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1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2页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实验探究题,定量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新时代,我们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污水随意排放B. 垃圾分类投放
    C. 骑自行车出行D. 推广分餐公筷
    【答案】A
    【解析】
    【详解】A、污水随意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推广分餐公筷,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安全卫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的宝库。历经千年风霜,石窟遭遇风化,经过防水、加固、除尘,并走向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化,云岗石窟正加速走向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旅游观光时可以在文物上触摸、攀爬B. 云冈石窟受酸雨腐蚀是发生了物理变化
    C. 保护文物的有效做法有防水、除尘D. 引起景点污染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旅游观光时在文物上触摸、攀爬,会损坏文物,不符合题意;
    B、云冈石窟受酸雨腐蚀是碳酸钙等与酸发生了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由题干信息可知,保护文物的有效做法有防水、除尘、加固,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引起景点污染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在高寒缺氧的环境下,测出珠峰世界新高度。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珠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小于21%
    B.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C. 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
    D. 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珠穆朗玛峰顶空气稀薄,其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然是21%,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在特殊条件下,也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变化,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维持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符合题意。
    故选D。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D. 称量固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属铜用于制导线B.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C. 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 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所能体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
    【详解】A.金属铜用于制导线,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错;
    B.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由于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C错;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
    故选:B。
    6.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 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 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B、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C、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D。
    7. 饮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饮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某自来水厂净水的简易流程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B. 上述流程中能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装置为过滤池
    C. 加絮凝剂的作用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D. 最终获得纯净的水,可供人类饮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上述流程中能除去臭味和色素的装置为活性炭吸附池,不符合题意;
    C、加絮凝剂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符合题意;
    D、最终获得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是纯净的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点燃红磷后,应迅速地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红磷熄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D. 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实验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为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熄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进入集气瓶的水偏小,选项说法正确;
    D、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因为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几乎不变,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偏小,不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 物质的鉴别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白酒有酒香味,白醋有酸味,鉴别白酒和白醋可以闻气味,选项A正确;
    B.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少量泡沫或没有泡沫产生的是硬水,选项B正确;
    C.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都是黑色,不能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选项C错;
    D.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会变浑浊,选项D正确;
    故选C。
    10. 创新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下图中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A. 产生氧气的质量B. 高锰酸钾的质量
    C. 实验装置的温度D. 装置内固体的质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大,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分解,后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随着加热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分解,后装置内固 体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 山西省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
    A 可回收物 B 厨余垃圾 C 有害垃圾 D 其他垃圾
    (1)与易拉罐相对应的垃圾分类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2)垃圾分类并回收的一项意义为_______。
    【答案】(1)A (2)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易拉罐可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选A;
    【小问2详解】
    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12. 中药的煎制直接关系到其疗效,煎制步骤依次为:冷水浸泡、加热煎熬、箅渣取液、灌装保存。
    (1)上述步骤中_______步骤相当于“过滤”操作。
    (2)家庭煎制中药时一般不用铁锅,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3)使用硬水煎药可能影响药效,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
    【答案】(1)箅渣取液
    (2)铁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3)煮沸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过滤为将溶液和难溶性物质分离,上述步骤中箅渣取液是分离液体和难溶性物质相当于“过滤”操作。
    【小问2详解】
    家庭煎制中药时一般不用铁锅,可能的原因是铁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
    【小问3详解】
    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
    13. 《千里江山图》是国家宝藏,这幅将近一千年前的青绿山水画,今天看来依然色彩鲜艳、清晰动人。
    (1)该画所用矿物颜料有石青、石绿等,请推测它们具有的性质:_______。
    (2)石青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石青不是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化学性质稳定
    (2)纯净物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这幅将近一千年前的青绿山水画,今天看来依然色彩鲜艳、清晰动人,说明它们化学性质稳定;
    【小问2详解】
    石青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
    14. 风电制氢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制氢方式,其过程如图所示。
    (1)电解槽中与电源_______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2)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3)加压过程的变化与电解槽中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
    【答案】(1)负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电解槽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生成的是氢气;
    【小问2详解】
    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通过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小问3详解】
    加压过程的变化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电解槽中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它们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关注生产实际】
    15. 酒精的工业生产方法有发酵法和合成法,发酵法即人们熟知的酿酒。采用发酵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1)采用发酵法酿酒所用的原料是_______。其中发酵属于_______变化。
    (2)某酿酒厂一天产生的二氧化碳为3吨,可回收二氧化碳____吨。回收二氧化碳的意义有___。
    (3)写出该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_______。
    (4)75%的酒精可有效杀灭新冠病毒,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张贴的标志是(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 ①. 玉米 ②. 化学
    (2) ①. 1.8 ②. 减缓温室效应
    (3)消化液(高效有机肥) (4)C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采用发酵法酿酒所用的原料是玉米;
    发酵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回收率为60%,故可回收二氧化碳:3t×60%=1.8t;
    回收二氧化硫,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消化液(高效有机肥)可循环利用;
    【小问4详解】
    酒精具有可燃性,不属于腐蚀品、有毒气体,爆炸品,应张贴“易燃液体”的标志。
    故选C。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分。)
    16. 常见的消毒剂—84消毒液
    此消毒液诞生于1984年,因此而得名84消毒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消毒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其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但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当完全分解后会丧失消毒作用。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一般为原液,有效氯含量在5%左右,b相当于5000mg/L,需加水稀释成在不同场合使用的适宜浓度,配制时用凉水现用现配,勿用50℃以上的热水稀释,且要在25℃下避光保存。
    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有盐酸)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吸入时会对人的喉咙和眼睛造成强烈刺激,严重时会使人窒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4消毒液属于_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由材料可知,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
    (3)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
    (4)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是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使用84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时,若不慎将84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强氧化性 ②. 见光易分解
    (3)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有毒
    (4)
    (5)皮肤受到腐蚀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消毒的作用,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故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有: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故填:强氧化性、见光易分解。
    【小问3详解】
    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84消毒液与洁厕灵(含有盐酸)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吸入时会对人的喉咙和眼睛造成强烈刺激,严重时会使人窒息。故填: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会产生氯气,氯气有毒
    【小问4详解】
    消毒原理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涉及的文字表达式:,故填:
    【小问5详解】
    使用84消毒液对房间进行消毒时,若不慎将84消毒液喷洒在手上,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皮肤受到腐蚀,故填:皮肤受到腐蚀。
    【点睛】认识生活中的84消毒液,并从化学的角度分析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分。)
    17.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A、C都是常见的液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辨析,回答问题。
    (1)检验B的方法是_______。
    (2)D→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C→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碳酸→水+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合理即可)
    (3) ①. 水氢气+氧气 ②. 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A、C都是常见的液体,且A能转化C,则A为过氧化氢,C为水,过氧化氢能生成B,且B能与水相互转化,则B为氧气,由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则D可以为碳酸(或二氧化碳等),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氧气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小问2详解】
    D→C,即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水+二氧化碳或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合理即可);
    小问3详解】
    C→B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分。)
    【基本实验】
    18.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口_______(选填“a”或“b”)进入。
    (3)用E装置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保证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写一点)。
    (4)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选填“是”或“否”)。
    【答案】(1)集气瓶 (2) ①.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②. a
    (3)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或将铁丝进行打磨或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4)否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标号②的仪器名称为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管a进入,故填: 、a。
    【小问3详解】
    用E装置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保证实验安全、成功的关键: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或将铁丝进行打磨或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故填: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或将铁丝进行打磨或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小问4详解】
    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进入集气瓶的气体的体积等于排入到量筒中的水的体积,所以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未装满水不影响实验结果,故填:否。
    【科学探究】
    19. 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用途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启了项目化学习之旅。
    【信息检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活动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小明提出:可以用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小志提出:可以选择粉末状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小华对以上两位同学的提议产生了质疑,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解释:_______。
    小组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药品并制取了干燥的二氧化碳,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活动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组装好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c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
    【交流研讨】①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②改进方法及现象为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的用途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原因是_______。
    【反思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药品时,要考虑反应速率、_______等因素。
    【答案】 ①. 小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小志: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 ②. 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 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⑤. 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 ⑥. 在a处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小纸花不变色 ⑦. 干冰升华吸热,会使周围温度降低 ⑧. 收集气体的纯度
    【解析】
    【分析】
    【详解】活动一:
    小明用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气体不纯;小志用粉末状的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故填:小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或小志: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控制);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故填:;
    活动二:
    实验现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烧杯中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能得出的结论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填: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交流研讨:①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故填: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
    ②改进的方法是:在a处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或干燥的石蕊试纸,小纸花不变色,故填:在a处放置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小纸花不变色;
    活动三: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原因是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故填:干冰升华吸收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低;
    反思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药品时,要考虑反应速率、收集气体的纯度等因素,故填:收集气体的纯度。
    六、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6分。)
    20.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取该溶液10g倒入盛有0.2g二氧化锰的烧杯中,烧杯内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用量筒量取过氧化氢溶液时,有同学仰视读数,该操作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____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
    (3)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1)偏大 (2) ①. 0.2g ②. 催化作用
    (3)过氧化氢水+氧气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用量筒量取过氧化氢溶液时,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
    【小问2详解】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2g;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问3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C
    鉴别木炭粉和二氧化锰粉末
    观察颜色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不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表示三个氧原子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缺钙易患软骨病、骨质疏松, 含有两种原子团的物质是, 表示三个氧分子的是, 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的是, 有关实验图示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活,科普阅读题,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实验探究题,定量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