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1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2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随堂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下列文物能为他的观点提供支撑的是( )
    A.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B.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C.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
    D.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佛教的影响,而云冈石窟露天大佛即体现了这一点,B项正确;A、C两项均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没有体现中外交流,排除。
    2.儒学发展过程中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该特点集中体现于( )
    A.孔孟之道
    B.两汉经学
    C.魏晋玄学
    D.宋明理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符合题干材料“除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精华外,也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料”。故选D项。
    3.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下列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
    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
    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阴阳”“始终”“善恶”,可知《太极图说》汲取了佛、道思想,对世界的本原进行了解释,故C项正确。
    4.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中,立有一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载了大秦景教传入并流行于中国的情景。该文物作为史料可以佐证( )
    ①唐太宗“示存异方之教” ②大秦曾经遣使来唐学习访问 ③唐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色彩 ④长安成为佛教传播的中转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称东罗马帝国为大秦,称基督教为景教。唐贞观年间,景教主教阿罗本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允许其传教,这可以用来佐证唐太宗“示存异方之教”,大秦曾经遣使来唐学习访问,景教传入可以佐证“唐代中国文化的多元色彩”,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的传播,没有涉及佛教,排除B、C、D三项。
    5.观察下图,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
    《农政全书》书影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
    A.西方科技知识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
    B.儒学与西方文化在中国融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答案:A
    解析:明末,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并与来华的传教士合译一些西方科学著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故选A项。
    6.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86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洋务运动开展,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故选B项。
    7.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某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企业的代表。故A项正确。
    8.宋代的科技发明成果突出,其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转型,故D项正确。
    9.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儒家经典介绍到西方,在西方引起了轰动,但这并不能说明儒家思想已经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排除A项;儒家经典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故选B项;19世纪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已经不局限于传教士之间,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政治革命,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从而限制了其文化功能的发挥。
    ——摘编自王荣花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陆锡兴教授<汉字传播史>评介》
    (1)根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影响:推动了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图的洛阳龙门石窟《杨大眼造像记》是龙门造像记的名品之一,记载了名将杨大眼南征凯旋,途经龙门时发愿为北魏孝文帝刻记造像的事情。据此可知,此碑( )
    A.印证了三教并行政策的推行
    B.表明北魏统一说汉语
    C.受到外来文化传播的影响
    D.体现了佛教完成本土化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杨大眼造像记》是龙门造像记的名品之一,是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造像记中书法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造像始自印度,后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和中国,《杨大眼造像记》受到了佛教造像这一外来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题干材料未涉及三教并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北魏统一说汉语”无关,排除B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佛教完成本土化,排除D项。
    2.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A
    解析:19世纪中叶,西学进一步传入,一些较为开明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他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他们对此极度失望,故选A项。
    3.英国科学家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严复将《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成《天演论》,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可知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因此严复宣传进化论,提出社会发展同样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目的是倡导维新变法,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严复将进化论与其救亡主张相结合,而不是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A项错误;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不主张反清革命,B项错误;严复主张维新变法,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C项错误。
    4.1916年,陈独秀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意在批判封建伦理,B项正确;陈独秀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没有主张国家至上,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故C项错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
    5.1919年以后,知识分子纷纷撰写文章、创办刊物或成立社团,以介绍、传播和研究国外的各种新思潮。当时的刊物先后出现400多种。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
    D.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发生质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出现了学习和研究国外各种新思潮的刊物和社团的现象,故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是1919年以后中国新思潮中的一种,并非题干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A项错误;C项并非题干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D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6.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大大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产 ②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 ③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促进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手工业产品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动植物、用品和艺术等传到中原地区,这说明丝绸之路大大丰富了中原的物产品种,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①③④正确,故选C项;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所以②错误,故排除A、B、D三项。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此由本以治末,洋务之纲领也。欲明洋务,必自此始。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顾论者徒夸张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商贾之转输负贩及于远近,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韬生活的时代背景,并概括其主要贡献。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王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一,指出其思想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潮。贡献:传播西方思想,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变革。
    (2)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评价: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不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3)变化:由主张“中体西用”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因:对西方社会了解的加深,使王韬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政治制度。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扬,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等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如下表)。
    材料三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摘编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1)不同: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史实:①朝贡贸易;②抗美援朝(答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或万隆会议等也可)。
    (3)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中原西传
    西域东传
    冶铁术、凿井术、农业生产技术、丝织品及其他手工业品等
    葡萄酒酿造法、葡萄、石榴、西瓜、黄瓜、胡萝卜、蚕豆、骆驼、驴、骡、汗血马、乐曲、舞蹈、胡服、胡床、琵琶、胡笛等
    年份
    王韬的主要活动
    1849年
    受英国传教士邀请,到英国人所办的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
    因上书太平天国一事被清廷发现并追缉,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滞港期间,协助英华书院将《十三经》译为英文,兼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
    1867年
    漫游法、英等国,应邀前往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学术演讲
    1874年
    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变法
    1879年
    前往日本考察四个月,写成《扶桑游记》
    1886年
    主持上海格致书院,推行西式教学
    1894年
    孙中山拜见王韬,王韬为孙中山修改《上李傅相(李鸿章)书》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
    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a href="/ls/tb_c400371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练习题</a>,共7页。

    高中历史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素养达标,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浙江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