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云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展开云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一年级上学期教学测评期中卷
生 物
一、选择题
1. 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C. 细胞学说提出的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D. 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综合为以下几条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B、施莱登和施旺为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并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AB正确;
C、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细胞学说提出的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未阐释差异性,D错误。
故选D。
2. 下列哪一事实不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 )
A. 单细胞生物变形虫能进行摄食和分裂
B. 人和高等植物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 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 立定跳远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的意义:阐明了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详解】A、单细胞生物变形虫能进行摄食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能进行多种生命活动,A不符合题意;
B、人和高等植物是多细胞动物,其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不符合题意;
C、离体的叶绿体是细胞器,不是细胞,C符合题意;
D、立定跳远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正确结构层次的是( )
①皮肤;②上皮组织;③上皮细胞;④一只青蛙;⑤血红素分子; ⑥新型冠状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⑧某森林中的所有蛇;⑨一片桃园;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⑧⑨
D. ⑤③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皮肤属于器官;
②上皮组织属于组织;
③上皮细胞属于细胞;
④一只青蛙属于个体层次;
⑤血红蛋白是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属于种群;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蛇,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
⑨一片桃园包括其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③→组织②→器官①→个体④→种群⑦→群落⑩→生态系统⑨,B正确。
故选B。
4. 生物科学要研究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B. 高等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C. 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D.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一个大肠杆菌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A正确;
B、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B正确;
C、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构成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多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 转换高倍镜时,需先升高镜筒再转动转换器,并依次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C. 要将低倍镜下位于视野左上角的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D. 与低倍镜相比,转换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亮
【答案】A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要点:(1)找: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目标并调节至清晰。(注:必须先观察目标至清晰)(2)移: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3)转:转动转换器,换为高倍镜。(4)调:调节光圈或反光镜及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正确;
B、转换高倍镜时,不需要升高镜筒;而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并细准焦螺旋,不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
C、“偏哪儿往哪儿移”,要将低倍镜下位于视野左上角的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应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错误;
D、与低倍镜相比,转换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暗,而不是变亮,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草履虫;②眼虫;③大肠杆菌;④支原体;⑤发菜; ⑥酵母菌;⑦衣藻
A. ①③④⑦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2、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3、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草履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②眼虫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③大肠杆菌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④支原体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⑤发菜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⑥酵母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⑦衣藻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综上所述,③④⑤属于原核生物,C正确。
故选C。
7. 据《科学》杂志近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需借助显微镜就可用肉眼看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它可长到2厘米,形状和大小和人类睫毛相似。下列有关华丽硫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
B. 同时含有DNA和RNA
C. 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
D. 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生物。
【详解】A、据题,华丽硫细菌是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A正确;
B、华丽硫细菌是原核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B正确;
C、华丽硫细菌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没有线粒体,C错误;
D、华丽硫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8.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B. 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C. 含有蛋白质和核酸,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排查感染者
D. 其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 DNA 或 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才能繁殖,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RNA)构成,通过核酸检测可以排查感染者,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D错误。
故选D。
9. 图表示组成人体活细胞的元素或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化合物的含量,则a属于有机物
B. 若该图表示化合物的含量,则b在细胞中是良好的溶剂
C. 若该图表示元素的含量,则a在脂质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糖类
D. 若该图表示元素的含量,则b为生命的核心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有机物达几千种之多,约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它们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机物中主要由四大类分子所组成,即蛋白质、核酸、脂类和糖,这些分子约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
【详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因此a表示无机物水,A错误;
B、若该图表示化合物的含量,则a(水)在细胞中是良好的溶剂,B错误;
C、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脂质中O含量明显低于糖类,C错误;
D、C(b)是生命的核心元素,D正确。
故选D。
10. 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
B. 微量元素镁参与构成叶绿素
C. 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D. 磷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功能:①组成复杂化合物;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
【详解】A、碘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A正确;
B、镁是大量元素,参与构成叶绿素,B错误;
C、铁元素参与组成血红蛋白,人体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C正确;
D、磷参与磷脂构成,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之一,D正确。
故选B。
11. 科学家在对离体蛙心进行实验中发现,用不含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蛙心,蛙心的收缩不能维持;用含少量钙和钾的钠盐溶液灌注时,蛙心则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该实验说明这两种无机盐( )
A. 为蛙心的持续跳动提供能量
B. 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离子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钙盐和钾盐不具有提供能量的作用,A错误;
B、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但是本实验未体现,B错误;
C、用不含钙的生理盐水灌注蛙的心脏,收缩不能维持;用含有少量钙和钾的生理盐水灌注时,蛙的心脏可持续跳动数小时。蛙心脏的细胞收缩与持续跳动属于生命活动的范畴,因此两者对比分析,能说明钙盐和钾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正确;
D、无机盐有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的作用,但是本实验没有体现,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关于冬小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其体内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会上升,抗逆性和代谢水平均增强
B. 新鲜的冬小麦种子,在晾晒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C. 将冬小麦种子烧尽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盐
D. 冬小麦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详解】A、冬季来临,植物体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植物的细胞代谢水平下降,而植物抗逆性增强,A错误;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晾晒种子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自由水,B错误;
C、有机物能燃烧,无机盐不能燃烧,故将冬小麦种子烧尽后,留下的灰烬是无机盐,C正确;
D、冬小麦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C。
13. 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不相同的是( )
A. 纤维素、乳糖 B. 淀粉、脂肪酸
C. 蔗糖、糖原 D. 脂肪、磷脂
【答案】D
【解析】
【分析】糖类的组成元素:只含有C、H、O三种元素;脂质主要含有C、H、O,有的还含有N、P,其中脂肪和胆固醇含有C、H、O三种元素,磷脂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主要含有C、H、O、N,有的含有P、S等;核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
【详解】A、纤维素、乳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酸的组成元素是C、H、O,B不符合题意;
C、蔗糖、糖原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
D、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D符合题意;
故选D。
14.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肪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都可进一步水解
B. 几丁质是一种二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C.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D. 脂肪摄入过多也会大量转化为糖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原。
【详解】A、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葡萄糖、果糖都是还原糖,且是单糖,不能进一步水解,A错误;
B、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B错误;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C正确;
D、脂肪摄入过多也可以转化为糖类,但不能大量转化,D错误。
故选C。
15.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体中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有( )
①运输氧气;②组成生物膜的成分;③作为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④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⑤储存能量;⑥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①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①正确;
②组成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②正确;
③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③错误;
④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酶能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④正确;
⑤脂肪是储存能量的物质,⑤错误;
⑥蛋白质类激素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⑥正确。
故选D。
16. 研究人员在检测细胞中某种蛋白质含量时,常使用一种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且含量丰富而稳定的蛋白质作为参照物,下列蛋白质适合作为参照物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细胞骨架蛋白 C. 胃蛋白酶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功能:①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②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③运输:载体 。④信息传递作用:蛋白质类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
【详解】细胞骨架蛋白在各种细胞中都存在,而且含量丰富而稳定。血红蛋白、胃蛋白酶、胰岛素都是特定细胞含有的蛋白质,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7. 经研究,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肽链,其中含有2个谷氨酸(R基为—CH₂—CH₂—COO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肽中最多含有21种氨基酸
B. 神经肽Y中含有35个肽键
C. 神经肽Y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648
D. 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至少有3个,游离氨基至少有1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1种,故神经肽中最多含有21种氨基酸,A正确;
B、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由于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链,故神经肽Y中含有36-1=35个肽键,B正确;
C、神经肽Y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脱去1分子水,形成1个肽键,神经肽Y中含有35个肽键,故其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5=630,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神经肽Y中含有2个谷氨酸(R基为—CH₂—CH₂—COOH),谷氨酸的R基上含有1个游离羧基,故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至少有1(肽链数)+2(R基)=3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该神经肽Y具有一条肽链,故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是1个,D正确。
故选C。
18.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 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完全不同
D. DNA和RNA都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1、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对于真核细胞来说,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DNA的彻底水解产物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RNA的彻底水解产物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二者不完全不同,C错误;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包括DNA和RNA两大类,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的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19. 图是核苷酸的结构简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叶肉细胞中的①有5种
B. DNA和RNA中②种类相同
C. 不同核酸分子中③的排列顺序不同
D. DNA和RNA中④的种类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详解】A、①表示核苷酸,豌豆含有DNA和RNA,共含有8种核苷酸,A错误;
B、②是磷酸,DNA和RNA中的磷酸相同,B正确;
C、③是碱基,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正确;
D、④是五碳糖,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正确。
故选A。
20. 某人在烈日下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然晕倒,医生根据情况判断,立即给他做静脉滴注处理。这种情况下医生最可能使用的注射液是( )
A. 生理盐水 B. 氨基酸注射液 C. 葡萄糖溶液 D. 葡萄糖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正常的血糖浓度为3. 9-6. 1mmol/L,偏高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偏低则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眼花,甚至昏厥等等。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该同学突然晕倒,应该是低血糖的症状,需要补充葡萄糖溶液为身体提供能量;该同学在烈日下的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很多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身体渗透压的平衡和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应该补充一些生理盐水。因此,这种情况下最合理的注射液是葡萄糖生理盐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糖、蛋白质和核苷酸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或脂质结合
C. 人体内的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还参与构成细胞膜
D. 高温破坏蛋白质的肽键,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有蛋白质类、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多聚体。
4、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其单体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都以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A正确;
B、细胞膜外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正确;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没有破坏肽键,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将双缩脲试剂A液、B液等量混合后注入鸡蛋清稀释液,检测其中的蛋白质
B. 用苏丹Ⅲ染液对向日葵子叶切片染色,在显微镜下寻找橘黄色颗粒鉴定细胞中的脂肪
C. 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进行染色,通过细胞是否着色判断细胞死活
D. 将细胞膜破坏后制成匀浆,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答案】A
【解析】
【分析】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橘黄色。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开。
【详解】A、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入B液,A符合题意;
B、苏丹Ⅲ染液可将向日葵子叶中的脂肪染成橘黄色,B不符合题意;
C、用台盼蓝对动物细胞进行染色,活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不会被染色,C不符合题意;
D、将细胞膜破坏后制成匀浆,由于不同细胞器密度不同,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图是细胞甲将信息传递到细胞乙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可以表示某种激素
B.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
C. 图中a可随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细胞
D.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图示方式识别和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解:题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
【详解】A、图中表示通过化学物质传递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a可以表示某种激素,A正确;
B、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信号分子a的受体,B正确;
C、a物质可能是激素等信号分子,可以随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细胞,C正确;
D、图中是通过体液运输进行信息传递的,精子和卵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和结合的,与图中的传递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D。
24.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 )
A. 高尔基体膜、核膜、视网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内质网膜与细胞膜和核膜相连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紧密联系
C. 细胞器膜的存在保证了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且互不干扰
D. 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是细胞内膜结构的统称。
【详解】A、真核生物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都属于生物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而视网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A错误;
B、内质网是细胞内膜结构较大的细胞器,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说明生物膜在结构上紧密联系,B正确;
C、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如细胞器,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C正确;
D、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如分泌蛋白的合成,D正确。
故选A。
25.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有叶绿体的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没有叶绿体的生物一定不是自养生物
C. 不需染色即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 用叶绿体作为标志可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又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A、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
B、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化能合成作用进行自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及酶也可以进行光合自养,B错误;
C、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呈现绿色,不需染色即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C正确;
D、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是不断流动的,悬浮在基质中的细胞器也会随之运动,由于细胞质流动的速度慢,无标志物难以观察,而选择体积较大的细胞器如叶绿体作为标志物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选B。
26. 研究人员从某哺乳动物细胞内分离到三种细胞器,经测定这三种细胞器的主要成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叶绿体或线粒体,与能量转换有关
B. 乙可能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C. 乙可能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D. 丙是核糖体,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分泌蛋白的场所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甲蛋白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脂质和核酸,据此推测甲可能是线粒体;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不含核酸,据此推测乙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则乙可能是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丙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不含脂质,这说明丙不具有膜结构,据此推测丙是核糖体。
【详解】A、甲含有核酸和膜结构,据此推测甲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哺乳动物细胞无叶绿体,故细胞器甲是线粒体,与能量转换有关,A错误;
B、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不含核酸,据此推测乙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中心体无膜结构,故乙不可能是中心体,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细胞器乙具有膜结构,推测其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溶酶体,故乙可能是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C正确;
D、细胞器丙含有蛋白质和核酸,不含脂质,可能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分泌蛋白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
27. 细胞中衰老、受损的细胞器会被一种双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泡,接着自噬小泡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被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噬小泡膜与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
B. 自噬小泡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反映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C. 衰老、受损的细胞器被溶酶体内部的多种水解酶分解
D. 颤蓝细菌可以通过上述过程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部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分解后的产物,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再利用,废物排出细胞外。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所含的酶在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再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pH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
【详解】A、自噬小泡膜与溶酶体膜是不同来源的膜,其蛋白质与溶酶体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可能不同,A正确;
B、自噬小泡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反映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
C、衰老、受损的细胞器通过自噬泡被释放到溶酶体后被溶酶体内部的多种水解酶分解,C正确;
D、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上述过程,D错误。
故选D。
28. 下列与细胞核结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
B. 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 核孔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D.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共有2层磷脂双分子层,故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
B、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B正确;
C、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A。
29.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1与肌动蛋白相结合后可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oflin-1缺失可引起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B. 肌动蛋白可以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 Cofilin-1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1)核膜:双层膜,有核孔(大分子物质通道,有选择性)。(2)核仁:折光性较强,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膜和核仁都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与重建。(3)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4)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
【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正确;
B、Cofilin-1与肌动蛋白相结合后可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肌动蛋白不是自由进出细胞核,B错误;
C、Coflin-1缺失可引起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影响细胞核控制代谢,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DNA和蛋白质,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D正确。
故选B。
30. 下列与模型建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型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B. 模型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C.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D.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1、模型的概念: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2、模型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举例说明: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等是物理模型;座标曲线、公式等是数学模型;课本中关于有氧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等为概念模型。
【详解】A、模型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概括性描述,A正确;
B、模型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B正确;
C、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C正确;
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D。
31. 下列关于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研究探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欧文顿经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据此提出假说: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科学家用荧光分子标记膜蛋白的方法来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C. 罗伯特森提出细胞膜是动态的,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D. 科学家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说明伞帽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①将甲种伞藻的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②将乙种伞藻的柄嫁接到甲种伞藻的假根上,③将乙种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帽和核的甲种伞藻的假根内。实验结果是:①长出菊花形帽,②长出伞形帽,③长出菊花形帽,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详解】A、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据此推理提出了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科学家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的方法,通过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并且把细胞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C错误;
D、科学家通过伞藻嫁接实验和伞藻核移植实验,实验结果说明伞帽的形态结构取决于细胞核,D正确。
故选C。
32. 关于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起源,有一种“内共生起源假说”认为,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在共同生存繁殖的过程中,需氧细菌演化为线粒体。下列事实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内膜成分与细菌细胞相似
B. 线粒体内存在与细菌DNA相似的环状DNA
C. 线粒体的核糖体与细菌的核糖体一致
D. 线粒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由细胞核DNA指导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于真核细胞线粒体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释:约十几亿年前,有一种真核细胞吞噬了原始的需氧细菌,被吞噬的细菌不仅没有被消化分解,反而在细胞中生存下来了。需氧细菌从宿主细胞那里获取丙酮酸,宿主细胞从需氧细菌那里得到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在共同生存繁衍的过程中,需氧细菌进化为宿主细胞内专门进行细胞呼吸的细胞器。
【详解】A、由于线粒体是由一种真核生物细胞吞噬原始好氧细胞形成的,因此线粒体的外膜可能来自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膜来自于细菌的细胞膜,故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相似,线粒体的内膜与细菌细胞膜成分相似支持了“内共生起源假说”,A正确;
B、线粒体内存在环状DNA,根据上述解释,线粒体来自于原始好氧细菌,而细菌细胞中存在环状DNA,这支持题干中的论点,B正确;
C、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唯一的一种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与细菌中的核糖体相似,说明其可能由细菌演化而来,C正确;
D、线粒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由核基因指导合成,说明线粒体受细胞核控制,不能说明线粒体起源于细菌,D错误。
故选D。
33. 下列物质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是( )
A. 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 氧气进入红细胞
C.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 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BD、酒精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胃黏膜细胞,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BD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C正确。
故选C。
34. 生物膜和人工膜(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如图所示。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 CO₂和甘油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生物膜
B. 离子一定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人工膜
C. 生物膜对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D.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₂O通过的通道蛋白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进行比较,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Na+、H2O、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
【详解】A、生物膜和人工膜对CO₂和甘油的通透性相同,说明生物膜运输CO₂和甘油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不符合题意;
B、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说明离子通过人工膜时不需要载体协助,不属于主动运输,B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生物膜对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要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通道蛋白,H2O可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通过生物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5. 如图,脂质体是呈类球状、以磷脂为壁材的一种人工合成膜,在水中自聚集形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超微球状粒子,它与人体细胞膜结构非常接近,以脂质体作为载药体系具有诸多优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质体的基本支架和细胞膜相同
B. 脂质体到达细胞后可能以胞吞的方式携带药物进入细胞
C. 药物A为水溶性药物
D. 药物B为水溶性药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尾部是疏水的。
2、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
【详解】A、脂质体的基本支架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A正确;
B、脂质体的结构与细胞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且膜具有流动性,因此脂质体利用膜融合的特点可能以胞吞的方式携带药物进入细胞,B正确;
CD、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具有疏水性,脂质体既可以用于运载脂溶性药物,也可以用于运载水溶性药物。图中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C正确,D错误。
故选D。
36. 下列关于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 浸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兔的红细胞会失水,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C. 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D. 如果溶质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可能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渗透装置的半透膜。植物细胞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A正确;
B、浸入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兔的红细胞会失水,由于没有细胞壁,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
C、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不易观察,C错误;
D、如果溶质分子可以进入细胞,可能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C。
37. 如图表示处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三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假设三个细胞的细胞液初始浓度相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状态的细胞中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B. 此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丙>乙>甲
C. 细胞所处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依次是甲>丙>乙
D. 丙细胞的①处充满蔗糖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的扩散。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称为质壁分离。
【详解】A、乙状态的细胞没有质壁分离,可能外界溶液溶度大于或等于细胞液浓度,也有水分子进出细胞,A错误;
B、根据图,丙失水最多,此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丙>甲>乙,B错误;
C、据图,失水量和浓度差正相关,细胞所处蔗糖溶液的初始浓度依次是丙>甲>乙,C错误;
D、①处是蔗糖溶液,因为细胞壁是全透性的,D正确。
故选D。
38. 植物根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SO42-和Mg2+时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向土壤溶液甲加入某药物,现根细胞对Mg2+的吸收速率不变,对SO42-的吸收速率则明显下降。由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 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Mg2+和SO42-的是同种载体蛋白
B. SO42-的吸收速率下降是因为药物抑制其载体蛋白的活性
C. SO42-的吸收速率下降是因为药物抑制了ATP的水解
D. 根细胞吸收Mg2+的速率取决于两侧溶液Mg2+的浓度差
【答案】B
【解析】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2.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药物仅抑制SO42- 的吸收,根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Mg2+和SO42-的不是同种载体蛋白,A错误;
B、加入药物后仅抑制SO42- 的吸收,说明能量不影响,因此药物抑制其载体蛋白的活性,B正确;
C、SO42-和Mg2+的吸收需要利用ATP水解提供能量,现根细胞对Mg2+的吸收速率不变,说明药物没有抑制ATP的水解,C错误;
D、根细胞吸收Mg2+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不依赖于两侧溶液Mg2+的浓度差,D错误。
故选B。
39.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胞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属于被动运输
C. 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运输 D. 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这就是胞吐。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因此属于胞吐方式。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详解】A、胞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属于胞吐,B错误;
C、通过载体蛋白进行的物质转运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C错误;
D、胞吐过程一定有囊泡与质膜融合,将分泌物释放的过程,D正确。
故选D。
40.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是( )
1
2
3
4
5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
B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胞吞
胞吐
C
真核细胞
细胞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基质
细胞器
D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动物
植物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
3、真核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4、生态系统高考无机环境和群落、群落包括所有的种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A正确;
B、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小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又包括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B错误;
C、真核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C错误;
D、生态系统高考无机环境和群落、群落包括所有的种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
故选A。
二、简答题
41. 图所示是人体细胞中几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其中A~C为单体,D~F为对应的多聚体。回答下列问题:
(1)A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当细胞的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体血液中A的含量低于正常时,_____(器官)中的D便分解产生A及时补充。
(2)物质B的结构通式是_____,细胞中的E的种类繁多,E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有_____。
(3)C含有的元素有_____人体细胞内的F有_____类。
【答案】(1)肝脏 (2) ①. ②. 每种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 ①. C、H、O、N、P ②. 2
【解析】
【分析】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也以碳链为骨架。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小问1详解】
A是葡萄糖,血糖偏低时,肝脏中的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小问2详解】
B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E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
【小问3详解】
C是核苷酸,含有C、H、O、N、P五种元素。F是核酸,人体细胞内有DNA和RNA。
【点睛】通过有机物组成和功能图,考查蛋白质、多糖、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42. 某生物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小组成员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1
浅红褐色
澄清
不充分
2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1)马铃薯提取液中的还原糖能与_____试剂在_____条件下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据表分析,两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提取液的_____不会干扰实验结果,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并且_____。
【答案】(1) ①. 斐林 ②. 水浴
(2) ①. 2 ②. 颜色浅 ③. 还原糖浸出充分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小问1详解】
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小问2详解】
据表分析,两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2颜色最浅,对实验中颜色的观察干扰最小,且提取液澄清,还原糖浸出充分,富含还原性糖,因此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
43. 图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比较该图A、B两部分,可知A为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
(2)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紫色有关的细胞器⑨具有_____功能(填1项即可)。
(3)若图A所示的细胞为胰岛B细胞,可产生胰岛素,将³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³H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
(4)图中的两种细胞都不适宜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理由是_____,且B还有细胞壁。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_____和_____的功能。
【答案】(1)A部分细胞内不含有⑧细胞壁、⑨液泡和⑩叶绿体,但是有①中心体
(2)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3)③→②→⑦→⑤ (4) ①. 细胞中除了细胞膜还有各种细胞器膜、核膜等其他膜结构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①~⑩依次是①中心体、②内质网、③核糖体、④细胞核、⑤细胞膜、⑥线粒体、⑦高尔基体、⑧细胞壁、⑨液泡、⑩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动物细胞内不含有⑧细胞壁、⑨液泡和⑩叶绿体,但是有中心体,故图中A部分为动物细胞,B部分为高等植物细胞。
【小问2详解】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的紫色色素主要存在于⑨液泡中,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细胞液,其作用是:储存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小问3详解】
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③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②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⑦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⑤细胞膜,因此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⑦→⑤。
【小问4详解】
图A和B中除了细胞膜还有各种细胞器膜、核膜等其他膜结构,且B还有细胞壁,因此这两种细胞都不适宜作为制备纯净细胞膜的材料。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44. 为研究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在适宜条件下测得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物质a的吸收速率与物质a的浓度成_____比,a通过_____方式吸收进入细胞。这种运输方式的方向是_____浓度梯度的。
(2)实验结果表明: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正
②. 自由扩散 ③. 顺 (2)载体数量饱和
【解析】
【分析】1、由图可知,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在于后者需要载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在于后者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均需要消耗能量。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物质a吸收速率与物质a的浓度成正比,说明物质a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进入细胞。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b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b需要载体协助,当外界溶液中b的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载体数目饱和,再增加b的浓度,根细胞对b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
2022-2023学年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