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C.中学生每秒钟心跳75次
D.中学生能听到频率为50000Hz的声音
2.(2分)如图是小明的妈妈送他去北京读大学途中乘坐高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行李架上的物品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妈妈是运动的
D.以车厢内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3.(2分)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4.(2分)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B.
C.D.
5.(2分)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这两幅图是( )
A.③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④
6.(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7.(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编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超声探伤仪可以探测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缝,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2分)老刘晚上下班回家经过一盏路灯,如图所示,当他从A点沿直线走向B点的过程中( )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D.一直在变短
9.(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B.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1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分)如图1中金属片的长度是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s。
12.(2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知,v甲:v乙=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选填“东”或“西”)
13.(4分)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然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用轻质小球来说明音叉的情况,这属于物理研究方法中的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如果在月球上重复上述实验, (能/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能/不能)看见轻质小球被弹开。
14.(2分)为了美观,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有时在阳光下会非常刺眼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的光污染。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 m。
15.(3分)渔民看到水里的“鱼”,其实是鱼的 (选填“实”或“虚”)像,叉鱼的时候,要瞄准鱼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够叉到鱼。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穿绿色的衣服,当一束红光照射到她们身上时,下面的观众看到她们的衣服是 色。
16.(2分)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与实验题(17题4分,18题5分,19题4分,20题6分,共19分)
17.(2分)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如图所示中物体的像A′B′。
18.(2分)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
19.(5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与 的关系。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与 的关系。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 不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0.(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2)为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 (选填“大”或“小”)一些;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21.(6分)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采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B与A的像完全重合后,取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 (选填“实”或“虚”)像;
(4)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6)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3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将纸板右侧沿ON多次向前、向后折转,则可得结论 。
四、计算题(21题6分,共,6分)
22.(6分)2021年11月,第十九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落下帷幕。某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一次测试中,紧接着又以72km/h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鲁桥一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2分)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我们现在所用的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2m/s
C.中学生每秒钟心跳75次
D.中学生能听到频率为50000Hz的声音
【答案】B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在26cm=260mm左右;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接近6.2m/s;
C、正常情况下,1min跳动75次左右;
D、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2分)如图是小明的妈妈送他去北京读大学途中乘坐高铁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行李架上的物品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妈妈是运动的
D.以车厢内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妈妈是运动的
【答案】D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以行李架上的物品为参照物,所以是静止的;
B、以妈妈为参照物,所以是静止的;
C、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
D、以车厢内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所以妈妈是运动的。
故选:D。
3.(2分)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答案】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故选:D。
4.(2分)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不符合题意。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故本选项正确。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5.(2分)日出东方,万物光明;林间疏影,林间疏影与潭影映人,是两种光学现象,这两幅图是( )
A.③和④B.②和③C.①和②D.②和④
【答案】C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林间疏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潭影映人属于平面镜成像;
①人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③插在水中的铅笔变弯了;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由此可知,C正确。
故选:C。
6.(2分)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答案】A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与图中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故B不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故C不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编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超声探伤仪可以探测金属内部是否有裂缝,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A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
(3)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
A、编钟声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故A不正确;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故B正确;
C、超声波可以击碎结石,故C正确;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A。
8.(2分)老刘晚上下班回家经过一盏路灯,如图所示,当他从A点沿直线走向B点的过程中( )
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D.一直在变短
【答案】B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
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是不变的,但因为人和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解答】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
故选:B。
9.(2分)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B.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答案】B
【分析】(1)从图中可知,时间为9s时,物体的路程为18m,且物体从0m处开始运动,据此分析;
(2)从图中分别找出物体在前3s和后3s的路程,根据v=分析速度大小关系;
(3)中间3s(3s﹣6s),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是静止的,据此分析;
(4)从图中找出物体在9s的路程,根据v=计算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物体的路程为18m,故物体在9s内的路程为18m;
B、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后3s的路程为:18m﹣12m=7m可知,故B错误;
C、中间3s(3s﹣7s),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
故选:B。
10.(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保持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50°
B.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向左
C.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的位置不变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光点S′将向左
【答案】D
【分析】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得出结论;
B、当液体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S'将向右,由此可得出结论;
C、当液体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根据下图可知,光点S'将向左,由此可得出结论;
D、光源S不动,增大激光与水平液面夹角时,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根据下图所示,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此可知,故A错误;
B、当液体下降时,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光点S'将向右;
C、当液体上升时,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平行,光点S'将向左;
D、光源S不动,入射角减小,根据下图所示。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1.(2分)如图1中金属片的长度是 2.80 cm,如图2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答案】2.80;337.5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1)由图1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8mm;物体左侧与5.5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8.30cm﹣4.50cm=2.80cm;
(2)由图2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3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5和6中间略偏过中线;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4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7.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2.80;337.5。
12.(2分)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向东运动的s﹣t图像。由图知,v甲:v乙= 8:3 ,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西 运动。(选填“东”或“西”)
【答案】8:3;西。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之比;
(2)首先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为参照物,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由图象知,经过6s,乙运动了30m,
所以,====8:2;
由图象知,甲和乙的s﹣t图象都是正比例图象,相同时间甲通过距离大于乙,且两物体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8:3;西。
13.(4分)如图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然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振动 。用轻质小球来说明音叉的情况,这属于物理研究方法中的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如果在月球上重复上述实验, 不能 (能/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能 (能/不能)看见轻质小球被弹开。
【答案】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不能;能。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此实验需要利用放大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这属于物理研究方法中的转换法,在月球上重复上述实验,但能看见轻质小球被弹开。
故答案为:振动;转换法;能。
14.(2分)为了美观,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有时在阳光下会非常刺眼 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的光污染。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 40 m。
【答案】镜面;40。
【分析】(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有时在阳光下会非常刺眼,造成的光污染。
(2)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站在竖直的玻璃幕墙前20m处,故他在玻璃幕墙上的像距他的距离为40m。
故答案为:镜面;40。
15.(3分)渔民看到水里的“鱼”,其实是鱼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叉鱼的时候,要瞄准鱼的 下方 (选填“上方”或“下方”)才能够叉到鱼。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穿绿色的衣服,当一束红光照射到她们身上时,下面的观众看到她们的衣服是 黑 色。
【答案】虚;下方;黑。
【分析】(1)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的位置偏高,变浅了;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
穿绿衣服,绿色的裙子只能反射绿光,红光被吸收,所以看到她们的衣服是黑色。
故答案为:虚;下方;黑。
16.(2分)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像的性质是倒立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或等大的,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由物体形的状决定。
【解答】解:
(1)因为针孔照相机就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2)因为小孔成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光线发散程度更大,所以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倒立;变大。
三、作图与实验题(17题4分,18题5分,19题4分,20题6分,共19分)
17.(2分)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如图所示中物体的像A′B′。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用虚线连接A′。如图所示:
18.(2分)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解: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平面镜,所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45°
19.(5分)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听刻度尺发出的声音。
(1)实验时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响度 与 振幅 的关系。
(2)实验时若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音调 与 频率 的关系。
(3)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与塑料尺相同,拨动尺子的力也保持相同 音色 不同(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则振动的频率就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但由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导致钢尺振动的频率不同。
(3)音色也是物体的音品,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1)响度;振幅;频率。
20.(4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秒表 ;
(2)为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 小 (选填“大”或“小”)一些;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AB= 0.2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
【答案】(1)秒表;(2)小;(3)0.2;(3)大。
【分析】(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2)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时间越短,不利于时间的测量;
(3)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AB段的长度,根据秒表的读数可知AB段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所测平均速度的偏差。
【解答】解:(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所以该实验的测量长度的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
(2)为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小一些;
(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AB=10dm﹣6dm=8dm,所用的时间tAB=2s,
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2dm/s=0.5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所测时间偏小可知AC偏大。
故答案为:(1)秒表;(2)小;(3)大。
21.(6分)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
(1)为了使所成的像更清晰,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采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确定像的位置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 不点燃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B与A的像完全重合后,取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 虚 (选填“实”或“虚”)像;
(4)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A (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6)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3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将纸板右侧沿ON多次向前、向后折转,则可得结论 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不点燃;(3)虚;(4)不变;(5)A;(6)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B在A的另一侧,可以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只有当它们完全重合时,才能更好的比较其大小关系;
(3)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4)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成虚像;
(5)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答】解:(1)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不点燃的蜡烛B,说明蜡烛A的像与蜡烛A大小相等;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从玻璃板的后面观察光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等,所以将硬币远离平面镜,所以像的大小也不变;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变,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故选A;
(6)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向后折转,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
故答案为:(1)确定像的位置;(2)不点燃;(4)不变;(6)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四、计算题(21题6分,共,6分)
22.(6分)2021年11月,第十九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落下帷幕。某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一次测试中,紧接着又以72km/h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
(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
(2)该汽车以72km/h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100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分析】(1)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利用公式S=vt得到行驶的路程;
(2)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利用公式t=得到行驶的时间;
(3)已知汽车前后两个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可以得到总路程和总时间,用v=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根据式v=可知
s1=v1tl=3m/s×500s=4000m;
(2)72km/h=20m/s,汽车以20m/s速度行驶的时间为:
t2===100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2000m=6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时间:
t=t4+t2=500s+100s=600s,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v===10m/s。
答:(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100s;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6,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与科学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鲁桥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鲁桥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