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有道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20分)
1. 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蝴蝶 ②珊瑚礁 ③生长的蘑菇 ④智能机器人 ⑤青苔 ⑥恐龙化石
A. ①③⑤B. ①②③⑤C. ②④⑥D. ④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蝴蝶、③生长的蘑菇、⑤青苔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②珊瑚礁、④智能机器人、⑥恐龙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从这熟悉的诗句中感受到的生命现象是( )
A. 对刺激作出反应B. 排除体内废物
C. 需要营养D. 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 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 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
考点:生物的特征。
3. 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A正确;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B正确;
C、花落知多少,体现了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故C正确;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理解掌握生物的七大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A. 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能改变体色B. 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 竹节虫的形态、体色与树枝非常相似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详解】变色龙随环境变化能改变体色,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
生长在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不符合题意;
竹节虫的形态、体色与树枝非常相似,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不符合题意;
蚯蚓能疏松土壤,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5. 小明家的狗生了四只小狗,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以上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
①能生长发育②能繁殖后代③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④能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由分析可知,小明家的狗生了四只小狗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出生几小时后便能吃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两个月后,小狗体重达到了2.5公斤体现了生物能生长,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 所有的因素都相同B. 所有的因素都不相同
C.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不相同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由分析可知,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即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水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故选A。
点睛: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题目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8. 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开始于( )
A. 作出假设B. 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
C. 制定计划D. 实施计划
【答案】B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猜测即为假设。
【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猜测即为假设。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熟记科学探究的过程。
9. 在玻片上有一“9b”字母,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应该是( )
A. 9bB. q6C. 6qD. b9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玻片标本上的是“9b”, 那么显微镜下看到的是“q6”字。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10. 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发现视野中污点不动,则污点在( )
A. 目镜上B. 装片上
C. 目镜上或装片上D. 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先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可能在玻片或物镜上;然后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上,不动就不在载玻片上,可能在物镜上。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发现视野中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可能在装片或者物镜上,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转换成40×,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 )
A. 变亮B. 无法判断C. 无变化D. 变暗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的倍数越大,同时物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过的光线越弱,故视野会变暗。
【详解】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0×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这时,由于高倍镜的视野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暗。
【点睛】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12. 若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应选用下列哪组镜头?( )
A. 1和4B. 3和6C. 3和4D. 1和6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1、2、3一端无螺纹为目镜,4、5、6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1、2、3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4、5、6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若想观察到更多的细胞,应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目镜1和短物镜6。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 每逢夏初,火红的凤凰花次第开放,鲜艳如霞。凤凰花火红的色素主要存在于( )
A. 叶绿体B. 细胞核C. 液泡D. 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2)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DNA携带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遗传信息。
(3)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如营养物质、有各种味道物质、色素等,色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4)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选择性地交换物质,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凤凰花火红的色素主要存在于液泡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植物煮水染布是常见的古老染布方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将栀子果或其他植物煮沸后制成染液。染液的提取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详解】A.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将栀子果或其他植物煮沸后制成染液,染液的提取过程主要破坏了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B符合题意。
C.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 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B. 使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C. 有利于染色D. 杀死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附着标本,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正确。A、使细胞变大看得清楚应该调整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等结构,A错误。C、染色是滴加碘液,不是生理盐水,C错误。D、滴加生理盐水不会杀死细胞,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
【点睛】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使用生理盐水的目的。
16.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刮取细胞的部位、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漱口用的液体分别是( )
A. 口腔内侧壁、清水、生理盐水B. 口腔内侧壁、生理盐水、凉开水
C. 舌头、生理盐水、凉开水D. 牙缝、清水、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处轻轻的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涂”,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均匀的涂抹几下;“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详解】在“刮”这一步中,首先用凉开水漱净口腔,然后用消毒牙签从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取细胞;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滴”这一步中,由于人的细胞液的和生理盐水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形态,向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为了清除口腔内的杂质,同时要注意水的卫生,漱口用的液体是凉开水。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下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A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DB. 换用高倍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
C. D中一定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D. 观察该植物标本一定能找到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越小,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分析题图可知,ABCD中,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C,细胞数目最多的是D,因此C视野放大倍数最大,D视野放大倍数最小。
【详解】A.据分析可知,A视野中细胞体积较大,D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小,说明A所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一定大于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但是目镜倍数不一定大,A错误。
B.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更换高倍物镜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B正确。
C.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C错误。
D.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中才含有叶绿体,不见光部分的非绿色部位的植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生物都能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
【详解】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A错误。
B、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细胞内都没有叶绿体,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错误。
C、一般来说,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故C错误。
D、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说明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故D正确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19. 如图为显微镜下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要将视野Ⅰ转换成视野Ⅱ,正确的操作过程是( )
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②移动载玻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调节光圈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⑤④C. ①④②⑤D. ②①⑤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高倍显微镜的使用顺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调清晰,然后移动装片,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如果视野中光线较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换用大光圈,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详解】将视野Ⅰ转换成视野Ⅱ,应先②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将视野Ⅰ中的细胞甲移到视野中央,接着①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放大物像,转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还应⑤调节光圈增加进光量,使视野变量,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模糊,还应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微调,直到物像清晰,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B.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线粒体、细胞壁
D. 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在含有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结构。
【详解】A.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
B.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正确。
C.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如叶的表皮细胞,错误。
D.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易被洋红、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体。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物质即遗传物质,就在染色体上。植物细胞的细胞核在含有遗传物质,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30分)
21. 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选项编号);③操作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______。
A.②③①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②①⑤④
(2)图中染色时,在盖玻片的_______滴一滴________,在________用吸水纸吸引。
(3)图二是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1变为视野2时,应将装片向_______移动。
(4)图三是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__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__。
【答案】21. ①. C ②. 生理盐水
22. ①. 一侧 ②. 稀碘液 ③. 另一边
23. 左 24. ①. B ②. 气泡
【解析】
【分析】图中①涂、②刮、③滴、④盖、⑤染和吸。
掌握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小问1详解】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③滴、②刮、①涂、④盖、⑤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⑤,故选C。③操作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形态。
【小问2详解】
图中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小问3详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二是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视野1在视野的左方,当由视野1变为视野2时,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
【小问4详解】
图三是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A组有气泡,在制作过程中盖盖玻片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的,B组细胞结构清晰,我认为B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
22. 下列是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探究一个实验来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制作计划:选面积一样的玻璃板和硬纸板,大小差不多的蚯蚓,使蚯蚓分别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爬动,观察记录现象。
实施计划:①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组是_________,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除变量_____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_____。
②在观察过程中,应经常用蘸上清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③分别将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记录它在相同时间内的爬行距离。
应多次实验求取平均值进行对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应该把蚯蚓_____________。
【答案】22. 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吗
23. 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
24. ①. 玻璃板 ②. 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③. 相同 ④. 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5. 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的快
26. 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可提出问题: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吗?
【小问2详解】
假设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出的,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因此作出假设为:蚯蚓在硬纸板上爬得快。
【小问3详解】
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而实验组是指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的变量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实验组是玻璃板。 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因此选面积一样的玻璃板和硬纸板,大小差不多的蚯蚓,使蚯蚓分别在玻璃板和硬纸板上爬动,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除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相同,重复实验3~5次。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因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对实验数据求平均值。
【小问4详解】
蚯蚓的运动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钉入土内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因此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玻璃板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硬纸板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因此蚯蚓在硬纸板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爬得更快。
【小问5详解】
蚯蚓是有益动物,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是人类的好朋友。做完实验后,要将蚯蚓放回适宜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23. 观察下图显微镜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7】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能够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_。
(2)对光时,使______物镜对准_________,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到整个视野是________的。光线较弱时,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_。
(3)在使用显微镜时,镜筒大幅度下降时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__________,原因是防止压碎盖玻片。
【答案】(1) ①. 反光镜 ②. 6遮光器 ③. 9和10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2) ①. 低倍 ②. 通光孔 ③. 明亮 ④. 大光圈、凹面镜
(3)物镜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压片夹、6遮光器、7反光镜、8镜座、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11镜臂、12通光孔、13载物台、14镜柱。
【小问1详解】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即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时的结构是7反光镜和6遮光器。9粗准焦螺旋和10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小问2详解】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因此,若光线较弱,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小问3详解】
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此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24 观察下图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的是___________。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主要与细胞中的【 】_________有关。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吸水与失水有关的是____________。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__________。
(3)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叶肉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
(4)种植玉米时,要用农药拌种防止害虫啃咬种子,但是农药并不会渗入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原因是玉米种子的细胞结构中具有_____________。
【答案】24. 乙 25. ①. 4细胞核 ②. 液泡 ③. 6线粒体
26. 叶绿体 27. 细胞膜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1细胞膜、2细胞质、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线粒体、7细胞壁。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小问2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主要与细胞中的4细胞核有关。植物细胞中央的大液泡中有细胞液,溶解着多中物质,失水或吸水是取决于细胞液和细胞外溶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吸水与失水有关的是液泡。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动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6线粒体。
【小问3详解】
叶绿体在光下能合成叶绿素,叶绿素呈绿色,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现绿色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小问4详解】
细胞膜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因此,种植玉米时,要用农药拌种防止害虫啃咬种子,但是农药并不会渗入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原因是玉米种子的细胞结构中具有细胞膜,使农药等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4,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64,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植物根的描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3,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63,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