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题(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72148/0-16993665552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题(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72148/0-1699366555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题(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972148/0-169936655535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题(一)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试题(一),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a、b、c、d、e分别为MgCl2、KHSO4、KOH、NaHCO3、AlCl3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能与其余四种溶液反应,且a、d反应时无明显现象;b与d反应只产生气泡;e只能与a反应。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A.a一定为KOH溶液B.b一定为KHSO4溶液
C.c一定为AlCl3溶液D.e一定为MgCl2溶液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0.4000ml•L-1的NaOH溶液,可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立即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用0.8ml·L-112mLNaOH溶液加水稀释成480mL溶液即可得0.02ml·L-1的NaOH溶液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所得溶液浓度偏大
3.某水溶液可能含有K+、Fe2+、Mg2+、Ba2+、、、中的某几种,现分别取三份该溶液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错误的是
A.一定有Mg2+B.一定有K+C.一定没有D.一定没有Fe2+
4.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③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①②④⑤D.①⑤②③④
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A>B>D>CB.原子序数 b>a>d>c
C.离子半径 C>D>B>AD.单质的还原性 A>B>D>C
6.下列关于化学用语“NH4Cl”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铵中含有一个NH和一个Cl-,属于共价化合物
B.氯化铵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
C.氯化铵固体由NH和Cl-构成
D.氯化铵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7.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Na+、K+、NH、Ba2+
B.Na+、CO、Cl﹣、S2﹣
C.Fe3+、K+、Cl﹣、SO
D.SO、NO、SO、HCO
8.使Fe,Cu,Fe2+、Fe3+和Cu2+共处于同一容器内反应后铁有剩余,那么容器内还应存在
A.Cu,Fe3+B.Fe2+,Fe3+C.Cu,Cu2+D.Fe2+,Cu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B.盐中一定含金属阳离子
C.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D.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10.已知M为常见的金属单质,N、P、E、F均为含M元素的化合物,当光束通过Q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F时,它能失水生成红棕色的Fe2O3粉末
B.M为Fe,E为Fe(OH)3
C.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6个氧化还原反应
D.反应⑧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二、填空题
11.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将下列化学物质的标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A.NaCl B.CaCO3 C.NaHCO3 D.石墨
(1)可用作电极的是 。
(2)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 。
(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4)可用于腌渍蔬菜、鱼、肉、蛋等的是 。
12.现有下列物质:①稀硫酸②小苏打③氨水④二氧化碳⑤FeCl3固体⑥稀NaOH溶液⑦硝酸亚铁溶液。
(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 。
(2)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序号为: 。
(3)能导电的物质序号为 。
(4)写出小苏打的电离方程式: 。
(5)实验室用⑤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实验中将含11.2gKOH的稀溶液与1L0.1ml•L-1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共放出12.46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物质:①氯化钠晶体②盐酸③氨气④NH4Cl固体⑤汞⑥熔融的KNO3⑦硫酸钡⑧纯醋酸,其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
(4)某溶液中,c(H+)=10-aml/L,c(OH-)=10-bml/L,a+b=13,则此时温度T 25℃。(填“>”、“H2CO3>HClO。装置F中产生无色气体,该现象证明Cl2与H2O反应的产物中含有 (填化学式)。
③G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G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
23.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1 0.1ml/L的KI溶液,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已知:2Fe3++2I-=I2+2Fe2+) Ⅱ.继续加入2ml CCl4振荡. Ⅲ.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 ;
探究活动Ⅱ的实验现象为 。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Fe(SCN)3在乙醚中与在水中呈现的颜色相同;
信息二:Fe3+可与[Fe(CN)6] 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黄色)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ⅰ.请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ⅱ.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物质类别
化学反应式
实 验 操 作
现 象 和 结 论
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滴K4[Fe(CN)6]
若产生 ,
则 不成立;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若 ,
则 成立;
参考答案:
1.B
【详解】MgCl2、KHSO4、KOH、NaHCO3、AlCl3五种溶液中,KOH能与其余四种溶液反应,则a为KOH;MgCl2只能与KOH反应,则e为MgCl2;KHSO4、KOH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因此d为KHSO4;KHSO4和NaHCO3反应只产生气泡,所以b为NaHCO3,c为AlCl3。
综上所述可知:a为KOH;b为NaHCO3;c为AlCl3;d为KHSO4;e为MgCl2;
故合理选项是B。
2.C
【详解】A.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A错误;
B.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要再加水即可,B错误;
C.根据溶液稀释公式知将0.8ml·L-112mLNaOH溶液加水稀释成480mL溶液可得0.02ml·L-1的NaOH溶液,C正确;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使导致加水增多,溶液体积变大,即所得溶液浓度偏小,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且露置在空气中生成0.58g白色沉淀,不含Fe2+,一定含有Mg2+,则不含,n(Mg2+)=0.58g÷58g/ml=0.01ml;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生成4.66g白色沉淀,说明含有,则一定不含Ba2+,n()=4.66g÷233g/ml=0.02ml;负电荷总量为0.02ml×2=0.04ml,正电荷总量为0.01ml×2=0.02ml<0.04ml,由溶液的电中性可知,一定含有K+,综上,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Mg2+、,一定不含有Fe2+、Ba2+、,可能含有Cl-,则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
故选C。
4.A
【详解】粗盐的提纯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除去Mg2+,加BaCl2溶液的目的是除去SO42-,加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由此可知,Na2CO3溶液的加入一定在BaCl2溶液之后,即①一定在③之后,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即④在⑤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合理选项是A。
5.C
【分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它们分别为12Mg2+、11Na+、7N3-、9F-。
【详解】A.电子层数相同的主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B)>Mg(A),N(C)>F(D),A不正确;
B.原子序数:b(11)<a(12),B不正确;
C.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C(N3-)>D(F-)>B(Na+)>A(Mg2+),C正确;
D.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单质的还原性:Na(B)>Mg(A),N(C)>F(D),D不正确;
故选C。
6.A
【详解】A.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A不正确;
B.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l,由N、H、Cl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
C.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固体时由NH和Cl-构成,C正确;
D.氯化铵固体中Cl-、NH4+个数比为1:1,D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在强碱性溶液中,NH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CO、Cl﹣、S2﹣之间以及与OH-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在强碱性溶液中,Fe3+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强碱性溶液中,HCO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8.D
【详解】离子氧化性Fe3+>Cu2+>Fe2+,铁首先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再与Cu2+反应,若有铁剩余,一定有铜生成,Fe3+离子和Cu2+离子无剩余,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那么容器内还应存在Fe2+,Cu,故选D。
9.C
【详解】A.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NO为不成盐氧化物,A错误;
B.铵盐中不含金属阳离子,B错误;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C正确;
D.S与H2生成H2S的反应中,H2做还原剂,D错误;
答案选C。
10.A
【分析】由M为常见的金属单质,能与稀盐酸和氯气生成不同化合物可知,M为变价金属,由光束通过红褐色Q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可知,Q为氢氧化铁胶体,则M为铁、N为氯化亚铁、P为氯化铁、E为氢氧化亚铁、F为氢氧化铁。
【详解】A.由分析可知,F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铁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铁和水,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M为铁、E为氢氧化亚铁,故B错误;
C.由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可知,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①②④⑤⑧,则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5个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氢氧化亚铁的还原性强,反应⑧为常温下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A。
11.(1)D
(2)B
(3)C
(4)A
【详解】(1)做电极材料要能导电,性质稳定,石墨可以导电,常用作电极材料,故选D;
(2)CaCO3俗称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选B;
(3)NaHCO3小苏打,水溶液具有弱碱性,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C;
(4)用于腌渍蔬菜、鱼、肉、蛋等是NaCl,故选A。
12. ②⑤ ④ ①③⑥⑦ NaHCO3=Na++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分析】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且其水溶液或熔融液能导电;非电解质也必须是化合物,其水溶液不导电,熔融液也不导电。
【详解】(1)电解质通常为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物质是小苏打、FeCl3固体,序号为②⑤。答案为:②⑤;
(2)属于非电解质的物质为二氧化碳,序号为:④。答案为:④;
(3)能导电的物质,应为酸、碱、盐的水溶液或熔融液,金属、石墨等,序号为①③⑥⑦。答案为:①③⑥⑦;
(4)小苏打为NaHCO3,发生完全电离,但以化学式表示,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答案为:NaHCO3=Na++;
(5)实验室用⑤制备胶体时,先将其配成FeCl3饱和溶液,然后加热让其水解,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答案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点睛】虽然NaHCO3为强电解质,但碳酸为弱电解质,在书写NaHCO3的电离方程式时,我们易错将拆成H+和。
13.(1)
(2) ②⑤⑥ ①④⑥⑦ ③
(3)
(4) > BD
(5)10:1
(6)20
【详解】(1)11.2gKOH物质的量为,1L0.1ml•L-1的H2SO4溶液;二者发生反应,放出12.46kJ的热量;中和热为生成1ml水放出的热量,则表示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①NaCI晶体不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而导电,故为电解质,且为强电解质;
②盐酸能导电,但由于是混合物,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液态NH: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本身均不能导电,故为非电解质;
④NH4Cl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下能完全电离而导电,故为电解质,且为强电解质;
⑤汞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是属于金属晶体,能导电;
⑥熔化的KNOg能导电,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⑦BaSO4固体不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而导电,故为电解质,且为强电解质,
⑧纯醋酸不能导电,但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而导电,故为电解质,且为弱电解质;
物质能导电的是②⑤⑥,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④⑥⑦,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故答案为②⑤⑥;①④⑥⑦;③。
(3)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原理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4)溶液中,c(H+)=10-aml/L,c(OH-)=10-bml/L,a+b=13,说明水的电解被促进,所以温度大于25℃;若a>b,说明溶液呈碱性,加入钠和通入氨气可实现;故答案为>;BD。
(5)pH=13的NaOH,c(OH-)=0.1ml/L;与pH=2的H2SO4溶液,c(H+)=0.01ml/L,混合所得混合液呈中性,说明c(H+)=c(OH-);所以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为10:1;故答案为10:1。
(6)将pH=9的Ba(OH)2,,,,稀释1000倍后,,c(OH-)不可能小于,,所以c(OH-)约为c(Ba2+)的20倍,故答案为20。
14.(1) ①④⑧ ⑤
(2)②⑧
(3)⑦
(4)③
(5)电子转移
【详解】(1)化合反应特征为A+B+C=G即多变为一,所以化合反应为①④⑧。置换反应为反应物中单质,产物中也有单质产生,属于置换反应为⑤。答案为①④⑧;⑤;
(2)①中C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③中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④C、O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中Fe、H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⑥C和Cu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⑦中H、O化合价发生了变化,以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而②⑧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答案为②⑧;
(3)由以上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有①③④⑤⑥⑦。分解反应为一变多,所以既分解反应又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⑦。答案为⑦;
(4)氧化还原反应为①③④⑤⑥⑦。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为离子反应。答案为③;
(5)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本质为电子转移。答案为电子转移。
15.(1) CaO ①②④⑤⑥
(2)CaO+H2O=Ca(OH)2
(3)①③④
(4) 不能 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
(5)D
(6) 酸 CaO+2HCl=CaCl2+H2O 酸性氧化物 CaO+CO2=CaCO3
【详解】(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氧化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金属元素,另一种是氧元素,属于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还能和水化合,属于碱性干燥剂;
答案:①②④⑤⑥;
(2)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生石灰可做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答案:CaO+H2O===Ca(OH)2;
(3)生石灰不能食用,CaO吸水后转化为氢氧化钙,不能作干燥剂,所以不可长期持续地做干燥剂,所以要注明生产日期,氧化钙吸水生成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因此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答案:①③④;
(4)由于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所以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地作干燥剂;
答案:不能,氧化钙吸收水之后就变成氢氧化钙,失去吸水能力;
(5)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分别属于酸溶液、碱、氧化物,但三种物质均具有吸水性,都可以作干燥剂,所以可以划分为一类;
答案:D
(6)生石灰是碱性氧化物,能与大部分酸反应,例如CaO+2HCl=CaCl2+H2O;能与很多酸性氧化物反应,例如CaO+CO2=CaCO3;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例如H2O+CaO=Ca(OH)2;
答案:酸,CaO+2HCl===CaCl2+H2O;酸性氧化物,CaO+CO2=CaCO3。
16.(1)④⑦⑧⑨
(2)①③⑤⑦⑩
(3)②
(4)⑥⑧⑨
(5)2OH-++Ba2++2H+=BaSO4↓+2H2O;
(6)
【分析】①NaCl晶体为化合物,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②干冰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
③液态的醋酸为化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溶于水可形成阴阳离子,为电解质;
④镁为单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Na2SO4固体属于盐,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⑥蔗糖溶液为混合物,无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熔融的KNO3为化合物,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盐酸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⑨稀硫酸为混合物,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⑩Ba(OH)2为化合物,含有不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不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能导电的物质为④⑦⑧⑨;
(2)根据分析可知,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③⑤⑦⑩;
(3)根据分析可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②;
(4)根据分析可知,属于混合物的是⑥⑧⑨;
(5)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OH-++Ba2++2H+=BaSO4↓+2H2O;
(6)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
17. ⑨ ⑧ ⑦ ⑥ ⑤ 萃取分液 蒸发 蒸馏
【详解】I、(1)含有氧元素的酸是含氧酸,不含氧元素的酸是无氧酸,则盐酸是无氧酸,答案选⑨。
(2)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盐酸是一元强酸,硅酸是二元弱酸,答案选⑧。
(3)不能完全电离的碱是弱碱,KOH是强碱,氢氧化亚铁是弱碱,答案选⑦。
(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铵根)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属于酸式盐。碳酸钡是正盐,NH4HCO3是酸式盐,答案选⑥。
(5)电解质或非电解质均是相对于化合物而言,金刚石和C60是单质,均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其中金刚石由原子构成,C60只由分子构成,答案选⑤。
II、(l)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则水中溶解的碘单质可以利用萃取分离;
(2)氯化钠能溶于水,则水中溶解的氯化钠需要利用蒸发分离;
(3)酒精和四氯化碳互溶,二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则CCl4中的酒精可以用蒸馏法分离。
18.(1) abcef g
(2) bd acef a
(3)2Na2O2+2CO2=2Na2CO3+O2
(4)Fe3++3OH-=Fe(OH)3↓
【详解】(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因此属于电解质的有abcef,而能导电的有g;
(2)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有bd;过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氧氧非极性共价键,硫酸铁中既含离子键又含硫氧极性共价键,碳酸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碳氧极性共价键,氢氧化钠中既含离子键又含氢氧极性共价键,因此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ef、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
(3)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4)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
19.(1)⑥
(2)①④⑤
(3)③⑦
(4)②③⑥⑦
(5)④⑤
(6)AB
(7)A
(8)DE
【详解】(1)CaF2由钙离子和氟离子构成,只含有离子键,故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⑥。
(2)O2、HBr、H2O2由非金属元素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只含有共价键,只由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①④⑤。
(3)KOH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氢氧根离子中O与H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铵根离子中N与H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故由离子键和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③⑦。
(4)Na2O2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CaF2由钙离子和氟离子构成,KOH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属于离子化合物的物质是②③⑥⑦。
(5)HBr、H2O2是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故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④⑤。
(6)原子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故选AB。
(7)含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故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选A。
(8)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所在族序数,电子层数决定所在周期数,故选DE。
20. Na F2 HF Cl
【详解】(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水反应,1—18号元素中钠的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Na;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水反应,1—18号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是F2。
(3)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1—18号元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化学式是HF。
(4)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21. 之间均可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水中的和 6 最好 氯离子浓度大,电解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浓度大,氧化性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赋分)
【分析】(1)①根据计算起始点和A点分子量上相差144,刚好8个水分子;
②设B点物质化学式为,计算化学式。
(2)①酸性介质中多氧部分加氢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时的脱氮效果最好;
③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对水中的和有吸附作用。
(3)①次氯酸与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②从图中可以看出投氯比为脱氮效果最好。
【详解】(1)已知化学式可表示为,由常温下逐渐升温的过程中会发生分解。起始状态到A点是失去了部分结晶水,①起始状态到A点分子量上相差144,刚好8个水分子,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设B点物质化学式为,(51+16x)×6÷1065=0.4676,x=2,化学式为VO2;
(2)将酸性废水中以和形式存在的氮元素转化为除去,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在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由图中脱氮效果可知,则合适的=之间均可;
③脱除率检测的是溶液中的元素含量,实验测得当时,对废水中的氮也有一定的脱除率,其原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吸附水中的和;
(3)①次氯酸与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当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②根据氯离子含量对废水脱氮效果的影响,三种情况下投料为时脱氮效果最好,原因可能是氯离子浓度大,电解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生成的浓度大,氧化性强。
22.(1) 还原性和酸性 A
(2) 中混有少量水蒸气 在装置D之前增加盛有浓的洗气瓶 防倒吸 1:1
【分析】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用固液反应装置,不需要加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氯气有毒,G中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1)浓盐酸制取氯气,做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同时生成氯化锰,体现酸性;根据分析可知,应选择装置A制取;
故答案为:还原性和酸性;A。
(2)①装置D中布条褪色证明中混有,生成了,所以应在装置之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
②已知酸性:,与发生反应,而不与反应,实验证明与反应的产物中含有;
③G中倒置漏斗的可以防止液体倒吸;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NaCl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氯气发生歧化反应,既是氧化剂还是还原级,根据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为1:1;
故答案为: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在装置之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HCl;防倒吸;1:1。
23.(1) 溶液变为棕黄色 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2) 蓝色沉淀 猜想一 乙醚层呈血红色 猜想二 4Fe3++3[Fe(CN)6] 4- ==Fe4[Fe(CN)6] 3↓
【详解】(1)探究活动I中Fe3+可把I‾氧化为I2,所以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棕黄色;探究活动Ⅱ探究活动Ⅱ,因为I2易溶于CCl4,所以反应现象为: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2)步骤一:因为Fe3+可与[Fe(CN)6] 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所以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滴K4[Fe(CN)6],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清夜中含有Fe3+,则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不成立;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根据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Fe(SCN)3在乙醚中与在水中呈现的颜色相同,所以乙醚层呈血红色,说明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成立。
实验操作“步骤一”中Fe3+与[Fe(CN)6] 4-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Fe3++3[Fe(CN)6]4- ==Fe4[Fe(CN)6]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基础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巩固练,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期末达标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