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郑州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展开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北京时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 从火箭点火发射到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期间,北京( )
A. 昼渐长,夜渐短B. 昼渐短,夜渐长
C. 昼先渐长后渐短D. 夜先渐长后渐短
2. 火箭点火发射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
A. 小于四分之一B. 大于四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
C. 大于四分之三D. 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3.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时,纽约(40°43'N,74°W)区时是( )
A. 4:31B. 8:40C. 14:31D. 16:40
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昼夜分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时刻( )
A. 甲、乙之间的线段为昏线B. 丙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小
C. 乙地的自转角速度最大D. 乙、丁两地的太阳高度相等
5. 乙地的经度是( )
A. 0°B. 15°EC. 75°WD. 180°
下图示意某天文网站展示的2022年相邻两月同一天济南市(37°N,117°E)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天文网站使用的时间最接近( )
A. 北京时间B. 纽约时间C. 东京时间D. 国际标准时间
7. 2022年(n-1)月11日→n月11日,济南市(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B. 室内正午采光面积缩小
C. 日出方位逐渐偏南D. 距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
雌蚜山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山势嵯峨,怪石林立,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区。左图为崚蚜山花岗岩造型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嶝蚜山的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9. 形成嶝蚜山花岗岩造型景观主要内力作用是( )
A. 沉积作用、风化作用B. 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 变质作用、地壳下沉D. 岩浆入侵、地壳抬升
反向沙丘是指在相反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有两个落沙坡,分别对应两个风向。当主风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反向风时,在主风向作用下形成横向沙丘,但当反向风势力增强时,沙丘顶部向原主风向方向移动,从而形成反向沙丘。反向沙丘广泛存在于有两个相反方向风的沙漠地区。图是我国腾格里沙漠某沙丘随时间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由横向沙丘转变为反向沙丘,该地区的主风向( )
A. 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B. 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C. 由西南风转为东北风D. 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11. 该沙丘在6月28日至9月19日的演变过程中变动最大的是( )
A. 沙丘的位置B. 沙丘的走向
C. 沙脊线的位置D. 沙丘的宽度
12. 9月25日至11月14日该沙丘一直维持两条沙脊线的过渡态,是由于这段时间( )
A. 主导风向稳定且风力强B. 主导风向多变且风力弱
C. 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D. 降水量小,植被覆盖率低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图示意某河谷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河谷地区地壳经历了( )
A 1次上升运动B. 1次下沉运动
C. 2次上升运动D. 2次下沉运动
14. 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
A. 河流阶地B. 三角洲
C. 冲积扇D. 河漫滩
图是我国黔西北某地区沉积岩层构造剖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示意该地区的三个断层。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②①D. ④③①②
16. 图中断层可能是同时期形成的是( )
A. 甲和乙B. 甲和丙
C. 乙和丙D. 甲、乙和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分二至为四个重要的节气,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图为某时刻的日照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指出该日北半球的节气,并说出判断依据。
(2)说出该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说出图示时刻A地的地方时,并比较该日AB两地夜长时间的长短。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某日某时刻某半球示意图,弧ACB为晨昏线,0为地心,C点午夜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且C点距极点M的距离为一年中最远。
(1)说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简述该日图示半球昼夜状况。
(3)对跖点指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分析图中C点对跖点的地理坐标,并判断其所处的国家。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北麓分布有不同时期形成的褶皱背斜丘陵带,这些背斜丘陵带顶部由一系列不相连的丘顶组成。天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多的地区,发源于天山的玛纳斯河流出天山后在北麓地带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地貌。图为玛纳斯河山前冲洪积扇分布示意图。
(1)推测天山北麓背斜丘陵带顶部的丘顶不相连的主要原因。
(2)简述在图示冲积扇形成过程中天山北麓背斜丘陵带的作用。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来水来沙过程、河槽和滩岸的构成物质等因素影响,河流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墩江是黑龙江右岸支流松花江的北源,嫩江流域上游处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界地带,流域内断裂发育,但目前构造运动不活跃。图是嫩江上游河型转化示意图,顺河流方向依次为低坡度高弯曲度的曲流河(河段I)、高坡度高弯曲度的曲流河(河段Ⅱ)、低坡度的网状河(河段Ⅲ)。
(1)说出冻土发育对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
(2)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相较于河段I,河段Ⅱ河道弯曲度下降的原因。
(3)推测河段Ⅲ由曲流河转变为网状河的原因。
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一)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北京时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1. 从火箭点火发射到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期间,北京( )
A. 昼渐长,夜渐短B. 昼渐短,夜渐长
C. 昼先渐长后渐短D. 夜先渐长后渐短
2. 火箭点火发射时,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
A. 小于四分之一B. 大于四分之一,小于二分之一
C. 大于四分之三D. 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3.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时,纽约(40°43'N,74°W)的区时是( )
A. 4:31B. 8:40C. 14:31D. 16:40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从火箭点火发射到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经过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再向南,在此期间北京昼先渐长后渐短,故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2题详解】
火箭点火发射时,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此时国际日界线地方时为13:31。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与北京处于同一日的范围约为13.5:24;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故D正确;故排除A、B、C,选择D。
【3题详解】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7月20日21时40分;此时纽约所在时区为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纽约的区时是8:40,故B正确;故排除A、C、D,选择B。
【点睛】自然日界线的概念:地方时为0点(24点)所在的经线。自然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不断移动。沿地球自转的方向,0点(24点)的西侧比东侧少一天。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实际情况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其西侧比东侧多一天。
图示意世界部分区域昼夜分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时刻( )
A. 甲、乙之间的线段为昏线B. 丙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小
C. 乙地自转角速度最大D. 乙、丁两地的太阳高度相等
5. 乙地的经度是( )
A. 0°B. 15°EC. 75°WD. 180°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 甲乙线由夜晚进入白天,故为晨线,故A排除;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故丙地的自转线速度不是最小,B排除;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相等,故C排除;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故乙、丁两地的太阳高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择D。
【5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得,甲地所在经线为夜半球中心,即地方时为00:00,乙地所在经线为晨线与赤道交点,故为6:00,因此两地地方时相差6个小时,经度相差90度,则乙地与150°E,相差三个方格,即相差135°。则乙地经度为75°W,故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点睛】地球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h。(2)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
下图示意某天文网站展示的2022年相邻两月同一天济南市(37°N,117°E)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6. 该天文网站使用时间最接近( )
A. 北京时间B. 纽约时间C. 东京时间D. 国际标准时间
7. 2022年(n-1)月11日→n月11日,济南市( )
A.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B. 室内正午采光面积缩小
C. 日出方位逐渐偏南D. 距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近
【答案】6. A 7.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济南的经度位置可知,济南属于东八区。读图可知,图中12时时济南的太阳高度最大,由此可以推断,该天文网站使用的时间最接近东八区区时---北京时间,A正确;纽约时间是西五区区时,东京时间是东九区区时,国际标准时间是中时区区时,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济南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读图可知,(n-1)月11日→n月11日的太阳高度在变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济南市正午日影逐渐变长,A错误;室内正午采光面积扩大,B错误;昼长渐短,日出方位逐渐偏南,C正确; 距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D错误。故选C。
【点睛】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雌蚜山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山势嵯峨,怪石林立,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区。左图为崚蚜山花岗岩造型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嶝蚜山主要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9. 形成嶝蚜山花岗岩造型景观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
A. 沉积作用、风化作用B. 地壳抬升、侵蚀作用
C. 变质作用、地壳下沉D. 岩浆入侵、地壳抬升
【答案】8. B 9. D
【解析】
【8题详解】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嶝蚜山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典型的花岗岩,结合材料可得,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丁为沉积岩和变质岩,故B正确;故选择B。
【9题详解】
结合题意,本道题考查内力作用,故排除AB;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在地球内应力的高温积压作用下,成岩地区的地壳发生褶皱和破裂。地壳下的岩浆沿着褶皱隆起的地方和破裂的缝隙向地壳表层上升侵入。侵入的时候,冷却凝结成岩,构成地表山地的地下核心部分。花岗岩出露过程。这是地壳持续抬升和外营力剥蚀同时作用的过程。故D正确,C错误、故选择D。
【点睛】地壳表面的形态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花岗岩山地从成岩到成山,大致都要经过三个阶段。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在地球内应力的高温积压作用下,成岩地区的地壳发生褶皱和破裂。地壳下的岩浆沿着褶皱隆起的地方和破裂的缝隙向地壳表层上升侵入。侵入的时候,冷却凝结成岩,构成地表山地的地下核心部分。花岗岩是深层侵入岩。 2)花岗岩出露过程。这是地壳持续抬升和外营力剥蚀同时作用的过程。这次的抬升,可能是上次构造运动的延续,也可能是有一次构造运动。然而,大自然的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在山地—形成时就活跃起来。在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覆盖在花岗岩上面的山体表层被侵蚀掉,花岗岩直接露出来。
反向沙丘是指在相反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有两个落沙坡,分别对应两个风向。当主风向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大于反向风时,在主风向作用下形成横向沙丘,但当反向风势力增强时,沙丘顶部向原主风向方向移动,从而形成反向沙丘。反向沙丘广泛存在于有两个相反方向风的沙漠地区。图是我国腾格里沙漠某沙丘随时间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由横向沙丘转变为反向沙丘,该地区的主风向( )
A. 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B. 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C. 由西南风转为东北风D. 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11. 该沙丘在6月28日至9月19日的演变过程中变动最大的是( )
A. 沙丘的位置B. 沙丘的走向
C. 沙脊线的位置D. 沙丘的宽度
12. 9月25日至11月14日该沙丘一直维持两条沙脊线的过渡态,是由于这段时间( )
A. 主导风向稳定且风力强B. 主导风向多变且风力弱
C. 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高D. 降水量小,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10. A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反向沙丘是指在相反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沙丘,再根据腾格里沙漠位置示意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西北方地区,横向沙丘主导风向应为西北风,反向沙丘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横向沙丘转变为反向沙丘,该地区的主风向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11题详解】
沙脊线是沙丘上的一种特征线,指沙粒在沙丘背风坡自由滑落的坡度线。当地盛行西北风,沙丘西北坡风力较大,坡度和缓而背风的东南坡较为陡峭;当地盛行偏东南风,较为陡峭的东南坡变为缓坡,原本和缓的西北坡变的较为陡峭,沙丘脊线也随之发生偏移。故变动最大的为沙脊线的位置,故C正确;沙丘的位置,变化不大,故排除A;沙丘的走向与盛行风向垂直,故变化不大,故B排除;风向的改变对沙丘的宽度变化不大,故D排除;故选择C。
【12题详解】
9月25日至11月14日该沙丘一直维持两条沙脊线的过渡态说明此时主导风向不固定,此时主导风向多变,且风力较弱,故沙丘脊线变化不大,故B正确,排除A;该区域植被稀疏,沙脊线变化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故排除C、D,故选择B。
【点睛】沙丘的沙脊线与盛行风向垂直,迎风坡比较缓,背风坡比较陡。根据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主要有三种方法:1、缓坡、陡坡。新月形沙丘的缓坡,即为风向的迎风坡。2、两翼的延伸方向。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个尖角),顺着风向延伸。3、沙丘的凸出方向:沙丘凸出的方向,即为迎风坡。
因河谷底部的河流下切,而被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的地貌称为河流阶地。阶地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图示意某河谷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河谷地区地壳经历了( )
A. 1次上升运动B. 1次下沉运动
C. 2次上升运动D. 2次下沉运动
14. 甲地的地貌类型是( )
A. 河流阶地B. 三角洲
C. 冲积扇D. 河漫滩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结合材料可得,共有一级阶梯,故经历了一次抬升,故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14题详解】
河漫滩是河谷底部河床两侧,汛期时常被洪水淹没平坦低地。故图示为河漫滩,故D正确;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为河流阶地。故A排除;三角洲是在河口形成的,故B排除;冲积扇是山区河流或者季节性洪水,在山区流动,由于地势陡峭,流速加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故C排除;故选择D。
【点睛】地壳抬升使得该地区河流海拔突然升高,在侵蚀基准面没变的情况下,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就会剧增,导致阶地面露出、阶地坡形成。之后地壳间歇性地抬升,河流继续侵蚀堆积过程,就出现多级阶地。(多级阶地以最新露出水面,即洪水位上第一级阶地为一级阶地,从下往上递增。一般来说,最上一级的阶地年代最老。)
图是我国黔西北某地区沉积岩层构造剖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示意该地区的三个断层。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②①D. ④③①②
16. 图中断层可能是同时期形成的是( )
A. 甲和乙B. 甲和丙
C. 乙和丙D. 甲、乙和丙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所以越往下的岩层年代越老,越往上的岩层年代越新,故②形成年代最早,①次之,③次之,最后形成的沉积岩层为④。故B正确;故排除A、C、D,选择B。
【1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得,甲、乙、丙示意该地区的三个断层。乙和丙切穿了③地层,没有切穿④地层,故可能为同一时期的形成,故C正确;甲断层切穿④地层,故与乙和丙不是同一时期形成,故排除A、B、D,故选择C。
【点睛】岩层的形成顺序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遵循两个规则:①下老上新: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岩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侵入岩新;③先形成后断裂:断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原有岩层老,断层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分二至为四个重要的节气,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图为某时刻的日照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指出该日北半球的节气,并说出判断依据。
(2)说出该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3)说出图示时刻A地的地方时,并比较该日AB两地夜长时间的长短。
【答案】(1)节气:夏至。依据: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3)图示时刻A地的地方时为15:00。A,B两地夜长时间相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时刻的日照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
【小问2详解】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对于南半球来说,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递减。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B点所在的晨昏线是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是6点,所在经度应是15°W,A点所在经线与60°W组成一个大圆,经度为120°E,地方时=6:00+(120+15)/15=15:00。A、B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同一纬线上夜长时间相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某日某时刻某半球示意图,弧ACB为晨昏线,0为地心,C点午夜时太阳位于正南方,且C点距极点M的距离为一年中最远。
(1)说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2)简述该日图示半球的昼夜状况。
(3)对跖点指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分析图中C点对跖点的地理坐标,并判断其所处的国家。
【答案】(1)(23°26'S,120°E)
(2)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C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60°W,则其对跖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C点为晨昏线的最南端,且此时距极点M最远,可知其纬度为66°34's,则其对跖点的纬度为66°34'N;综上可知,C点的对跖点位于俄罗斯境内。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半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对跖点判断,太阳方位图,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夏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北升起,正北落下;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冬至日,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而南极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6°52',太阳正南升起,正南落下。C点为晨昏线与纬线的的切点,且距极点M的距离为一年中最远,所以此时为冬至或者夏至。C点午夜时太阳位于正南方,说明C点为极昼,且C点位于南极圈,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为极昼。综上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可知C点所在的经线平分了夜半球,120°E经线平分了昼半球,太阳直射120°E。所以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120°E。
【小问2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小问3详解】
由上题可知C点的纬度为66°34′S,C点所在经线与120°E组成经线圈,所以经度为60°W。对跖点指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二者的经度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所以对跖点的经纬度为120°E,66°34'N。所以该点位于俄罗斯境内。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其北麓分布有不同时期形成的褶皱背斜丘陵带,这些背斜丘陵带顶部由一系列不相连的丘顶组成。天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多的地区,发源于天山的玛纳斯河流出天山后在北麓地带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地貌。图为玛纳斯河山前冲洪积扇分布示意图。
(1)推测天山北麓背斜丘陵带顶部的丘顶不相连的主要原因。
(2)简述在图示冲积扇形成过程中天山北麓背斜丘陵带的作用。
【答案】(1)地质时期地壳受水平挤压作用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岩石因张力产生众多裂隙;裂隙被流水侵蚀形成谷地,导致背斜顶部形成一系列不相连的山丘。
(2)背斜丘陵带的背斜顶部易被侵蚀,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背斜丘陵带前坡度骤降,为冲积扇的形成创造了地形条件;背斜丘陵带地势较高,拦截水沙,使冲积扇横向扩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玛纳斯河山前冲洪积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考查地质构造、外力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其北麓分布有不同时期形成的褶皱背斜丘陵带”,丘陵顶部不相连的原因可能为地质时期地壳受水平挤压作用隆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岩石因张力产生众多裂隙,岩性破碎,裂隙被流水侵蚀形成谷地,导致背斜顶部形成一系列不相连的山丘。
【小问2详解】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冲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山坡为重力作用形成。首先背斜丘陵带的背斜岩性疏松,顶部易被侵蚀,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背斜地势较高,丘陵带前坡度骤降,为冲积扇的形成创造了地形条件;此外背斜丘陵带地势较高,拦截水沙使冲积扇横向扩展。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来水来沙过程、河槽和滩岸的构成物质等因素影响,河流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墩江是黑龙江右岸支流松花江的北源,嫩江流域上游处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界地带,流域内断裂发育,但目前构造运动不活跃。图是嫩江上游河型转化示意图,顺河流方向依次为低坡度高弯曲度的曲流河(河段I)、高坡度高弯曲度的曲流河(河段Ⅱ)、低坡度的网状河(河段Ⅲ)。
(1)说出冻土发育对河流侵蚀作用的影响。
(2)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相较于河段I,河段Ⅱ河道弯曲度下降的原因。
(3)推测河段Ⅲ由曲流河转变为网状河的原因。
【答案】(1)减弱河流下蚀;增强河流侧蚀。
(2)与河段Ⅰ相比,河段Ⅱ坡度大、流速快,河流切割地表形成峡谷,峡谷使河流横向迁移受到约束,河道弯曲度较小;河流流向与隐伏断层走向一致,河流易沿断层破碎带发育,不易发生侧向侵蚀。
(3)河段Ⅲ地形平坦,且与上游河段的落差大,利于河水冲破河岸边界;处于山前沉积平原,河道基底为松散沉积物,河岸容易被冲裂,产生大量分汉;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受两侧台地约束,河流不易发生游荡,形成较为稳定的网状河道。
【解析】
【分析】本题以嫩江上游河型转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侵蚀地貌、内力作用对河流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冻土发育提高了土壤的硬度,阻碍了河流的下切侵蚀,增强河流侧向侵蚀。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与河段Ⅰ相比,河段Ⅱ坡度增加,且发育有断层;坡度增加,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致使河谷加深,形成峡谷;侧蚀减弱,不利于河谷加宽和弯曲度增加;同时断层走向与河流流向基本一致,河流易沿断层破碎带发育,河流侧向侵蚀弱,不利于河流的横向发展等。
【小问3详解】
河段Ⅲ由曲流河演变为稳定的网状河,没有成为摆动频繁的辫状河,是由于河段Ⅲ地处河流下游,地势平坦,与上游河段的落差大,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利于河水冲破河岸边界;处于山前沉积平原,河道基底物质疏松沉积物,抗蚀能力弱,河岸容易被冲裂,产生大量分汉;植被覆盖率高对其侧向发育有限制作用,且受两侧台地约束,形成较为稳定的网状河道。
2024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雅安多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雅安多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巴厘岛火山遍布由于, 巴厘岛河流地貌发育过程中, 洪积扇多呈完美扇形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地理+Word版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时刻, 乙地的经度是, 该天文网站使用的时间最接近, 2022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