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宫号”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示意空间站、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的天体级别类似于( )
A.月球B.火星C.彗星D.小行星
2、人们肉眼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时,空间站最可能位于( )
A.甲B.乙C.丙D.丁
2023年5月,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在四川稻城主体效工。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啶”,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并对空间大气进行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稻城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建成后,可实时监测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
A.光球层的黑子B.色球层的耀斑C.光球层的太阳风D.日冤层的日耳
4、该望远镜对空间大气预警主要是为了( )
A.预报极光观赏时间B.避免民航遭遇雷击
C.调整地面磁场方向D.应对短波通信障碍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纪。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下图为中华龙鸟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华龙鸟所处的地质时期为( )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6、根据中华龙鸟化石推测当时辽宁省西部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为( )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寒冷湿润D.炎热干燥
7、中华龙鸟出现地质时期主要事件为( )
A.三叶虫繁盛B.被子植物繁盛C.联合古陆解体D.爬行动物盛行
2023年8月6日凌展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达1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②—地幔B.②—岩石圈C.③—地核D.①—地壳
9、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波A为纵波,B为横波
B.一般认为③呈液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C.③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①与②之间的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2023年8月29日千岛群岛的埃贝科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迅速升入高空。下图为地球各困层间物质交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①②③④圈层分别为(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12、在大气中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②→①、③→④B.②→①、①→③C.④→③、①→②D.④→②、①→③
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出差,航天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述。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图为“神州十三号”航天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航天返回舱在图示乙位置时所处的地球大气层为( )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
14、航天返回舱在图示甲位置时所处的大气层( )
A.雷雨天气多发
B.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C.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轨道半径(以地球轨道半径为单位)
15、在图中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条件B.恒星质量C.行星体积D.大气成分
16、在“宜居带”内寻找与地球大小类似的行星,主要是为了确定该行星上是否具有( )
A.液态水B.适宜的温度C.适宜的大气D.适宜的光照
17、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是( )
A.金星B.地球C.木星D.天王星
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下图为地球不同纬度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半球大气上界年太阳辐射分布图
18、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
A.紫外光波段B.红外光波段C.可见光波段D.X射线波段
19、下列能源中与太阳辐射关联最小的是( )
A.风能B.石油C.地热能D.水能
20、形成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球形状B.天气状况C.海拔高低D.大气厚度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物大灭绝是指大规模的集群灭绝,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地球上大约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科学家认为:海平面降低,沿海生态系统被破坏,浅层大陆架暴露,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消耗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缺氧。同时研究发现:海平面的升落与地球表面冰川体积关系紧密,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温降低,冰川凝固,海平面下降,下图为地球地质历史上五次大的生物大灭绝时期生物灭绝比例及其对应的地理现象。
(1)据图文材料归纳地球历史上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期共同的气候变化特点及推理依据。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3)一般认为,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高密度尘埃弥漫在大气中,导致地球表面的光照____引发绿色植物死亡,大气中____含量减少,最终导致动物也大量灭绝。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近地面臭氧主要是加油站、汽车等排放的氨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减轻臭氧污染,2018年6月中国气象部门增加了臭氧气象预报业务。下图为对流层和平流层臭氧浓度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1)据图描述臭氧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
(2)说明臭氧层中臭氧含量降低产生的主要危害。
(3)分别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提出防治臭氧污染的措施。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全省87%以上的土地海拔在3000m以上,是中国大陆太阳辐射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做特大型太阳能电站的优越条件。研究发现:青海省春季太阳总辐射量比秋季多。下图为青海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J/m2)。
(1)指出青海省年太阳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相比于化石燃料,太阳能有哪些缺点。
(3)请列举三种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宫号”空间站是人造地球卫星,围绕地球运行,与月球的天体级别类似,都属于地球的卫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点是掌握太阳系中天体间的位置关系。当空间站位于甲、乙两处时,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光太强,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空间站,A、B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丙处时,太阳光线被地球遮挡,空间站无法反射太阳光,此时地球上的人们看不到空间站,C项错误;当空间站位于丁处时,地球上正对丁处的地方处于黄昏,天空不太明亮,而此时空间站又能够反射太阳光,从地球上观察空间站应为一个明亮的光点,且空间站运行速度较快,人们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D项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表现为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和材料中“它能实时监测太阳‘打喷嚏’,即对太阳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进行高精度成像观测”所述一致,B正确,A错误;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日珥出现在色球层,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耀斑爆发时会扰乱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需要提前预警,D正确;灾害性大气状况需要预警,极光观赏不属于预警范围,A错误;雷雨天气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地面磁场方向不能调整,C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由于该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说明当时的环境温暖湿润,适合动植物生存,推测中华龙鸟生活的环境特征可能是温暖湿润,A正确;寒冷干燥、寒冷湿润、炎热干燥,不利于动植物生存,BC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中华龙鸟所处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三叶虫繁盛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被子植物繁盛为新生代,B错误;联合古陆解体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繁盛,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B项错误;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故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D项正确,A、C项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一般来说,陆地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四地中海拔最高的为青藏高原,地壳最厚。C项正确,排除ABD。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地震波B可以穿透地核,故为纵波,A波不能穿透地核,故为横波,A项错误;③为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③为外核,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项错误;①与②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D项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圈层的功能是供水,为水圈,③圈层的功能是供氧,为生物圈,④圈层产生降水,为大气圈,②为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这些蔓延的火山灰先飘散在大气圈中,经过降水等作用沉降到地表进入水圈和生物圈,最后沉积固结进入岩石圈。火山喷发抛出的火山灰等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一生物圈、水圈一岩石圈,即④→③、①→②,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大气垂直分层,从地面向上0~12km左右为对流层,12~50km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以上到几千千米为高层大气。乙离地面40千米,应该位于大气层的平流层,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答案:D
解析:甲位置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没有雷雨天气,A项错误;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为平流层主要特征,B项错误;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上升,C项错误;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故选D。
15、答案:A
解析: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A正确;恒星质量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B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故CD错误。故选A。
16、答案:C
解析:由设问“与地球大小类似”可知,体积大小主要影响的是大气层。行星具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引力吸引住气体形成大气层,从而减少行星温差、保护行星、形成适宜生命存在的大气环境。C正确。液态水与温度有关,与行星体积无关,A错误。适宜的温度主要与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有关,与行星体积无关,B错误。适宜的光照主要与行星的自转和公转周期有关,与行星体积无关,D错误。故选C。
17、答案:C
解析:如果太阳质量增大至现在的2倍,太阳表面温度会升高,太阳系宜居带相应外移,木星将会位于宜居带内侧或中部,比现在更高的表面温度有可能更适于生命存在。结合“生命宜居带”与恒星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可知,位于该带范围内的行星应该是木星。C正确。金星、地球表面温度会更高,温度过高,不利于生命存在,A、B错误。天王星距离太阳较远,气温很低,即使太阳质量增大至现在的2倍,由于距离太远,天王星表面温度仍很低,D错误。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其能量最集中的部分位于可见光区,能量约占太阳辐射能量的一半,C正确;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和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及其他不可见光区能量都比较少,ABD错误。故选C。
19、答案:C
解析: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其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石油则是古代的生物固定的太阳能,这些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A、B、D错误;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C正确。故选C。
20、答案:A
解析: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大气厚度是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后会受到影响,与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无关,B、C、D项错误。不同纬度太阳辐射差异大是因为地球是球体造成的太阳高度差异,A项正确。故选A。
21、答案:(1)特点:气候变冷(气温下降)。
依据:四次生物灭绝期间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这种变化与气候变冷紧密相关。
(2)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3)减弱;氧气
解析:(1)由图可知,气温降低会导致海平面下降;气温升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前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都发生过海平面下降,气候均变冷。
(2)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合所学可知,尘埃遮蔽天空后会削弱太阳辐射,导致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到达地面的光照减少,导致植物大量死亡;植物死亡之后会导致大气含氧量下降;太阳辐射变弱,导致地表温度降低。
22、答案:(1)15千米以下,臭氧浓度整体较低;15~23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增加,在23千米左右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23~35千米臭氧浓度急剧减少。
(2)臭氧含量降低,吸收紫外线减少,到达地表的紫外线增强,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过强紫外线危害生物健康,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强的紫外线会加速人工材料老化,如建筑物、道路等,缩短使用寿命等。
(3)完善臭氧污染监测及预警(或颁布与臭氧污染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控制机动车数量,提高其尾气排放标准;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减少与高污染空气的接触;加强技术投入,减少氨氧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臭氧浓度在不同高度变化不同,在15千米之下,臭氧浓度整体偏低;15到23千米,随着海拔的升高,臭氧浓度急剧增加,23千米左右,臭氧浓度达到最大值,该地为平流层的臭氧层;23到35千米处,随着海拔的升高臭氧浓度在减少。
(2)根据所学知识,臭氧的存在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当臭氧含量降低时,吸收紫外线能力降低,因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强会威胁人类健康安全;过强的紫外线会危害生物健康,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对人工材料进行加速老化,导致其使用寿命缩短等。
(3)结合所学知识,为防止臭氧污染,政府方面可以完善对臭氧污染的监测与预警,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控制臭氧污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机动车数量,减少污染物的尾气排放,同时提高其尾气排放标准;企业和个人方面,加强科技投入,减少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臭氧污染的来源;同时,人们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减少与高污染空气的接触,减少对个人身体健康的损害。
23、答案:(1)分布不均匀;西北多,东南少;西宁最少。
(2)相比于化石燃料,太阳能的缺点:分散性、不稳定性;能量难以集中和利用;太阳能利用技术要求高、投资高。
(3)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供暖房;温室大棚等。
解析:(1)根据数值的分布可知,青海省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地区分布不平衡,差别大,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其中西北部附近为高值区,西宁附近为低值区。
(2)相比于化石燃料,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比化石燃料具有分散性、不稳定性,不易收集,往往需要相当大的采光集热面才能满足使用要求;太阳能容易受天气影响,能量难以集中和利用;太阳能利用技术水平要求高、投资高。
(3)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取暖、温室大棚等。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