
C. 官吏由国君委派 D. 实行土地私有
10、“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局面是因为变法:
A. 适应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受大地主大商人的支持
C. 适应了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D. 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
11、假若自己分别是秦国、西汉农民,想获得更多土地和西汉太学生谋取官职必须做到:
A. 生产较多布帛――学习儒家思想 B. 参军建功立业――学习儒家思想
C. 开垦较多荒田――学习法家思想 D. 建立县制――在太学求学
12、构建和谐社会,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要和平相处,公平对待。下列思想家中,其思想不包含这一观点的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13、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分析说明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起重要作用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 B. 大型机械化耕作农具
C. 铁制农具和牛耕 D. 磨制石器和青铜农具
14、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出现的决定因素是:
A. 社会的急剧变化 B. 封建制度的确立
C. 各学派阶级立场的差别 D. 奴隶贵族的文化政策
1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秦始皇时首创的是:
A. 建立郡县制度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D. 使用小篆
16、秦朝之所以能够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其主要原因是:
A . 国家实现统一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焚书坑儒 D.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巩固秦国封建制度起关键作用的是:
A . 奖励耕战 B. 按军功授爵位和宅田
C . 建立县制 D. 承认土地私有
1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不符的是( )
A. 统一度量衡 B.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C. 废除丞相 D. 建立皇帝制度
19、仔细观察下列年代尺,推断秦始皇封禅泰山的时间大约在:( )
公 公 公 公 公
元 元 元 元 元
前 前 元 100 400
400 100 年 年 年
年 年
20、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了“秦亡汉兴”的不同结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残暴程度不同 B. 二者的性格不同C. 根本目的不同 D. 背景条件不同
二、非选择题(21题6分,22题14分,23题13分,24题14分,25题13分,共60 分)
21、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4分)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 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图二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
复原图。(2分)
(2)图一种植的农作物是 ,图二种植的农作物是 。(2分)
(3)有了房子说明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分析他们能够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 学会建造房屋 B. 掘井饮水方便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D. 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中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货币是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2分)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4)、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怎样?我们应怎样看待?(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2分)
(2)文中的“孝公”指哪国国君?他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3)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3分)
(4)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4分)
24、读《战国形势图》回答:(14分)
(1)A是少数民族 的居住地,B政权
的建立者是 。(2分)
(2)为秦首次实现大统一奠定基础的事件是:
军事上 ,
思想理论上 。(4分)
(3)秦朝为抵御A的进攻,修筑了长城,你对长
城的修建有何认识?(4分)
(4)要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统一,依靠一条“长墙”可以吗?你认为应怎么办?(4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 汉景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文帝、景帝都很重视什么?在实践中他们又是如何去做的?(6分)
(3)结合今天的现实,谈一谈你对文帝、景帝的做法有何看法?(3分)
新泰市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21、(1)图一是半坡,图二是干栏式房屋(每空1分,共2分)
(2)图一的农作物是粟,图二的农作物是水稻(每空1分,共2分)
(3)D(2分)
22、(1)圆形方孔铜钱; 小篆(每空1分,共2分);
(2)郡县制; “焚书坑儒” (每问2分,共4分)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每问2分,共4分)
(4)秦始皇:抨击,实行焚书坑儒(1分);汉武帝:尊崇,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儒家思想,吸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23、(1)商鞅(2分)
(2)秦国(1分) 公元前356年(1分) 目的:确立封建制度,发展封建经济(2分)
(3)建立县制(3分)
(4)观点正确(1分)理由:治理国家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3分)
24、(1)匈奴,嬴政(每空1分,共2分)
(2)长平之战,韩非的法家思想(每空2分,共4分)
(3)认识:①长城的修建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长城的修建也是秦始皇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见证。(每条2分,共4分)
(4)不可以 (1分)应该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意思正确即可得3分)
25、(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2分)主要原因: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2分)
(2)文帝、景帝都很重视农业发展。(2分)做法:①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② 每年春耕时,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每条2分,共4分)
(3)看法: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是务本;我们今天应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关心农民的生活,为国家的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意思正确可得3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21
22
23
24
25
得分
A
B
C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B
C
C
A
B
D
C
A
B
C
B
A
C
A
D
A
D
C
B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青铜器的用途广泛,可以用来,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题6,共2页。
这是一份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试题9,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