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真题】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展开树德中学高2021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小题2分)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为观光索道,索道运行速度保持恒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清水溪流向是( )
A. 西南向东北 B. 东北向西南 C. 西北向东南 D. 东南向西北
2. 据图分析和计算,下列关于索道MP段和PQ段的结论可能正确的是( )
A. MP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B. PQ段容易遭受山洪摧毁
C. MP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D. PQ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清水溪应是注入卧龙湖,同时根据指向标可确定图中清水溪流向是东南向西北,故D正确,ABC错误。应选D。
【2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P地海拔为550~600米,Q地海拔为800~850米;图中M地海拔为450~500米,因此MP段小于150米,PQ大于200米,PQ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故A错误;索道在空中不容易遭受山洪摧毁,故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MP段和PQ段水平距离差不多,但是PQ地势起伏相对较大,索道长度较长,索道运行速度保持恒定, PQ段运行时间相对较长,故D正确,C错误。应选D。
【点睛】“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用于判断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线区域内的数值大小,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曲线中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数值,则闭合区域内数值小于较小值。
一般来说,凡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②④⑤⑥ D. ①②④⑤
4. 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 ③地 B. ④地 C. ⑤地 D. ⑥地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四地均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③地为地中海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C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图中的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计划在甲地附近修建大坝,建成后最高蓄水位可能是( )
A. 60m B. 75m C. 80m D. 85m
6. 为满足最大库容,甲处大坝长度约为( )
A. 100m B. 400m C. 600m D. 1000m
【答案】5. B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等高距为20m,甲处海拔介于40~60m,注意图中丙处海拔介于60~80m,所以甲处大坝坝顶海拔介于60~80m,大坝建成后“最高”蓄水位可能为75m,B正确,排除A。如果蓄水位高于80m,则库区的水体会从丙东侧溢出,排除CD。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处大坝应连接两侧数值80m的等高线,结合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其长度约为400m,B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 地区,或“ 口袋形” 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下图示意北美西部沿50°N附近的地形剖面及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甲地相比,乙地的( )
A. 气温年较差大 B. 最热月推迟 C. 气温日较差小 D. 最冷月推迟
8. 甲地发展谷物种植的不利气候条件是( )
A. 雨热不同期 B. 多水旱灾害 C. 水热不足 D. 光热不足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乙地位于北美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A正确;乙地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增温较快,最热月更早来临,B错误;温带大陆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大,昼夜温差大,C错误;受到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温较快,最冷月也更早来临,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甲地位于50°N的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A错误;温带海洋气候降水变率较小且降水量较为平均,不易发生水旱灾害,B错误;甲地降水较为充足,水分条件好,C错误;甲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阴雨天多,太阳辐射较少,光热条件较差,D正确。故选D。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是一种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类型,其特征十分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分配较为均匀。分布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多数临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区。这类气候全年在盛行西风影响下,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
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为除霾塔。位于西安市的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顶由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 B. C. D.
10. “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段为( )
A. 晴朗无风的夜晚 B. 晴朗无风的白天 C. 阴雨多风的白天 D. 阴雨多风的夜晚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除霾塔由空气导流塔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下部的玻璃集热棚利于阳光摄入,地面铺设大量鹅卵石,在白天可以起到快速吸热的作用,使得集热棚内部温度上升,集热棚内气流延空气导流塔呈上升运动, A、C选项错误。由于集热棚鹅卵石温度高,使得气流上升,集热棚内部形成低压,集热棚两侧气流向中心运动,B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除霾塔除霾利用的是热力环流相关原理,主要是集热塔受热使气流上升,使近地面空气向集热棚运动,在棚内设置过滤网将尘埃过滤。晴天太阳辐射强,集热塔吸热效果比阴天吸热效果更好,产生上升气流更强,C、D选项错误。处于塔基周围的集热棚表面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并在底部铺设鹅卵石来起到白天收集热量及反射部分太阳光,夜间主动散热的作用加热空气,而受热的空气通过导流墙进入到导流塔内形成气流流动,此时,气流中的气态污染物首先通过过滤装置滤除颗粒物,最后通过塔顶端进入空气中,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由于夜间集热塔内部热源与周边温差更明显,气流运动更突出,故除霾效果晴朗夜间更好, 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①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②近地面气温出现差异,导致空气的垂直运动,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③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差异;④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南部沿海一带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12.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往往给该区域带来持续一个多月的伏旱天气,能够缓解伏旱天气的降水类型是( )
A. 地形雨 B. 锋面雨 C. 气旋雨 D. 对流雨
【答案】11. A 12. C
【解析】
【分析】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分布移动规律。
【11题详解】
读图,图中副高脊线位于25°N附近,根据材料“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可知,雨带处于副高脊线北部边缘冷暖气流交汇处,即位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地区,A正确。图中南部沿海一带受副高影响,降水少,B错误。东北、华北地区受雨带影响时,副高脊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会持续一个多月的伏旱天气,此时处于7、8月份,正处于我国夏季,台风活动频繁,能够缓解伏旱天气的降水主要来源于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故能够缓解伏旱天气的降水类型是气旋雨,C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地形雨很少,A错误;此时锋面雨带位于东北、华北地区,B错误;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形成对流雨,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锋面雨带正常年份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月:我国雨带开始南撤。10月:大部分地区的雨季结束。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值为100m B. 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C. 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 D. 图中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3. D 14.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等高线向低出凸出为山脊,图中④地与丙地之间有山脊阻挡,所以④地不能看到丙村,其他三地有没有阻挡,都可以看见。故选D。
【14题详解】
由图中比例尺转化为文字形式为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B叙述错误;根据图中计算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0米,故X值为100m,A叙述正确;图中丙村海拔高度为50米,山顶为372米,相对高度为322米,C叙述正确;水往低处流,根据等高线可经判断,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流向西南;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植被与土壤类型多样。下图为我国两个不同地区自然土壤景观示意图。图中甲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广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乙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山地丘陵,以红壤、砖红壤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是( )
A. 森林植被稀疏 B. 降水淋溶作用强烈 C. 微生物分解慢 D. 成土母质矿物质少
16. 甲、乙两地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 )
A. 甲—常绿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 B. 乙—常绿阔叶林——垂直结构复杂
C. 甲—落叶阔叶林——乔木叶片宽阔 D. 乙—落叶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甲地位于东北黑龙江,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纬度地,微生物分解快,降水多,降水淋溶作用强烈,B正确,C错误。甲乙都是我国林区,森林植被差异不大,A错误。成土母质矿物质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甲地典型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附生植物较少,是乔木,叶片宽阔,C正确,A错误;乙地典型植被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复杂、附生植物较多的是热带雨林,B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2)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时间:在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2021年3月14-16日,一场大范围强沙尘暴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先后遭受严重影响。这是近10年来我国遇到的强度最大,影响最广的沙尘天气。下图示意2021年3月14日14时世界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乙处天气系统控制下( )
A. 气流上升,利于扬尘 B. 气流下沉,利于扬尘
C. 气流上升,抑制扬尘 D. 气流下沉,抑制扬尘
18. 由图分析,此时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处气压偏低 B. 东南季风强盛 C. 甲乙间地势落差大 D. 甲乙间气压差大
【答案】17. A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和冷锋分布可知,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自图中1035等压线到东部乙附近,气压值降低,故乙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BD错误;3月降水少,气流上升容易把地面沙尘带起,形成扬尘天气,A正确、C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判断,甲处为高压中心,气压值高,A错误;此时为2021年3月14-16日,夏季风即东南季风还不强盛,图中冷锋东移南下,说明西北风势力强,B错误;由图可知,甲乙间有多条等压线,故甲乙间气压差大,风力大,导致沙尘暴强度大,D正确;甲乙沿线位于蒙古国北部,地势落差较小,由图可看出,甲乙间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大风是沙尘暴强度大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
【点睛】沙尘暴主要由3种因素构成:第一,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第二,产生对流层低层强烈垂直不稳定的因素;第三,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我国有两大沙尘暴多发地区: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3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读下图,回答各题。
19. 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是 ( )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20. 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A. a=b=c=d B. a>c>d>b
C. b>d>c>a D. c>b>a>d
【答案】19. B 20. B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
【19题详解】
图上距离相同,根据比例尺含义,a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b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c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d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所以b图表示实际范围最大所以选B。
【20题详解】
等高距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实际高差,在高差相同情况下,水平距离越长,坡度越小,所以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为a>c>d>b。所以选B。
21. 下图中,a、b为等温线,c、d为等高线,e、f、g为等压线, 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等值线的关系表述合理的有( )
①a<b ②c<d ③e<f<g ④a>b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风向的判断方法: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根据这一方法并结合图中的风向可知,方向向左偏转,说明该地为南半球,南半球月向南气温越低,故a>b,①错误,④正确;c、d为等高线,有河流形成,说明地形部位是河谷,故c>d,②错误;根据风的方向可知,等压线大小为e
22.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出行”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GIS ②R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滴滴出行”需要对城市道路信息以及汽车位置、用户位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相关信息处理,最后反馈给司机所需信息。期间需要用GPS进行定位,用GIS进行信息收集、反馈、管理。故选C。
“合掌造”是日本(中图中粗实线表示山地)某地的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读下面东亚地区略图和“A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A地区冬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 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C. 西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D. 对流活动强,多对流雨
24. 合掌造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该地夏季为东南季风,A错误;流经该地的暖流是日本暖流,主要影响东部,该地受暖流的影响不大,不符合题意,B错误;日本属于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气候海洋性强,夏季受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冬季西北季风受日本海影响也给日本带来大量的降水,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日本的西北部,日本海沿岸,冬季处于西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C正确;该地纬度高,冬季基本上没有对流雨,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由题意“合掌造”是日本(图中粗实线表示山地)某地一种木造建筑物,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可知,该地冬季降雪量大,BCD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雪少,A地处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故选A。
【点睛】影响峰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天气等;形成降水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水汽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读某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下列对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是云贵高原,地貌崎岖不平
B. 该区域的地貌特征形成主要原因是年降水量大
C. 该区域地形单元形成的原因是风力侵蚀
D. 该区域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
26. 图中虚线区域内的地势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 B. 东高西低 C. 南高北低 D. 北高南低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结合经纬度、水系形状等信息可知,该区域是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 A错误。该区域的地貌特征形成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集中(并不是降水量大),雨水和地表径流侵蚀能力强,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B、C错。 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该区域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治理水土流失,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结合图中河流流向,河流的干支流整体上向南流,说明图中虚线区域内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地势特点,ABC错,D正确,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地貌千沟万壑,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该地貌的形成与区域降水集中、土质疏松以及植被破坏等均有关系。
读某年4月28日8:00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27. 若实线表示近地面等温面,虚线表示近地面等压面。则图中①地近地面等温面与等压面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28. 有关①②两地水平气流运动的共同特征是( )
A. 均为辐散气流 B. 均为辐合气流 C. 风力较强 D. 风力较弱
【答案】27. C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①地为高压中心,气压高,气温低,等压线应该是向高空弯曲,等温线应该是向低空弯曲,C正确,ABD错误。应选C。
【28题详解】
①②从气流角度看分别为反气旋和气旋,气流分别辐散和辐合,AB错误;两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弱,反气旋和气旋中心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D正确,C错误。应选D。
【点睛】一般情况下,近地面温压相反,即温度越高,气流上升,气压降低;温度越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等压线稀疏,则风力较小。
延庆的小海坨山是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赛区,海拔2199米,半山腰常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半山腰云形成的主要原因。下左图为小海坨山半山腰云景观,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受半山腰云的影响,右图中( )
A. ①增大 B. ②减小 C. ③减小 D. ④不变
30. 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下列四幅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29. C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中,①为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半山腰云的存在,使得云层变厚,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削弱后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小,②增大,①减小,AB错误;①减小,③地面辐射也随之减小,C正确;云层变厚,大气逆辐射增强,④减弱,D错误。应选C。
【30题详解】
山间河谷多雨表明此时谷地盛行上升气流,夜晚坡地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在谷地堆积,气流被迫抬升,使谷地盛行上升气流,由此推断,此时为夜晚,图A、图C表示夜晚,图B、图D表示白天,因此排除B、D;夜晚坡地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空气由山坡向谷地流动,形成山风,图C中箭头表示的风为山风,C正确;图A两侧坡面的风向不一致,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因此A错误。应选C。
【点睛】云层厚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它把地面失去的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利用烟雾防霜冻利用的就是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个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亚最高月均温为28.7℃,最低月均温为21.4℃,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该市平均年降水量1347.5mm,其中由热带气旋引发的降水约占32%,最高年份高达全年降水量的84%。热带气旋数量强度及登陆位置的差异,是导致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影响沙滩。三亚亚龙湾沙滩绵延起伏且平缓宽阔,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而且蔚蓝。下面上图示意三亚市地理位置,下图示意三亚市某年降水分布状况。
(1)描述AB沿线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推测其主要影响因素。
(2)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的“菜篮子”,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分析三亚市年温差较小的原因。
(4)简述亚龙湾沙滩宽阔、沙粒洁白与热带气旋间的关系。
【答案】(1)特点:从沿海向内陆,先增加后减少。地形。
(2)水分。冬季该岛雨季已经结束,降水稀少;纬度低,光照强,蒸发旺盛。
(3)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较小,太阳辐射量年变化小;临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海洋性较强;冬季风影响小,冬季受其影响降温不明显。
(4)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风、风暴潮,加强了对海岸的侵蚀使沙滩宽阔;热带气旋带来强降水和海浪(风暴潮)的冲刷作用,使沙粒洁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三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农业区位、影响气温的因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A附近地区沿海,地形较为平坦,阻挡水汽较少,因此降水不多;往东北方由于受中部山脉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为丰富;再往东北方向,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开始变少,因此降水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先增多后减少的特征。故当地降水特征主要受到中部山地影响,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海南岛冬季气温较高适宜作物生长,但降水少,要想发展蔬菜种植则必须保障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水分是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冬季时海南岛的雨季已经结束,降水稀少;同时由于该地区纬度低,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为旱季,光照强,热量充足,蒸发旺盛导致水源不足。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亚市纬度较低,在一年中距离太阳直射点均较近,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较小,使得太阳辐射量年变化小;三亚市濒临南海,受到海洋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升温降温幅度相对较小;该地纬度较低,为热带气候,且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使得冬季风造成的降温不明显。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亚龙湾受到热带气旋影响较大。热带气旋能够带来大风、风暴潮天气,能够形成较大规模的海浪,加强了对海岸的侵蚀使沙滩宽阔;热带气旋能够形成强降水,带来强烈的海浪,强降水和强烈的海浪冲刷沙滩上的沙粒,使得沙粒杂质较少,较为洁白。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 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答案】(1)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4°~40°之间,位于暖温带(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用地大量增加;土地沙化(沙漠侵吞)。
(3)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自然灾害更加频发。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从乙图中可知黄土高原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例可知,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森林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农业用地大量增加,沙漠面积增加。
【小问3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变化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来回答。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形)地面变得千沟万壑;(气候)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气候趋于干旱化;(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变得更贫瘠;(生物)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文)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
【点睛】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1)判断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②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幼发拉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其河流下游水量的变化特征是越往下游越小,其原因有哪些?
【答案】(1)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m以上,且等高线较稀疏而在边缘部分比较密集。
(2)终年炎热干燥。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是因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海洋面积小,深入大陆内部,水汽较少,降水量小,形成大片热带沙漠。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上游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沿河地表水不断下渗。
【解析】
【分析】本题以阿拉伯半岛为背景,考查地形判断、气候特点及成因、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中部地区等高线较稀疏,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m以上,地势较高且较平坦,边缘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符合高原的地形特征,故地形以高原为主。
【小问2详解】
②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内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回归线从阿拉伯半岛穿过,区域所处纬度较低,气温高,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读图可知,②地位于半岛内部,波斯湾海域面积小,导致深入大陆内部的水汽较少,降水量小,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小问3详解】
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在沙漠地区,可以从降水量、蒸发量、地表水下渗量、上游地区用水量等来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幼发拉底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沙漠地区,河水下渗严重,水量减少,加之上游流经人口密集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由此造成该河下游水量减小。
34. 读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图。
材料二 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分布图(甲图)以及呼伦贝尔草原出现的斑点状荒漠化圈图(乙图)。
(1)材料一中表现了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读材料二中的甲图回答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了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人们常常采用现代技术掘井以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供应,然而在水井的周围往往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如乙图所示),为什么?
【答案】(1)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
(2)现代城市的位置与古代城市遗址相比,逐渐向盆地的边缘迁移。原因是上游过度用水,造成下游水源不足,绿洲被沙漠侵袭,人口向上游移动。
(3)在水井的周围,由于大量的牲畜集聚饮水,造成草场超载,过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认为因素表现在五大方面: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在这五大方面中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是形成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但是不同的地区产生问题的原因又有区域差异。
(2)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图列信息可知,甲图是我国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人口必定向有水源的地区迁移。
(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斑点状荒漠化圈的形成是草场超载放牧造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荒漠化。
【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新疆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