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zip
展开贵州省高二年级联合考试生物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A. 碳酸氢盐和钙离子
B. 血红蛋白和染色体
C.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D. 尿素、尿酸和生长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碳酸氢盐和钙离子属于无机盐离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
B、血红蛋白和染色体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符合题意;
C、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属于营养类物质,是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
D、尿素、尿酸属于代谢废物,生长激素属于调节类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人体内有许多液体,下列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是( )
A. 胃腔内的消化液
B. 成纤维细胞间隙中的液体
C. 膀胱内的尿液
D. 汗腺导管中的汗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CD、胃腔内的消化液、膀胱内的尿液和汗腺导管中的汗液,都不属于内环境,ACD错误;
B、成纤维细胞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正确。
故选B。
3. 组成人体外周神经系统的是( )
A. 脑神经和脊神经
B 脑和脑神经
C. 脊髓和脊神经
D. 脑和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因此组成人体外周神经系统的是脑神经和脊神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 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时,神经元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主要与K+外流有关
B. 刺激后,兴奋部位的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
C. 刺激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D. 兴奋后,神经元的细胞膜又会恢复到静息电位的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单向性,静息状态时钾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时产生兴奋,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详解】A、静息时,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形成神经元外正内负的膜电位,A正确;
B、刺激后,兴奋部位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刺激后,兴奋部位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C错误;
D、兴奋后,神经元的细胞膜又会恢复到静息电位的状态,此时主要与钾离子外流有关,D正确。
故选C。
5.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一段时间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建立后,铃声信号属于条件刺激
B. 反射建立一段时间后,有铃声刺激狗一定会分泌唾液
C. 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适应外界复杂环境的范围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食物是引起唾液分泌的非条件刺激,铃声开始是无关刺激,后来成为条件刺激,A 正确;
B、条件反射建立一段时间后,必须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失。因此,条件反射建立一段时间后,有铃声刺激狗不一定会分泌唾液,B错误;
C、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是条件反射,条件发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 正确;
D、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适应外界复杂环境的范围,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 正确。
故选B。
6. 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如图所示,M表示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是线粒体,能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B. ⑤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C. 6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
D. M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小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轴突,②表示线粒体,③表示突触小泡,④表示突触前膜,⑤表示突触间隙,⑥表示突触后膜。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详解】A、据图分析,②是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能为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A正确;
B、⑤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降解或回收进细胞,避免神经递质持续发挥作用,B正确;
C、⑥可能是肌肉或腺体的细胞膜,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进而引发其电位变化,C正确;
D、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多个分枝,每个小分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因此,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以有多个突触小体,D错误。
故选D。
7. 中枢神经系统内聚集着大量的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形成的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些特定的生理功能。下列选项中,中枢神经系统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B. 下丘脑:调节体温平衡、水平衡等
C. 脑干: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
D. 大脑皮层:调节生物节律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A正确;
B、下丘脑中有调节体温、水平衡、血糖平衡的中枢,B正确;
C、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生物节律受下丘脑的调节,D错误。
故选D。
8. 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 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C. 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D. 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产热=散热,使体温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表现。体温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
【详解】A 、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 A 正确;
B、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B错误 ;
C 、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正确;
D 、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 D 正确。
故选B。
9. 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进食量明显减少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C.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D.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给实验小鼠连续多日注射一定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细胞代谢增强,有机物分解加快,导致进食量增多,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B正确;
C、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个体更容易兴奋,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
故选A。
10. 动物的生命活动受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动物体内皮质醇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神经递质参与了皮质醇激素分泌的调节
B. 若肾上腺皮质受损,则M的分泌量增多
C. 皮质醇激素浓度升高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D. 皮质醇激素会定向运输到下丘脑和垂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激素,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
【详解】A、据图可知,刺激信号需要感受器转换为电信号后传导到下丘脑,因此神经递质参与了皮质醇激素分泌的调节,A正确;
B、若肾上腺皮质受损,则皮质醇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M的分泌量增多,B正确;
C、激素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皮质醇激素浓度升高会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C正确;
D、激素不能定向运输,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液中的CO、NO都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
C.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
D. 动物的生命活动都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比较:①作用途径:神经调节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是体液运输。②反应速度:神经调节是迅速,体液调节是较缓慢。③作用范围:神经调节是准确、比较局限,体液调节是较广泛。④作用时间:神经调节是短暂,体液调节是比较长。
【详解】A、体液中的CO、NO都是体液因子,都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A正确;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需要体液运输,反应速度缓慢,B正确;
C、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调节,作用范围准确,C正确;
D、动物的生命活动不一定都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如膝跳发射只有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D。
12. 胰液的分泌受迷走神经和促胰液素的双重调节。在享受美食时,食物的香味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食物到达小肠时也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第一种被发现的激素,其开启了人们对体液调节的研究
B. 胰腺细胞上有神经递质受体,也有促胰液素受体
C. 胰腺分泌的胰液和激素均要通过导管分泌到细胞外
D. 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不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在享受美食时,食物的香味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该过程为神经调节;食物到达小肠时也会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该过程为体液调节。
【详解】A、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由此开启了人们对体液调节的研究,A正确;
B、胰腺分泌胰液,由题意可知,胰液的分泌受迷走神经和促胰液素的双重调节,说明胰腺细胞上有促胰液素受体,B正确;
C、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而大多数激素都是直接分泌到血浆中,随血浆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不是由导管运到细胞外的,C错误;
D、盐酸可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血液运输到胰腺发挥作用,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浆中不会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
故选C。
13. 人处于紧急情况下会感到紧张,其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的原因是( )
A. 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跳加快,血管舒张,支气管扩张
B. 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
C. 在副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收缩
D. 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由于此时该同学非常紧张,在交感神经的支配下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呼吸急促,此时为了平复心跳和呼吸,通过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可以使心率减慢,支气管收缩,从而使心跳减慢,呼吸平缓,B正确。
故选B。
14. 人体免疫系统的概念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B. 乙针对的是特定的抗原
C. 丙包括白细胞介素和B细胞等 D. 丁包括淋巴结、扁桃体和胸腺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
2、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3、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4、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详解】A、甲表示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A正确;
B、乙表示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B正确;
C、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白细胞介素属于一种细胞因子,是第三道防线,C错误;
D、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D正确。
故选C。
15. 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通常一个a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B. 红细胞膜上有特定的抗原物质
C. 巨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的范畴
D. 该病的发病机理与哮喘的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a细胞能产生抗体,应为浆细胞;抗体能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巨噬细胞处理掉。
【详解】A、一种a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A正确;
B、抗体能攻击自身正常红细胞,说明抗原表面的蛋白质与正常红细胞表面结构相似,即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B正确;
C、巨噬细胞能吞噬消化细胞集团或沉淀,属于第二道防线范畴,C正确;
D、该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哮喘是过敏引起的,二者的发病机理不同,D错误。
故选D。
16.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病毒识别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突状细胞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
B. 树突状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 若抑制TLR的活性,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降低
D. 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则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功能类似;树突状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
【详解】AB、树突状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树突状细胞有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能力,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T细胞,有效激发T细胞的免疫应答,AB正确;
C、TLR是位于其细胞表面的一种病毒识别受体,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若抑制TLR的活性,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会降低,C正确;
D、辅助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干细胞分化而来的,辅助性T细胞不能增殖分化为B淋巴细胞,D错误。
故选D。
17. 春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期,花粉过敏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下列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范畴,有记忆性
B. 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与风湿性心脏病的相同
C. 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可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D. 免疫功能过强引发的过敏反应不会损伤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反应,过敏原会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的范畴,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A错误;
B、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不同,B错误;
C、由于过敏反应是机体接触过敏原才发生的,因此找出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C正确;
D、过敏反应有时会损伤机体,如青霉素过敏可能会导致机体死亡,D错误。
故选C。
18. 免疫系统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HLA,可避免白细胞攻击自身细胞
B. 通过免疫因素清除衰老的细胞体现了免疫自稳功能
C. 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生成记忆T细胞
D. B细胞接受辅助性T细胞呈递的抗原后即能活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淋巴T细胞和淋巴B细胞,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淋巴B细胞的功能是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详解】A、白细胞能识别自身细胞的 HLA,可避免白细胞攻击自身细胞,体现了识别自己的功能,A正确;
B、通过免疫因素清除衰老的细胞,能够体现免疫的自稳功能,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能增殖分化生成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C正确;
D、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这两个信号是抗原的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9. 大马哈鱼从海水环境中洄游到淡水环境中,它们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并排出水分,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已知肾上腺素会作用于鳃以减少Na⁺和Cl⁻的排出。据此推断,进入淡水后,大马哈鱼的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以及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的变化趋势所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① D. ③①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洄游鱼类从海水移动到淡水时,进行排水、保盐,以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大马哈鱼在进入淡水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降低,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大量排水,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会降低,以保证可以大量排水,并且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
【详解】在大马哈鱼体内,为了维持较高的渗透压,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入盐分,即会从低渗环境中吸收Na⁺和Cl⁻,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上升,以保证机体盐分的摄入,所以①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上腺素的分泌量;
在大马哈鱼体内,为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会大量排水,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也会降低,以保证可以大量排水,所以③的变化趋势对应的是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综上所述,肾小管重吸收的水量对应的是③,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对应的是①,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对应的是③。
故选D。
20.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相关激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5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已知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C. 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肝糖原分解加快
D. 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低血糖症状提前缓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首次注射时,①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⑤号作为实验组;第二次注射时,⑤号不作特殊处理,作为对照组,②③④号作为实验组,且这三组都会使血糖浓度升高。据此答题。
【详解】A、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B正确;
C、二次注射后,与⑤号家兔相比,④号加入以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C正确;
D、二次注射后,与②号家兔相比,③号通过加入肾上腺素提高血糖浓度需要一定的时间,D错误。
故选D。
第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21. 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序号表示体液,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若该图表示肝脏组织细胞,则此细胞通过有氧呼吸释放CO2后,CO2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填“②”或“③”)。
(2)根据图中物质运输方向的特点,用箭头表示①②③④内在的联系:___________。
(3)正常人动脉血的酸碱度接近中性,pH为___________(填范围),而静脉血pH为7.32~7.36,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但血浆的酸碱度依靠体内的__________以及肺和肾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 ①. 血浆 ②. ③
(2) (3) ①. 7.35~7.45 ②.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乳酸或其他酸性代谢物)进入静脉血,降低了静脉血的pH ③. 缓冲物质(或HCO3-、H2CO3等物质)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毛细淋巴管,其中的液体为淋巴液,②为毛细血管,其中的液体是血浆,③为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其中内环境由①②③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小问1详解】
图中的②为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若该图表示肝脏组织细胞,则此细胞通过有氧呼吸释放CO2后进入到组织液中,而后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血液中而后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由于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因此,图中CO2浓度较高的是“③”,不是②。
【小问2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需要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二者之间是双向的箭头,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也需要进入血浆才能通过血液循环实现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和血浆之间也存在双向的联系,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渗入到毛细淋巴管中成为淋巴液,但由于结构特定的制约,淋巴液不能从毛细淋巴管中渗出,而是通过与血管之间的直接联系完成汇入血浆中的过程,即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补充,因此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可用下图表示:
【小问3详解】
正常人动脉血的酸碱度接近中性,pH为7.35~7.45,而静脉血pH为7.32~7.36,这是因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乳酸或其他酸性代谢物)进入静脉血,即由于静脉血中溶入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了静脉血的pH。但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大幅度降低,是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的缘故,如HCO3-、H2CO3等物质,同时含需要肺和肾的调节,进而可保持相对稳定,从而为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提供了保障。
22. 下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图中的序号表示相应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指无意中触碰到高温物体时,接受刺激的部位是反射弧的______(填名称),控制缩手反射的中枢位于______。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①代表的结构是____。
(2)在①处给予适当的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缩,该过程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
(3)小明被蜡烛烫伤后跟妈妈说“有点疼”。参与这一活动的有大脑皮层的_____中枢和语言中枢的______。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脊髓 ③. 传出神经
(2) ①. 不属于 ②. 该肌肉收缩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 ①. 感觉 ②. S区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传出神经,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在反射弧中接受刺激的部位是感受器,控制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图中①与效应器相连,代表的是传出神经。
【小问2详解】
在①处给予适当的刺激可引起肌肉收缩,由于该肌肉收缩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
【小问3详解】
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所以小明被蜡烛烫伤后感觉疼,有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参与,小明说话时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调节。
23. 下图1为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甲、乙电极用于刺激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丙是电流表,a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图2为a部分结构放大图。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Ca2+通过Ca2+通道内流引起乙酰胆碱(Ach)释放。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电极乙给予骨骼肌有效刺激,电流表丙____(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
(2)在图2中,Ach与肌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兰伯特-伊顿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导致肌无力。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不能 ②. 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即由传出神经传到骨船肌
(2) ①. 化学信号-电信号 ②. 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后阻止Ca2+内流,阻止Ach释放,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无法正常传递,骨船肌不能正常收缩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2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
【小问1详解】
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即由传出神经传到骨船肌,故通过电极乙给予骨骼肌有效刺激,电流表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小问2详解】
图2中,Ach与肌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据图分析,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后阻止Ca2+内流,阻止Ach释放,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无法正常传递,骨骼肌不能正常收缩。
2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疾病,主要原因是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雄激素增高,以慢性无排卵、卵巢增生肿胀、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下图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胰岛素由_____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PCOS患者血浆胰岛素浓度______(填“较高”、“较低”或“正常”),血浆渗透压_____(填“较高”、“较低”或“正常”)。
(2)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节雌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推测血浆中雌激素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正等于”)促性腺激素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胰岛B细胞 ②. 较高 ③. 较高
(2) ①. 分级调节 ②. 大于 ③. 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解析】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人体的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进而降低血糖。胰岛素抵抗是指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胰岛素无法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进而表现为高血糖症状,而PCOS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因而其血糖浓度上升,而高血糖刺激会刺激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因而该患者表现为血浆胰岛素浓度较高,血浆渗透压也较高。
【小问2详解】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节雌激素的分泌,其分泌过程依次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最终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分级调节。由于分级调节过程中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因此可推测血浆中雌激素浓度大于促性腺激素的。
25. 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能帮助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细胞,其入侵人体后引发的某些免疫反应如图所示,其中序号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细胞b分泌的物质甲能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该物质是____________。据图分析,物质甲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细胞e分泌的物质乙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则细胞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二次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在较短时间内机体能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结合图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4)若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则需要依赖__________的作用将靶细胞裂解,裂解释放出的病毒与物质乙结合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从而将病毒清除,该过程体现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细胞##树突状细胞 ②. 树突状细胞##B细胞
(2) ①. 细胞因子 ②. 促进细胞c(B细胞)增殖、分化
(3) ①. 浆细胞 ②. 再次注射的抗原刺激细胞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浆细胞),后者会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
(4) 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免疫防御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记忆B细胞,细胞e为浆细胞,物质甲为细胞因子,物质乙为抗体;过程①为抗原呈递细胞社区、处理并暴露抗原,过程②是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过程③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过程,过程④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过程,过程⑤和⑥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e)和记忆B细胞(细胞d),过程⑦是记忆B细胞(细胞d)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e);过程⑧是抗体与新冠病毒结合的过程,过程⑨是二次免疫的再次应答。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抗原呈递细胞,能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b)分泌的物质甲能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甲为细胞因子,物质甲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是促进细胞c(B细胞)增殖分化。
【小问3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d为记忆B细胞,细胞e为浆细胞,物质乙为抗体;物质乙(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对细胞吸附;再次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在较短时间内机体能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是因为再次注射的抗原刺激细胞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浆细胞),后者会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
【小问4详解】
若新型冠状病毒侵入肺部细胞,则需要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将靶细胞裂解,裂解释放出的病毒与物质乙(抗体)结合后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从而将病毒清除,该过程体现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免疫防御。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