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测试6(北师大版历史七上)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99901/0-17000956800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测试6(北师大版历史七上)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4999901/0-17000956800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测试6(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测试6(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共4页。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下列事件中,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B.商汤灭夏和周武王灭商C.西周实行分封制D.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2.下列哪位商王在位时,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商汤 B.盘庚C.武丁 D.商纣3.下列属于历史上的暴君的是①夏桀 ②商纣王 ③周文王 ④周厉王 ⑤齐桓公A.①②④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桂陵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和显示周天子的威风C.巩固和加强西周的奴隶制统治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著名历史人物①伊尹 ②姜尚 ③管仲 ④伍子胥 ⑤商鞅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C.①③②⑤④ D.②④③①⑤7.夏、商、西周时期,除青铜铸造外,其他手工业还包括①陶瓷业 ②棉纺织业 ③玉器制造业 ④冶铁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8.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是①“道路以目”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9.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部的诸侯国是A.秦国 B.燕国C.齐国 D.楚国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阶级的奴隶社会代替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倒退B.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夏禹时期C.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于春秋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1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的是A.李冰修筑都江堰B.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C.李耳道德高深,是龙一般的人物 D.屈原的《离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12.战国时期,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国家是A.齐、韩、魏 B.楚、燕、齐C.韩、赵、魏 D.赵、魏、秦13.战国时期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A.齐国 B.秦国C.楚国 D.燕国14.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①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5.“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16.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B.金文—甲骨文—竹帛书C.竹帛书—甲骨文—金文D.甲骨文—竹帛书—金文17.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以确立新的封建统治B.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而使得经济迅速发展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D.争霸战争和诸侯混战推动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8.孔子的中心思想是A.“仁” 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 D.“兼爱”19.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①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思想 ②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 ③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制思想 ④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0.“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指的是A.诸侯 B.贵族C.奴隶 D.平民21.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①封建制度确立 ②社会安定 ③国家趋向统一 ④民族融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为什么“管仲相桓公”后会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请简单叙述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2)材料2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请回答:(1)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它表明了孟子的什么思想?(2)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三、问答题2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C 5.C 6.A 7.D 8.C 9.B 10.D 11.A 12.C 13.B 14.A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D二、22.(1)“管仲相桓公”后,帮助齐桓公进行了改革,从而使齐国强大起来,完成了争霸大业。其改革的内容有: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2)改革;新兴地主阶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3.(1)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它表明了孟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2)我们要学习孟子的这种思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三、24.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和著述盛行,为个人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便利,第三,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单元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下列事件中,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B.商汤灭夏和周武王灭商C.西周实行分封制D.孔子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2.下列哪位商王在位时,我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A.商汤 B.盘庚C.武丁 D.商纣3.下列属于历史上的暴君的是①夏桀 ②商纣王 ③周文王 ④周厉王 ⑤齐桓公A.①②④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战役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桂陵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和显示周天子的威风C.巩固和加强西周的奴隶制统治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著名历史人物①伊尹 ②姜尚 ③管仲 ④伍子胥 ⑤商鞅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C.①③②⑤④ D.②④③①⑤7.夏、商、西周时期,除青铜铸造外,其他手工业还包括①陶瓷业 ②棉纺织业 ③玉器制造业 ④冶铁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8.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的是①“道路以目”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9.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部的诸侯国是A.秦国 B.燕国C.齐国 D.楚国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阶级的奴隶社会代替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倒退B.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夏禹时期C.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于春秋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1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的是A.李冰修筑都江堰B.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C.李耳道德高深,是龙一般的人物 D.屈原的《离骚》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典范12.战国时期,从晋国分裂出来的三个国家是A.齐、韩、魏 B.楚、燕、齐C.韩、赵、魏 D.赵、魏、秦13.战国时期各国掀起的变法运动中,效果最显著的是A.齐国 B.秦国C.楚国 D.燕国14.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①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 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5.“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下列哪次战役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16.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A.甲骨文—金文—竹帛书B.金文—甲骨文—竹帛书C.竹帛书—甲骨文—金文D.甲骨文—竹帛书—金文17.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政治上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以确立新的封建统治B.由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而使得经济迅速发展C.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D.争霸战争和诸侯混战推动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8.孔子的中心思想是A.“仁” B.“因材施教”C.“温故而知新” D.“兼爱”19.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值得我们利用和借鉴的是①孔子的“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思想 ②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 ③韩非子的改革意识和法制思想 ④庄子的“无为而治”思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0.“国人暴动”中的“国人”指的是A.诸侯 B.贵族C.奴隶 D.平民21.下列各项,哪些属于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①封建制度确立 ②社会安定 ③国家趋向统一 ④民族融合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2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为什么“管仲相桓公”后会出现“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局面?请简单叙述一下改革的具体内容。(2)材料2反映了商鞅的什么主张?他代表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请回答:(1)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它表明了孟子的什么思想?(2)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三、问答题2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一、1.D 2.B 3.A 4.C 5.C 6.A 7.D 8.C 9.B 10.D 11.A 12.C 13.B 14.A 15.D 16.A 17.D 18.A 19.A 20.D 21.D二、22.(1)“管仲相桓公”后,帮助齐桓公进行了改革,从而使齐国强大起来,完成了争霸大业。其改革的内容有: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2)改革;新兴地主阶级;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3.(1)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它表明了孟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2)我们要学习孟子的这种思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三、24.第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第二,这一时期,私人讲学和著述盛行,为个人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便利,第三,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