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50602/0-169871849959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红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50602/0-16987184996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红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50602/0-1698718499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云南省红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红河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我国古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诗句中导致“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削弱作用增强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地面辐射减弱D.大气逆辐射增强
2、下列诗句中描写景象与风力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
A.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B.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国家中,可能存在甲图M点的位置的是( )
A.中国B.澳大利亚C.埃及D.俄罗斯
5、下列描述中,可能是乙图N点对应月份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B.长夏炎天气郁蒸
C.天阶夜色凉如水D.北风卷地百草斩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完成下面小题。
6、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A.B.
C.D.
7、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此刻为( )
A.2:00B.6:00C.12:00D.18:00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区B.华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川渝地区
9、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降水B.霜冻期C.光照D.热量
10、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以更好地尊重传统文化。下列法定假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 )
A.中秋B.端午C.清明D.春节
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1、“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
12、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喷出岩
甲图所示的“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是用翡翠雕刻而成。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乙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地质作用表现形式,字母表示物质类型,其中D中含有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D为( )
A.变质岩B.侵入岩C.喷出岩D.沉积岩
14、翡翠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15、在乙图中,能反映翡翠形成过程的作用形式是( )
A.①B.②C.③D.④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D.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17、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特点是( )
A.①西侧岩层相对下沉B.①东侧岩层相对北移
C.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D.②西侧岩层相对南移
18、该区域地质作用的主要过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断裂升降作用早于岩浆侵入作用B.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
C.水平挤压晚于岩浆侵入D.白垩纪沉积作用早于侏罗纪沉积作用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20、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21、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年3月上、中旬,我国西南许多地区出现连续炎热天气。重庆更是打破3月中旬历史纪录,连续多天达到“夏日”标准。虽然重庆有“火炉”之称,但3月就连续7天“夏日”,还是历史头一次,比常年提前整整两个月。图为重庆地区今年3月72小时气温变化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时段重庆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 )
A.8日B.9日C.10日D.11日
23、气温打破历史记录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异常B.太阳活动异常C.下垫面状况异常D.大气环流异常
24、这种气温状况对当地人们经营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人们纷纷脱掉冬装改穿夏装B.服装销售商需加快换季销售节奏
C.农业春耕生产节奏提前D.空调经销商销售节奏被打乱
2019年5月11日,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发生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区某地11日5~24时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导致此次强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26、强沙尘暴到达该地的时间是( )
A.5~6时B.10~11时C.14~15时D.21~22时
27、推测该地5月10日天气特点可能是( )
A.温和、晴朗B.寒冷、阴雨C.温和、阴雨D.寒冷、大风
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因为悬挂于云底的丝缕条纹状雨滴或冰晶,随云飘荡,形似旗幡,从而得名雨幡。在有雨幡的对流云下,有时会有强烈的下沉气流,在触地后迅速向四周扩散,产生8级以上的雷暴大风,这股下沉气流为“下击暴流”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概率小、强对流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雨幡出现概率高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9、作为风暴摄影师,拍摄雨幡更适合选择在( )
A.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B.东北平原
C.西南云贵地区D.东部沿海平原
30、雨幡出现时的天气和大气状况( )
A.晴天、湿度大B.晴天湿度小C.阴天、湿度大D.阴天湿度小
二、综合读图题
31、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____,乙____,丙____。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____(甲乙丙)处;原因是____。
(3)如果想打一眼水井,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是____处。(填序号)
(4)下列能实现图中②的功能是( )
A.海陆风B.长江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____(环节)施加影响。
(6)若图示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地表水增多B.下渗增多C.降水增多D.蒸腾增多
(7)通过增强下渗环节,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的可行性措施有: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榴莲是一种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的热带水果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但种植条件严苛,只有在日均温大于22℃、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才能正常结果,主产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榴莲树平均高20米,枝条脆弱,不耐强风;怕涝渍、需要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4年挂果、8年盛果,一般是成熟到六七成的时候需人工采摘。此外,榴莲品种很喜欢变异,极容易种优产劣。我国的榴莲基本全部从泰国进口,且进口量连年增长,这些进口榴莲食用前通常需要催热或解冻。2019年,我国海南三亚终于成功开辟了中国首个大型榴莲种植基地,2023年6月即将上市。榴莲种植虽前景大好,但目前海南三亚果农对引种榴莲的积极性却不高。图为三亚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近年我国榴莲进口量连年增长的原因。
(2)简述海南三亚成为我国榴莲引种首选基地的自然原因。
(3)试从经济收益角度推测目前三亚果农对引种榴莲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4)有人认为海南榴莲上市会促使榴莲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你是否赞同,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霜飞晚”的原因是阴雨天气,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温度较高,不易出现霜冻,D正确;大气削弱作用的对象是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的结果是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减弱,不符题意,AC错误;阴天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B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此诗句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流水侵蚀作用有关,A错误;“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此句诗句很显然也与流水的作用有关,B错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无法体现风力侵蚀景象,D错误;“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形容塞外的风大,沙漠里石头都是斗大的,但被风吹的满地乱滚,明显反映风力作用,C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正确;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②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在近日点处较快,远日点处较慢,③错误;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远日点)最慢,1月初(近日点)最快,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正确,故选C。
4、答案:D
解析: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一半,说明纬度为60°。中国、澳大利亚、埃及都是中低纬度的国家,ABC错误。60°N经过俄罗斯,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N点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应靠近远日点(7月初)。此时正值北半球夏季,可能出现长夏炎天气郁蒸现象,B正确;清明时节雨纷纷出现在春季,A错误;天阶夜色凉如水出现在秋季,C错误;北风卷地百草折出现在冬季,D错误。故选B。
6、答案:A
解析:因为晷针的一端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的,即指向北方,而且我们可以看出,晷针与地面的垂直角度,即是北极星的仰角,而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的纬度,只适用于北半球;北京的纬度大于是39°N,所以夹角大约是40°。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7、答案:C
解析: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应为正午。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节气,夏至日6月22日,大暑节气约是7月下旬,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腐草化萤”“土润褥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指的是萤火虫出现,天气闷热,进入雨季。以此推断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雨季集中在7、8月份,C正确;此时江淮地区是伏旱,A错误;华南地区、川渝地区进入雨季的时间早,BD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一般我国在9-11月份播种冬小麦,一般海拔越高、纬度越高的地区,温度越低,热量越少,越应较早播种。河南、山东的纬度比北京低,热量条件比北京好,因此其冬小麦播种时间比北京晚,北京纬度较高,热量较低,种麦时间早。综上所述,形成此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热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秋、端午和春节都不属于二十四节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读材料可知,由材料第一句“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以推断,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综上所述,C正确,排除ABD。故本题选C。
12、答案:D
解析:由上题可知,“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由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类岩石的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三个箭头指向C,即C为岩浆,C指向A,即A为岩浆岩,即B、D为变质岩和沉积岩,由材料可知D含有化石,即D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的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即经过高压变质作用,为变质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类岩石的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第一问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岩浆、D为沉积岩,可对应得知,①为沉积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冷凝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③处上部为侏罗纪岩层,下部为石炭纪岩层,上下岩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且新老地层不平行,其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7、答案:C
解析:由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分布特点可知,以二叠纪岩层P向两侧岩层依次变老,推测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核心部位同一岩层上部宽,下部窄,当发生断裂错位后,在地质平面图中同一岩层在断裂线两侧就出现宽窄差异,由图中(下图所示)P层在①②断层中间部分(灰色部分)较两侧岩层(黑色部分)宽,则得出①②断层中间部分岩层相对下沉,两侧岩层相对上升,即①西侧岩层相对上升、①东侧岩层相对下沉、②东侧岩层相对上升、②西侧岩层相对下沉,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8、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该地区先后经历了沉积作用(O、S、C、P)—水平挤压(向斜形成)—岩浆侵入(花岗岩)—断层—沉积作用(J、K),所以断裂升降作用晚于岩浆侵入作用,A错误;二叠纪沉积作用早于水平挤压作用,B正确;水平挤压早于岩浆侵入,C错误;白垩纪沉积作用晚于侏罗纪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B。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而农业社会中对耕地的需求量大,故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谷地面积,结合选项,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水淹频率很高,为了避灾,在二层和三层开外门,洪水来临时,可居住在二层或三层,结合选项,故选B。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集镇位于山间谷地,地势较为低平,流速缓慢,且排水方便,洪水退去较快。结合选项,故选C。
22、答案:C
解析:由图片可知,图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小的日期是在10日,即10日的气温日较差最小。故选C。
23、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稳定,A错误;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由材料可知,该现象是历史头一次,B错误;下垫面变化较小,C错误;大气环流异常可以导致气温异常,D正确。故选D。
24、答案:B
解析:3月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重庆气温异常升高人们需要换装,服装销售商要加快换季销售节奏,B正确;脱掉冬装改夏装,是生活活动,不是经营活动,A错误;农业春耕是农业活动,也不是经营活动,C错误;空调生产和经营是常年都开展的,节奏不会因短时升温被打乱,D错误。故选B。
25、答案:D
解析:从图中气象资料看,天气系统经过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应是冷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6、答案:C
解析:锋面经过时风力最大,沙尘暴最强,从图中看14~15时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大,属于锋面经过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7、答案:A
解析:该地5月10日为冷锋过境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比较单一,以温和、晴朗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雨幡是未及地的雨是雨滴在没落地之前就已经蒸发(升华)。”可知,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夏季气温较高,有利于雨滴的蒸发和升华,雨幡出现的频次较高,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蒸发较弱,不利于雨幡的出现,ACD错误。所以选B。
29、答案:A
解析: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西北高海拔或草原地区气候干旱,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低,有利于蒸发,有利于雨幡的出现,A正确;东北地区、西南云贵地区、东部沿海平原气候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雨幡出现频率较低,BCD错误。所以选A。
30、答案:B
解析:雨幡是降水没有到达地表,直接在空中升华或者蒸发的现象,晴朗天气且湿度较小有利于雨滴蒸发,雨幡易出现,B正确;湿度大和阴天,蒸发较弱,雨幡不易出现,ACD错误。所以选B。
31、答案:(1)向斜 背斜 断层
(2)乙 岩层呈自然拱形,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岩石易碎,工程量小
(3)甲
(4)C
(5)地表径流
(6)A
(7)铺设地面透水砖 建设雨水花园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图中的甲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丙岩层错位,是断层;乙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
(2)修建隧道要找结构向上拱起的构造,背斜岩层呈自然拱形,地质结构稳定,能起到支撑作用,符合力学原理;背斜岩层呈向上拱起不易储存地下水,便于施工;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碎,工程量小。所以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乙处。
(3)利用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找水找油找气以及找矿。通常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线附近可能有泉水出露。据图可知:甲处为向斜构造,因此有利于储水,所以如果想打一眼水井,最有可能找到地下水的是甲。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②表示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其方向是从海洋向陆地,表示水汽输送环节。所以能实现图中②的功能是我国的夏季风,C对,排除ABD。故选C。
(5)此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人类目前影响最大是地表径流这个环节,例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6)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中水汽减少,大气降水可能减少,C错;植物蒸腾减少,D错;地表径流增加,A对;下渗量减少,D错。故选A。
(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铺设地面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能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下水资源储量。
32、答案:(1)榴莲营养价值高,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中老铁路的贯通);榴莲保鲜冷冻技术的进步,便于长途运输;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榴莲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属于稀缺水果。
(2)海南三亚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地处我国南端,冬季不易受寒潮影响;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海南岛低山地形,坡地(土壤肥沃)利于排水。
(3)榴莲枝条脆弱怕强风,三亚夏季多台风,产量不稳定;品种喜欢变异,容易种优产劣,品质难保证;需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投入大;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缺乏种植经验,选育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经济收益难保障。
(4)赞同:榴莲供给量增加,市场价格可能下降;与进口榴莲比,国产榴莲运费、保鲜成本下降;国产榴莲知名度低,售价低;榴莲口味独特,市场需求量有限。或不赞同:国内榴莲种植面积小,供给量有限;初期育种成本高,采摘成本高,价格未必低;受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榴莲产量不稳定;国内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仍可能供不应求。
解析:(1)榴莲是一种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的热带水果,营养价值高,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榴莲主产于东南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中老铁路的贯通);进口榴莲食用前通常需要催热或解冻,榴莲保鲜冷冻技术的进步,便于长途运输;榴莲价格昂贵,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榴莲种植条件严苛,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属于稀缺水果。
(2)海南三亚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日均温大于22℃;地处我国南端,距冬季风源地远,冬季不易受寒潮影响;海南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海南岛地形以低山地形为主,坡地(土壤肥沃)利于排水。
(3)榴莲树平均高20米,枝条脆弱,不耐强风,三亚夏季多台风,产量不稳定;榴莲品种很喜欢变异,极容易种优产劣,品质难保证;榴莲一般是成熟到六七成的时候需人工采摘,劳动力成本高、投入大;榴莲4年挂果、8年盛果,生长周期长,投资回报慢;榴莲种植条件严苛,在我国几乎没有种植,缺乏种植经验,选育成本高,投资风险大,经济收益难保障。
(4)赞同的理由:海南榴莲上市,使得榴莲供给量增加,使得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可能使市场价格下降;与进口榴莲比,国产榴莲的市场距离近,运费减少,保鲜成本下降;与进口知名榴莲相比,国产榴莲知名度低,售价较低;榴莲口味独特,部分消费者不一定喜欢,市场需求量有限。不赞同的理由:根据材料“2019年,我国海南三亚终于成功开辟了中国首个大型榴莲种植基地,2023年6月即将上市”可知,国内榴莲种植面积小,供给量有限;种植榴莲的初期,育种成本高,采摘成本高,价格未必低;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旱涝灾害、台风灾害等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榴莲产量不稳定,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国内市场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仍可能供不应求,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卷(三)地理试卷含解析,共21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