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文件包含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专辑参考答案pdf、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十五章综合质量评测卷一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19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5千克=( )克 3570米=( )千米
3.08吨 =( )千克 0.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在〇里填上、或=。
3.04〇3.40 2.513〇2.52
5.3千克〇530克 680厘米〇6.80米
(3)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70,另一个锐角是( )。
(4)20.0752精确到十分位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5)八十点零三写作(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它改写成三位小数是( )。
(6)将下面的小数填在适当的( )里。
0.05 3500.00 1.42
电脑:单价( )元 身高:高( )米 鸡蛋:重( )千克
(7)长途汽车行驶路线全长260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0千米,这条路线一共有( )个车站。
(8)不改变大小,把0.9改写成三位小数是(把11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
(9)写出下面的小数。
七点五 写作( ) 十三点八六 写作( )
零点四二六 写作( ) 零点零零九四 写作( )
(10)小数0.8里有( )个十分之一,也就是( )个0.1;0.63里面有( )个( ),0.208里面有( )个( )。
二、选择题(5分)
1、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125+90)8 B、52254
C、7.6十1.25+2.4 D、(258十45)十55
2、下列( )组的两个算式得数不相等。
A、25(200+4)和25200+254 B、36201和36200+36
C、2651052655和265(105十5) D、251744和254174
3、下面各数中不要读出零的数是( )
A、807.17 B、270.05 C、400.61 D、301009
4、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055 B、7.05 C、70.55 D、7.550
5、1.1到l.3之间有个( )小数。
A、11 B、18 C、无数 D、19
三、判断:(5分)
( )(1)用10cm、4cm和3cm的三根小棒头尾相连,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 )(2)
( )(3)把12.07扩大100倍是120.7。
( )(4)73-732=(73-73)2=0
( )(5)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四、计算:(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722= 1206= 8011= 25005=
2.3+0.8= 6-1.6= 1.2-1.0= 4+1.7=
5.5-2.4= 3.6+1.3= 852= 40-305=
2、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97+0.7-1.32 30-(3.8+0.75) 75.6-(14.3-8.3)
65+324 (47+33) 13 (132-17) (31-8)
3、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73+3.4+27+5.6 7.25-3.42-1.58 (12525)4
3637+2377 4300254 58+39+42+61
五、下面是某校四年级男女同学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共9分)
班级401402403404405
男生2730253218
女生2022182026
某校四年级男女同学参加兴趣小组人数统计图
(1)请根据上表数据完成统计图。(5分)
(2)( )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最多,( )班最少。(2分)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2分)
六、解决问题:(共25分)
1、张大伯昨天卖苹果、香蕉和龙眼的收入如下:
名称苹果香蕉龙眼
收入(元)
①张大伯昨天卖苹果的收入比香蕉多多少元?
②张大伯昨天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2.花果乡四年级同学帮助村民的果园摘桃子。四(1)班共摘了254千克,四(2)班分成4个小组,平均每组摘了68千克。哪个班摘得多?多多少千克?
3.今年植树节,向阳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同学一共栽了704棵杨树和64棵松树,栽的杨树是松树的多少倍?
4.苹果和梨共重2680千克,苹果每50千克装一筐,共装28筐。梨40千克装一筐,梨要装多少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一条红绳长120分米,可以做4朵小红花,做25朵小红花需要红绳多少分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四),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三),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似数6,01千米 B,27×25×4=27×,下面的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观察下图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