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3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3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01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3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02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3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及答案,共14页。


    [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一事贬于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攀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葬于香山。
    [作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并序》等。
    [评价]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2.背景解读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读书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长诗。
    1.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同“划”,用拨子划)
    2.古今异义
    (1)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义:(第二年。)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因,因此;为,创作。)
    今义: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猝然、突然;出,出来。)
    今义:动词,鼓出来;形容词,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4)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5)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脸色,容貌。)
    今义:色彩。
    (6)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名词,排行第一的人。
    (7)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走了以后。)
    今义:“去”和“来”相对,“去”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来”指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
    (8)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
    今义:是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一个词,向着前方。
    3.一词多义
    (1)言eq \b\lc\{\rc\ (\a\vs4\al\c1(感斯人言(名词,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
    (2)命eq \b\lc\{\rc\ (\a\vs4\al\c1(遂命酒(动词,叫、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动词,命名、题名)))
    (3)暂eq \b\lc\{\rc\ (\a\vs4\al\c1(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暂时),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忽然、一下子)))
    (4)是eq \b\lc\{\rc\ (\a\vs4\al\c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指示代词,这、此),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表示肯定判断,是)))
    (5)为eq \b\lc\{\rc\ (\a\vs4\al\c1(因为长句(动词,创作),初为《霓裳》后《六幺》(动词,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替、给)))
    4.词类活用
    (1)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
    (2)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4)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以……为重;轻,以……为轻)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①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②管弦:指代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段解:浔阳江边夜送客。
    [①回灯:重新拨亮灯光。②掩抑:声音低沉。③低眉:低头。④信手:随手。⑤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⑥滑:流利。⑦凝绝:凝滞。⑧暗恨:内心的怨恨。⑨迸:溅射。突出:突然冲出。⑪曲终:乐曲结束。⑫舫:船。⑬言:说话的声音。]
    段解:江心聆听琵琶曲。
    [①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②击节:打拍子。③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④颜色故:容貌衰老。⑤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⑥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段解:江中听诉身世苦。
    [①唧唧:叹息声。②暂:忽然,一下子。③却坐:退回到原处坐下。④促弦:把弦拧紧。⑤向前声:以前演奏过的曲调。⑥掩泣:掩面哭泣。]
    段解:重闻琵琶青衫湿。

    1.歌行体
    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以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2.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3.司马
    司马:古代官职名称。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到唐朝时,为军事主官的僚属,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4.左迁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其他表示降低官职的词还有谪、贬、放、左除、左降、左转等。

    任务活动一 品读内涵,披文入情
    思考1: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明确: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作用:说明了写这首长诗的缘由,以及名字的由来,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思考2: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明确:“恬然自安”,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小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这次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
    思考3:诗文的主旨句是?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4:完成下面表格。
    思考5: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征。
    明确:琵琶女:才艺超凡,地位卑贱,年老色衰,孤苦无依。
    诗人:被贬九江,孤独寂寞,感慨伤怀,失意悲凉。
    思考6: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①伤琵琶女。“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
    总结: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任务活动二 分析环境,感受氛围
    思考1:《琵琶行》中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请阅读诗歌一一找出来,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环境描写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鉴赏】点明了时令、地点、时间和事件,红枫、荻花、秋风,秋意浓浓,内蕴丰富。几笔勾画就将这如画的美丽秋景渲染得萧瑟凄凉,从而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环境描写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鉴赏】情境交融。月朦胧,水渺茫。离愁无法排解,苦闷难以消除。既道出了诗人的心情,烘托了悲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悲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环境描写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鉴赏】乐曲声停,但又似乎没停,如丝如缕,如泣如诉,萦绕在诗人的耳畔,渲染了当时寂静的环境气氛;也说明当时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环境描写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鉴赏】既渲染了孤寂悲凉的气氛,也描摹出了琵琶女凄凉孤寂的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鉴赏】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
    任务活动三 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思考1:诗中描写了几次琵琶女的演奏?请简要说明每一次描写的特点。
    明确:一共描写了三次。
    第一次是暗写、略写,只写诗人江边送客听到琵琶声,没有进行具体描写,但从“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音乐高妙。
    第二次是明写、详写,琵琶女出场并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她演奏的内容、演奏的技艺,并由此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不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而且引出了诗人自己的“沦落”,将自己“辞帝京”“谪居卧病”之事带出。
    第三次是明暗结合,写得简略。先说调子悲凄,又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补足了“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思考2:阅读下面选段,并思考回答问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b.诗人是怎样将音乐这种虚无缥缈的存在表现出来的?
    明确:①比喻、对比,将抽象无形的音乐比成形象可感的实体。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作比喻,以声喻声,声中带形,声中含情,形象描绘出音乐不同的节奏、旋律和情绪。
    ②运用通感的手法,赋形于声,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转移到听者主观的感觉之中,启发联想,余韵无穷。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叠词和联绵词直接摹拟声音,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叠词和联绵词的使用使音节悦耳动听。
    ④叙议结合,妙语点睛,直接点评音乐效果,通过评价乐声来揭示乐曲魅力。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以音乐带出的听者感受直接表现音乐效果,声情并茂,可见乐曲感染力之强演奏者用情之真切。
    ⑤侧面描写,通过听众反应、环境气氛来衬托音乐效果和魅力。如:“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通过写听众反应、环境气氛,表现琵琶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衬托出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情感令人动容。
    c.小组合作,绘出音乐变化曲线图,并尝试通过音乐的起伏变化感受琵琶女情感的变化。
    思考3:试分析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明确:①层次分明,故事完整。这是一篇叙事诗,从作者江头送客闻琵琶声、寻声邀弹者相见写起,接着写琵琶女演奏、倾诉身世,最后写作者触发迁谪之感而收束全篇,层次分明,结构紧密。
    ②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强烈的抒情气氛贯彻始终,诗歌所叙之事本身饱含感情成分,而景色的渲染,情节的描述,人物的自白,又都渗透着感情,使诗歌的故事性和抒情性融合无间。
    ③刻画细致,语言生动。人物的举止神态逼真,通过细节描写,把内心活动也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出来。如诗中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写得生动、形象、简洁。
    任务活动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对比阅读:
    夜闻歌者①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注】 ①诗人当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思考: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相比,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
    明确:相同点,都用秋月来渲染气氛,显示了两诗基调的凄凉压抑。不同点,《琵琶行并序》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夜闻歌者》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另外,《琵琶行并序》对琵琶女的外貌描写只作简单概括,而《夜闻歌者》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1.课内素材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的倾泻。“天涯沦落”,它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适用话题】 “心灵的交融”“知音”“体验”“心境”“感受”等。
    2.课外素材
    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的他与李林甫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他深深憎恶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他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横批逆鳞。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他被“出宫思过”。他悲愤彷徨,叹息过分高估了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了奸臣的诽谤中伤。这条理想之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 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
    【适用话题】 “文人的弱点”“意气用事”“生命的迂回”“宁折不弯”等。
    为两块石头自责的白居易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他在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为官清廉,再加上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百姓,回到家乡。
    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带回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他心头猛地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
    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百姓的石头,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百姓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
    环境烘托法
    《琵琶行》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的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
    写法指点:①目的明确——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②具体生动——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抓住特征——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以“考试失败后”为题,运用环境烘托写法,写出失败后的状态与心情,200字左右。
    【示例】 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地上,映得我脸色发白。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考试的失败,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放松一下。突然,我看到了它——白杨。那白杨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它比以前更高,更直了。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我打了一个冷颤,脑子清醒了许多。失败并不意味着我是失败者,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第一。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等。
    命题示范
    真题在线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读懂诗歌】 秋天巷子里,高树上,蝉声阵阵,朱门清幽,似如闲居。重装墨画,画中有数茎绿竹。书堆满了书架,屋里正在熏香。李将军的侍从知书达理,李将军吟哦时豪放疏狂。这些书籍中他最喜欢读的是英雄传记,想要立功疆场,又害怕比不上那些英雄。
    【解题规范】 第一步: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墨画”“数茎竹”“香薰”“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烘托。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颈联下句是说李将军在吟诵,像村野之人一样豪放,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则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
    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个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
    【参考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
    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
    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技法攻略
    1.知识清单
    2.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确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术语要准确。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
    第三步,点明效果,从突出事物(人物)特征、表现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课











    琵琶女
    白居易
    年少时
    容貌出众、技艺高超、_
    _众星拱月、春风得意_
    _才华横溢、年少高中、_
    _神采飞扬、意气风发_
    人生转折
    _年老色衰,嫁为商妇_
    _仗义执言,获罪被贬_
    现如今
    _独守空船,意难平_
    _谪居卧病,悲愤交加_
    诗句
    特点
    诗句
    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骤
    小弦切切如私语
    细腻柔美
    嘈嘈切切错杂弹
    乱中有序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高亢激昂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题干要求
    审题重点
    (2022·全国新高考卷Ⅱ)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高考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题干中有“表现手法”或“手法”之类的词语;要求分析鉴赏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对比
    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两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比兴
    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浓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使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渲染
    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杜诗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出秋天景物凄清的特点。《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
    想象
    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抑扬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的“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导学案,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学案及答案,共11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导学案,共14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3琵琶行并序学案部编版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