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1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2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阶段。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
    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
    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目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全从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盎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
    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
    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
    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塑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
    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
    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
    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比如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
    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鸟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
    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
    材料二:
    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
    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赠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颜憔悴,而今却又羞见张生,复劝张生:“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至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
    (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B.《任氏传》《莺莺传》《无双传》等作品,都使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其生动,个性鲜明。
    C.有些唐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叙事的节奏美,《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D.作品中穿插诗歌,对塑造人物、渲染环境等有很大作用,这是唐传奇“诗笔”手法运用的形式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B.《任氏传》中韦鉴与家僮对话的描写,《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部分。
    C.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创作主体的情思的表达,都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
    D.《陈季卿》一文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中的环境氛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其所运用的诗意笔法。
    B.文章通过举多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
    C.文章在举例子时,常常边叙写事例,边进行评述,这使其“诗意笔法”得到了准确阐释。
    D.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从形象、叙事、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加以论述。
    4.材料一、材料二都论述了唐传奇中的“诗笔”,二者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赏析下面这篇唐传奇中“诗笔”运用的妙处。(6分)
    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岂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妻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遛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中写到了二哥做活时的种种表现,意在塑造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正翁等人受变法影响,不得不做出改变,如学小贩吆喝等,旨在突出旗人已开始自谋出路。
    D.小说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7.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个故事都以戊戌变法为背景,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本文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他们的生存状况;《茶馆》讲述了各色人物生活变化,旗人只是其一。
    D.本文侧重以描写和议论塑造人物形象;《茶馆》主要通过众多角色对话,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
    8.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20分)
    材料一: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①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故虚静以待,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故曰:君无见其所欲,君见其所欲,臣自将雕琢;君无见其意,君见其意,臣将自表异②。故曰: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故有智而不以虑,使万物知其处;有贤而不以行,观臣下之所因;有勇而不以怒,使群臣尽其武。君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勃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
    (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材料二:
    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孔子对曰:“明主之问臣,一人知之,一人不知也。如是者,明主在上,群臣直议于下。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群臣左右皆为张子言,而以攻齐、荆为利,而莫为惠子言。王果听张子,而以惠子言为不可。攻齐、荆事已定,惠子入见。王言曰;“先生毋言矣。攻齐、荆之事果利矣,一国尽以为然。”惠子因说:“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①纪,纲领,纲纪。②表异,表现违背正常情况,即伪装。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群臣A无不一辞B同轨乎C季孙者D举鲁国E尽化为一F君虽问G境内之人H犹不免于乱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文中指万物本原,与《师说》中“吾师道也”的“道”意思不同。
    B.素,本义是未经加工的丝织品,引申为本色,与文中的“雕琢”相对。
    C.门户,指派别、门派,文中指一个派别之言,即“门户之见”的意思。
    D.偃兵,指停止战争;其中的“偃”与“偃仰啸歌”的“偃”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非子主张用道来指导君主治国,认为圣明的君主要把握“道”这一本原和准则,去探知万物本原、成败原因。
    B.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好恶,去掉成见与智巧,臣下才会各守其职、各尽其能,而不伪装自己去逢迎君主。
    C.正如谚语所说的,不听取众人的想法就会迷惑,君主如果只听信某一个人的话,那么就可能会被臣下蒙蔽。
    D.惠子劝说君王明察臣子的进言,如攻打齐楚确实有利,且国家因此获利,就有问题,因聪明人多不这样认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
    (2)今寡人举事与群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
    14.材料一强调君主要虚静无为,而材料二强调君主要主动察言,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西塞山下作①
    韦 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②,露和香蒂摘黄柑③。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注】①这首诗约为韦庄舟行长江经过西塞山下时所写。②紫蕨:采摘期在仲春时节。③黄柑:采摘期在秋冬之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出句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描写西塞山前的江水呈现出蔚蓝的颜色。
    B.首联对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澄澈江水之上满满倒映着云絮的美妙情景。
    C.颔联直写行舟过程中眼前所见,“渐映”“斜生”暗示诗人行踪旅迹之变化。
    D.尾联借往年驾舟离去之悔,表达对将来能回来依傍芦花结庵而居的期待。
    16.诗歌颈联构思精巧,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由于秦王暴政,陈涉起兵反抗、百姓积极跟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描写的情境,与王维“人来鸟不惊”之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龙”多有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一九三九、一九四○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而且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 = 1 \* GB3① ,说来准来!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最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 = 2 \* GB3② ,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谈谈为什么作者说“逃警报”或“躲警报”都不如“跑警报”准确。(5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士大夫文化盛行。他在《论语(宪问)》中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他所提倡的“君子”,被他赋予了强烈的德行色彩。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等。他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不同于自私自利的小人(指总为自己考虑的德行不高的人),需要通过克制自我欲望来提升道德水平。
    孔子强调应当克制肆意妄为之私欲,正身直行,寻求惩治罪恶、消弭怨恨之方法,通过正当途径待其时而报之,以回护恩德。举例而言,轻微的口舌之争,_______①______。倘使言辞激烈、行为过当,则可以起而行动,诉之于衙署,_______②______,如江秋莲诉刘暖曦生命权纠纷案,就是靠法律来解决问题。有时也需要含蓄隐忍,待时而报,如孙膑两败庞涓以报失足之痛。当然,这并不是说倘若面对生命危险,_______③______,孔子是很反对这种迂腐做法并非常重视生命的,我们应当视事情之轻重缓急,在符合直道原则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回报方式,正当防卫就是这类方式。
    21.下列对第一段中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宪问)》”中的括号应删掉,并在“论语”和“宪问”之间加间隔号。
    B.“君子”的引号表示强调,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引号用法不同。
    C.省略号和后面的“等”字作用相同,属于重复使用,所以它们两者中应去掉一个。
    D.“自私自利的小人”后面的括号,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这些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从上述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 A 。【解析】“开始运用诗意手法”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一段只是说唐传奇使用诗意笔法,但无法看出是“开始运用”;“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创作进入“自觉与成熟”,并非唐传奇“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2. B。【解析】A.“描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错误,《柳毅传》写的是神话故事。C.“……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中说的是“……同样体现出含蓄蕴藉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人物情感”范围扩大,材料中是“人物的痴情”。D.“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不能取得理想效果”错误,材料二最后只是说“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只能说明诗歌渲染氛围达到的效果,但无法说明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就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3. D。【解析】“层层递进”错误,原文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形象、叙事、抒情是并列关系。
    4.①材料一所论述的“诗笔”侧重指与诗歌创作相通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追求,如虚实相生的手法、叙事的节奏与韵律、含蓄蕴藉的特色等。②材料二所论述的“诗笔”,侧重指诗歌在小说叙事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情感等。(每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
    5. ①采用虚实相生之法。写女子之美先用“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进行正面描写,然后从虚处着笔,通过崔护的“眷盼”“径往寻之”等来侧面烘托,使读者感到女子美貌如在目前。②重视情境的塑造。如崔护“复往寻之”,其痴情自见;老父哭诉“君杀吾女”“常恍惚若有所失”“遂绝食数日而死”,女子虽未出场,但其痴情可见。③体现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举手投足间暗含深情,如“彼此目注者久之”“送至门”等神态、动作,体现了二人的一见钟情,人物情感的表达含蓄蕴藉。④这篇唐传奇引用了崔护的诗歌,既表现崔护的心理,又推动情节发展,于叙事作用甚大。(①②③中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2点给4分;答出第④点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6.C【解析】“旨在突出旗人已开始自谋出路”理解有误,正翁学小贩的吆喝,其实是表达若朝廷不发钱粮、自己将难以为生的心酸。
    7.D【解析】“本文侧重描写和议论”错误,本文没有侧重议论,主要是描写。
    8.①有助于塑造人物。“急行”“扶膝”“挺腰敛胸”“双臂垂直”等动词细致形象地写出了二哥动作的娴熟和待人接物的热情,印证了二哥“懂得规矩”,“是熟透了的旗人”。②与下文形成反差,标准的请安动作与他学做油漆匠形成反差。③丰富文章文化内涵。请安的场景也展现了旗人繁琐的礼仪,展示出老北京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旗人繁琐、独具风格的请安场景别开生面,让读者眼前一亮。(答出①②点中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③④点中任意一点给1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①比喻。如大舅“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以形象的比喻写出大舅在得知变法后的慌乱,诙谐风趣。②对比。如大姐夫信心满满要做鸽贩子,结果却是买了两对鸽铃,揭露出大姐夫的一无所长,令人忍俊不禁。③反问。如“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一连串的反问展现出大姐公公的生活状态,语言诙谐。④反话正说。如“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虽担心变法但也要先保护好鸟,大事和小事的错位,使语言既讽刺又幽默。⑤庄谐相生。如大姐夫“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却又“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大姐公公“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书面语和口语结合,趣味盎然。(答出①②③点中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④⑤点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10.DFH。【解析】句意: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百姓,仍然不免于混乱。“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为状语后置句,“群臣”是主语,“无不”是状语,“一辞同轨”是谓语,“乎季孙”是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者”一般用在上句末尾,“者”后D处断开;“举鲁国尽化为一”,“举”是“全”,修饰主语“鲁国”,“化为”是谓语,“一”是宾语,后面F处断开;“君虽问境内之人”,“君”是主语,“问”是谓语,“境内之人”是宾语,后面H处断开。
    11.D.【解析】A.正确。万物本原;道理。句意:道,是万物的本原。/我学习道理。B.正确。C.正确。D.错误。停止战争;倒下。句意:惠施想与齐、楚罢兵言和。/或躺或卧高声吟诵诗歌。
    12.D。【解析】D.“因聪明人多不这样认为”错,原文“是何智者之众也”,意思是聪明的人怎么会这么多啊!
    13.(1)让明智的人完全使出他们的智慧去思虑问题,而君主借助他们的智慧去决断政事,因此君主不会在智慧上有穷尽。
    (“尽”,完全使出;“因”,借助;“不穷于智”,不会在智慧上有穷尽,状语后置句式。上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共4分。)
    (2)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那原因是什么呢?
    (“举”,全,所有的;“虑”,谋划;“故”,原因。上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共4分。)
    14.不矛盾。材料一针对使臣子保持本真、各尽其能而言。材料二针对君主不被蒙蔽、不盲信盲从而言。(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由“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勃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等可知,材料一针对使臣子保持本真、各尽其能而言。由“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不可不察也。夫齐、荆之事也诚利,一国尽以为利,是何智者之众也?攻齐、荆之事诚不可利,一国尽以为利,何愚者之众也?凡谋者,疑也。疑也者,诚疑以为可者半,以为不可者半。今一国尽以为可,是王亡半也。劫主者,固亡其半者一也”等可知,材料二针对君主不被蒙蔽,不盲信盲从而言。
    15. D 【解析】“尾联借往年驾舟离去之悔”错误,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能够独驾扁舟而来,最终依傍芦花结庵而居。
    16. ①颈联运用虚笔,想象与当时的“片月”时分并不相符的拂晓炊烟、清晨白露之景,与颔联的眼前之景形成呼应;②同时合写本应分别采食于仲春时节、秋冬之际的紫蕨、黄柑,概括性地展现出西塞山一带的丰富物产,把西塞山一带的优美图画描绘得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情趣。③表达出诗人对西塞山一带景与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为尾联有朝一日归来定居的期待作铺垫。(答出一点给2分,共6分。)
    17.(1)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2)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3)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共6分)
    18. = 1 \* GB3①言而有信= 2 \* GB3②万里无云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共2分)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填写的不止一个,符合上下文语意即可。= 1 \* GB3①处需要填写的是形容日军飞机根据预报说来就来的成语,包含“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意思的成语都可以。= 2 \* GB3②处需要填写一个形容天气很好的成语,“万里无云”“晴空万里”“碧空如洗”都可以。
    19.= 1 \* GB3① “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答出对“躲”“逃”的理解,各1分)= 2 \* GB3② “跑”字最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既写出了昆明人民空袭来临时的紧张,也写出了大家对待日本空袭从容又有风度的态度,体现了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3分)
    20.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解析】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语病,一处是“而且”改成“甚至”,上文“每天都有”、下文“一天有两次”,当用“甚至”。一处是“想什么时候来就来”前后呼应不当,改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
    21. D。【解析】“表明其中的内容是对前文的补充,有强调意味”说法错误,表明的是对前文的解释。
    22. ①一般可以不予回应②决之以律法③君子就要坐以待毙
    (每写出一处给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言语类材料作文题,来自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四,命题内容略作调整,命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关注教材。本命题鼓励学生创造性继承、创新性转化这些源自古人的思想财富。写作时,首先,不要脱离言语类材料的语境意或在曲解原意的基础上搞“创新”。譬如“士不可以不弘毅”讲的是士要志向远大,若将其故意歪曲为“立志过于高远”,说做人不要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做好眼前之事,这就是刻意曲解,为辩证而辩证,为质疑而质疑。第二,要有问题意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值得充分肯定,但孔子为什么不说“己所欲,施于人”呢?因为人的所欲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人们不同的兴趣、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做好底线要求就够了,不能以己度人,不强加于人。第三,要善于利用新时代的新素材写出新意。当今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每天都有大量关于好人好事、模范人物的报道,支撑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古人崇尚的道德观念必然有共通之处,只要找准结合点,也可以视为一种创新。
    (二)评卷建议
    不能准确理解经典语句的思想内容,建议在36~40分评分。如果语句解读正确,能够阐述新的启迪,结合新的时代进行辩证思考,或者能够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阐释,但语言、结构、素材、论证水平较为一般,建议在40~44分评分;如果在语言、结构、素材、论证等有一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建议在45~47分之间评分。
    如果在以下两三个方面比较突出或非常突出的,建议在48分以上评分。①观点鲜明准确,逻辑性强,有辩证色彩。②素材准确丰富,能够紧扣观点,为观点服务。= 3 \* GB3③语言或有文采或深刻或简洁有力,句式灵活,语势强烈。④能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结构清晰。
    【参考译文】
    材料一:道,是万物的本原,是非的准则。所以圣明的君主把握这个本原以了解万物的由来,研究这个准则以认识事情成败的原因。因此君主用虚静的态度对待一切,保持无成见的虚心,就能知道事物的真相;保持宁静,就能知道行动是否正确。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君主表现出自己的爱好,臣子们就将要去精心粉饰自己的言行;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意图,君主表现出自己的意图,臣子们就要去极力伪装自己的观点。所以说:君主不要表现出自己的好恶,臣下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真之情;君主去掉自己的成见与智巧,臣下就会处处谨慎对待。因此君主虽然富有智慧却不用智慧思虑,让世上万物各处于自己的位置;富有才能却不凭才能去行事,以此来观察臣下言行的依据;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而让群臣完全发挥出他们的武勇。群臣各尽自己的职守,百官都有常法,君主根据他们各人的才能而加以使用,这就叫做遵照常规办事。圣明君主的处事原则,是让明智的人完全使出他们的智慧去思虑问题,而君主借助他们的智慧去决断政事,因此君主不会在智慧上有穷尽;有才能的人进献出他们的才干,君主依据他们的才能任用他们,因此君主不会在才能上有穷尽。(节选自《韩非子·主道》)
    材料二:君主观察和听取臣下的言行,如果不加验证,就不会知道实情;如果偏听偏信,就会受到臣下的蒙蔽。鲁哀公问孔子说:“民间俗语说:‘没有众人合计就会迷乱。’现在我所有的事情都和群臣一起谋划,但国家却越来越乱了,原因是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明君有事问臣下,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像这样的话,明君在上,群臣就可以在下面直率地议论。现在群臣没有不和季孙统一口径的,全鲁国都变成了一个人,您即使问遍境内百姓,仍然不免于混乱。”
    张仪想凭秦、韩和魏交好的势力去征伐齐、楚,惠施想与齐、楚罢兵言和。两人争执不下。群臣近侍都帮张仪说话,认为攻打齐、楚有利,而没有人帮惠施讲话。魏王结果听从了张仪的主张,而认为惠施的主张不行。攻打齐、楚的事已经确定之后,惠子进见魏王。魏王说:“您不要说了。攻打齐、楚的事情确实有利,全国都这样认为。”惠施趁机进言:“这种情况不能不明察。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有利,全国都认为有利,聪明的人怎么会这么多啊!如果攻打齐、楚这件事确实不利,全国都认为有利,愚蠢的人又该多么多啊!凡要谋划,是因为有疑;有疑的事,如果确实是疑惑不定的,那么就会有一半人认为可行,一半人认为不可行。现在全国都认为可行,这是大王失去了一半人的意见。被挟持的君主也正是失去了半数意见的君主啊!”(节选自《韩非子· 内储说上七术》)
    相关试卷

    2024届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50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试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试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大连金州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