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命题人: 李长虹 审题人: 刘术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保护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诗经》将民间歌谣与正声雅乐、宗庙祭祀舞曲歌词汇集传世就是例证。历朝历代文人笔下对市井民生业态、百工技艺等的记载也有大量文献,而且对我们今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的物象情状和价值,亦有深刻揭示。像康有为在他的《广艺舟双楫》中讲“口头文学”的价值:“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能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为者。”清人徐沁在《名画录序》里也说:“琴弈之有谱,而卒莫能发其閎者何也?盖琴之妙,在于抚弦弮指之间,及鼓罢而音亡,了无可传矣。况求弈于推枰敛子之后,是何异于醒而说梦乎?”抚琴、弈棋无形的技艺及依托的文化意蕴,更为重要。前人的认知,对我们今天的非遗保护仍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今天大家对它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但也仍常见一些人仅把物质的、可见的呈现形态当作非遗项目的全部。比如我们常看到的广告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酒”等此类的表述。这样的说法往往会使我们忽视了非遗的实质内涵。实际上,酒的酿造技艺及技艺的文化蕴涵才是非遗的核心。而这样的现象,非遗保护要坚持科学保护的原则,今天仍然需要从它的基本概念、呈现形态、传承规律、保护原则与方式以及怎样认知非遗的价值、保护的意义等方面来正确认知非遗与非遗保护。
非遗与非遗传承人不可分离,非遗传承人保护是非遗保护的核心,尊重传承人的传承(包括继承、延续、再创造),尊重传承人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非遗保护也是理论研究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我们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讲的它的共性价值,而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的传承人、社区、群体基于该项目而产生的个体的情感记忆和精神依归,更是具有个性和独特性的。这种蕴含人类智慧和精神血脉的文化情感记忆,它基于个体感受的独特价值更应尊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非遗保护中真正尊重非遗项目的持有者(传承人、社区、群体), 包括他们对非遗保护和管理范畴的话语权。有了这样一个原则,非遗保护才可能健康、持续。
非遗保护为文化创新提供宝贵资源,也是非遗保护的初心之一。文化产业要借助非遗资源大力发展,充分开发利用非遗资源是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但非遗资源的产业利用,首先是要本真性地把非遗保护下来。不能以文化创意开发代替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不属于非遗保护的范畴,不能以文化创意发展作为非遗传承的路径,要防止创意性的变异。否则, 我们可能会以保护的名义加速失去我们本应珍视和保护的东西。同时,应通过各种方式宣传非遗, 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珍视和认知它,但传承本身是生活存在,不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王文章《非遗保护实践进程中理论思考的记录》)
材料二:
学术是具有使命的。对于非遗学,使命二字尤为重要。它不仅在学者身上,还在学术本身。这也是由遗产的本质决定的。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我们既要好好享用它,还要把它完好地交给后人,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很容易变异和丢失,这个使命理所当然就落在非遗学中了。民俗学没有这个使命。民俗学的使命是记录民众生活和建构民间文化,再往深处是探寻和呈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民俗学注重民俗事象的过去,非遗学注重非遗活生生的现在。民俗学把民间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在民俗学者眼中,民间文化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很少变化的。非遗学者把非遗作为一种文化生命;在非遗学者眼中,非遗是活态的、动态的、应用的, 而非遗学则要通过对现存的非遗的研究,来探索它们通往明天的合理的道路。
就像医学是为了守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一样,非遗学是为了非遗生命的存续、文化命脉的延续。学科的使命决定了学科的特征。于是,非遗学的使命首先决定了它的工具性。非遗学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它既是一种纯学术;又是一种工具理论,为非遗构建知识,因而与当下的非遗的保护实践息息相通和紧密相关。
为此,非遗学是一门田野科学。在田野中认知,在田野中发现,在田野中探索, 在田野中生效,从始至终都在田野。如果只是在田野中采风和搜集材料,就不是非遗学了。只有问道于田野,才能得到切实的答案,彻悟到非遗的需要以及非遗学的学术使命是什么。
不肩负学术使命的是伪非遗学。因此说,非遗教育中一定包含着责任教育。非遗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两种人才。一是非遗的研究人才,二是非遗的管理人才。然而,对于本世纪初刚刚进入人类保护视野的非遗,既缺乏研究乃至认知,更缺少科学的管理和管理的人才。
(摘编自冯骥才《非遗学原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量古文献记载了市井民生业态、百工技艺,全面揭示了我们今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的物象情状和价值。
B.今天的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已越来越清晰,大家已经明白非遗的核心是那些物质的、可见的呈现形态。
C.我们要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性价值,更要重视其基于个体感受的独特价值,唯有如此,非遗保护才可健康、持续。
D.民俗学侧重记录民众生活和建构民间文化;非遗学力求呵护、传承活态的非遗文化,探寻和呈现一个民族的民族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运用引用论证,引用康有为、徐沁的言论;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
B.科学保护非遗,要研究非遗的基本概念、呈现形态、传承规律等,从而正确认知非遗与非遗保护。
C.对非遗学的认知、发现、探索等都不能离开田野,只有问道于田野,非遗学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到答案。
D.非遗学认为非遗是动态的,在时代转型中充满不确定性,应将非遗固化。
3.下列选项中,最不能体现材料一中的“科学保护”非遗的一项是(3分)
A.结合了高科技手段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展现了人们对盛唐时唐宫乐伎生活的历史想象。
B.忻州古琴依托非遗传承人杜威创建承弦堂古琴工作室,整理出版了《古琴漆艺》《古琴制作技艺》等书籍。
C.河南非遗项目黄河澄泥砚的第六代继承人张慧做了100多场公益培训,培训100多名聋哑大学生制作砚台。
D.中国彩瓷鼻祖长治八义通过非遗挖掘、校企合作、研学服务、文化旅游等举措,打造出非遗文化示范园。
4. 非遗学的学术使命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 学校开展非遗进校园科普活动,邀请你围绕“非遗保护与当代文化”的主题做一个简短发言,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列出发言的要点(列出三点即可)。(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诗人(英) 毛姆
(1)我对名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有太多人都被一种强烈的冲动所扰,就是想要亲近这个星球上的伟大人物,这每每让我不以为然。当别人提议,我可以见一见某些地位或成就高人一等之辈,这样的机会我总会寻觅得体的借口避开。所以当我的朋友迭戈·托雷表示可以将我引见给卡利斯托·德·圣阿纳时,我婉拒了。但难得一次我的理由是真诚的:圣阿纳不但是个了不起的诗人,还是个被人们寄托了很多想象的人物,他的各种历险已经是传奇了,能在他的衰朽之年看一看这个人,会很有意思;但他年岁已经太大,这时候接见一个陌生人、外国人,对他来说只能是种烦扰。
(2)记得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是二十三岁,当时迷恋得手不释卷;他诗句中有种激情,有种英雄的孤傲和斑斓的生命力,一下让我神魂颠倒。因为那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和绕梁不止的韵律已经和我美好的青春记忆交缠在一起,所以一直到今天,我读起它们来依然会心跳加速。我一向认为卡利斯托先生在读者中的声望是他应得的。当年每个年轻人都能脱口而出他的诗句,而我的朋友会无休无止地跟我讨论他疯狂的举动、狂热的演说(诗人之外他也是个政治家)。但这些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 卡利斯托先生一直隐居在他的家乡埃西哈,不屑和这个再没有什么能让他感兴趣的世界为伍。
(3)“他现在看上去怎么样?”我问。“神采不凡。”“你有他的照片吗?”“有就好了。他三十五岁之后就拒绝面对镜头。他说他只想让后世见到他年轻时的样子。”
(4)我知道他年轻时极为俊美,当他意识到青春一去不返时创作了一首感人的十四行诗,从中你可以清楚读到曾经被如此爱慕的容颜终于逝去,所领受的那阵刺痛是多么苦涩,多么冷酷。
(5)但我还是拒绝了朋友的好意。再读一遍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而我也更喜欢在埃西哈那些阳光扫过的安静街巷自顾自漫行。所以,当我到达埃西哈的当晚就拿到那位大人物留给我的字条时,我是大为惊异的。他说,如果我能第二天上午十一点登门一见,会让他非常高兴。事已至此,除了第二天在指定时间登门造访,我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6)埃西哈是教堂之镇,随便走几步便能看到断壁残垣,或者是有鹳鸟筑巢的石塔。埃西哈也曾有过辉煌,很多这些白色的房子,石头大门上都有气势雄伟的纹章,卡利斯托先生就住在这样一栋房子里,拉了门铃之后我站在栏杆外,虽然我听见铃声穿透了屋子, 但无人应答, 我摇了第二次,第三次, 终于一个老妇来到了门口。
(7)“你要干吗?”她问。她的黑眼睛倒好看,但情绪不佳,我猜她是在这里照顾老诗人的。我把名片递给她。“我跟你们主人有约。”
(8)她把大门打开,让我进去。告诉我在那里等着之后,她便丢下我上楼去了。这个建筑的各种比例都很大气,但油漆已经黯淡,地上的瓷砖多有碎裂,还可见到多处灰泥大块大块地剥落。这里每样东西都散发着贫寒的气息,却见不出邋遢。我知道卡利斯托先生穷。对他来说,有不少时候钱其实来得很容易,只是他从来不觉得这是件要紧的东西, 总花钱如流水。现在你也很容易看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拮据根本不屑一顾。院子中间有张桌子,两侧各放一张摇椅,桌上的报纸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了。我开始猜想在温暖的夏夜,坐在这里抽烟时, 是怎样的梦幻充斥着他的思绪。柱廊之下,墙上挂着一些西班牙的绘画,颜色暗沉,画艺也拙劣。这个场景, 再加上我朦胧勾勒的种种联想,和这位浪漫诗人的形象太过相称, 我几乎要被这个地方的气魄所压倒。我之前对于这次会面一直很冷淡,甚至不知为何略觉得无聊,但现在开始有些局促起来,点了一支烟。我是照着时间来的,不知老先生是给什么耽搁了。这种寂静让人有些不安。
(9)我听见有声响,心跳快了起来。我现在有些激动了, 等到看见他走下楼梯时, 我屏住了呼吸。他一只手里有我的名片。这是位个子很高的老人,花白的头发依然很茂密, 而浓密的眉毛依然是乌黑的,这让他的黑眼珠里闪过的火焰更添了一分严峻的气势。在他的年纪,眼神依然保有那样的光芒让人赞叹。他不带笑意的眼神落在我的身上,冷静地审视着我。他的衣服从上到下是黑色的, 一只手中拿着一只宽边帽。在他的仪态中有种自在和高贵。他完全是我希望的样子,他身上没有一寸不像个诗人。
(10)他缓缓向我走来。他的眼睛也绝对像是鹰的眼睛。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个重大的时刻,因为他就站在那里。莫名地在我心里,唱起了卡利斯托先生最有名的情诗, 轻柔而动人。我很不好意思。还好我之前准备了该如何跟他打招呼。“大师,我这样一个外国人能和您结识真是万分荣幸。”
(11)他犀利的眼神中突然有笑意摇曳了一下,严厉的嘴唇也有那么一瞬被微笑弯成弧线。“我不是诗人,先生,我是卖猪鬃刷子的。你弄错了,卡利斯托先生在隔壁。”
(12) 我找错了一幢房子。
(有删改)
文本二: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因其短篇小说成就最高, 被称为“英国莫泊桑”和“短篇小说大师”。毛姆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 极具可读性。在创作小说时,他要精心地编织故事情节,继而对故事情节进行巧妙设计。在长期的写作中毛姆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又被人称为“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
(节选自《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愿给年岁已高的诗人带来生活烦扰,这是“我”拒绝朋友将我引见给伟大诗人卡利斯托先生的根本原因。
B.小说插入“我”第一次阅读诗人作品时的情境,“手不释卷”“神魂颠倒”,表现了“我”对诗作的高度认可与热爱。
C.当收到诗人的字条时,“我”大为惊异,既惊异于诗人对“我”行程的了解,更惊异于诗人竟然会主动邀约。
D.在“我”的想象中,诗人的样子最好是穿着黑色的衣服,手中拿着宽边帽,具有自在和高贵的仪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人物,通过朋友与“我”无休无止的讨论,表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神采不凡的特点。
B.第(8)段写诗人的住所环境和屋内陈设,营造黯淡、破旧环境,衬托出我心中诗人清贫、浪漫的形象。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我”拜访诗人卡利斯托先生,却找错房子、认错人的经过增强了文章真实性和感染力。
D.小说题为《诗人》,但“诗人”在小说中并未真出现, 是隐蔽的,体现作者重在写故事,简化人物塑造。
8.小说中诗人卡利斯托虽未真正出场,但形象依然鲜明,请概括其形象。(4分)
9.结合文本二,分析小说在情节安排的技巧上是如何体现“最会讲故事”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 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 犹若不可得而法。
虽可得,犹若不可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 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 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 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將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濂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 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 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1处得1分, 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向其先表之时A可导也B今水已变C而益多矣D荆人E尚犹循表F而导之G此其所以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需要,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要”意思不同。
B.亏,文中指违背,与《兼爱》中“故亏父而自利”的“亏”意思相同。
C.易,改变,与《〈老子〉四章》中“其未兆易谋”的“易”意思不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王之法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增益或删减,后世国君所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本的先王之法。不过,先王之法即使保留完整,也是不可效法的。
B.先王之法适应先王所处的时代而立,后世国君所处的时代已与先王之时不同,所以后世国君应该舍弃先王之成法,而取法先王制定法令的原则。
C.治理国家必须制定法令,而制定法令又必须因时而变。天下七十一位圣明的国君都认为先王之法有许多弊端, 因而制定了适应各自时势的法令。
D.治国要明察当今时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法令。如果不知察今,死守先王之法,那就如同病变而药不变的庸医给人治病那样,会导致严重后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滩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14. 文章最后一段用楚人契舟求剑的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①雅游皆置榻②,令堂清坐亦鸣弦③。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客幙:客卿幕僚。②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③鸣弦:指官员执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写葛使君的身份,接着写他的政绩,“邑屋”即“乡里”。
B.“追攀更觉相逢晚”一句写别离葛使君,其中“追攀”的意思是追随牵挽。
C.“令堂”指葛使君的母亲,朋友相别,礼节上愿其母生活清平安康。
D.尾联写诗人与朋友告别之后的所到之地为“沧江北”,并点明别离地点。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歌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渗透了人世变幻、江月永恒这一哲理。
(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辛弃疾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写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苦难,人民离开故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概括古代圣贤创作《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综观中国古代哲学,在儒道墨法等各家共用的理想人格概念中,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圣人。不仅是儒家,道家、法家都对圣人_______。尽管圣人是各家共同的理想人格,然而,各家对圣人的设想却集苑集枯。儒家对圣人的界定和期待与道家、墨家或法家_______。对道家来说,圣人是彻底通达大道的人,因而能够完全消除人为而臻于自然无为;对墨子代表的墨家来说,圣人别有一番况味;法家对圣人的理解最为独特,在法后王的旗帜下将耕战、功绩等等都纳入对圣人的界定之中;更有甚者,道家具有与儒家判若云泥的圣人观,老子、庄子都对儒家的圣人观展开攻击,庄子甚至断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表明, 不可将儒家与道家、墨家或法家推崇的圣人_______。尽管如此,各家都对圣人崇拜有加则是_______的。
由圣人反观君子可以发现,君子是儒家独有的理想人格。就儒家来说,理想人格也并不限于君子,如王者、大人、圣人、贤人……倾慕儒家的理想人格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最能体现理想儒家特点的人格则非君子莫属。比如,孔子对君子津津乐道,乃至情有独钟。饶有趣味的是,《论语》以君子始、以君子终,足见君子在儒家理想人格中的地位。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顶礼膜拜 相去天渊 混为一谈 毋庸置疑
B. 五体投地 相去天渊 混为一谈 不容置疑
C. 五体投地 咫尺天涯 一概而论 毋庸置疑
D. 顶礼膜拜 咫尺天涯 一概而论 不容置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理想的倾慕人格儒家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最能体现儒家理想特点的人格则非君子莫属。
B. 儒家倾慕的理想人格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最能体现儒家特点的理想人格则非君子莫属。
C. 儒家倾慕的理想人格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最能体现理想儒家特点的人格则非君子莫属。
D. 理想的倾慕人格儒家可以列出一长串,但最能体现儒家特点的理想人格则非君子莫属。
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贤人⋯⋯”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工资虽然高,但是⋯⋯(他停顿了一下)你今后打算做什么?
B. 歌咏比赛之际,大家唱起了《毕业歌》:“同学们, 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
C.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
D.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2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见贤思齐焉 ③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④贼其君者也 ⑤故亏父而自利 ⑥与越人水战
⑦方正之不容也 ⑧杖汉节牧羊 ⑨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A. ①⑥/②⑦⑨/③④/⑤⑧ B. ①④⑥/②⑦/③⑤⑧/⑨
C. ①③⑥/②⑦/⑤/④⑧⑨ D. ①⑥/②⑦/③④⑧/⑤/⑨
2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B.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C. 形容枯槁 D. 小子何莫学夫《诗》
23.“你说甲生疮,甲是中国人,你就是说中国人生疮了。既然中国人生疮,你是中国人,就是你也生疮了。”鲁迅先生这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两个三段论推理,对这两个推理,下面哪个说法是对的?(3分)
A. 第一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B. 第一个不是有效三段论推理,第二个是有效三段论推理。
C. 两个三段论推理都是有效的。
D. 两个三段论推理都不是有效的。
24.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2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易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 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微博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搭载以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 C;2. D;3. A;
4.(4分)①呵护、传承非遗。②研究现存的非遗,探索其发展方向。③承担责任教育,培养非遗人才。(1点1分, 2点 2分, 3 点 4分)
5.(6分)①非遗保护为文化创新提供宝贵资源。②文化产业要借助非遗资源大力发展。③非遗保护要防止文化创意化的倾向。
6. A; 7. C;
8.(4分)(1)作品被广为喜爱的、了不起的浪漫诗人。(2)经历丰富的传奇人物。(3)有魅力的政治家。(4)年轻时形象俊美。(5)老年时是位隐者。(答出4 条即可)
9.(6分)①伏笔的安排,在结尾得到了强烈的呼应,使得结局虽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如35岁之后不照相,隐居不为人所见,为后文认错人埋伏笔,结局出人意料,使得情节曲折有波澜。②故事开端发展阶段的大量铺垫蓄势:年轻时读诗的感受,突出“我”对“诗人”的着迷;等待会见时,“我”对“诗人”的处境做出种种联想为后面我的期待、激动的心情以及“诗人”出场做铺垫;初见时,对“诗人”外貌的描写, 突出“我”对“诗人”的迷恋, 使故事性增强,吸引读者。③巧合误会:走错的人家环境正符合我对诗人的想象, 使情节富于波澜,充满戏剧性。④结尾的情节突转,满心认为见到了大诗人,却找错屋子,认错了人。(答出3 点即可)
10. (3分) BDG; 11. B;12. C;
13.(8分) (1) 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恐如同大房子倒坍一样。
(2)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刻上记号, 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4.(3分)不应该用旧法治理国家,治国法度应随着时势的发展而有所改变。(1分)用简单而有趣的寓言故事(1分)把抽象的道理讲得生动具体,使人们引以为戒,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1分)
15. C;
16.①首联表达对朋友治政有方、政绩显著的赞美之情。②颔联表达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③颈联表达对朋友礼贤下士,使百姓生活安乐的钦佩之情。④尾联表达离别朋友之后的伤感之情。
17.(6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谓作也
18. A;19. B;20. C;21. D;22. B;23. B
24.(2分)②即使避免饮食不当,也可能有其他诱因导致痛风。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并不能够保证一定远离痛风。
25. 立意:
(1) 成事不在早晚,贵在持之以恒。
(2) 早成而不努力, 最终“未必有成”。
(3)无论年龄大小, 都要保持正确心态, 才可以成就事业。
(4) 每个人或者集体都有自己的节奏,要认清自己, 保持定力, 才能成功。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命题范围,下列各句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