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五)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沁园春·送春
    刘辰翁①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注] ①刘辰翁:宋末元初人,此词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篇,把春当作自己的朋友,以“汝归欤”设问,紧扣题目“送春”,领起全词。
    B.“风雨”与“烟尘”,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与烟雾尘埃,也指政治风雨与战火尘烟。
    C.上片结末以“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发问,启人深思,以反激法引出下片内容。
    D.下片借“杨花化白毡”“华清宫”“七宝鞭”等典故,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
    (2)现代著名学者俞平伯评价此词“语意极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D项,“展现了江南‘正是堪怜’的景象”错误。下片借用典故展现的并非“堪怜(令人爱怜)”景象,而是萧条、衰败景象。
    答案:D
    (2)解析:“语意极悲”是从内容和情感上对这首词的评价。词题为“送春”,词人表面上在感叹春色、春事,实际上是借以哀伤宋朝故国的沦亡,全词即围绕这一立意展开。上片前三句展现出春将归去的场景。词人面对春天的归去,心有不甘,因此小心询问。然而春不顾词人的留恋,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走时风雨交加,百花凋零,烟雾漫天,一片凄然。下片则集中写南宋灭亡后“堪怜”的春色,南宋宫廷如今长满野草,蜜蜂和蝴蝶在昔日的帝王台上起舞。“江南正是堪怜”与上片“江南好”形成对比反差。词人通过写景表达出昔盛令衰之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满怀的无家可归的亡国遗孤之悲。
    答案:①上片中自然时令之春的远去,带给词人的眷恋、不舍之悲。②下片中通过写景表达的昔盛今衰之悲。③无家可归的亡国遗孤之悲。④对故国灭亡的惋惜思念之悲。
    2.(2023·汕头高三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访妙玉乞红梅①
    贾宝玉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 ①选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歌都提及梅花的花色和花香,但两首诗歌中的梅花形象有所不同。
    B.《临江仙·梅》以梅花的玉瘦衬托红杏的憨肥,鲜明生动,凸显春意盎然。
    C.《访妙玉乞红梅》用嫦娥喻妙玉,突出了自称“槛外人”的妙玉的超凡脱俗。
    D.妙玉虽然惯常特立独行,但却没有拒绝踏雪寻梅的宝玉,终以梅花相赠。
    (2)这两首诗歌同是写梅,却流露出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项,“凸显春意盎然”错误,“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意思是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梅花的玉瘦和红杏的憨肥两相映带,点明了时间的跨度,表达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并非凸显春意盎然。
    答案:B
    (2)解析:《临江仙·梅》,“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不是以梅花直接比人,而是把梅花同清梦联系起来,因好梦而溯及梅花。“为谁憔悴损芳姿”指出了原来使闺中人赏春无绪、芳姿悴损的,不正是对远人的思念和被爱情的折磨吗?流露出幽怨孤独的愁绪。“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从早梅绽蕊直盼到杏花开遍,表达对韶华易逝的感慨。《访妙玉乞红梅》,“寻春问腊”意为在冬天寻找春色,即指寻求红梅,“蓬莱”原为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此处乃栊翠庵之代词。“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郑重地写出了访妙玉的原因,“大士”本指观音,这里借指妙玉。颈联“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写折梅归来。栊翠庵是佛地,故称进入庵中为“离尘”,离庵返芦雪庵为“入世”。“红雪”“紫云”均喻红梅。这联意为:我来到栊翠庵这个佛地,在芳香中折下紫云般的红梅;又离开佛地进入尘世。表达了宝玉对“入世”的厌恶和“离尘”的向往。
    答案:①《临江仙·梅》词以咏梅为题,由梦思梅,借梅喻己,流露出幽怨孤独的愁绪和对韶华易逝的感慨。②《访妙玉乞红梅》诗写宝玉到妙玉住处乞取红梅,将妙玉比作神仙、红梅比作红雪,表达了宝玉对“入世”的厌恶和“离尘”的向往。
    3.(2023·广东大湾区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遣 兴
    陆 游
    辙迹当年遍九州,晚归始解卧林丘。
    爱身每戒玉抵鹊①,养气要如刀解牛。
    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②领尽石帆③秋。
    尽言未办常扃户④,竟是吾身得自由。
    [注] ①玉抵鹊:亦作“玉抵禽”。用玉石投掷禽鸟,意谓物多则贱。此处转喻肆意挥霍。②短筇:竹子做成的手杖。③石帆:指石帆山。④扃户:指闭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晚年怀念过往,回忆自己的人生足迹,走向归隐山林的人生归宿。
    B.“玉抵鹊”“刀解牛”运用典故,写出了诗人晚归生活的状态和认识,启迪深远。
    C.颈联精于炼字,“摇残”“领尽”等词语用语精准,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
    D.全诗叙议结合,描写形象,以境寄情,首尾呼应,体现出整饬谨严的章法。
    (2)本诗作于陆游晚年安居绍兴故园之时。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人写了哪些人生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C项,“描绘出空旷悲凉的意境”错误。“摇残”表现了水中倒影被涟漪冲散的景象,“领尽”指诗人拄着短杖踏遍了绍兴城郊的每一个角落,全句描写出深邃、悠然的意境,表现悠然、恬淡的心境。
    答案:C
    (2)解析:①淡泊宁静:“晚归始解卧林丘”的意思是“晚年终于懂得山林才是最好的归宿”,此刻诗人明白人生短暂,人到晚年,无须太看重名利,要学会放下无法实现的抱负,回归淡泊。②修身养性:“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的意思是“爱惜身体,经常告诫自己不要过度挥霍;修身养性,也要学习庖丁解牛的道理”,诗人意识到,要爱惜身体,不可肆意挥霍健康;要注意修身养性,懂得养身之道。③热爱生活:“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领尽石帆秋”的意思是“一竿柔橹,摇碎了明月在水中的倒影;一根短杖,领略了石帆山的深秋”,诗人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外出泛舟远足,以排遣烦闷,保持悠然、恬淡的心境。④超脱世俗:“尽言未办常扃户,竟是吾身得自由”的意思是“说得多、做得少,经常闭门不出,身心却感到非常自由”,诗人年少时自以为才华超群,又希望早日建功立业,于是经常向朝廷进言献策,可是他的大多数主张都被弃用。诗人心灰意冷,最后更是不愿开口说话。闭门读书,虽然看似孤寂,其实却能让内心平静和充实,“得自由”三字,蕴含丰富,既指没有约束和羁绊,又表达出诗人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高度,获得了自我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答案:①淡泊宁静:“晚归始解卧林丘”,人生短暂,人到晚年,无须太看重名利,学会放下无法实现的抱负,回归淡泊。②修身养性:“爱身每戒玉抵鹊,养气要如刀解牛”,爱惜身体,不可肆意挥霍健康;注意修身养性,懂得养身之道。③热爱生活:“柔橹摇残天镜月,短筇领尽石帆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经常泛舟远足,以排遣烦闷,保持心情畅快。④超脱世俗:“尽言未办常扃户,竟是吾身得自由”,安贫乐道,说多做少,闭门不出,也可以让身心自由,获得自我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4.(2023·济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饮酒(其九)
    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注] ①汩:搅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
    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C.入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
    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
    (2)《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B项,“诗人……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错误。“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此两句是诗人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田父的来意:他提着酒壶远道来探望,因怀疑我与时世相违背,而非诗人“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
    答案:B
    (2)解析:诗中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用“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用“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田父劝诗人: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这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的回答:深深感谢父老的劝言,无奈我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却违背了我的初衷。姑且一同欢快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走!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从表达效果看,问答的形式使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充满了生活气息,更易于读者理解。
    答案:①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②田父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③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富有生活气息。
    5.(2023·泰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夏 镇①
    王世贞
    一片云飞护夏阳,人传帝子大风乡。
    波分沂泗②争大堑③,沟号胭脂带汉妆。
    碧树断香销艳舞,青村含景入斜阳。
    年年飞趋京洛④,王气犹经水一方。
    [注] ①夏镇: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人民政府驻地。②沂泗:沂水与泗水。③大堑:大沟,指运河。④:输,运送物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吟咏运河古镇夏镇的诗歌既有历史的叙写,又有现实的描摹,构思精巧,气象雄浑,意蕴悠长。
    B.颔联介绍了夏镇波分沂泗的独特位置,同时,化用杜牧《阿房宫赋》之典暗写了夏镇当时的繁华。
    C.颈联笔锋陡然一转,以“断”“销”等词语和“斜阳”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
    D.尾联指出了夏镇一直为朝廷输送物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飞”二字形象写出漕运繁忙的景象。
    (2)本诗首联气势宏大,尤为人所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C项,“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之情”说法错误,颈联的意思是说虽非美好的春天,但是这里的景色依然很美,绿色的村庄在夕阳中如画,作者在诗歌中并无感伤之情。
    答案:C
    (2)解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诗句内容,结合题目要求探究如何体现“宏大”的气势。“一片云飞护夏阳,人传帝子大风乡”,首先点出历史,“云飞”“大风”是化用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诗句,将夏镇的历史追溯到了遥远的汉代,当时汉高祖刘邦的夫人曾居于此,以此突出夏镇历史之悠久。这是从时间维度上突显出宏大的特点。“帝子”说这里乃是神仙造化之地,人杰地灵,“护”字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夏镇为“仙气”“王气”庇佑,是一方宝地。作者选取一片飞云这一景物,写其护佑着夏镇,可以体现画面的阔大恢弘。这是从写景角度上突显出宏大的特点。
    答案:①诗歌首联强调了夏镇的历史悠久。②“一片”给人以开篇浩大、气势不凡之感,“云飞”和“大风”则运用了汉高祖刘邦《大风歌》的典故将夏镇的历史追溯到了遥远的汉代,突出了夏镇历史之悠久。③同时,“护”字以拟人手法表现出了夏镇为古今以来,皆得“王气”庇佑之地。写景和叙史都气势宏大。
    6.(2023·淄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①
    辛弃疾
    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春正好、故园桃李,待君花发。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看依然、舌在齿牙牢,心如铁。
    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阊阖②。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笑江头、明月更多情,今宵缺。
    [注] ①汤朝美,江苏金坛人。曾被谪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遇赦返乡。辛弃疾作此词送行。②汗漫,指太空。阊阖,指天门。“腾汗漫”两句喻仕途腾达。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词的开篇就希望汤朝美不要提及十年一梦的痛苦的谪放生活,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关爱之情。
    B.联想到友人要在春社日与儿女挥泪告别,作者心情沉重。“桃李”“花”等意象起到了以乐景衬哀情的作用。
    C.下片中“治国手,封侯骨”两句是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肯定,“诗书勋业”则是作者对友人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
    D.本词既写眼前的实景,又描绘想象中的场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词的内容与情感。
    (2)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这一转折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B项,“联想到友人要在春社日与儿女挥泪告别,作者心情沉重”错误。“儿女灯前和泪拜,鸡豚社里归时节”一句是作者想象友人返乡后与家中儿女欢聚的情景。
    答案:B
    (2)解析:“常日念君归去好,而今却恨中年别”是说“从前常常祝愿您早日归家,可如今中年作别,令人伤怀”。联系“瘴雨蛮烟,十年梦”和注释①“汤朝美……曾被谪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遇赦返乡。辛弃疾作此词送行”可知,汤朝美被贬谪到荒蛮之地整整十年,辛弃疾“常日念君归去好”,体现了作者对长年遭贬、身处蛮荒之地的朋友的关切之情,盼望他能早日还乡和家人团聚。“而今却恨中年别”则表现了作者送别友人之时的依依难舍之情,一个“却”字与上文的“常日念君归去好”构成转折,体现了作者面临分别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盼望友人还乡与家人团聚,另一方面又舍不得和友人分离,表意真切动人。而“中年别”更加重了离别之苦,此一别,不知要何时何地才能相见,让人愁绪满怀,更为深沉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答案:①“常日念君归去好”体现了作者对身处蛮荒之地的朋友的担心,希望他早日返乡。②“恨别”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中年别”更增加了离别之愁苦。③一个“却”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更为深沉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7.(2023·山东德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水墨松石
    方 干
    三世精能举世无,笔端狼藉见功夫。
    添来势逸阴崖黑,泼处痕轻灌木枯。
    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家作画时看似东涂西抹,随意勾勒凌乱不堪,却是胸中有丘壑,落笔见功力。
    B.画作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阴崖黑”“灌木枯”,观画者能感受到画家运笔的去势。
    C.尾联写观画者坐在画图般的山川中,进一步赞美了画家笔墨运用的精湛高妙。
    D.本诗状物兼抒情,把有形的松石和含蓄的诗意融为一体,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2)这首题画诗题目是“水墨松石”,颈联看似和题目无关,你怎么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C项,“观画者坐在画图般的山川中”错误。“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意为“面对画面,观赏久了,心里反而更加迷惑,想不到如此气势逼人的山川却是图画”可知,观画者并未在山川中。
    答案:C
    (2)解析:“垂地寒云吞大漠,过江春雨入全吴”颈联以画面高低写水墨之意:低处如“垂地寒云”,乌黑厚重的一大片似有吞噬寒北大漠之势;高处如“过江春雨”,连绵远长,铺天而来,似有布满整个江南之意,故颈联与题目有关。此联是观画者对画面用墨及意境的感触,以形象化的语言表现水墨气势,通过联想与想象表现这幅画在风格上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特点,让读者亲身感受到画中水墨独特的美感体验,同时也可看出画家对水墨的运用达到了随心所欲、炉火纯青的地步。
    答案:①颈联与题目有关,写得是画中墨色浓郁的地方,感觉如垂地寒云吞吐大漠,墨色浅淡处如江南春雨飘洒江面。②这是观画者对画面用墨及意境的感触,通过联想与想象表现这幅画在风格上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特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乡子
    陈 亮①
    风雨满蘋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②方悲庾信③愁。
    [注] ①陈亮: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力主抗金。②宋玉:楚国诗人,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③庾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祖籍南方,后半生居于北方,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开篇两句,既点明时令,也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尊定全词基调。
    B.词人对比往昔欢聚的情景和如今独对烟波的处境,不由得潜然泪下。
    C.下片紧承上片的烟波,写到浪卷涛翻,舟中人心魂不定,情寓其中。
    D.词人将秋景之悲凉与心境之苦楚融为一体,自然贴切,读来令人动容。
    (2)从全词看,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舟中人”理解错误。“天际目归舟”,意思是词人远望一叶扁舟,以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
    答案:C
    (2)①怀人之愁。上片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词人对故人的怀念。②家国之恨。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含答案,共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七)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