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填写在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丹霞:“我乘飞机时,遇到过起降时雨丝打窗,而高空却晴空万里,飞机很平稳,这是为什么呢?”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丹霞所说的“高空”最可能位于图中( )
A. I层B. Ⅱ层C. Ⅲ层D. Ⅳ层
2. 某些物质数量稀少是导致“高空”晴空万里的主要原因。“某些物质”主要指( )
①水汽②氧气③氮气④杂质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3. Ⅳ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表明( )
A.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B.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C.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D. 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对流层容易成云致雨,而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故高空却晴空万里的情况主要发生于平流层。图中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分为中间层、热层),故丹霞所说的“高空”应位于图中III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由此可知,“某些物质”主要指水汽和杂质,①④正确;氧气和氮气不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排除②③,故选D。
【3题详解】
Ⅳ层为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是由近地面向高空递减,表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A正确;但不能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与大气逆辐射与高度呈负相关的信息,BD错误;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在平流层,C错误;故选A。
【点睛】水汽作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 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图的四个选项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海陆之间,白天陆地和海洋相比,由于陆地的热容量小,升温快,比海洋温度高,海洋形成高气压中心,陆地形成低气压中心,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图A气流方向相反,故A错误;在山谷中,夜晚,由于散热不畅,降温慢,比两侧的山坡气温高,谷地上空气流上升,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形成山风环流,图中气流方向相同,故B正确;市区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流下沉,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市区,上空相反,而图C中气流方向相反,故C错误;受热的地方一般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由冷的地方吹向热的地方,高空气流流向相反,图D中气流方向明显错误,故D错误。答案选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此时晴朗天气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6. 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
B. 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 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海风
D. 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气压甲>丙、乙>丁;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甲>乙;丁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丁>丙。综上所述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错误;甲地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处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错误;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正确;乙地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白天海洋增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AC错误;夜间海洋降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吹陆风,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一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7.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 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B. 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地面
8. 下面四个地区中日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7. D 8. D
【解析】
【7题详解】
“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对流层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海拔升高,地面辐射在减少,因此越往高处,气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6℃,D正确;对流层空气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A错误;对流层的气温并不是随风向变化的,而是随高度变化,B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于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温差较大,海洋的温差较小;晴天和阴天相比,阴天的温差更小,故海洋上阴天是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区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按照大气的密度、运动状态、气温变化,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 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C. 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0.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理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C正确。薄膜对太阳辐射总量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骤降,易产生霜冻现象,D正确。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低,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A错误;晴朗的夜晚形成霜主要原因是地面冷却快,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并不是因为地面辐射弱,C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散热快,没有加强地面辐射,B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该区域等压面弯曲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温度高,气压低B. 近地面空气由甲地流向乙地
C. 乙地温度低,气压高D. 甲地空气上升,乙空气地下沉
12. 若甲地位于海洋,乙地位于陆地,则此时( )
A. 为白天,吹海风B. 为白天,吹陆风C. 为夜晚,吹海风D. 为夜晚,吹陆风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等压线向高处凸出,说明该地气压高,气温低,气流下沉,A错误。乙处等压线向下凸出,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C、D错误。水平方向上,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气流从甲流向乙,B正确。故选B。
【12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此时甲处气压高于乙处,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此时吹海风,B、D错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气压低于同纬度海洋,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城市风——由于城市人们的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使城市气温升高,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2)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而形成陆风。(3)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而海陆风环流和山谷风环流的流向则随昼夜的变化而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为海与陆、山与谷的气压高低随昼夜改变而改变。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图示时刻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受大雾天气影响( )
①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在削弱作用减弱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4.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5. 图中A地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13. B 14. B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大雾天气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弱,①正确,②③错误;大雾天气,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④正确,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风力的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关,水平气压梯度力可通过等压线密集程度反映。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甲、丙、丁处等压线较为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值较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小。乙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A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实际风向应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偏转,偏转后,A地风向由西北吹向东南,是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要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南半球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高空垂直偏转。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或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进而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或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16. 下图中A、B、C、D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在同一竖直面近地面比高空的气压高,B、D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海拔较高,选项BD错误;根据图中等压面,在同一海拔高度上,A点对应的高空气压高,C点对应的高空气压低,所以在近地面,A点是低压,C点是高压。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C点,A错误,C正确。故选C。
读下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
18.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②→①B. ①→④C. ③→④D. ③→②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②相对形成高气压,②>③,D正确;而相应的高空则与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即④为高气压、①相对为低气压,④>①,C错误;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③>④、②>①,A错误;所以四点的气压顺序为②>③>④>①,B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到对应高空④,即③→④,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到近地面②,即①→②,A错误、C正确;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近地面②为高压、③为低压,即近地面气流由②→③,D错误;高空④为高压、①为低压,即高空气流由④→①,B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小明到海边写生时,发现海边风向有明显的昼夜变化。下图为一幅小明在当地的写生作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由图中“烟”的飘动方向可知( )
①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②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
③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④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20.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示意图中空气流动状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图中“烟”飘向陆地方向,表明当地吹海风,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①正确、②错误;图中“烟”呈水平方向飘动,表明当地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由图中“烟”的飘动方向可知,近地面水平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而图A和图C中近地面水平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AC错误;近地面水平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表明海洋气压高于陆地,由热力环流原理可知,此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在白天时海洋升温慢而使得气温低于陆地,因此图示时刻应处于白天,B正确,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或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上升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空气的水平运动(气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分布以及不同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若P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则图中Q、M、N三个箭头分别代表( )
A. 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B.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
C. 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D. 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
22.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B. 风速变快C. 地转偏向力变小D. 摩擦力变大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表示北半球,甲、乙、丙代表等压线,P垂直于等压线,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Q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来说向右偏转,且与等压线斜交,应是风向;M与风向相反,应该是摩擦力;N与风向垂直,应该是地转偏向力,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若图中等压线数值不变且分布在高空,则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变,A错误;摩擦力变小,D错误;摩擦力变小,风速变快,B正确;风速变快,地转偏向力变大,C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向:①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②近地面风向:斜交于等压线。2、风速:①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正相关,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②摩擦力:负相关:一般而言高空风速大于地面;洋面风速大于陆面。③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影响风向。3、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年来,北京市在一些人行道改造过程中,采用透水砖代替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可呼吸地面”。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增加B. b增加C. c减少D. d减少
24. 铺设“可呼吸地面”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美化环境,减弱噪声④增加城市地面和空气的湿度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水循环图可知,图中a为地表径流,b为下渗,c为地下径流,d为蒸发。在城镇建设中,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可使下渗增加,从而也可造成地下径流增加,B正确,C错误。地表径流减少,A错误。由于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采用“可呼吸地面”增加了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了地下水的数量,①正确。采用“可呼吸地面”对路面结冰作用不大,②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对减弱噪音、美化环境作用不大,③错误。采用“可呼吸地面”增加了当地水资源数量,增加蒸发量增加了地面和空气湿度,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点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一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5)影响下渗。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图、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5. 该岛的水循环属于( )
A. 海陆间循环B. 陆地内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6. 从水循环来看,小岛( )
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
②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
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25. A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该岛的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物质的迁移,能量的交换,属于海陆间循环,A对;陆地内循环是陆地内部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陆地上,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海洋,没有径流、水汽输送环节,B、C、D错。故选A。
【26题详解】
从水循环来看,小岛位于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多,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快,①错,②对;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可能影响蒸发量、降水量,不会影响径流速度,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不一定加快,③错;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温异常,水循环也会出现异常,④对。D对,A、B、C错。故选D。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海洋表层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层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纬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影响世界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河流入海淡水量②降水量③蒸发量④冰雪融水量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28.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B.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较多
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D. 众多河流汇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因此降水量、蒸发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河流入海淡水量,冰雪融水量主要影响海岸附近,对大洋盐度影响较小,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8题详解】
波罗的海海域封闭,受洋流影响较小,C符合题意;波罗的海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A排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B排除;波罗的海沿岸多陆地径流注入,带来大量陆地淡水,使盐度降低,D排除。故选C。
【点睛】在近岸地区,河流径流量对海水盐度影响大,比如亚马孙河河口到160千米范围均是淡水,而在外海和大洋,主要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中海域海水的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
A. 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B. 全年比较稳定
C. 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D. 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30. 影响甲处海水等盐度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下渗B. 降水C. 蒸发D. 入海径流
【答案】29. C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特点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C正确,A错误。无法根据材料推测此处的经纬度,全年比较稳定的说法缺少依据,B错误。海水温度随着纬度的增大而降低,D错误。故选C。
【30题详解】
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河流带来大量的淡水,稀释盐度,D正确。此处距离较近,下渗、降水、蒸发的条件相似,不是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度通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较低,这是由于太阳辐射强度和地球自转轨道的季节变化所致。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31. 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B. 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都相同
C. 不同纬度的海区,相同深度的水温相同D. 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相同
32. 海水的密度( )
A. 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B. 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 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D. 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33. 推断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
A. 南极海域B. 红海C. 赤道海区D. 副热带海区
【答案】31. A 32. C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A对;同一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不一定相同,B错;不同纬度的海区水温不相同,因此相同深度的水温也不相同,C错;同一季节,相同纬度的海区水温不相同,如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D错。故选A。
【32题详解】
由图可知,在纵坐标方向,海水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横坐标方向,海水密度方向随盐度增加而增大,故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C对,排除ABD。故选C。
【3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得知,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与南极海域、副热带海区比,赤道海区纬度低,温度最高,故海水密度最小,C对,AD错;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所以表层海水密度不是最小,B错。故选C。
【点睛】海水温度影响因素 :宏观:太阳辐射(纬度)、蒸发、深度;微观: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洋流)等 。海水等温线的判读——判断洋流:海水等温线图可以反映不同海区水温的水平分布状况,其判断方法与气温等温线的判断方法相类似。(1)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南高北低,则表明该海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凸出的方向是一致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温线向温度高的方向凸出,则为寒流;等温线向温度低的方向凸出,则为暖流。
2021年9月20日~9月28日(农历八月十四至八月二十)第二十八届钱江(海宁)观潮节在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有关潮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①潮汐是指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②潮汐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
③潮汐现象对河流和海上航运几乎不会产生影响④潮汐可以用来发电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35. 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滩涂养殖④潮汐发电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34. C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因此潮汐的主要动力是天体引潮力,①错、②对;潮汐现象对河流和海上航运会产生一定影响,③错;潮汐为海水有规律涨落,因此可以利用潮汐发电,④对,故选C。
【35题详解】
稻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水为咸水,不能稻田灌溉,①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积极利用潮汐方式有候潮进港、滩涂养殖、潮汐发电,②③④对,故选B。
【点睛】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综合题(共3小题,满分30分)
36. 读图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____,与近地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密切相关的是____
A.①B.②C.③D.④
(2)根据大气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雨天气昼夜温差原因。
【答案】(1) ①. D ②. C
(2)晴天白天云层厚度小于阴天白天的云层厚度,故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因此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故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夜晚的温度低于阴天夜晚的温度。综上,晴天的昼夜温差大于阴天的昼夜温差。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气热力作用的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得,图中数字①代表的箭头由宇宙空间指向大气上界,表示的含义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之后的太阳辐射;④代表的箭头表示源于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含义是大气逆辐射;对流层大气增温主要是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主要直接热源是③箭头表示的地面辐射;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是人工制造烟雾,增强大气的逆辐射强度,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图中与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相符的是④,增强大气逆辐射,故选D。对流层大气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故近地面海拔越高,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因此密切相关的为③,故选C。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阴雨天气云层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晴朗天气云层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弱。因此晴天白天云层厚度小于阴天白天的云层厚度,故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因此晴天白天的温度高于阴天白天的温度;在晴天夜晚,云层比阴雨天气薄,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夜晚的温度低于阴天夜晚的温度,因此阴雨天比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小。
37.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____(高或低),15: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____(高或低)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陆地____。(大或小),白天增温水库东西两侧____(快于或慢于)水库中心,夜间降温水库中心____(快于或慢于)水库东西两侧。
(2)如果只考虑热力环流因素,水库东侧3:00时吹____风(写风向)。
(3)在下图中画出15:00时:水库与西侧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图中横线上画上箭头)
【答案】37. ①. 高 ②. 低 ③. 小 ④. 快于 ⑤. 慢于
38. 东南 39. 下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南方某地建设水库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知3时水库中心气温高于两侧,15时低于两侧,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慢于陆地。故白天时陆地升温快,湖泊东西两侧靠近陆地,升温快于中部,水库中心气温低于两侧;而夜晚则水库中心降温慢于湖泊东西两侧,水库中心气温高于两侧。
【小问2详解】
水库东侧3时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库中心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由东侧吹响湖中间为东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小问3详解】
15时时水库中心气温低,气流下沉,西侧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顺时针热力环流。如下图:
38. 读材料及我国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30日晚开始,上饶大雨倾盆而下,一夜不停歇。第二日雨水未消,上饶市部分地区开启看海模式。7月以来,江西省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百日干旱天气。
(1)由字母A、C、D、E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D____、G____、C____。
(3)影响2022年夏季江西省降水偏少的干旱天气主要是____环节,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用字母表示)。
(4)地球上的水体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把____圈、____圈、水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5)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这次上饶市城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答案】(1)海陆间循环
(2) ①. 降水 ②. 地下径流 ③. 水汽输送
(3) ①. C ②. E
(4) ①. 大气 ②. 岩石
(5)城区降水多;城区地面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超过排水能力。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江西上饶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字母A代表蒸发,C代表水汽输送,D代表降水,E代表地表径流,它们联系了海洋和陆地,构成海陆间循环。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D代表降水;G代表地下径流;C代表水汽输送。
【小问3详解】
江西为季风气候,降水主要由季风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形成,所以影响2022年夏季江西省降水偏少的干旱天气主要是C水汽输送环节;最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E地表径流环节。
【小问4详解】
地球上的水循环,可以联系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小问5详解】
城市内涝主要是降水多,地表径流大,下渗慢形成的。上饶市6月30日形成内涝的原因:当日降水量大且集中;城区路面硬化程度高,下渗量少;地表径流汇水量大,排水不畅,形成内涝。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
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等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等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