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试卷.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docx
    • 练习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第1页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第2页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第1页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第2页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试卷.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拔高卷-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另有附加题8分,总得分不超过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5小题,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荫庇/荫蔽    周济/济南    积攒/人头攒动
    B.应和/答应    着陆/着落    混合/混为一谈
    C.系统/系扣    创伤/创造    晕车/晕头转向
    D.星宿/整宿    执拗/拗口    装载/三年五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yìn\yīn,jì\jǐ,zǎn\cuán;B.都读yìng,都读zhuó,都读hùn;C.xì\jì,chuāng\chuàng,yùn\yūn;D.xiù\xiǔ,niù\ào,zài\zǎi;故选B。
    2.下列句子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绝别。
    B.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C.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
    D.在无遮敝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绝别——诀别;C.云宵——云霄;D.遮敝——遮蔽;故选B。
    3.下列内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花苞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句中“花苞”是名词,“摆动”是动词。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C.《五猖会》记叙儿时的鲁迅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逼他背《千字文》,使他兴致全无。
    D.《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数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C.父亲逼鲁迅背《鉴略》,并非《千字文》。故选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道法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语文,也在学其他学科;学其他学科,也在学语文。
    B.能否持之以恒地坚持自主创新,是这个企业渡过难关的关键。
    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二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D.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辨识。B.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C.主语残缺,删掉“令”;D.宾语残缺,在“减排”的后面加“措施”;故选A。
    5.刚步入中学校园,同学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陌生,你学七(1)班组织召开了“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8分)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分)
    (2)【活动二】请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一句话。(2分)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父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朋友, , ;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3)【活动三】活动设置了“我与文学家交朋友”的环节,请你从下面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并结合他的作品简要阐明与他交朋友的理由。(4分)
    (A)朱自清    (B)史铁生    (C)鲁迅
    我选:   理由:
    【答案】(1)示例:自远方欢聚一堂,识新朋路更敞亮。
    (2)不只是顺境中的锦上添花 更是逆境中的雪中送炭
    (3)示例:选择鲁迅。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看到了那个在百草园中听油蛉低唱、听蟋蟀弹琴、翻砖找蜈蚣的童年鲁迅,看到了在三味书屋中习字、对课、描绣像的童年鲁迅,我希望能够成为他的朋友,和他一同感受那些快乐。
    【解析】(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扣住“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运用对偶修辞,写一则宣传标语,语言简练,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示例1:交益友,促成长。
    示例2:自远方欢聚一堂,成友谊相守一生。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的运用。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示例:不只是平日里的嘘寒问暖,更是逆境中的守望相助。
    (3)本题考查识记作家作品。从题目中给出的三个作家中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然后结合其代表作,根据作品的内容或主旨表述理由即可。
    如选择与朱自清交朋友,就是读了《背影》,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表现父子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希望能和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交朋友。
    如选择史铁生做朋友,就是读了他的《我与地坛》了解他与病魔做斗争,积极面对生命的事迹,深刻感悟了他所说的“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意义”。
    如选择与鲁迅交朋友,就是读了他的《藤野先生》一文,了解他弃医从文的原因,感到一个人应以国家命运为己任,人生才有意义。
    二、(1小题,8分)
    6.古诗文名句积累。(最后四空任选两空作答)
    (1)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夜发清溪向三峡, 。 《峨眉山月歌》
    (4)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7)学习有方,学习要做到学思结合:“ , 。”我们还要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正所谓:“ , 。”(《论语》)
    【答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回乐烽前沙似雪 思君不见下渝州 岐王宅里寻常见 强欲登高去 山岛竦峙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随、郎、烽、渝、竦峙、罔、殆、善”等字的写法。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46分)
    三、(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2分)
    【甲】
    《论语》十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
    元好问列传(节选)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
    【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主人日再食
    ②因名曰《野史》
    【答案】提供,给……吃 取名,命名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词语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在主人那里每天只吃两顿饭。食:供养,给……吃。②句意: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东西称为《野史》。名:取名,命名。
    8.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3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堪:能忍受;乐:乐趣。
    9.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3分)
    人物
    表现
    品质
    颜回


    “余”
    艰苦求学,自得其乐

    元好问
    不顾阻挠修史书

    【答案】贤德、安贫乐道 勤奋,坚韧;专注求学 执着、顽强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①空,依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颜回的表现可以概括为:他不仅贤德,而且安贫乐道。据此,填空即可。②空,依据【乙】文中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以概括为:勤奋,坚韧。依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专注求学。③空,依据【丙】文中的“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和“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两句可知,元好问的品质可以概括为:执着、顽强。
    10.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
    B.“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
    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
    D.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选文内容的能力。D.依据【丙】文中的“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而止。”可知,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受到了乐夔的劝阻。故选D。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乙】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丙】元好问,字裕之。七岁便能作诗。十四岁那年,跟随陵川郝晋卿学习,他不学如何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经传和诸子百家,他刻苦学习了六年,成为博学而通达的饱学之士。他下太行山,渡过黄河,外出游学,他写了《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看到了这些诗,认为在近代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于是元好问的名声就震动了京师。……到了晚年,更加把著作作为自己的任务,他认为金立国以后,它的典章制度几乎可以和汉代、唐代相比,现在金国已经灭亡,赶快要把它的历史写下来,而这重大的任务,自己是当仁不让的。当时,金国的那些实录都在顺天张万户家里,元好问就对张万户作了说明,表示自己愿意撰写《金史》,后来被乐夔所阻止而中了。元好问说:“不能让一个朝代的事迹泯灭而不传下去。”因此就在自己家里建造了一座亭子,自己就在里面撰写金代的历史,(因为不是政府交给他的写作任务) 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东西命名为《野史》。凡是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元好问都认真进行采集,他把听到的一点一滴都用小的纸条、小的字体记录下来,一直到一百多万字。
    11.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首联中的 、 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2分)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1)客路 行舟 (2)示例: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之上。
    【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本诗前两句的意思是: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的绿水间。一个“客路”,一个“行舟”就点明了诗人旅者身份。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的能力。“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
    示例: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船行江中,春风吹拂,船帆高挂,船行平稳而轻快。
    四、(8小题,30分)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2~15题。(13分)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经过近百年的不懈努力,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项保护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完善,研究、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建立。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有责任、有使命为全国文博单位蹚出一条文物科技创新之路。
    材料一: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目前,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辅之以抢救性保护的新阶段。强调预防性保护,是文物保护发展新阶段的要求。
    ②预防性保护的第一步是做好风险监测。既要监测文物本体的病害,也要监测文物所处环境的变化。环境,包括文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每年有大量的观众涌入故宫,他们的到来会对建筑、文物产生影响,带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这也是故宫要面对的挑战。
    ③监测之外,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和干预。和人一样,文物也需要定期进行体检。自动监测和人工巡查结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的来讲,就是要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及时处理”的古建筑保护管理模式。目前,故宫已初步形成相对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与应对体系。
    ④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预防性保护手段——数字化。即使文物因为不可抗力遭到损坏,因为留存有完整的数据资料,仍可以将其重新恢复。文物保护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所有文物终有一天可能会消亡,而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物“永生”。
    材料二:
    ①据统计,故宫已拥有全部186万件/套院藏文物的文物信息资源,85万件/套院藏文物影像,采集制作了1500余件院藏文物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古建筑的数字化进度则要慢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规模太大,建筑结构复杂,细节纹理多,数字化高保真还原的难度较高。
    ②文博单位紧跟数字化的步伐还有些慢,一方面是投入不足,一方面是人才不够,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急需技术的攻关,要建立文物保护领域的高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它可以汇聚各个领域的文保人才,推动建立健全文物保护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链条。针对文物材料劣化和结构失稳、文物科学认知与健康评估和文物保护功能材料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深入研究文物劣化机理,突破文物性能维持与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强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③文物保护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在,文物科技创新已经纳入国家规划,但真正落实,还是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文物保护,强调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少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的开发就成了无本之木。我们不能搞“拿来主义’,不能直接从其他学科领域照搬文保方法,要联合攻关,形成文物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成套技术。
    材料三:
    ①人才是战略性创新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制度环境。在王旭东看来,故宫博物院要成为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让他们能有事干,还要心情愉快地干。做到“人尽其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年来,故宫实施了“英才计划”,加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人才后备力量建设;还推进实施“太和学者”计划,让青年人出去踏踏实实交流学习几个月到一年,也吸引其他国家的学者带着课题到故宫来展开中长期研究。第一批“太和学者”计划人员已经遴选完毕。
    ②故宫建立了自己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同时与一些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鼓励年轻人继续学习、深造。“我常说故宫博物院的“四大愿景’,人才队伍建设和四大愿景要匹配。”王旭东说。要有一流的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故宫才能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故宫才能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开拓视野、扩大交流,故宫才能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2.关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以预防性保护为主、辅之抢救性保护的新阶段。
    B.数字化是重要预防性保护手段,文物可能会消亡,但是数字化能使文物“永生”。
    C.预防性保护要风险监测,既包括文物本体的病害,也包括文物所处环境的变化。
    D.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会给故宫环境带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B.根据材料一第④段“文物保护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所有文物终有一天可能会消亡,而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物‘永生’”可知,数字化在某种程度上使文物“永生”,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永生。本项“但是数字化能使文物‘永生’”分析错误;故选B。
    13.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3分)
    A.文物保护工作要做好监测,故宫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文物监测与应对体系。
    B.目前,故宫已经拥有所有院藏文物的文物信息资源、院藏文物影像和三维模型。
    C.因为古建筑存在数字化进度慢等难题,所以对其数字化高保真还原的难度较高。
    D.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还把文物科技创新纳入国家规划。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目前,故宫已初步形成相对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监测与应对体系”可知,本项“故宫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文物监测与应对体系”缺少“不可移动”这一限定与原意不符;B.根据材料二第①段“据统计,故宫已拥有全部186万件/套院藏文物的文物信息资源,85万件/套院藏文物影像,采集制作了1500余件院藏文物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可知,故宫已经拥有所有院藏文物的文物信息资源,部分院藏文物影像和三维模型。本项内容分析错误;C.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古建筑的数字化进度则要慢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建筑规模太大,建筑结构复杂,细节纹理多,数字化高保真还原的难度较高”可知,古建筑规模太大,建筑结构复杂,细节纹理多,数字化高保真还原的难度较高所以数字化进度则要慢一些。本项因果倒置;故选D。
    14.下面是综合材料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文物保护工作还要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制度环境。
    B.文物保护要加快建立健全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链条。
    C.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各项保护管理措施已经基本建立研究、保护、传承的体系。
    D.只要有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故宫就能够跻身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要有一流的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故宫才能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要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故宫才能成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要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开拓视野、扩大交流,故宫才能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可知,要有一流的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和广泛积极的交流,才能使故宫才能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本项分析不全面;故选D。
    15.小元毕业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受邀参加了一档文化节目,请你结合材料,补充小元的发言。(4分)
    主持人:您认为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主要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呢?请就其中两点谈谈您的看法。
    小元:



    【答案】①挑战: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大量观众的涌入)会给文物环境带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 措施:做好风险监测,既要监测文物本体的病害,也要监测文物所处环境的变化。对文物进行定期体检,还要进行有效干预和控制。
    ②挑战:文物因为不可抗力遭到损坏甚至消亡。/文物本体的病害。 措施:加快文物数字化的进程,留存文物完整的数据资料。
    ③挑战:文博单位紧跟数字化的步伐还有些慢,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人才不够。/古建筑的数字化进度较慢。 措施: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文物保护领域的高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制度环境。
    ④挑战:文物材料劣化和结构失稳。 措施:深入研究文物劣化机理,突破文物性能维持与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技术瓶颈。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启示。
    ①挑战: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每年有大量的观众涌入故宫,他们的到来会对建筑、文物产生影响,带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这也是故宫要面对的挑战”可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大量观众的涌入)会给文物环境带来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措施:根据材料一第②段“既要监测文物本体的病害,也要监测文物所处环境的变化”和材料一第③段“监测之外,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控制和干预”可直接提炼出对文物的保护措施。
    ②挑战:根据材料一第④段“文物因为不可抗力遭到损坏,文物保护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所有文物终有一天可能会消亡”可知,文物因为不可抗力遭到损坏甚至消亡。措施:根据材料一第④段“因为留存有完整的数据资料,仍可以将其重新恢复”可知,应该加快文物数字化的进程,留存文物完整的数据资料。
    ③挑战: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文博单位紧跟数字化的步伐还有些慢,一方面是投入不足,一方面是人才不够”可直接提炼出文博单位的挑战。措施:根据材料二第②段“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急需技术的攻关,要建立文物保护领域的高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提炼出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文物保护领域的高水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措施。加大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制度环境。
    ④挑战:根据材料第二②段“针对文物材料劣化和结构失稳、文物科学认知与健康评估和文物保护功能材料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可提炼出文物材料劣化和结构失稳。措施: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深入研究文物劣化机理,突破文物性能维持与提升、文物数字化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度,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文物大国向文物保护强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可提炼出针对文物材料劣化和结构失稳问题的措施。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17分)
    笔走红对联
    张金凤
    ①自家的酒酿,香气顶开坛罐的泥封,四处飘散;院角的蜡梅花已经暗香涌动,与酒香呼应;灶下,柴草毕剥燃烧,烈焰把蒸馍煮肉的香气推送出户,混杂在北风里。腊月底真迷人啊!一年的劳碌奔波终于可以稍作停息,坐下来,泡一壶酽茶,在年根儿的驿站口,慢慢打量走过的和将来的日子。
    ②他把茶壶向桌角推了推,从容地铺开大红的纸,按照心中的尺寸,用竹刀把红纸裁开。就像农田劳作时,触摸犁铧下肥沃的田地;就像荷锄暮归时,远远看见自家的柴门一样,他内心满含希冀和安恬。
    ③他取了蜡梅花上的雪,雪的白抱紧了墨的黑,并成为黑的一部分,把砚台和墨块濡湿。墨块在清澈雪水的滋润下,流淌出绵软的墨汁。
    ④砚台坚硬,狼毫柔软,手腕轻挥,墨迹落在大红的门联纸上,仿佛在这红色山林里一开乾坤。多么神奇啊,最单调最沉闷的黑色,一旦落脚到红纸上,立即就有了神采,就是越过龙门的鲤鱼,点了双睛的飞龙。纸上墨花开放就是锦上添花,就是无尽的锣鼓点敲出的喜庆。
    ⑤他写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脊梁直了些,呼吸畅了些。未来的路不管是坦途还是坎坷,总是充满希望,在对联纸上写下豪情和梦想,写下对生活的坦诚接纳。曾经的风雨柴门,在一年年的对联更替中换成了大扇的铁门;当年的泥土院落,如今也停进了轿车。不管生活节奏变得多么快,每年手书对联是他虔诚的仪式,只有亲自写下、张贴了内心的渴望,这个年才过得火热而踏实。
    ⑥握笔的手,曾经修长细嫩,那是刚从父亲手中接过笔墨的青春岁月。给父亲研墨多年,老人终于放心让他书写自家的对联,撑起自家的门面。后来,这双手在劳动中变得粗糙坚硬,它们握紧铁铸和木制的农具,用汗水铸就生活的基础。如今,这双手中的老茧竟然逐渐蜕去,它们更常握紧的是各种农机的操纵杆和方向盘。也许如今的孩子很难接过笔手写对联了,但是每年回家一起贴春联、过春节却是雷打不动的规矩。
    ⑦写下的对联就像规划好的蓝图,一副副对联张贴在街门上、堂屋门上、房门上,周围仿佛立即产生了某种秩序,按照他所写下的在推进。生活岁月的万千感慨、风雨沧桑,此刻只化作楷篆隶草中的笔走龙蛇,平仄起收中的一往无前。
    ⑧墨迹投射出一家人的心气。新年的气象在“红梅吐蕊”的汉字中展现,新年的希冀在“竹报平安”的对联上腾飞。对联的纸就像面前铺开的日子,都是充满希望的红色。起笔未必周全,收笔一定完美,每一笔都要见功力,驾驭眼前的笔,犹如驾驭眼前的生活。
    ⑨终于迎来了贴对联的除夕日。红对联是一场吉祥的风,吹遍每一户门庭。老人们表情庄严地站在门前,眯缝着眼端详,笑容里有安慰,有感恩,更有希冀。一副左右对称的火红对联,是他们一年来辛苦奔走的奖状,是乡村长冬里难得的锦华,是点响春天的爆竹。青年人从外乡千山万水地赶回家,接受年的洗礼,接受红对联的提点。幼时,他给父亲研墨,抻着对联纸,并将那神圣的文字放在初蒙的心海。现在,他跟父亲念着吉祥的对联,诵着世间最美好的诗歌,仿佛隆重地给自己的家门,给自家的日子,穿上新衣。头发花白的母亲站在灶房门口,看着父子俩在贴红对联,眼神安详而从容。她手上还握着饺子皮,围裙上粘着菜叶。她顾不上仔细端详对联上的字,但是她最懂对联里的日子。
    ⑩出门见喜,接祥纳福,六畜兴旺,囤满仓实,四季平安,家宅吉庆。这些小小福贴如红色的小鲤鱼,在庭院和居室里活泼地游动,各自找到了它们的安身之处。箱柜上、粮囤上、炕头上、瓦罐上、灶顶上、猪圈的栅栏门上、鸡舍的瓦瓣上、门前的树上,都开了吉祥的花朵,还有那么多小小的、只有一个字的红帖,只写了个“有”字,“有”就是一切,就是富足。将它压在炕席底下,粘在板凳腿上,贴在屋顶储存地瓜的棚子上,用一撮土栽进萝卜白菜的地窖上,红光闪耀的屋里屋外,真的一切都有了。
    ⑪北风将天空洒扫明净,喜鹊灵巧地从门前飞过,在一片祥瑞的红光中扇动着它们的翅膀,把瑞气和喜庆荡满了庭院、屋梁、树梢和整个天空,把愉悦与吉祥漾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月18日,有改动)
    16.选文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答案】第①段用生动的语言写了腊月底独有的香气:酒的香气、蜡梅的香气和蒸馍煮肉的香气等;渲染了腊月底浓郁的年关气息,同时也为下文“他”写对联做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段作用。结合第①段“自家的酒酿,香气顶开坛罐的泥封,四处飘散;院角的蜡梅花已经暗香涌动,与酒香呼应;灶下,柴草毕剥燃烧,烈焰把蒸馍煮肉的香气推送出户,混杂在北风里。腊月底真迷人啊”可知,本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了腊月底独有的香气:酒酿的香气、蜡梅花的暗香和蒸馍煮肉的香气等;以各种香气渲染了腊月底迷人浓郁的年关气息;结合第②段“他把茶壶向桌角推了推,从容地铺开大红的纸,按照心中的尺寸,用竹刀把红纸裁开”可知,第①段的内容同时也为下文“他”写对联做了铺垫。
    17.春节期间,小喜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
    B.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
    C.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
    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及运用。A.结合“迁入新宅”“搬进高楼”可知,对联是与乔迁新居有关;B.结合“洞房花烛”可知,对联是与新婚有关;C.结合“春满人间百花吐艳”可知,对联与新春有关;D.结合“年享高龄椿萱并茂”可知,对联与贺寿有关;故选C。
    18.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但是她最懂对联里的日子”,应该如何理解?(4分)
    【答案】“她”既懂得对联写下了过去一年来辛苦奔劳的努力,也写下了青年人回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满足,还写下了对新的一年四季平安、接祥纳福,更加富足的日子的希冀,“懂得”准确地表达出“她”内心的感恩、满足和希望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段。结合第⑨段“老人们表情庄严地站在门前,眯缝着眼端详,笑容里有安慰,有感恩,更有希冀。一副左右对称的火红对联,是他们一年来辛苦奔走的奖状,是乡村长冬里难得的锦华,是点响春天的爆竹。青年人从外乡千山万水地赶回家,接受年的洗礼,接受红对联的提点”“头发花白的母亲站在灶房门口,看着父子俩在贴红对联,眼神安详而从容。她手上还握着饺子皮,围裙上粘着菜叶”,第⑩段“出门见喜,接祥纳福,六畜兴旺,囤满仓实,四季平安,家宅吉庆。这些小小福贴如红色的小鲤鱼,在庭院和居室里活泼地游动,各自找到了它们的安身之处”可知,第⑨段画线句“但是她最懂对联里的日子”是指母亲看着红对联,她懂得这火红的对联,是过去一年来辛苦奔劳的努力的奖状;她懂得这对联里蕴含着青年人从外乡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心满意足;更懂得这对联里寄托着家人们对新的一年四季平安、家宅吉庆、接祥纳福,更加富足的日子的希冀;这“懂得”表现了母亲对现在的生活的满足与欣慰,内心的感恩与希冀。
    19.选文中的“他”未点明具体的名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情感加以分析。(6分)
    【答案】通过“他”——一名普通农民的身份,透露出春节写对联、贴对联的传统习俗已经深入人心;通过“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写对联的笔,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用“他”来泛指,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更能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表达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使命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文章情感主旨。结合第②段“他把茶壶向桌角推了推,从容地铺开大红的纸,按照心中的尺寸,用竹刀把红纸裁开。就像农田劳作时,触摸犁铧下肥沃的田地;就像荷锄暮归时,远远看见自家的柴门一样,他内心满含希冀和安恬”可知,“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是一到春节就要握笔写春联,贴春联,由此可见春节写对联、贴对联的传统习俗已经深入人心;结合第⑥段“握笔的手,曾经修长细嫩,那是刚从父亲手中接过笔墨的青春岁月。给父亲研墨多年,老人终于放心让他书写自家的对联,撑起自家的门面。后来,这双手在劳动中变得粗糙坚硬,它们握紧铁铸和木制的农具,用汗水铸就生活的基础。如今,这双手中的老茧竟然逐渐蜕去,它们更常握紧的是各种农机的操纵杆和方向盘”可知,“他”从父亲手里接过写对联的笔,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人间传承;结合第⑨段“青年人从外乡千山万水地赶回家,接受年的洗礼,接受红对联的提点。幼时,他给父亲研墨,抻着对联纸,并将那神圣的文字放在初蒙的心海。现在,他跟父亲念着吉祥的对联,诵着世间最美好的诗歌,仿佛隆重地给自己的家门,给自家的日子,穿上新衣”可知,“他”泛指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未点明具体的名字,却让读者联想到每一个与春节写对联、贴对联有关的人,更加具有普遍意义,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心理共鸣,以此来表达每一个“他”都应有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第三部分 写作(共50分)
    五、(1小题,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妈妈看到孩子正在用几倍速模式观看一部电影。妈妈:“你不慢慢欣赏,会错过很多精彩的。”
    孩子:“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妈妈和孩子的话,似乎都有道理。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的书写要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答案】例文
    把握“快与慢”的艺术,让人生更精彩
    有人说“快”是一杯烈酒,一杯下肚,满口辛辣和滚烫,也有人说“慢”是一杯白茶,反复咀嚼,才能唇齿之间留香满怀,去了快,人生毫无波澜,虽然安稳却不免平淡;少了快,人生便如浮花掠影,走马观花,生命毫无深度,如此,快慢结合,张弛有度,方得人生之本味。
    快是一种激情,一种速度。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快,手机嘀嘀的铃声提醒你结束一个又一个日程,快速发展与变革的社会呼唤你快速地改变。因为有了快,我们的一天24小时都满满当当充实无比;因为有了快,我们才迎来了这样一个从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盛世;同样还是因为快,世界一天天变得开放,人类的能动性发挥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于是我们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触摸到那个更加美好的自己。
    慢是一种闲适,一种对生活的享受和热爱。犹记得那个午后,摇着摇椅,扇着蒲扇,看梧桐树的影子在墙壁上慢慢地走动,与街坊邻居闲话家常,生活简单而缓慢,却有滋有味儿。在慢悠悠的节奏中,我们触碰到的是生活本身,听到的是生活的呼吸,捧一卷纸书坐在盛夏的午后。是慢,让我们倾听树叶的气息,感悟书籍的真谛,邀三五好友欣赏花园,交心品茗;是慢,让我们摆脱现在聊天工具的桎梏,亲身去感悟那绵绵的情意,选个晴朗的夜空,抬头细数天上的繁星;是慢,让我们在时光的洪流中截取一丝浪漫的文化气息,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赏,你所拥有的是这个世界。
    快与慢需要结合,你可以坐在高铁列车上拿出一本纸书慢慢地读,你可以也可以用手机联络朋友,几个人一起在马路上慢慢的散步;你还可以在工作日尽情地投入工作,然后在休息日给自己的心一个宁静的港湾。快与慢原本就不在于外界的社会,而在于你的心。让你的心快慢结合,张弛有度,这样才能在高压的快节奏社会中,依然过得宁静而美好,如菊一般淡雅芬芳。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把握好“快慢”的艺术,成就精彩人生吧。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妈妈的话“你不慢慢欣赏,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可知,妈妈突出强调要关注生活的细节、过程,要慢一点,这样才能更细致地感受生活的美好。结合孩子的话“这样可以节省出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可知,孩子突出强调的是要提高速度进而节省时间,进而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吗,突出的是“快”的作用。妈妈和孩子的话分别代表了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慢节奏的生活,注重细节、过程;一种是快节奏的生活,注重速度和进度。实际上两种节奏不是完全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补充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快节奏的生活,一天24小时都满满当当充实无比;但是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慢下来,享受生活,热爱生活。但是什么时候要快,什么时候要慢下来,快节奏有什么样的好处,慢生活有什么样的好处,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快与慢之间有没有一个平衡点,“快”与“慢”会不会相互转化?这些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可以由此立意,从以上问题出发,去思考和立意。
    第二、思路点拨。本文可以写记叙文,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可以写自己一直非常忙碌地学习,忽略了生活中的那些小的、真实的、值得品味的美好,在某人的提醒或者某个契机下,自己有所感悟,认识到生活应该是快慢结合的,一味地快让自己非常累而且失去了快的价值。议论文则是谈“快”和“慢”的关系,互补关系,分别的好处等。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文体特点,一定要充分发挥文体的特点,不要文体不分。
    【附加题】(8分)
    21.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请回答下面问题。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
    (1)以上情节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是因为 。(4分)
    (2)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4分)
    【答案】(1)五猖会 父亲要求“我”背诵《鉴略》后才能去看五猖会。 (2)“我”终于硬生生地按父亲的要求将书背了出来,去看五猖会,但是心情低落,已经全无兴趣。批判了强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第一空:根据选段中父亲要求“我”背书的情节可知,出自《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第二空:根据原著中的“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是因为父亲要求“我”背诵《鉴略》后才能去看五猖会。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和主旨。
    第一问:根据原著中的“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可知,这件事情的结果是“我”终于硬生生地按父亲的要求将书背了出来,去看五猖会,但是心情低落,已经全无兴趣。
    第二问:《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 拔高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测试卷- 拔高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测试卷-拔高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州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拔高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