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1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2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3页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探究与实验题,分析与交流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2.(2分)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3.(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D.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4.(2分)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
    D.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5.(2分)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 )
    A.人本身B.大舟C.河岸D.流水
    6.(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反比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7.(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2,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 )
    A.1:3B.6:1C.3:1D.1:6
    8.(2分)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在图书馆等场所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语:“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B.音调C.响度D.音色
    9.(2分)升旗仪式上,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10.(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加湿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11.(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2.(2分)物体在一段路程上运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是4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 )
    A.10m/sB.5m/sC.4.8m/sD.2m/s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多选)13.(3分)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多选)14.(3分)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图书馆附近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多选)15.(3分)甲、乙两位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
    A.两同学出发后在第15s时相遇
    B.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C.在0s~20s内,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2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
    (2)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
    17.(3分)小红同学对同一物体四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2.4mm、22.5mm、25.4mm、22.6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其他几次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误”),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mm。
    18.(2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该昆虫2s内翅膀振动700次,频率是 ,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9.(2分)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落水的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
    20.(2分)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s。
    21.(1分)一辆汽车在余凯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 km/h,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凯里还需 h。
    22.(2分)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和甲不同的是 ,响度和甲不同的是 。
    23.(2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 km/h。该战斗机以最大航行速度飞行10min通过的路程为 km。(设音速为340m/s)
    24.(2分)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利用“声呐”装置在海洋中探测鱼群的位置,说明声可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25.(3分)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郭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两个图像,则图甲表示物体做 ;图乙表示物体做 (选填“静止”、“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填物理量名称)。
    26.(1分)小红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的成绩为16s,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m/s。
    27.(2分)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D1为铅笔的直径,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整整n圈 (请用图中及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四、探究与实验题(28题7分,29题7分,30题7分,共21分)
    28.(7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实验的原理是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记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4)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5)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29.(7分)小华在音乐大剧院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思考如下问题:
    (1)音乐是通过 传到小华的耳朵的。
    (2)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演唱时,女高音歌唱家低声吟唱,其中男歌唱家的 ,女歌唱家的 。(均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3)小华能清楚地分辨提琴声、吉他声、二胡声,原因是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4)小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规格如表所示:
    ①为了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应选用的琴弦的编号为 和 。
    ②为了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琴弦编号为 和 ,表格中▲处应填入的数据为 。
    30.(7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选填“A”或“B”)。
    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 。
    五、分析与交流题(31题4分,31题4分,共8分)
    31.(4分)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在15℃空气中,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处68m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 、 。
    (3)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
    32.(4分)如图,小球从斜槽上以速度为零开始下滑,一位同学采用拍频闪照片的方法来记录小球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是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3)小球在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4)如图四个“v﹣t”关系图象中,可能可以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状态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六、综合与应用题(33题6分,34题8分,共14分)
    33.(6分)一次王先生出门去办事,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34.(8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10m时鸣笛,车长不计,声在空气的速度用15℃的值
    (1)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的行驶速度多少?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五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分)下列物体的长度值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硬币的厚度为5mm
    B.乒乓球的直径为10cm
    C.物理教科书的宽度为1.8dm
    D.课桌的高度为1.2m
    【答案】C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约10mm,一元硬币的厚度还要小一些;
    B、标准乒乓球的直径为4cm;
    C、中学生伸开手掌,物理教科书的宽度略大于此数值。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在80cm=4.8m左右。
    故选:C。
    2.(2分)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被测对象,0刻度线磨损的可任选一刻度线作为0刻度线;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
    【解答】解:A.由图知道,故A错误;
    B.由图知道,方法正确;
    C.由图知道,故C错误;
    D.由图知道,故D错误。
    故选:B。
    3.(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除误差
    C.误差是错误测量值与正确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D.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答案】D
    【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
    【解答】解: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错误,故A错误;
    BD.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认真仔细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B错误;
    C.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故C错误。
    故选:D。
    4.(2分)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C.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
    D.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答案】A
    【分析】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解:A、运动是绝对的,故A正确;
    B、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必须选择参照物。
    D、说地球是运动的,因此一定不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故选:A。
    5.(2分)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 )
    A.人本身B.大舟C.河岸D.流水
    【答案】A
    【分析】舟运动,一定选择一个和舟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人不觉动”说明人是静止的,一定选择一个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
    【解答】解:
    舟行而人不觉动,“人不觉动”的意思是人不觉得船在运动(即船是静止的),船和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
    故选:A。
    6.(2分)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可知物体的(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与时间成反比D.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答案】D
    【分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当物体的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是指方向和快慢都不变的运动,其速度大小与路程,但速度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在速度一定时。故D正确。
    故选:D。
    7.(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2,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 )
    A.1:3B.6:1C.3:1D.1:6
    【答案】C
    【分析】已知路程之比、时间之比,利用速度公式v=可求速度之比。
    【解答】解:甲、乙的路程之比为3:2,
    则甲、乙的速度之比:==×=×。
    故选:C。
    8.(2分)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说话“轻声”是文明的表现。在图书馆等场所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提示语:“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C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公共场所有“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的规定,即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9.(2分)升旗仪式上,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答案】A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师生高唱国歌,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A。
    10.(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加湿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A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也停止;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错误;
    C、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超声加湿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故选:A。
    11.(2分)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些,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振动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
    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①②④。
    故选:A。
    12.(2分)物体在一段路程上运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是4m/s,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 )
    A.10m/sB.5m/sC.4.8m/sD.2m/s
    【答案】C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根据v=1=,后一半路程所需时间t5=;
    故全程的平均速度v===4.2m/s。
    故选: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多选)13.(3分)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面对路人询问,只是招招手却不作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
    D.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会惊跑鱼儿
    【答案】BD
    【分析】(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后,故A错误;
    B、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C、声音在所有的介质中均可以传播,故C错误;
    D、小儿回答路人的询问声能在水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14.(3分)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B.在公路旁安装隔音墙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图书馆附近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答案】AD
    【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析解答: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D、摩托车安装消音器,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故B不合题意;
    C、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故C不合题意。
    故选:AD。
    (多选)15.(3分)甲、乙两位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s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
    A.两同学出发后在第15s时相遇
    B.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C.在0s~20s内,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答案】AB
    【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2)(4)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乙离出发点的距离都是100m,故A正确;
    B、在0~10s内,表示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此过程中乙的速度v乙===10m/s;
    C、在0~10s内,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的s﹣t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线段,其速度为5;
    D、由图象可知,所以v乙>v甲,即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的快,故D错误。
    故选:AB。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6.(2分)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dm ;
    (2)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s 。
    【答案】(1)dm;(2)s。
    【分析】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dm;
    (2)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s。
    故答案为:(1)dm;(2)s。
    17.(3分)小红同学对同一物体四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2.4mm、22.5mm、25.4mm、22.6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数据是 25.4mm ,其他几次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误差 (选填“误差”或“错误”),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22.5 mm。
    【答案】25.4mm;误差;22.5。
    【分析】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
    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分度值的后面应再估读一位;估读值可以不同。
    【解答】解:25.4mm与其它三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
    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估读值可以不同,这属于测量中的误差;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2.3mm;
    故答案为:25.4mm;误差。
    18.(2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该昆虫2s内翅膀振动700次,频率是 350Hz ,人类 能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350Hz;能
    【分析】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7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7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
    故答案为:350Hz;能。
    19.(2分)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未能寻到其落水的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运动 的,而落水的剑相对于河岸是 静止 的。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0.(2分)如图所示,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6.40 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是 337.5 s。
    【答案】6.40;337.5。
    【分析】根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读数方法和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读数方法作答。
    【解答】解:
    由图甲可知,该刻度尺的一大格是1cm,所以分度值是1mm;
    铅笔的尾端对应的刻度是50.2mm,笔尖对应刻度是114.0mm
    L=114.0mm﹣50.3mm=64.0mm=6.40cm;
    由图乙可知,秒表的分针超过2和6的中间刻度线,秒针读数时应读30﹣60s的刻度即37.5s
    t=3min+37.5s=5×60s+37.2s=337.5s。
    故答案为:6.40;337.7。
    21.(1分)一辆汽车在余凯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如图所示,汽车的速度是 100 km/h,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凯里还需 0.48 h。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题中路旁标志牌的含义分别为:此地距离凯里还有48km的路程。
    根据速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可以读出此时的速度大小;根据公式v=求出时间的大小。
    【解答】解:
    由图可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100km/h;
    根据公式v=可得==0.48h。
    故答案为:100;0.48。
    22.(2分)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显示的几种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音调和甲不同的是 丙 ,响度和甲不同的是 丁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音调、响度和音色叫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只有丙与甲的振动频率不同
    甲、乙、丙振幅相同,只有丁与甲的振幅不同。
    故答案为:丙;丁。
    23.(2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具备超音速巡航、电磁隐身、超视距攻击等优异性能,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 3060 km/h。该战斗机以最大航行速度飞行10min通过的路程为 510 km。(设音速为340m/s)
    【答案】3060;510。
    【分析】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根据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计算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
    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计算该战斗机以最大航行速度飞行10min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m/s,该战斗机最大航行速度达2.5倍声速,
    850m/s=850×5.6km/h=3060km/h;
    该战斗机以最大航行速度飞行10min通过的路程为:s=vt=3060km/h×h=510km。
    故答案为:3060;510。
    24.(2分)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能量 。利用“声呐”装置在海洋中探测鱼群的位置,说明声可以传递 信息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能量;信息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特点,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
    25.(3分)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郭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作出的两个图像,则图甲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图乙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静止”、“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路程 (填物理量名称)。
    【答案】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路程。
    【分析】(1)根据甲图s﹣t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乙图v﹣t图象确定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
    【解答】解:(1)由甲图知,图象为s﹣t图象,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
    (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所以乙物体的速度不变。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6.(1分)小红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的成绩为16s,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m/s 6.25 m/s。
    【答案】6.25。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要用整个路程除以全程所用的时间
    v===6.25m/s。
    故答案为:6.25。
    27.(2分)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将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D1为铅笔的直径,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整整n圈 (请用图中及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
    【解答】解:
    铅笔外径与圆环直径间的距离为D2﹣D1;纸带环绕了整整n圈,所以纸带的厚度为。
    故答案为:
    四、探究与实验题(28题7分,29题7分,30题7分,共21分)
    28.(7分)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停表 ;
    (2)实验的原理是 v=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记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4)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0.1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0.12 m/s;
    (5)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速度越来越快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
    (1)根据v=,要测量平均速度,就要测出路程和时间,从而确定测量工具。
    (2)实验原理:v=;
    (3)为减小误差,要减小斜面的坡度,使下车下滑速度减慢。
    (4)确定前半段、全程的路程和对应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5)对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减慢小车的下滑速度;
    (4)由图可知:s=60cm=0.6m,s3=30cm=0.3m,t=8s,t1=3s;
    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7===2.1m/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0.12m/s。
    (5)比较v3、v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3)小;0.12。
    29.(7分)小华在音乐大剧院欣赏了一场音乐会后,思考如下问题:
    (1)音乐是通过 空气 传到小华的耳朵的。
    (2)男低音歌唱家放声演唱时,女高音歌唱家低声吟唱,其中男歌唱家的 响度大 ,女歌唱家的 音调高 。(均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3)小华能清楚地分辨提琴声、吉他声、二胡声,原因是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音色 不同。
    (4)小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规格如表所示:
    ①为了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应选用的琴弦的编号为 A 和 B 。
    ②为了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选用的琴弦编号为 D 和 E ,表格中▲处应填入的数据为 0.6 。
    【答案】(1)空气;(2)响度大;音调高;(3)音色;(4)①A;B; ②D;E;0.6。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2)物理学中的高低是指音调,响度用大小来描述。
    (3)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4)①要探究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应使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相同;
    ②要探究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应使粗细、长度、松紧程度相同。
    【解答】解: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
    (2)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响度小,但响度大。
    (3)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我们能分辨出提琴声、二胡声。
    (4)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的关系,应使材料、松紧程度相同;
    ②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材料的关系,应使粗细、松紧程度相同;
    ▲的数据应与D相同,为0.6mm6。
    故答案为:(1)空气;(2)响度大;(3)音色;B; ②D;E。
    30.(7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 A (选填“A”或“B”)。
    A.刚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刚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慢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低 ,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振动频率 有关。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 响度 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4)小华同学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太长时,可以明显看到钢尺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 钢尺振动频率低于20Hz (或钢尺发出的是次声)。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解答】解:(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振动而发出声音;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所以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3)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响度改变;
    (4)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很难振动,是次声波。
    故答案为:(1)A;(2)慢;低;(3)响度 (或钢尺发出的是次声)。
    五、分析与交流题(31题4分,31题4分,共8分)
    31.(4分)如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在15℃空气中,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0.2 s才能让放在离声源处68m的声音采集设备接收到。
    (2)分析表格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写出两种) 温度 、 介质的种类 。
    (3)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
    【答案】(1)0.2;(2)温度;介质的种类;(3)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在15℃空气中,声源发出的声音需要经过:。
    (2)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声速大小可能跟温度。
    (3)月球上两个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借助无线电交流,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
    故答案为:(1)2.2;(2)温度;(3)月球上没有空气。
    32.(4分)如图,小球从斜槽上以速度为零开始下滑,一位同学采用拍频闪照片的方法来记录小球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是 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 0.1 m/s.
    (3)小球在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4)如图四个“v﹣t”关系图象中,可能可以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状态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图可知BD段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2s,则可知从B点运动到D点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
    (3)根据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从而可知平均速度;
    (4)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
    (2)1个大格表示1cm,一个大格分成了10个小格;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SBD=6.50cm﹣0.50cm=4.00cm=5.04m,
    所用时间tBD=0.2s×4=0.4s;
    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vBD===4.1m/s;
    (3)由图可知,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是0.04m,小球经过BD两点的时间是3.4s,所以小球在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在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4)由图可知: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故选C。
    故答案为:(1)变速;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2)0.3;(4)C。
    六、综合与应用题(33题6分,34题8分,共14分)
    33.(6分)一次王先生出门去办事,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上打印出的车费发票。试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则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10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42km/h;
    (3)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1h的时间。
    【分析】(1)知道下车时间和上车时间,二者之差即为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知道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求出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s=vt求出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车费发票可知,上车时间t1=7:30,下车时间t5=7:40,
    则出租车行驶的时间:t=t2﹣t8=7:40﹣7:30=10min=h。
    (2)由车费发票可知,路程s=7km,
    则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42km/h;
    (3)如果仍按照当前的速度行驶,由v=,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需要的时间:
    t′===8h。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10min;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42km/h;
    (3)这辆出租车从相隔42km的甲地到乙地大概需要1h的时间。
    34.(8分)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10m时鸣笛,车长不计,声在空气的速度用15℃的值
    (1)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
    (2)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汽车的行驶速度多少?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利用s=vt求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和,据此求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3)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等于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
    (1)由v=得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音=v声音t=340m/s×4s=1360m;
    (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s=710m,
    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s声音+s车=2s,
    则4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车=2s﹣s声音=5×710m﹣1360m=60m;
    (3)汽车的行驶速度:
    v车===15m/s;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
    s′=s﹣s车=710m﹣60m=650m。
    答:(1)4s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360m;
    (2)5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是60m;
    (3)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5m/s;
    (4)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650m。琴弦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长度/cm
    琴弦横截面积/mm2
    A

    30
    0.4
    B

    30
    0.8
    C
    尼龙
    40
    0.6
    D

    50
    0.6
    E
    尼龙
    50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空气(35℃)
    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车号:闽A00591
    乘车时间:7:30
    下车时间:7:40
    单价:2元/km
    里程:7km
    金额:20元
    琴弦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长度/cm
    琴弦横截面积/mm2
    A

    30
    0.4
    B

    30
    0.8
    C
    尼龙
    40
    0.6
    D

    50
    0.6
    E
    尼龙
    50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空气(35℃)
    352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铅(棒)
    5000
    蒸馏水(25℃)
    1497
    铁(棒)
    5200
    车号:闽A00591
    乘车时间:7:30
    下车时间:7:40
    单价:2元/km
    里程:7km
    金额:20元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第五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第五中学九上物理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五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五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作图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分析与交流题,综合与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