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
    • 练习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1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2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3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1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2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江一中 2022——2023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生物
    一、单选题(本题共15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 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 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D. 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是半自主性复制细胞器,含有DNA和RNA,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其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A正确;
    B、DNA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传递给mRNA,这是中心法则的内容,B正确;
    C、DNA病毒中虽然没有RNA,但它可借助寄主细胞完成DNA到RNA的转录过程和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故其遗传信息传递仍遵循中心法则,C错误;
    D、DNA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然后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氨基酸,因此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C。
    2. 研究发现:RNA 聚合酶运行过快会与DNA聚合酶“撞车”而使DNA折断,引发细胞癌变。一种特殊酶类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扮演“刹车”的角色,从而抑制癌症发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B. RECQL5可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减慢
    C. RECQL5导致RNA聚合酶与DNA结合受阻,使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D. 发生“撞车”现象的细胞完成细胞周期所需时间可能会变短
    【答案】C
    【解析】
    【分析】1、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2、基因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条件是: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能量和tRNA。
    【详解】 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转录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NA聚合酶能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形成的DNA子链上,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RNA聚合酶能使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新形成的RNA单链上,该过程中也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正确;
    B、依题意可知,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RNA聚合酶催化的是转录过程,RNA聚合酶的移动速度减慢生成mRNA的速度也会减慢,导致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减慢,B正确;
    C、依题意可知,RECQL5可以吸附到RNA聚合酶上减缓其运行速度,从而减慢基因表达的过程,C错误;
    D、发生"撞车”现象的细胞会发生癌变,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短,分裂速度快,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文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 如图是中心法则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进入烟草叶片后,通过④②过程产生新的病毒RNA
    B. 基因突变后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只与②过程有关
    C. 该图说明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D. 真核细胞参与③过程的RNA仅有mRNA和t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逆转录过程,⑤为RNA分子复制过程.逆转录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翻译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进入烟草叶片后,通过②过程产生新的病毒RNA,A错误;
    B、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基因突变后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发生改变,与②③过程有关,B错误;
    C、该图说明任何生命的构成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C正确;
    D、真核细胞参与③过程的RNA有mRNA、tRNA和rRNA,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 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 三倍体无子西瓜一般不能产生种子,但其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详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B、基因分离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比例为9:3:4或9:6:1或12:3:1等,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C正确;
    D、三倍体无子西瓜一般不能产生种子,但其变异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
    故选B。

    5.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育种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也可能得到新物种
    B.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都是相同的
    C. 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 物种形成通常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育种可以培育出新品种,如通过杂交育种过程可以选择新重组类型,从而获得新品种,而多倍体育种过程可得到新物种,如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为新物种,A正确;
    B、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同一生物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来的,因此,一般来讲各种细胞的核中含有的遗传物质的量是相同的,而由于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细胞表达,因此不同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之间有差异,因此,同一生物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的量具有一定的差异,B错误;
    C、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即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联会紊乱,因此减数分裂表现异常,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进而表现不可育,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这里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A。
    【点睛】
    6. 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B. 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杂交
    C. 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D. 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矮生植株占50%,说明该矮生突变体为杂合子,且矮生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
    【详解】A、根据该突变体花粉离体培养的结果可知,该突变体为杂合子,经过连续自交,可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可以稳定遗传,A正确;
    B、单倍体矮生植株不育,不能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进行杂交,B正确;
    C、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整倍的减少,C正确;
    D、单倍体不育,不能产生种子,D错误。
    故选D。
    7. 自然选择学说在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层面分为定向选择、分裂选择和稳定选择三类。其中定向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分布的一端有利的选择,分裂选择是指对一个性状的两侧极端有利却不利于中间值的选择,稳定选择则是指对性状的中间类型有利的选择。依据上述资料,判断以下选择的实例与选择类型不相符合的是
    A.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不同植物都具有根系发达的特征——定向选择
    B.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地雀来源于相同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分布于盛产小种子的岛上地雀的喙尖而短,盛产大种子的岛上地雀的喙粗而深——分裂选择
    C. 医学统计证明人类婴儿最适合的出生体重在8磅左右,体重超过9磅或是低于7磅的婴儿生存概率都要降低——稳定选择
    D. 在非洲一些疟疾流行的地区,由于镰刀型红细胞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对于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从而使杂合体的生存能力远高于纯合体——定向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根据题干信息,明确定向选择、分裂选择和稳定选择的不同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为从土壤中吸收到更多的水分,干旱地区的植物都朝根系发达的方向发展,属于定向选择,A正确;尖而短的喙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取食小种子效率更高,粗而深的喙对取食大种子效率更高,进化选择了两个极端而不利于中间值,属于分裂选择,B正确;婴儿的体重中间类型最适合,超过或低于都不利,属于稳定选择,C正确;疟疾地区选择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杂合子,而对两侧——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不利,属于稳定选择。D错误。
    8. 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优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发性高血压适宜作为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对象
    B.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
    C. 调查艾滋病的遗传方式应该从患者家系中调查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一定是由于母亲的异常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不是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婚适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可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是常见的优生措施,B正确;
    C、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不属于遗传病,C错误;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成因可能是由于母亲或父亲的异常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9. TC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发挥作用,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B.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C. 从功能上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D. 若靶细胞膜上TGFβ1受体缺失,仍能阻止细胞异常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 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详解】A、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A正确;
    B、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B正确;
    C、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正确;
    D、若靶细胞膜上TGFβ1受体缺失,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异常增殖,D错误。
    故选D。
    10. 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同株异花,自由交配。绿色基因 A 对白化基因 a 为完全显性,隐性纯合体白化苗, 在三叶期死亡,不能成熟,假设一个较大种群作亲本,个体成熟时,A 基因频率为0.8,经过三代繁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F3成熟时AA基因型频率为3/4,Aa为1/4
    B. F2成熟时A的基因频率为6/7,a基因频率为1/7
    C. 基因a在自然选择过程逐渐淘汰,频率逐步减小
    D. 经过多代繁殖,白化基因频率几乎为零,这样就形成新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哈迪-温伯格定律: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等、没有发生变异,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平衡,如果A基因频率为p,a基因频率为 q,则AA=p2,aa=q2,Aa=2pq。
    【详解】AB、一个较大种群个体成熟时,A基因频率为0.8,a基因频率为 0.2,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所以配子中A与a频率一样。F1幼苗中,AA 频率为0.64,aa频率为0.04,Aa频率为0.32,成熟时,相对频率AA占2/3,Aa占1/3,A基因频率为5/6,a基因频率为1/6,F2幼苗中 AA频率为25/36,aa频率为1/36,Aa频率为10/36。成熟时,相对频率AA占5/7,Aa占2/7,A基因频率为6/7,a基因频率为1/7;F3幼苗中AA频率为36/49,aa频率为1/49,Aa频率为12/49,成熟时,相对频率AA占3/4,Aa占1/4,AB正确;
    C、由题意分析,逐步淘汰a,则A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大,a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少,C正确;
    D、经过多代繁殖,白色基因(a)频率几乎为零,不能判断是否达到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D。
    11. 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和分别是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a没有参与
    C. 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脊髓中
    D. 牵涉痛是在后天环境中形成的条件反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2、分析题图可知,皮肤和内脏属于感受器,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脊髓为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详解】A、图中a和c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牵涉痛是神经中枢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说明是位于内脏的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兴奋通过c传至b,再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皮肤上的感受器未产生兴奋,a没有参与,B正确;
    C、牵涉痛痛觉的形成部位在人体的大脑皮层,C错误;
    D、牵涉痛是生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 K+载体、血浆蛋白、胰岛素、CO2 B. 唾液淀粉酶、血红蛋白、O2、葡萄糖
    C. 麦芽糖、解旋酶、Cl-、尿素 D. 尿素、Ca2+、、脂肪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详解】A、K+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在口腔内发挥作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错误;
    C、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动物体内不存在麦芽糖,C错误;
    D、尿素、Ca2+、HPO42-、脂肪酸均属于内环境中成分,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神经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小脑受损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C. 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D. 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答案】D
    【解析】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等)和脊髓,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脊髓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正确;
    B、小脑有身体平衡中枢,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正确;
    C、脑和脊髓中有许多不同神经中枢,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小脑有平衡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有关的中枢等,C正确;
    D、下丘脑中没有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故选D。
    14. 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四种不同液体,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营养不良、甲到乙过程受阻等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B. 丁可为淋巴细胞内液,与淋巴液可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C. 与丙相比,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但氧气含量通常较低
    D. 甲、乙、丙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是人体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人体内四种不同的液体,其中甲为淋巴,乙为血浆,丙为组织液,丁可为淋巴细胞内液。
    【详解】A、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进入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甲到乙的过程如果受阻,相当于淋巴循环受阻,可能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据图分析,丁可为淋巴细胞内液,其可与淋巴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B正确;
    C、据分析可知,甲是淋巴,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乙血浆与丙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高,C错误;
    D、甲、乙、丙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是人体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C。
    15. 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④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
    B. 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 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
    D. 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提取题干信息可知: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左侧腿屈曲,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则①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右侧腿伸展,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则③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A错误;
    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差增大,更难产生兴奋,B错误;
    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左侧示意图可知,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
    D、若刺激⑤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兴奋在突触结构上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
    故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果蝇,体内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染色体复制后彼此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了交换,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精原细胞此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变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

    A. 1/2 B. 1/4 C. 1/8 D. 1/16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具体比例为AaBB:Aabb:AaBb=1:1:2,所有子细胞均进行减数分裂,据此答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进行减数分裂的子细胞中只有1/4Aabb和2/4AaBb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才能产生AAbb的细胞,则概率为1/4×1/2+2/4×1/4=1/4,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17. 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
    B. 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
    C. 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
    D. 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一分子mRNA上5’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
    B.启动子是DNA上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转录来的序列不一定是翻译的起始密码,B错误;
    C.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
    D.由图可知,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正确;
    答案选AD。
    1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成为新的兴奋部位,而原来的兴奋部位则恢复为静息状态,且短时间内Na+通道不能打开,称为不应期(不能对刺激作出相应)。如图是一个神经元的示意图,O点为PQ的中点。同时在O点、M点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刺激,若电流表不偏转,则M点的条件是( )

    A. M点与P点或Q点重合 B. MP等于OP
    C. MP等于或大于OP D. MP等于或小于OP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弧中至少包括传入和传出神经元,一个神经元中的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且双向传导。
    【详解】图中,O点为PQ的中点,给予O点一个适当的刺激,由于兴奋同时传导到P和Q点,电流表不偏转,若同时在O点、M点给予适宜的刺激,电流表也不偏转,说明P点和Q点同时兴奋,同时O点产生的兴奋与M点产生的兴奋在MP的某一段或P点相抵消,因此M点需满足的条件是:MP等于或大于PO,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 有时,两条X染色体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联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联X的雌果蝇(X^XY)和一只正常雄果蝇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因而称为并联 X 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 X^X 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 染色体组成为 X^XX、YY 的果蝇胚胎致死
    C. 在并联 X 保持系中,亲本雄果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雌果蝇
    D. 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果蝇 X 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1)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2)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其比例为X^XX∶XY∶X^XY∶YY=1∶1∶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说明子代中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个体。
    【详解】A、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X^X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说明此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X和Y的卵细胞,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两种比值相等且分别含有X和Y的精子,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B正确;
    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C错误;
    D、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正确。
    故选ABD。
    20. 目前科学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但迄今的化石记录仍有许多“缺失”环节。“间断平衡论”能对该现象给出较合理解释: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新物种可在地质史中忽略不计的短时间中突然产生,则在生物演化史中一些代表“连续环节”的“过渡物种”的缺失也就可以理解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化石记录下的生物进化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
    B. 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
    C “间断平衡论”能较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D.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环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渐变式进化),化石记录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A正确;
    B、可遗传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B错误;
    C、间断平衡论认为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在短时间中的突变产生,就较好解释了物种大爆发现象,C正确;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环节,D正确。
    故选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21. 大麦是高度自交植物,配制杂种相当困难。育种工作者采用染色体诱变的方法培育获得三体品系,该品系的一对染色体上有紧密连锁的两个基因,一个是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另一个是黄色基因(r),控制种皮的颜色。这两个基因的显性等位基因Ms能形成正常花粉,R控制茶褐色种皮,带有这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一个额外染色体,成为三体,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大麦的体细胞染色体是7对,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_____________条。
    (2)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Ms与ms都处于同一极的时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结束后可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后,_____________种皮的个体为雄性不育,_____________种皮的个体与亲本一样,雄性可育。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黄色种皮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5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③. MsmsRr ④. msr ⑤. 黄色 ⑥. 茶褐色 ⑦. 不用进行去雄环节,降低劳动成本 ⑧. 1:1 ⑨. 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smsmsRrr,由于多了一条染色体,导致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多余的这条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产生的配子为msr和MsmsRr,其中,msr的配子是正常的雄配子,MsmsRr的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两种雌配子的种类为msr和MsmsRr,则受精卵为msmsrr和MsmsmsRrr,表现型为黄色雄性不育和茶褐色雄性可育。
    【详解】(1)根据题意,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中染色体比正常个体体细胞额外多一条,因此育成的新品系三体大麦体细胞染色体为15条。
    (2)根据题意,三体大麦减数分裂时,若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唯有这条额外的染色体,在后期随机分向一极,Ms与ms都处于同一极的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由于ms、r两极均有,而Ms、R仅一极有,所以配子基因型为MsmsRr和msr。
    (3)根据题意,该三体大麦的基因型为MsmsmsRrr,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msr和MsmsRr,1种类型的雄配子msr,因此该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后,msmsrr为黄色雄性不育,MsmsmsRrr为茶褐色雄性可育。由于种皮颜色不同,可采用机选方式分开,方便实用,在生产中采用不育系配制杂种的目的是不用进行去雄环节,降低劳动成本。
    (4)根据题意,该三体大麦的基因型为MsmsmsRrr,能产生2种类型的雌配子msr和MsmsRr,1种类型的雄配子msr,因此该三体大麦自花授粉,子代黄色种皮msmsrr的种子和茶褐色种皮MsmsmsRrr的种子的理论比值为=1:1.这是因为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授粉能力。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学生能够从题目中获得有用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22. 渐冻症是一种严重的运动神经元损伤疾病,研究证实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该病的形成。正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将神经元活动释放的过多的K+泵入到自身细胞内,以维持神经元胞外正常的K+浓度;星形胶质细胞还能摄取相关突触中的神经递质,保持突触的正常功能。

    (1)当运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为__________ (填“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或“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
    (2)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损伤会使神经元的静息电位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体外培养神经组织时,若缺乏星形胶质细胞则神经元只能形成轴突,不能形成树突,这可能会影响突触结构中__________的形成,由此推测若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减少,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长时记忆。
    (4)据图分析,谷氨酸是一种__________(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渐冻症患者神经元之间谷氨酸浓度持续增加,推断谷氨酸增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2点),并可据此研制药物进行治疗。
    【答案】(1) ①. 由正到负 ②. 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2)降低 (3) ①. 突触后膜 ②. 会
    (4) ①. 兴奋性 ②. 突触前膜过度释放,或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受阻,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受阻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图中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Na+内流,是一种兴奋性递质。
    【小问1详解】
    当运动神经元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导致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所以膜外电位是由正到负,此时未兴奋部位膜外是正电位,所以膜外电流的方式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小问2详解】
    星形胶质细胞将神经元活动释放的过多的K+泵入到自身细胞内,如果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损伤会会导致膜外K+浓度升高,从而膜内外流的K+减少,静息电位降低。
    【小问3详解】
    突触结构中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因此若缺乏星形胶质细胞则神经元只能形成轴突,不能形成树突,这可能会影响突触结构中突触后膜的形成;大脑中星形胶质细胞减少,突触结构减少,长期记忆与突触的形成有关,因此会影响长时记忆。
    【小问4详解】
    谷氨酸促进突触后膜Na+内流,因此使一种兴奋性递质;渐冻症患者神经元之间谷氨酸浓度持续增加,有可能是突触前膜过度释放,或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受阻,星形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受阻。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弄清楚兴奋传递的过程以及递质的去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 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前体经过修饰加工,在5ˊ端加上5ˊcap;在3ˊ端加上poly-Atail,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完成翻译过程,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据图分析,基因C对基因A的表达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基因A和基因B中间插入一段DNA序列后,发现基因B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没有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分别将等量的带有5ˊcap的RNA和无5ˊcap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5ˊcap的RNA大量减少,据此推测5ˊcap的作用是________。
    (4)新冠病毒与HIV均属于RNA病毒,HIV为逆转录病毒,而新冠病毒的RNA有5ˊcap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据此推测5ˊcap具有的功能可能是识别并结合________。
    【答案】(1) ①. 有 ②. 基因C可指导合成tRNA,tRNA作为氨基酸运载体参与翻译过程
    (2)基因B碱基序列没有改变
    (3)保护RNA不被分解
    (4)核糖体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分析图片,基因A合成mRNA加以修饰后,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翻译成蛋白质,基因C转录形成tRNA,参与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基因C转录合成tRNA,tRNA在翻译过程中搬运氨基酸,所以tRNA会对基因A的表达产生影响。
    【小问2详解】
    氨基酸序列是由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而mRNA的序列是由DNA中碱基序列决定的,在基因A和基因B中间插入一段DNA序列,基因B的序列未发生改变,所对应的mRNA序列不变,所以氨基酸序列不变。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将等量的带有5'cap的RNA和无5'cap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5'cap的RNA大量减少”推测,推测5'cap的作用应为保护RNA不被分解。
    【小问4详解】
    新冠病毒的RNA有5'cap结构,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推测5'cap可能具有识别并结合核糖体的功能。
    24. 在莫桑比克国家公园里,很多老象没有象牙。研究发现,在没有盗猎的自然环境下,只有2%至4%的雌象不会长象牙;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内战(偷猎严重)结束后大象总数急剧下降,新出生的雌性大象约有三分之一没长象牙。没有象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象的正常生活。人们认为: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
    (1)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基因库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假设有象牙受基因B控制,则出现无象牙基因b的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的主要原因是该突变具有___________。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则下一代新生的无象牙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
    (3)偷猎现象的存在是否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4)“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根据现代进化理论,这句话表述是否正确?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小 (2) ①. 基因突变 ②. 有害性 ③. 减小 ④. 36%
    (3)是,大象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发生了变化
    (4)不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小问1详解】
    经过偷猎后,大象种群个体数量减小,含有的基因减少,则其基因库减小。
    【小问2详解】
    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象牙是大象防御的重要工具,自然环境中不长象牙的雌象只有2%至4%,主要原因是无象牙突变对大象的生存是不利的,是一种有害突变。若偷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且每代使有象牙个体减少1/3,则下一代大象中有象牙基因B的频率会减小;偷猎前某大象种群中有BB个体30个、Bb个体60个、bb个体40个,有象牙个体减少1/3,剩余(30+60)×2/3=60个,BB和Bb被捕食的机会相等,剩余个体中包括20个BB、40个Bb、40个bb,B的基因频率为(20×2+40)/(100×2)=40%,b的基因频率为60%,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bb个体占(60%)2=36%。
    【小问3详解】
    偷猎现象的存在使有象牙个体减少,则种群的B基因频率降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因此偷猎现象的存在使大象种群发生了进化。
    【小问4详解】
    生物进化的方向不是由生物自身的意愿决定的,而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变异只是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因此“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大象繁衍出无牙的下一代,显然是为了保护它们免于被偷猎”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点睛】大象种群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分析下一代无牙个体比例,可根据亲本配子种类及比例确定。

    25. 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由 A 或 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 或 b 基因控制),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Ⅲ- 8 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写出Ⅲ- 10 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Ⅲ- 7 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源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____________号个体。
    (3)若Ⅲ- 8 与Ⅲ- 11 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________。
    (4)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_______________ 遗传病进行调查。遗传性高度近视就属于上述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该病发病率为 4%,一视力正常女性的父母视力都正常,但她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若该视力正常的女性与本地视力正常的男性结婚,则理论上婚后生育一个患遗传性高度近视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
    (2) ①. aaXBXB或aaXBXb ②. AAXBXb或AaXBXb ③. 2
    (3) ①. 1/3 ②. 3/8
    (4) ①. 单基因 ②. 1/36
    【解析】
    【分析】分析系谱图: Ⅱ-5、Ⅱ-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有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Ⅱ-3、Ⅱ-4号个体无乙病,但Ⅱ-7号个体有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Ⅱ-5、Ⅱ-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有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

    (2)Ⅱ-5、Ⅱ-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有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Ⅱ-3、Ⅱ-4号个体无乙病,但Ⅱ-7号个体有病,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已知甲、乙中有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8的父亲正常、母亲患甲病,但有一个不患甲病患乙病的哥哥(或弟弟) ,说明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Ⅲ- 8患甲病不患乙病,则Ⅲ-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 或aaxBXb(1/2)。由于Ⅲ-9号患两种病,所以Ⅱ-5号的基因型为 AaXbY和6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Ⅲ-10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Ⅲ- 7 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源自于Ⅱ-4,源自于第Ⅰ代中的2号个体。
    (3)Ⅲ- 8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1/2))或aaXBXb(1/2),Ⅲ- 11号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 所以Ⅲ- 8与Ⅲ- 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子女的概率为2/3×1/2= 1/3,不患甲病为1-1/3=2/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 1/8,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1/8=7/8。 因此,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子女的概率为1/3×7/8+2/3×1/8=3/8。
    (4)调查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一视力正常女性的父母视力都正常,但她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推测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用D/d表示,则该女性的父母基因都是Dd,该女性是1/3DD,2/3Dd。根据某地区人群中的该病发病率为 4%即dd= 4%,则d=1/5,D=4/5,则DD=16/25,Dd=8/25,则该视力正常的男性为Dd的概率等于8/25÷(1- 4%)=1/3,则该女性和该男性结婚后生育一个患遗传性高 度近视男孩的概率是2/3×1/3×1/4×1/2=1/36。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中真题】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