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39657/0-16983877797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39657/0-16983877797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939657/0-169838777976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dm
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2.(3分)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A.58cm=58cm×0.01m=0.58m
B.58km=58km×1000=5.8×104m
C.58m=58×109=5.8×1010nm
D.58μm=58×10﹣9km=5.8×10﹣8km
3.(3分)有关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B.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4.(3分)小媛5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cm、48.13cm、48.31cm、48.10cm、48.1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中没有错误数据
B.最后结果应记作48.11cm
C.48.1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1mm
5.(3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有这样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对于诗中描写的情景( )
A.以船为参照物,两岸是静止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榆堤是运动的
C.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D.以诗人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6.(3分)晨晨同学为了测量玩具车的速度,用遥控器控制甲、乙两辆玩具车,使它们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
C.运动10s后,两车相距30m
D.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比甲车少用9s
7.(3分)中国有轨列车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轻轨每分钟可以行驶2200m( )
A.轻轨、动车、高铁B.高铁、轻轨、动车
C.动车、高铁、轻轨D.高铁、动车、轻轨
8.(3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 )
A.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1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6m/s
C.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0.8m/s
D.假设斜面足够长,t=2s时E点离A点1.4m
9.(3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10.(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2分,共12分)
11.(6分)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以 (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0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18km/h m/s,则大约需要 小时。
12.(6分)“男低音高声歌唱,女高音低声伴唱”。“高声歌唱”描述声音的 ,“女高音”中“高”描述声音的 ;听众仅根据歌声的 也能判断出歌唱家的名字。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4分)
13.(12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14.(12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最后得出结论: 。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四、分析与计算(本小题满分14分)
15.(14分)“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八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值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小明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3.6km/h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dm
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在3s~5s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答案】A
【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解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解:A、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3.7km/h;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cm;
C、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大约1s;
D、一般纸张的厚度在75μm左右,在100μm=0.5mm左右。
故选:A。
2.(3分)下列换算正确的是( )
A.58cm=58cm×0.01m=0.58m
B.58km=58km×1000=5.8×104m
C.58m=58×109=5.8×1010nm
D.58μm=58×10﹣9km=5.8×10﹣8km
【答案】D
【分析】1km=1×103m=1×105cm=1×109μm=1×1012nm。可据此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解答】解:A、58cm=58×0.01m=0.58m;
B、58km=58×1000m=2.8×104m,故B错误;
C、58m=58×106nm=5.8×1010nm,故C错误;
D、58μm=58×10﹣7km=5.8×10﹣2km,故D正确。
故选:D。
3.(3分)有关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B.只要认真测量,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D.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C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可以避免,它不可避免,故错误
B、只要认真地测量,但却不能避免误差;
C、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但不能避免误差,故正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故错误。
故选:C。
4.(3分)小媛5次测量课桌的宽度,结果分别为48.1cm、48.13cm、48.31cm、48.10cm、48.1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测量结果中没有错误数据
B.最后结果应记作48.11cm
C.48.1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0.1mm
【答案】B
【分析】在长度的测量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进行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找出错误的,在进行求平均值时,要将错误的数据去掉,平均值应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
【解答】解:A.由数据知,为错误数据;
B.48.31cm与其他3个数据偏差较大;
则课桌的宽度为≈48.11cm;
C.48.10cm最末位的“5”是估计值,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我们就应估读为“0”;
D.由数据知,所以分度值为1mm。
故选:B。
5.(3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有这样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对于诗中描写的情景( )
A.以船为参照物,两岸是静止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榆堤是运动的
C.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D.以诗人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答案】C
【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看该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有没有发生变化,若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没有,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船为参照物,所以两岸是运动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所以榆堤是静止的;
C、由“卧看满天云不动,船与云的位置随时间不发生变化,云是静止的;
D、诗人在船上,则人与云的位置随时间也不发生变化,云是静止的。
故选:C。
6.(3分)晨晨同学为了测量玩具车的速度,用遥控器控制甲、乙两辆玩具车,使它们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 )
A.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在向西运动
C.运动10s后,两车相距30m
D.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比甲车少用9s
【答案】C
【分析】由s﹣t图象求出小车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小车的速度,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解:A、由s﹣t图象可得
v甲===5m/s,v乙===7m/s;故A错误;
B、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同方向运动,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故B错误;
C、10s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5m/s×10s=50m,
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2m/s×10s=20m,
所以两车相距s'=s甲﹣s乙=50m﹣20m=30m,故C正确;
D、通过30m甲所用的时间t'甲===6s,
乙所用的时间为t'乙===15s,
所以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比甲车多用5s。
故选:C。
7.(3分)中国有轨列车运营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动车的速度可以达到55m/s,高铁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轻轨每分钟可以行驶2200m( )
A.轻轨、动车、高铁B.高铁、轻轨、动车
C.动车、高铁、轻轨D.高铁、动车、轻轨
【答案】D
【分析】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轻轨的速度,然后将各速度单位进行统一,即可比较三车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动车的速度为:v动=55m/s,
高铁的速度v高=300km/h≈83.33m/s,
轻轨的速度为:v轻==≈36.67m/s,
则:v高>v动>v轻,
所以,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高铁、轻轨。
故选:D。
8.(3分)如图甲所示,小球从高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刻度尺测出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则( )
A.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为1s
B.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0.6m/s
C.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0.8m/s
D.假设斜面足够长,t=2s时E点离A点1.4m
【答案】B
【分析】(1)由图乙判断出频闪照相机拍照的时间间隔;
(2)根据图象乙判断出BC段的路程和时间,依据v=算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象乙判断出CD段的路程和时间,依据v=算出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
(4)根据图象分析2s时小球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算出该小球到达E点时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A.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乙所示
sBC=0.4m﹣2.1m=0.4m,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3m/s;
C.如图乙所示
sCD=0.9m﹣5.4m=0.8m,
小球在CD段的平均速度为:
vCD===1m/s;
D.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知,做匀加速运动3,所以当t=2s时的路程为:sAE=0.2×(2s)2=7.6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3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答案】B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解:A.用力拨动琴弦,故可以提高振幅,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响度,故B错误。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故C正确;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故选:B。
10.(3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如图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C.如图丙所示,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
【答案】D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音调的影响因素是频率,响度的影响因素是振幅,音色的影响因素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3)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检测环境噪声的仪器;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故A错误;
B.图乙中,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
C.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故C错误;
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故D正确。
故选:D。
二、理解与应用(每空2分,共12分)
11.(6分)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以 自己 (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路程约为100km,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为18km/h 5 m/s,则大约需要 5.6 小时。
【答案】自己;5;5.6
【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是静止的。
(2)已知速度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
【解答】解: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由1m/s=3.6km/h得18km/h=18×m/s=5m/s,
由v=可得大约需要的时间t==。
故答案为:自己;5;8.6。
12.(6分)“男低音高声歌唱,女高音低声伴唱”。“高声歌唱”描述声音的 响度大 ,“女高音”中“高”描述声音的 音调高 ;听众仅根据歌声的 音色 也能判断出歌唱家的名字。
【答案】响度大;音调高;音色。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高声歌唱”指声音大,所以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大;不同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听众仅根据歌声的音色可以判断出歌唱家的名字。
故答案为:响度大;音调高。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24分)
13.(12分)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AB段距离sAB= 40.0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0.3 m/s。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B 。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用字母v1和v2表示)。
【答案】(1)v=;(2)40.0;0.3;(3)偏大;(4)B;(5)。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图示读出AB、AC段的路程以及AC段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判断速度变化;
(4)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图象;
(5)利用v=分别求出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时间,最后利用v=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根据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cm,则
AB间的长度:sAB=40cm;AC间的长度:sAC=90cm;
AC段所用的时间: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vAC===30cm/s=0.3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而路程不变可得;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中v﹣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v﹣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B符合题意;
C.图中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O点没有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由v=可知6=,后前半程所用时间:t2=,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
故答案为:(1)v=;(2)40.4;(3)偏大;(5)。
14.(12分)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振动 。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最后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
(4)如图丁所示,将一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分别轻拨与重拨钢尺各一次,则两次钢尺发出声音的 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重拨时相同的力拨动 音调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了变化。
【答案】(1)振动;(2)空气;(3)变小;真空不能传声;(4)响度;音调。
【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理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测量。为提高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叫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形变放大法等。
(2)(3)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而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敲击音叉时,因此如图甲所示,通过溅起的水花来放大振动效果;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3)如图丙所示,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传出的声音越小,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
(4)如图丁所示,轻拨与重拨钢尺,响度就不同;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即发声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1)振动;(2)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音调。
四、分析与计算(本小题满分14分)
15.(14分)“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隧道的长度为1900m;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确定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2)知道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利用s=vt求行驶的路程;而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知道车长,可求隧道长;
(3)由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所在地到晋祠的路程、最大车速,利用t=求最快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s=556km,全程的平均速度:
v===139km/h;
(2)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v′=180km/h=50m/s,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42s,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v′t′=50m/s×42s=2100m,
因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
所以隧道长:
L隧道=s′﹣L车=2100m﹣200m=1900m;
(3)由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所在地到晋祠的路程为s″=24km最大=60km/h,
最快需要时间:
t最少===0.3h=24min。
答:(1)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隧道的长度为1900m;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2024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九中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