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4955086/0-16988834834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选择题,计算,列式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2019-2019学年)
一、填空。
1、填口诀。
二四( )( )得九( )十二三五( )( )得六三六( )
2、9的3倍是( ),4个5相加的和是( )。
3、76=( ),口诀:( ),读作:( ),表示:( )
4、1米=( )厘米
45厘米-6厘米=( )厘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
23米-8米=( )米
5、在下面的( )里最大能填几?
( )27( )74()35( )
6、一把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 )个是直角。
7、比67多29的数是( ),比67少29的数是( )
8、联系生活实际,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姚明的身高是226( )教室门的高度大约是2( )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
9、有三个班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班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 )场。
10、用2、4、6三个数可以写出的两位数分别是:()。
11、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12、在()里填上+、-、或、、=。
8()6=4836()73-3797()652()2=443()6718()9=9
二、判断。
1、9个相加的和是13。 ( )
2、小强身高大约是137厘米。 ( )
3、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
4、计算48+29,得数大约是70。 ( )
5、1米和100厘米一样长。 ( )
三、选择题。
1、5个3相加是多少?正确的列式是()。
A、5+5+5=15B、5+3=8C、53=15
2、用2、6、0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有()个。
A、2B、4C、6
3、小明有50元钱,买故事书花了28元,他大约还剩( )元。
A、22B、30C、20
4、5+5+5+4,不可以改写成算式( )。
A、54B、53+4C、45-1
5、4个好朋友见面互相拥抱一次,共要拥抱( )次。
A、3次B、4次C、6次
四、计算。
用竖式计算。
90-4759+2663-2837+46-5481-32-2742-34+57
五、列式计算。
1、5个6相加,积是多少?
2、9的3倍是多少?
3、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希望提供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期末考试的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组合复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你能用0,用1,有3个数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选择题,计算,生活应用,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判断,选择题,计算,生活应用,想一想,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