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01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02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5mB.2.5mC.4.5mD.8.5m
    2.(3分)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B.遥控器C.无人机D.地面
    3.(3分)2022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中,中国选手杨浚瑄以1分54秒92的成绩获得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若以每50m为一个赛段,她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杨浚瑄运动最慢的赛段是( )
    A.一B.二C.三D.四
    4.(3分)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在舱外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B.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C.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太空中的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
    5.(3分)如图所示为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简易弹拨乐器,将一支笔斜置,可以改变橡皮筋的振动长度。关于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
    A.橡皮筋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B.将笔斜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用更大的力拨动,可改变声音的音色
    D.人听到弹奏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6.(3分)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声源处喊弱噪声的是( )
    A.配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B.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C.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
    D.市区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鸣笛
    7.(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
    8.(3分)谚语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下列谚语中的加点字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9.(3分)下列是小亮同学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的系列活动,其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措施( )
    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C.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D.采摘的辣椒放在阴凉处
    10.(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前往派送点的情景,其行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派送车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0﹣5min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5﹣8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8﹣10min内的速度为0.6km/min
    D.0﹣1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0.12km/min
    二、实验探究(本大题共5个小题,11小题8分,12小题8分,13小题8分,14小题6分,15小题6分,共36分)
    11.(8分)周末,小亮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摘要)如下,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斜面、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表格中AC段的路程为 ;
    【实验分析】
    (2)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时,小亮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写出一种即可)
    12.(8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如图所示)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
    (1)小明设计的表格中,频率的单位遗漏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通过实验表格数据可知,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填编号)。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或“音色”)将不同。
    (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同组的小亮认为:这个结论的得出有不妥之处,他的理由是 。
    13.(8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
    (2)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为 ℃。
    (3)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4)实验过程中,小组某同学向正在沸腾的水中加入一些冷水,杯内的水停止沸腾 (选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14.(6分)小亮想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他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相同温度的热水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裹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如甲图所示图象。请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小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水的质量应该 (选填“相同”或“不同”);
    (2)请你在图甲中绘制出乙材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由图象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选填“甲”或“乙”)的保温性能更好。
    15.(6分)项目化学习小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小组准备了下列物品:钢尺、纸、鼓、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玻璃杯、水、小木棒。请你从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 ;
    (2)实验操作及现象: ;
    (3)实验结论: 。
    三、综合应用(本大题共8个小题,16-19小题每空2分,20小题3分,21小题4分,22小题4分,23小题5分,共34分)
    16.(4分)弘扬抗疫精神,一丝不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 振动产生的,使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17.(4分)小明在马路边用手机先后拍两张街景照片,如图所示,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 (选填“左”或“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小的是 (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18.(4分)小明洗完热水澡后,发现浴室相同材质水管A上布满水珠,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B管通的是冷水。你认为小明的判断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
    1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
    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20km的管道内输入的是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直接升华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使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水冻成厚度为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同时,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冷热综合利用能效非常高。
    (1)材料中有一处物理信息错误,改正后为 。
    (2)洒水作业使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从文中找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的理由: 。(写出一条即可)
    20.(3分)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最好方式之一。如图甲所示,是小亮用每隔0.5s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照片,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1.(4分)夏天,同学们常将矿泉水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后再饮用。将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水瓶外面会变湿,又变干了。请用本学期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水瓶为什么先变湿、后变干。
    (提示:22、23题为计算题,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4分)暑期,小明乘坐汽车去游学,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仪表盘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以该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若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30km,则汽车以该速度行驶多久可以达到?
    23.(5分)区间测速,是用来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进入全长为44km的区间测速路段
    (1)通过计算说明,在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是否超速。
    (2)若该区间车辆不超速,至少需要行驶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填涂区域将该项涂黑。)
    1.(3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返回舱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 )
    A.1.5mB.2.5mC.4.5mD.8.5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所以在2.5m左右。
    故选: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3分)如图所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正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
    A.工作人员B.遥控器C.无人机D.地面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无人机携带防疫物资飞往居家隔离住户的过程中,防疫物资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防疫物资是静止的;
    防疫物资与工作人员、遥控器,以工作人员、地面为参照物,故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3分)2022年国际泳联世锦赛中,中国选手杨浚瑄以1分54秒92的成绩获得女子200米自由泳冠军。若以每50m为一个赛段,她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杨浚瑄运动最慢的赛段是( )
    A.一B.二C.三D.四
    【分析】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解答: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解答】解:由题知,每个赛段长度相同,则用时多的赛段速度慢,在第三赛段用时最多。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解答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4.(3分)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在舱外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B.太空中只能传递超声波
    C.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快
    D.太空中的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太空中没有传声的介质,故A正确;
    B、超声波在太空中不能传播;
    C、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太空中的宇航员声带可以振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3分)如图所示为项目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简易弹拨乐器,将一支笔斜置,可以改变橡皮筋的振动长度。关于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
    A.橡皮筋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B.将笔斜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用更大的力拨动,可改变声音的音色
    D.人听到弹奏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橡皮筋不振动不会发出声音;
    B、将笔斜置,改变振动的频率,故B正确;
    C、用更大的力拨动,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
    D、人听到弹奏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
    6.(3分)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噪声污染与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并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下列措施中主要是在声源处喊弱噪声的是( )
    A.配戴上防噪声的耳罩
    B.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
    C.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
    D.市区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鸣笛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配戴上防噪声的耳罩,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故B不符合题意;
    C、剧场内墙壁用吸音材料装饰,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部分路段禁止机动车鸣笛,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
    7.(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在10~25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C.第10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
    【分析】(1)从图像中辨别晶体与非晶体主要看这种物质是否有一定的熔点,即有一段时间这种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而此时就是这种物质熔化的过程,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是熔点;
    (2)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解答】解:AD、由图知,则该物质为晶体,故A错误;
    BC、由图知,熔化过程吸热,故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晶体熔化图像的分析,能够通过图像判断晶体或非晶体,同时会判断晶体的熔点和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
    8.(3分)谚语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下列谚语中的加点字分析正确的是( )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A、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故A错误;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9.(3分)下列是小亮同学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的系列活动,其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措施( )
    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B.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
    C.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
    D.采摘的辣椒放在阴凉处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要想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同时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解答】解: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减慢蒸发;
    B.培育玉米苗时盖上地膜、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收割的小麦摊开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C符合题意;
    D.将新采摘的辣椒放在阴凉处,控制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利用这三个因素分析实际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3分)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前往派送点的情景,其行驶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派送车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0﹣5min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B.5﹣8min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8﹣10min内的速度为0.6km/min
    D.0﹣1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0.12km/min
    【分析】(1)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5~8min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据此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做出判断;
    (3)由图像知8~10min内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其速度;
    (4)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0~10min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由图像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由图像可知,时间为:t=10min﹣8min=2min==3.3km/min;
    D、0﹣10min内的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以及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难度不大。
    二、实验探究(本大题共5个小题,11小题8分,12小题8分,13小题8分,14小题6分,15小题6分,共36分)
    11.(8分)周末,小亮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摘要)如下,请你将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v= 。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斜面、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表格中AC段的路程为 80.0cm ;
    【实验分析】
    (2)通过计算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时,小亮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 降低斜面坡度 。(写出一种即可)
    【分析】【实验原理】该实验的原理是速度公式v=;
    【实验数据】(1)根据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及AC段对应的刻度可得出AC段的路程大小;
    【实验分析】(1)根据平均速度的比较,得出小车从斜面到底端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据此作答。
    【解答】解:【实验原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v=;
    【实验数据】(1)根据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及AC段对应的刻度可得出AC段的路程大小为80.0cm;
    【实验分析】(1)AB段的距离sAB=80.7cm﹣40.0cm=40.0cm=8.4m,
    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0.13m/s;
    BC间的路程为:sBC=40.8cm﹣0cm=40.0cm=7.4m,
    BC间的平均速度为:vBC==0.6m/s;
    即vBC>vAB,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在做变速运动;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应采取的操作是降低斜面坡度。
    故答案为:【实验原理】v=;
    【实验数据】;80.0;
    【实验分析】(1)变速;(2)降低斜面坡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12.(8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如图所示)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
    (1)小明设计的表格中,频率的单位遗漏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通过实验表格数据可知,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3 (填编号)。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则发出声音的 响度 (选填“响度”或“音色”)将不同。
    (3)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同组的小亮认为:这个结论的得出有不妥之处,他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直径相同 。
    【分析】(1)频率的单位是Hz;
    (2)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探究频率的大小与管子长度的关系时,需要控制管子的直径相同。
    【解答】解:(1)频率的单位是Hz;
    (2)通过实验表格数据可知,三根管中频率最小的是编号3;
    实验中,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金属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管子的长度不同,频率不同。
    故答案为:(1)Hz;(2)3;(3)没有控制直径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音调的高低、实验数据分析等问题,知道音调的决定因素、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即可正确解题。
    13.(8分)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
    (2)图乙是改正错误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为 92 ℃。
    (3)另外两组同学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完成该实验,他们分别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水的质量不同 。
    (4)实验过程中,小组某同学向正在沸腾的水中加入一些冷水,杯内的水停止沸腾 温度低于沸点 (选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分析】(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
    (2)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读数;
    (3)观察图象,找到不同之后分析解答;
    (4)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碰到容器侧壁。
    (2)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根据图示可知;
    (3)观察图象,水沸点相同,a、b两个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4)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若往烧杯里加入一些冷水。原因是水温度低于沸点。
    故答案为:(1)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碰到容器壁;(2)92;(4)温度低于沸点。
    【点评】本题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考查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读数、液化和汽化知识及沸腾的特点与图象分析。
    14.(6分)小亮想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他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相同温度的热水后,分别用厚度相同的甲、乙两种保温材料包裹好,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如甲图所示图象。请你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小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水的质量应该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请你在图甲中绘制出乙材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由图象可推断出此实验中 甲 (选填“甲”或“乙”)的保温性能更好。
    【分析】(1)为了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相同温度的热水,灌入水的质量应该相同;
    (2)根据描点法作图;
    (3)由图象知,相同时间内,甲温度减小的慢,据此分析哪个保温性能更好。
    【解答】解:(1)为了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灌入相同温度的热水;
    (2)根据描点法作图,如下所示:
    (3)由图象知,相同时间内,可推断出此实验中甲的保温性能更好.
    故答案为:(1)相同;(2);(3)甲。
    【点评】本题考查描点法作图、数据分析、控制变量法。
    15.(6分)项目化学习小组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小组准备了下列物品:钢尺、纸、鼓、音叉、乒乓球、细线、铁架台、玻璃杯、水、小木棒。请你从中选择器材,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 钢尺 ;
    (2)实验操作及现象: 将钢尺放在桌子的边缘,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钢尺发出声音 ;
    (3)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1)实验器材:钢尺;
    (2)实验操作及现象:将钢尺放在桌子的边缘,用手拨动钢尺的一端;
    (3)实验结论: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1)钢尺;(2)将钢尺放在桌子的边缘,钢尺发出声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综合应用(本大题共8个小题,16-19小题每空2分,20小题3分,21小题4分,22小题4分,23小题5分,共34分)
    16.(4分)弘扬抗疫精神,一丝不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志愿者手拿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 声带 振动产生的,使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响度 。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志愿者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使用扩音器组织大家排队。
    故答案为:声带;响度。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7.(4分)小明在马路边用手机先后拍两张街景照片,如图所示,若以小轿车为参照物 右 (选填“左”或“右”)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速度最小的是 大卡车 (选填“小轿车”、“大卡车”或“自行车”)
    【分析】①首先由图片判断出轿车和卡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参照物的不同,来判断树、骑自行车的人、卡车的运动方向;
    ②以地面为参照物,观察自行车、卡车以及小轿车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进行分析三车运动的快慢。
    【解答】解:从图上可以看出当选择小轿车为参照物时,大卡车的位置偏右了。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三者通过的距离,发现大卡车通过的距离最短。
    故答案为:右;大卡车。
    【点评】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
    18.(4分)小明洗完热水澡后,发现浴室相同材质水管A上布满水珠,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B管通的是冷水。你认为小明的判断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支持你观点的理由 A水管上布满水珠说明房间中热的水蒸气在A水管上遇冷发生了液化,故A管子里应该是冷水。 。
    【分析】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液化要放热。
    【解答】解:房间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会放热液化,水管A上布满水珠。
    故答案为:错误;A水管上布满水珠说明房间中热的水蒸气在A水管上发生了液化。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现象,属于基础题。
    19.(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拥有亚洲最大的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
    国家速滑馆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制冰时,混凝土冰板层下方总长约为120km的管道内输入的是低温的液态二氧化碳。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直接升华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使混凝土冰板层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水冻成厚度为几毫米的冰面,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工序,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同时,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冷热综合利用能效非常高。
    (1)材料中有一处物理信息错误,改正后为 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 。
    (2)洒水作业使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从文中找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的理由: 二氧化碳制冷剂是环保性最好的冷媒之一,碳排放值趋近于零 。(写出一条即可)
    【分析】(1)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2)冰是晶体,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3)从题干中找出与绿色节能有关的信息。
    【解答】解:(1)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
    (2)冰是晶体,在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过程温度保持不变;
    (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一个绿色环保、节能型场馆,碳排放值趋近于零,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过程中排出的余热还可以回收再利用、运动员生活热水、冰面维护浇冰等能源需求冷热综合利用能效比较高。
    故答案为:(1)液态二氧化碳在管道中汽化吸热成为二氧化碳气体;(2)不变,碳排放值趋近于零。
    【点评】理解题干中提供的重要信息,知道汽化吸热和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3分)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最好方式之一。如图甲所示,是小亮用每隔0.5s曝光一次的相机拍摄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照片,请在图乙中作出该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分析】根据甲图判断汽车的运动状态,计算速度大小,在乙图中描处速度图像。
    【解答】解:频闪拍摄是研究物体运动的最好方式之一。如图甲所示,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总是相等的,且0.5s运动的路程是10m==20m/s。
    由于汽车速度不变,在v﹣t图中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与运动状态的判断,以及运动图像的意义,属于中档题。
    21.(4分)夏天,同学们常将矿泉水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后再饮用。将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水瓶外面会变湿,又变干了。请用本学期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水瓶为什么先变湿、后变干。
    【分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答: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是比较低的,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上;过一会矿泉水瓶变干,消散在空气中去了,汽化吸热。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汽化、液化的了解,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提示:22、23题为计算题,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4分)暑期,小明乘坐汽车去游学,细心的他观察到汽车仪表盘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以该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若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30km,则汽车以该速度行驶多久可以达到?
    【分析】(1)从图中可知,汽车的速度v=90km/h,汽车以该速度行驶10min,根据s=vt得出通过的路程;
    (2)若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30km,根据t′=得出汽车以该速度行驶的时间。
    【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汽车的速度v=90km/h,
    汽车以该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s=vt=90km/h×;
    (2)若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30km,则汽车以该速度行驶的时间t′===。
    答:(1)汽车以该速度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15km;
    (2)若此时距离目的地还有30km,则汽车以该速度行驶20min可以达到。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23.(5分)区间测速,是用来检测机动车通过两个相邻测速监控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如图是某高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某车辆进入全长为44km的区间测速路段
    (1)通过计算说明,在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是否超速。
    (2)若该区间车辆不超速,至少需要行驶多长时间?
    【分析】(1)知道区间测速路段的长度(即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求出该车辆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可知该路段的最大限速,将全程的平均速度与最大限速进行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超速;
    (2)知道区间测速路段的长度和最大限速,根据v=变形可求出通过全程所用的最少时间。
    【解答】解:(1)该车通过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为:v===88km/h,
    由图可知,该路段允许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80km/h,所以该车通过该测速区间会被判超速;
    (2)若该区间车辆不超速,其速度最大为v'=80km/h,
    则至少需要行驶的时间为:t′==5.55h。
    答:(1)通过计算可知,在区间测速路段该车辆超速;
    (2)若该区间车辆不超速,至少需要行驶的时间为0.55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得出该路段的最大限速、理解区间测速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赛段




    时间t/s
    27.57
    29.35
    29.52
    28.48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C段

    5
    AB段
    40.0
    3
    BC段
    40.0
    2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
    1
    21.50
    1.50
    2231
    2
    33.00
    2.00
    1276
    3
    46.50
    2.50
    637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甲的水温/℃
    80
    65
    52
    42
    35
    30
    26
    22
    20
    乙的水温/℃
    80
    57
    42
    30
    25
    22
    20
    20
    20
    赛段




    时间t/s
    27.57
    29.35
    29.52
    28.48
    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C段
    80.0
    5
    AB段
    40.0
    3
    BC段
    40.0
    2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 Hz
    1
    21.50
    1.50
    2231
    2
    33.00
    2.00
    1276
    3
    46.50
    2.50
    637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甲的水温/℃
    80
    65
    52
    42
    35
    30
    26
    22
    20
    乙的水温/℃
    80
    57
    42
    30
    25
    22
    20
    20
    20
    相关试卷

    26,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6,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什贴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探究,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