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练习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第3页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中部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地理试题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姓名: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道,满分45分)。据英国《太阳报》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景观主要属于的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   A. 地下径流 B. 地表径流 C. 降水 D. 下渗2. 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A. 水圈 B. 地壳 C. 岩石圈 D. 生物圈3. 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 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 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 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 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维多利亚瀑布主要是展示的地表径流,B正确,地下径流主要分布在地下,A错误;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环节,C错误;下渗不是该景观的主要部分,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结合所学知识,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C错。地球上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包括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重力能,如地质循环中,岩浆的喷发及岩石的重熔主要依靠地球内能,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D错。故选B【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读“火山景观图”(左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5. 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 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答案】4. B    5. C【解析】4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读图可知,图中圈层为地壳,圈层为地幔,圈层为外核,圈层为内核。因此,岩浆一般来源于圈层,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地壳厚度海洋较陆地薄,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震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圈层为地幔,由固态物质构成,因此地震横波能通过,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通过,最可能为液态,故C选项正确;圈层为内核,具有非常高的温度和压力,物质密度也极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纵波与横波的差异:纵波波速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波速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2017年6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某时期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酪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 该时期代表性植物和动物是(   A 裸子植物,哺乳动物 B. 被子植物,三叶虫C.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 D. 蕨类植物,爬行动物7. 地球的演化史也可以说是生物的进化史,下列关于期间生物的匹配,错误的是(   A. 古生代早期——爬行动物 B. 前寒武纪——蓝藻C. 中生代——恐龙 D. 古生代早期——三叶虫【答案】6. C    7. A【解析】6题详解】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代表性植被是裸子植物;哺乳动物是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三叶虫是古生代代表性动物;蕨类植物是古生代代表性植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A错误,符合题意。前寒武纪在海里出现蓝藻;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以恐龙为代表;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1、太古代(4625亿年前。历20亿年。)海里的蓝藻与陆地上的细菌出现。2、元古代(255.7亿年前。历20亿年。)海中第一种真核生物绿藻出现海中出现无脊椎动物,如海里蠕虫、肠腔动物之类。3、古生代(5.4--2.5亿年前。历3亿年。)陆地上出现三叶虫后灭绝。海里出现鱼类,是脊椎动物的远祖。4、中生代(2.5--0.65亿年前。共2亿年。)陆地上植物裸子植物已经发展起来。陆地上出现昆虫。部分鱼类上岸,先两栖动物。吃昆虫,吃植物。 再两栖动物变爬行动物。5、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历6500万年。)被子植物为主,哺乳动物繁盛,第四纪出现了人类。2020年6月21日,一场日环食在非洲中部和东北部、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和中国南部省份上演。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日环食期间,大部分被遮挡太阳大气层和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 日冕,日冕物质抛射 B. 色球,太阳耀斑 C. 光球,太阳黑子 D. 色球,日珥9. 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B. 扰乱卫星导航信号C. 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流星现象突然增多【答案】8. C    9. D【解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可见光主要来自光球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光亮的大圆盘就是光球层,日环食期间,光亮的大圆盘(光球层)大部分被月球遮挡住,而色球层和日冕在四周还有很大部分没有被遮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日冕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9题详解】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强烈射电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也会干扰穿过其中的卫星导航使用的电磁波信息,AB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高能射电到达地球后,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不符合题意;流星现象是闯入地球大气层的小天体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不是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研究发现,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和极地地区永久冰层研究,证明了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约11年的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同,因此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发射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后会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产生磁暴,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宇航器安全;太阳活动发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的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下图为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单位:百帕)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  B.  C.  D. 11. ④处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答案】10. C    11. A【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四地中地等压线最密集,因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C正确,①②④处的等压线都没有处密集,ABD错误。故答案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北侧为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为自北向南,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南半球向左偏,因此地形成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于地表的受热不均产生的 大小取决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悬殊差别,悬殊越大,其值越大; 作用就是产生风;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二取决于地球的参数,参数与纬度有关;作用就是对风有影响,使风又分为地转风、梯度风等; 摩擦力是作用在近地面上的力,是大气与近地面摩擦产生的。2021年2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航天器“天问一号r于周三进入了火星轨道,将一个探测器降落在火星表面,并寻找远古生命的迹象,这是我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务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完成下面小题。12. “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13. “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没有经过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答案】12. B    13. D【解析】【分析】12题详解】根据大气垂直分层,从地面向上0—12km左右为对流层,12—50km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以上到几千千米为高层大气。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升空至离地面20千米高空应该位于大气层的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天问一号飞往火星的过程中经过地月系到太阳系,本身处在银河系,没有飞出太阳系、银河系,所以没有经过河外星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 “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A. 可观测宇宙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15. “鲸鱼座γ星e”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是因为(   A.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B.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D. 该行星体积质量较大,有厚厚的大气【答案】14. C    15. B【解析】14题详解】根据材料,鲸鱼座γ星属于自身能够发光和发热的恒星,它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是一个恒星系,与太阳系的级别相当,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据材料鲸鱼座γ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对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知识,B正确;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存在生命无关,A错误;行星的外观与存在生命条件也无关,C 错误;行星体积质量巨大,有厚厚大气层,但不一定适合生物的呼吸,D 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鲸鱼座γe既然具有孕育生命的条件,应与地球的环境类似。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4道,满分 55分)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__;从图1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有适宜的________2图2中太阳大气层③是________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________,其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________3海洋与陆地相比,地壳较厚的是________4根据图3所示,岩石圈范围是指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的顶部。(填代号)【答案】1    ①. 地球    ②. 火星    ③. 温度    2    ①. 日冕    ②. 太阳风    ③. 极光    3陆地    4    ①.     ②.     ③.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太阳系宜居带示意图、太阳结构示意图、地球部分结构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宜居带位置、太阳大气层次与太阳活动、地壳厚度与结构、岩石圈的范围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及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小问2详解】太阳大气由里及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图中显示,太阳大气层是最外的一层,应为日冕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其到达地球后,受到地球磁场影响,向极地地区运动,在高纬地区与高层大气碰撞,产生绚丽多彩的极光。【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其范围是指地壳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在图中包括甲、乙全部和丙的顶部。17.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塔里木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________循环,黄河径流所属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循环。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________环节(用字母表示)。4图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B.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动态的平衡C.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并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泥沙和无机盐类D.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5如果图示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对哪些水循环环节造成影响,并分析原因?【答案】1    ①. 蒸发    ②. 水汽输送    ③. 降水    ④. 地表径流    ⑤. 地下径流    2    ①. 海上内    ②. 陆地内    ③. 海陆间    3B    4    ①. B    ②. C    5影响: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腾作用减弱等原因:植被覆盖率下降导致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腾作用减弱,大气中水汽减少,降水减少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类型、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图示为水循环示意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代表蒸发,B代表水汽输送,C代表降水,D代表地表径流,E代表地下径流。【小问2详解】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内部,由于海洋水分充足,面积广大,因此海上内循环是水量最大的循环;陆地内循环发生陆地之间,塔里木河作为内流河,发生范围在陆地上;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能将海洋上空的水蒸气输送到陆地,将陆地上的径流输送到海洋,使得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以更新和补充,黄河最后汇入渤海,参与的是海陆间循环。【小问3详解】我国夏季的东南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把海洋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图中B水汽输送环节最能代表我国夏季的东南风。【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将不同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进行交换,同时水的三态变化伴随着吸热、放热的能量转移,因此能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B正确,A错误;陆地径流能够携带泥沙等,在高处侵蚀,经过长途搬运,又在低洼处沉积,能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塑造了各种流水地貌,C正确;水循环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D错误。故选BC【小问5详解】植被遭到破坏后,该地植被覆盖率下降,保持水土能力下降,会使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腾作用减弱,大气中水汽减少,降水减少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2分别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三个角度,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    2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太阳辐射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等。人类生产: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提供能量等。人类生活: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热水供我们使用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为情境,设置四道小题,考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所以光照强度存在差异,因此太阳辐射量存在差异,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从地理环境,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说,由于太阳辐射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可以使自然界的水产生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根本动力,同时,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根本条件,是各种动植物的能量来源。从人类生产的角度来说,人造卫星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辐射来提供能量。从生活的角度来说,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利用太阳辐射加热水来提供热水给我们使用。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炎夏日,穿堂风无异于降温避暑的“空调系统”。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景观图。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穿堂风的形成原因。2在下图中补充完整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的气流运动方向。3与阴天相比,说出晴天穿堂风风力的大小,并说明原因。【答案】1白天在太阳辐射作用下,房前石质地面升温快,屋后山林的气温升温慢,近地面屋后山林气压高于房前石质路面气压,形成从屋后吹向房前的穿堂风。    2    3与阴天相比,睛天白天太阳辐射强,石质地面升温快;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石质地面降温快;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风力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后山林的气温升温慢,形成高压区,近地面屋后山林气压高于房前石质路面气压,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小问2详解】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山林降温慢,气温高,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从石质地面流向山林,高空由山林上空流向石质地面上空。形成顺时针环流。【小问3详解】与阴天相比,睛天白天太阳辐射强,晴天屋前石质地面增温更快,气温更高,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石质地面降温快,和屋后山林的温差更大,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气压梯度力也更大,穿堂风风力大。故晴天穿堂风风力更大。

    相关试卷

    【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11月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11月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11月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一11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