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届高三年级适应性联考(一)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本试题共4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做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是小明暑期参加地理研学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图1为位于山西省市广灵县境内的一处黄土土
柱林景观,顶部分布有一种特有的灌木——树梅,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图2为一处华北落叶松景观。 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低 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林下草本植被茂密,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1-3题。
图 2
图 1
1.影响树梅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 降水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2.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最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无遮阴环境 B.草本植被茂盛,争夺落叶松幼苗养分
C.蒸发强,林下水分缺乏 D.植被密度低,落叶松种子产生数量少 3.推断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植被凋落物的厚度特征为
①低密度林下未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高于高密度林;
②高密度林下半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低密度林;
③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小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④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大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门槛人口是指维持一家企业(或商店)生存,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不同行业 的服务范围和门槛人口不同。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商网购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 逐年递增。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各行业门槛人口最小的是
A. 医院 B. 电影院 C. 邮局 D. 社区零售店
5.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假设商业实体经营成本不变,其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变化趋势为 A. 门槛人口数量减少,服务范围缩小 B. 门槛人口数量减小,服务范围扩大
C. 门槛人口数量增加,服务范围扩大 D. 门槛人口数量增加,服务范围缩小
西昆仑山平均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这里有8438 KM的现代冰川。研究人员夏季对西昆仓山崇侧 冰帽区 (B) 及冰帽末端的非冰雪区(A)不同观测点的气温进行观测,发现B 观测站昼夜都存在逆温现 象。图3为A、B两观测点的位置示意图,图4为A、B两观测点的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完 成6-8题。
北京时间
不同观测点近地面气温日变化曲线
地形和观测点位置概况
图 4
图 3
6.据图可判断
A.a 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A, 气温日较差大 B.a 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B, 气温日较差小
C.b线代表非冰雪区观测点A, 气温日较差小 D.b 线代表冰雪区观测点B, 气温日较差大
7.该日, b 线的温度始终低于a 线,是由于
①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 ②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
③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弱 ④冰面上空大气逆辐射较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推测B观测站最强逆温出现在
A. 正午时刻 B. 午后14时左右
C. 日落前后 D. 日出前后
大同火山群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境内,是大同火山断陷盆地第四纪(距今80-20万年)岩浆活动及其 火山地貌的总称。典型的火山锥有30 多座,下层为黑色的熔岩渣,上部则以红色的火山渣和熔岩为主。 十万年前黄土开始覆盖,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又在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图5为大同市地理位置 示意图,图6为大同火山群某马蹄形火山口景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图5 图6
9.推测近十万年以来,当地气候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变冷湿后边暖干 B.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C.先变暖干后变冷湿 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10.下列关于大同火山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过程中会产生能够漂浮在水中的浮石 B.至少有三次截然不同的火山喷发
C.曾经经历过明显的岩浆侵入 D.火山口的形状从马蹄形逐渐演化为近圆形
夏季我国粤东至闽南近岸海域存在上升流现象。研究发现,该地区上升流的形成不仅与盛行风和 海底地形有关,还受到沿岸淡水径流的影响。图7为某年7月6日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3题。
图7
11. 图中易出现上升流的海域为
A.甲 B.乙 C.丙 D.丁
12. 上升流发生时,该海域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3. 夏季,受淡水径流的影响,该海域
A. 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升流加强 B.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上升流减弱
C. 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升流减弱 D. 温度降低,盐度升高,上升流加强
某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观察发现:当太阳位于正东方时,手机的时间显示为7:03;当太 阳位于正南方时,时间显示为11:20。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地可能位于
A.乌鲁木齐 B、拉萨 C、郑州 D、哈尔滨
15. 下列四图(图8)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地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是
A
C
D
图8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2023年7月28日,第6号台风卡努生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 一路北上,于8月4日到达浙江省 东南部海域。受其影响,浙江省东部地区出现大风、强降水等天气。而与此同时,福建省南部沿海地 区却出现高温酷热天气,部分地方突破同期历史极值。图9为台风位置示意图,图10为台风结构示意 图。
图 9
图10
(1)在台风结构示意图中的方框中,用 →绘制出气流的运行方向(3分)
(2)简述台风期间为确保渔船的安全,浙江省的渔民可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6分)
(3)分析8月4日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受台风的影响出现高温酷热天气的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南湖戈壁位于新疆哈密市西南,地表大多是第四纪(约从260万年前至今)的沉积物。在戈壁腹 地分布有玛瑙滩,玛瑙的形成和火山运动有关,是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冷却而成。研究人员在玛瑙滩 附近发现了由多层低矮山体层层嵌套,成同心结构的“椭圆盆”景观(图11)和许多高大的石墙(图 12),石墙高5米左右,笔直坚硬,上面有很多破碎的裂纹。经研究,南湖戈壁滩的火山活动发生于石 炭纪(距今约3.6亿年至3亿年前),晚二叠世(距今2.65亿至2.5亿年前)时海水才全部退出新疆
哈密地区。
图12
图11
(1)指出石墙上破碎的裂纹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2分)
(2)推测石墙的岩石类型,并分析其笔直坚硬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说明“椭圆盆”的形成过程。(8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卡拉博加兹湾,位于里海的东部,现在与里海的主体被沙洲分隔开,仅有一狭窄水道相通。湾内 水体受里海的影响季节变化大,但盐度常年维持在35%以上。图13为卡拉博加兹湾位置示意图。
累积物种丰富度
图13
(1)从水平衡的角度分析卡拉博加兹湾湾内水体常年维持在35%以上的原因。(6分)
(2)每年4月下旬,湾内水位开始缓慢回升,试分析原因。(4分)
图15
样 方
图14
(1)图14中三条曲线表示的是位于山脊、阳坡和阴坡的三个样地的累积物种丰富度曲线。结合
材料推断实线所代表的样地位置,并分析原因。(6分)
(2)试分析坡向对喜马拉雅山南坡冰川分布特点的影响。(6分)
(3)周边国家曾修建大坝将卡拉博加兹湾与里海完全隔开,却给当地带来了“白风暴”等生态问题。
推测该地“白风暴”的形成过程。(4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22年中科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巅峰使命”正式开启。为了研究高寒山地植被,科考队选取
青藏高原东段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巴卡台农牧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平均海拔3700米,平均坡度为
6°~9°,坡向和海拔对高寒山地草甸植被分布影响较大。图14为科考团队绘制的牧场中某山地不同
样地的累积物种丰富度曲线。
在登山的过程中,科考团队发现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冰川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和北坡相比,喜马
拉雅山南坡冰川数量多,冰川地貌广泛发育,多刃脊,角峰和U 形谷地貌。图15为喜马拉雅山位置示
意图。
山东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联考(一)地理试题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树梅主要分布在土林的顶部,显然不是人类活动所为。土林边缘地势陡峭,顶 部相对平坦,利于水分下渗,土壤墒情好,土层相对较厚,利于树梅生长。微观尺度的地形 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 C 正确。而热量、降水都是大尺度的影响因素,不适合微观小尺度。 2.D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选出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较缓慢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就是 最重要的那一个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影响落叶松新陈代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种子数量的
匮乏,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优中选优,选择D项。
3.B 解析:低密度林相比于高密度林,光照强,土壤温度高,微生物更活跃,凋落物更容 易分解,未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高密度林。①的描述是错误的;高密度林因 为光照弱,土层温度低,半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低密度林;②的描述是正确 的。高密度林因为落叶松植株密度更大,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更大。③正确,④错误。答
案为 B。
4.D 解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依据服务范围不同,在医院、 电影院、邮局、社区零
售店中,企业门槛人口最小的是社区零售店, D正确,排除ABC。故选 D。
5.C 解析: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网购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值逐年递增, 且网购的价格相对低廉。这导致了实体店的消费者中对价格敏感者流失。即便人们去了零售 店,购买的商品种类也会因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而有所减少,在零售店的总消费额也会下降。 在商业中心的经营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必须扩大了商业中心的辐射半径,使得门槛人口的数
量增加。选择C项。
6.A 解析:据图可知,a 线的温度始终高于b 线,气温日较差a 线约为13℃,b 线约为9℃,
可判断 a 线代表的是非冰雪区的观测点A。
7.A 解析:b 线代表的是冰雪区的观测点B。和非冰雪区相比,冰雪区反射作用强,反射的 太阳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之冰面融化消耗一部分热量,导致冰面辐射弱,冰面上
空的大气逆辐射较弱。
8.D 解析:日出之前,由于辐射冷却,冰面温度达到最低,逆温最强。
9.B 解析:气候变化为先变为冷干后变为暖湿(或先变干后变湿);原因:距今十万年此处
开始有大量黄土覆盖,说明当时外力作用以风力沉积为主(西北季风从西北内陆带来大量黄
高度(公里)
土沉积),此时气候以冷干为主,所以气候先变为冷干;现在有部分火山出露,说明黄土沉
积后,流水侵蚀作用强,此时气候为暖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气候后变为暖湿。
10.A 解析: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挥发性气体,火山喷发过程中,大量气体散逸出来,岩浆
冷却快,产生大量气孔。浮石内部有大量气孔,重量轻,所以能浮于水面, A正确;
据材料可知,下层为黑色的熔岩渣,上部则以红色的火山渣和熔岩为主。说明至少有两次次
截然不同的火山喷发,B错误。
大同火山群为喷出型岩浆岩,岩浆侵入不典型。
十万年前黄土开始覆盖火山早期为圆形的火山口凹地,后来被如晚期玄武岩流或流水冲开缺
口,形成马蹄形,先有圆锥形后有马蹄形, D项错误。
11.C 解析:上升流将海底冷海水带到表层,所以上升流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故选C. 12.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上升流的形成与盛行风有关,该海域夏季盛行偏南风,东南风对 该地来说为向岸风,不易形成上升流,而西南风对该地来说是离岸风,使表层海水偏离海岸,
形成离岸流,带动底层海水上泛,促进了上升流的形成,故选 D.
13.C 解析:夏季河流处于丰水期,受淡水径流的影响,该海域温度升高,盐度降低,海水
密度减小,层结稳定,上升流减弱。故选C
14.D 解析:在我国,手机上显示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材料可知,当北京时间为11:20
时,当地时间为12:00,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为130°E, 可以推测该地可能是哈尔滨,选D
15.A 解析:据上题可知,该地的经度为130E, 故太阳位于正东方时该地的地方时为7:43, 说明该日日出时太阳位于东北方向,为夏半年;该地为哈尔滨,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故该地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A.
16 . (15分)(1)(3分) 一个箭头1分,共3分。
(2)(6分)任答3点得6分
及时关注台风的预警信号,尽早开展防风措施(2分);停止水上作业,尽早远离台风 影响海域,回港避风(2分);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2分);若台风 发生时仍在海上,及时拨打海上救援电话,远离台风危险半圆,迅速返回就近港口(2分)。
(3)(6分)每点2分,共6分
福建省位于台风西侧,盛行偏西风;(2分)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山脉的背风坡,强劲、 干燥的西北风翻越山脉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2分)福建省南部沿海位于台风外围下 沉气流区,气流强烈下沉增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2分)所以出现高温酷热天气。
【解析】
(1)略
(2)台风期间,渔民为保证渔船的安全, 一要做到台风预警早知道,及时关注台风的预警 信号;二要不拖延时间早回港,停止以一切水上作业;三要加强港口设施的加固,固定好渔 船,防止船舶走锚;如果台风发生时仍在海上,及时拨打海上救援电话,远离台风危险半圆,
迅速返回就近港口
(3)8月4日,台风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海域,此时福建盛行偏西风,南部沿海地区位于山 脉的背风坡,强劲、干燥的西北风翻越山脉后下沉增温;根据台风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
此时福建南部沿海位于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区,气流强烈下沉增温,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
所以出现高温酷热天气。
17. (14分)
1. (2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冻融风化)(2分)
2 . (4分)每点2分,共4分
岩浆岩(2分)。石墙是岩浆沿着断裂带(裂隙)喷涌(裂隙式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
熔岩墙,所以石墙笔直坚硬。(2分)
3 . (8分) 每点2分,共8分
石炭纪时新疆哈密地区是海洋,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椭圆状火山口(2分);火山多次 喷发,随着喷发力度一次比一次小,形成了多个嵌套式火山口(2分);之后地壳抬升,海
水退却,出露地表(2分);外力不断风化侵蚀(2分),形成“椭圆盆”。
【解析】
(1)石墙上的裂纹属于岩石开裂,为风化作用,结合当地的地理位置,确定为昼夜温差较
差大导致的物理风化作用。
(2)根据材料可知石墙高大,狭长,笔直,可推断出当时岩浆沿着裂隙喷发,形成了质地
坚硬的岩浆岩。
(3)通读材料,结合不同地质时期发生的地质现象,不难确定“椭圆盆”经历了以下过程:
先是海底火山爆发,随着压力的释放,喷发力度越来越弱,形成层层嵌套的椭园盆。然后地
壳抬升,海水退去,出露地表,经受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而形成。
18.(14分)
(1)(6分)任答3点,得6分。
里海为咸水湖,是卡拉博加兹湾主要的补给来源;(2分)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夏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2分)海湾较封闭,水体交换缓慢;(2分)沿
岸无河流注入,盐分得不到稀释,(2分)所以水体常年维持在35%以上的原因
(2)(4分)每点2分,共4分。
伏尔加河流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补给水源。4月下旬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
内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流量增加(2分);此期间里海北部冰层处于融化期,气温较低,
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2分)里海水位上涨,流入卡拉博加兹湾增多,水位开
始慢慢回升。
(3)(4分)每点2分,共4分。
大坝将卡拉博加兹湾与里海完全分开,卡拉博加兹湾失去了水量补给(2分);该地气 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蒸发强烈,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的盐分,在大风的作用下,形
成白风暴(2分)。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卡拉博加兹湾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里海;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夏
半年气温高,全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海湾较封闭,水体交换缓慢;沿岸无河流注入,盐
度得不到稀释。所以水体常年维持在35%以上。
(2)伏尔加河流和乌拉尔河是里海的主要补给水源。该地纬度较高,河流主要的补给是季 节性的积雪融水,每年4月份,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流量增加;里海北部冰层处于融化期, 气温较低,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里海水位上涨,流入卡拉博加兹湾增多,水位
开始慢慢回升。
(3)白风暴的主要成分是盐分,大坝将卡拉博加兹湾与里海完全分开,卡拉博加兹湾失去
了水量补给;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蒸发强烈,湖面缩减露出的湖底部分的盐分,
在大风的作用下,形成白风暴
19.(12分)
(1)(6分)每点2分,共6分。
阴坡(2分);阴坡蒸发弱,水分条件好,累积物种丰富度最高(2分);且随着海拔升
高,水热条件越来越差,物种累积速度变慢(2分)。
(2)(6分)每点2分,共6分。
南坡为阳坡,光照强,热量条件好,促进了冰川的消融(2分);冰川消融导致冰川的
稳定性变差,雪崩冰崩现象频发,冰川侵蚀作用强烈,促进了刃脊,角峰和U形谷的发育(2
分);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量大,侵蚀力度大,山脊线分布广泛,
使得冰川更加破碎(2分)。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该地海拔3700米,海拔高,水分成了影响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素,阴坡 因为光照弱,水分条件好,物种累积数量多。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越来越差,累积速
度开始下降。
(2)南坡为阳坡,光照强,热量条件好,促进了冰川的消融;融化速度快,冰川的稳定性 变差,雪崩冰崩现象频发,冰川侵蚀作用强烈,促进了刃脊,角峰和U 形谷的发育;南坡为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冰川累积量大,侵蚀力度大,导致山脊线广泛发育,使得冰川
更加破碎。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地理试卷,文件包含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适应性12月联考地理答案pdf、2023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适应性12月联考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2024届高三地理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PDF版附解析),共21页。
2024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地理PDF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地理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地理答案和解析pdf、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