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各物体中能确定有生命现象的是( )
A. 机器人 B. 珊瑚 C. 金钱豹 D. 钟乳石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有光 无光 B. 干燥 湿润 C. 有光 无水 D. 有空气 无空气
3.细胞分裂的结果可以使细胞( )
A. 数量增加 B. 体积增大 C. 功能增强 D. 种类增多
4.在调查公园的生物种类时,无需用到的材料用具是( )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调查表
5.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6.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下列哪一项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春江水暖鸭先知
7.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棵大柳树 B. 一棵草 C. 一个湖泊 D. 一条鱼
8.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包含麻雀的食物链有3条
B. 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
C. 蝗虫和麻雀之间只是捕食的关系
D. 重金属污染物在水稻的体内积累最多
9.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 )
A. 清洁干净 B. 染色 C. 薄而透明 D. 形状规则
10.我国已经开展了六次人口普查,2020年10月1日开始第七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 B. 我国人口多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C. 普查前要制定合理的普查方案 D. 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
11.用盐腌制萝卜时,萝卜中会有许多水渗出来,这些水分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液泡
12.“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与下列哪项有直接关系?( )
A. 细胞分裂 B. 细胞生长
C. 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 D. 细胞分化
13.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看到的物象是( )
A. “b” B. “p” C. “q” D. “d”
14.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 1 | 2 | 3 | 4 |
A | 生物 |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B | 细胞 | 细胞核 | 染色体 | DNA |
C | 生态系统 | 环境 | 植物 | 动物 |
D | 生物圈 | 非生物因素 | 生态因素 | 光 |
A. A B. B C. C D. D
15.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 视野中要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C. 观察时,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 对光时,移动反光镜,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即可
16.生态因素是指( )
A. 所有的生物因素 B.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C.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17.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在该生态系统中,若人们大量捕杀鸟,则虫的数量变化是( )
A. 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先增加后减少
18.吃甘蔗时,向要削去坚硬的外皮,然后咀嚼乳白色的结构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坚硬的外皮、乳白色的结构、咀嚼后的蔗渣分别是( )
A.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结缔组织 D. 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19.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的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 甲→乙→丁→丙 B. 丙→丁→甲→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20.海南芒果香甜味美,人们食用的果肉部分主要属于( )
A. 机械组织 B. 分生组织 C. 营养组织 D. 输导组织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0分)
21.连线题
A输导组织 | a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
B保护组织 | b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 |
C机械组织 | c具有保护柔嫩部位的作用 |
D分生组织 | d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细胞壁增厚 |
E营养组织 | e储存营养 |
22.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草属于生产者,鼠、兔、蛇、鹰等动物属于 ______ 。
(2)该生态系统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 。在你所写的食物链中,你认为通常情况下生物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______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那么有毒物质积累的最多的是 ______ 。
23.下面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范围升降镜筒的结构是 ______ (选填“D”或“E”)。
(2)放置玻片标本的部位是 ______ (选填图中字母)。
(3)C的一面是 ______ 镜,另一面是凹面镜。
(4)对光过程中,应使B前端与F保持 ______ (选填“2厘米”或“7厘米”)左右的距离。
24.图是动植物细胞模式图,根据图形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______ 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______ 。(填写“甲”或“乙”)
(2)和乙图相比,甲图中细胞特有的结构有A、 ______ ,E、 ______ ,F ______ 。
(3)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B、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
(4)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时,被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5.鼠妇,又称潮虫。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展开了如下实验:
时间 | 1 | 2 | 3 | 4 | 5 |
明亮 | 1 | 0 | 2 | 1 | 2 |
阴暗(只) | 9 | 10 | 8 | 9 | 8 |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底部放厚度均匀的湿土,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 ______ (填字母)。
(3)生物学中常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4)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目的是 ______ 。
(5)分析表格中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6)如果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需要给鼠妇提供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不同环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等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而金钱豹具有生物的这六大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此题考查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非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的六大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A、有光无光,唯一变量是光, A正确;
B、干燥潮湿,唯一变量是水分, B正确;
C、有光无水,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变量不唯一, C不正确;
D、有空气无空气,唯一变量是空气, D正确。
故选:C。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3.【答案】A
【解析】解: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的结果可以使细胞细胞数量增加。而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生长的结果,种类增多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故选:A。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4.【答案】A
【解析】解: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在调查公园的生物种类时,可以借助放大镜或照相机观察,设计调查表,如实记录。该调查无需显微镜。
故选:A。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关键是熟练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特点。
5.【答案】C
【解析】解:A、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可以沉淀、排除、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质,因而被誉为“地球之肾”,不符合题意;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符合题意;
D、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6.【答案】A
【解析】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正确;
B、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不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是环境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正确;
D、“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水暖”是水的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正确。
故选:A。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7.【答案】C
【解析】解:A.一棵大柳树,只有部分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棵草,只有部分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一个湖泊,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条小鱼,只有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水稻→昆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其中包含麻雀的食物链有2条,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太阳能是图中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根本来源,B正确;
C、图中麻雀以昆虫为食,麻雀和昆虫之间有捕食关系,麻雀和昆虫都吃水稻,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
D、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蛇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积累最多,D错误。
故选:B。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等知识。
9.【答案】C
【解析】解: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光线必须通过观察材料反射到物镜、目镜、眼内才能形成物像。因此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如观察材料不透明就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故选:C。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只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才能解答本类题目。
掌握显微镜对观察材料的要求。
10.【答案】B
【解析】解: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A正确;
B、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精确度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重大的调查应该选用普查。而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误差大,精确度不高,B错误;
C、普查前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C正确;
D、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数据,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D正确。
故选:B。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以及特点.
11.【答案】D
【解析】解:A、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的一层薄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不是液体状。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细胞结构中3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信息,控制细胞代谢。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多种有味道的物质并含有大量的水分。D符合题意。
故选:D。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据此解答。
同学们一定注意准确理解和把握细胞结构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只有熟悉了细胞的这些基础知识,才可以轻松做题。
12.【答案】C
【解析】解: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中没有形成新的组织,只要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就行了
故选:C。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理解生物体的由小到大是由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决定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字母“P”,旋转180度是“d”。
故选:D。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物像和实物的区别。
14.【答案】B
【解析】解: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是并列关系,不符合图示关系。
B、细胞包括细胞核、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符合图示关系。
C、环境属于生态系统,但是植物和动物是并列关系,不符合图示关系。
D、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不符合图示关系。
故选:B。
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掌握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防止载玻片被压碎;故该说法正确;
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故该说法正确;
C.观察时,要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故该说法错误;
D.对光时,移动反光镜,通过目镜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就表示对好光了,下一步进行观察,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制作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影响观察;练习显微镜视的使用,正确观察和分析。
在使用显微镜时,弄清对光、镜筒下降、调节视野特点,关键要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6.【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故选:D。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7.【答案】D
【解析】解:根据题图可知,食物链是植物→虫→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虫失去天敌,会大量繁殖,从而虫的数量最初会增加,但随着虫的大量繁殖,植物被破坏,导致虫会因缺乏食物(植物)而数量下降,因此虫的数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图中:植物为生产者,虫和鸟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为分解者。
(2)图中食物链:植物→虫→鸟。
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各具有一定的功能,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里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分析答题。
植物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在中考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掌握。
19.【答案】A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根据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食物链可表达如下:甲→乙→丁→丙。
故选:A。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的传递特点。分析解答。
关键: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并能根据生物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正确的食物链。
20.【答案】C
【解析】解:A、机械组织主要起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B不符合题意;
C、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C符合题意;
D、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21.【答案】解:A、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
B、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因此番茄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C、机械组织是植物体内起支持和巩固等作用的组织。细胞壁局部或全部加厚,常木质化。因细胞形状和细胞加厚情况不同,可分为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如叶脉中的木纤维和韧皮纤维。
D、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E、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故答案为:A-b;B-c;C-d;D-a;E-e。
【解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熟记各种植物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分布情况,注意与构成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进行区别。
22.【答案】消费者 3 草→鼠→蛇→鹰 草 鹰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鼠、蛇、兔、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是动物,为消费者。
(2)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该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鼠→蛇→鹰、草→鼠→鹰。生产者(草)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成分决定消费者数量多少,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故答案为:(1)消费者
(2)3;草→鼠→蛇→鹰;草;鹰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
23.【答案】E F 平面 2厘米
【解析】解:(1)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D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E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F载物台,固定在镜臂的下端,是放置玻片标本的;
(3)C反光镜在镜臂的最下端,可以左右前后转动,是反射光线用的;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
(4)对光过程中,应使B物镜前端与F载物台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
故答案为:
(1)E;
(2)F;
(3)平面;
(4)2厘米。
观图可知:A是目镜、B是物镜、C是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是细准焦螺旋、F是载物台,解答即可。
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甲 乙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核
【解析】解:(1)甲图与乙图相比,相同点是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甲图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
(3)动物细胞和绿色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有相同的结构: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4)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观察经过染色的细胞时,各部分结构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故答案为:(1)甲;乙;
(2)细胞壁;叶绿体;液泡;(3)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4)细胞核。
图示为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甲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乙是动物细胞的结构图,A是细胞壁,B是细胞膜,C是细胞核,D是细胞质,F是液泡,E是叶绿体。
此题主要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两者的主要区别,必须重点掌握。
25.【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A 光 提高实验可信度,减小误差 光对鼠妇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干燥 潮湿
【解析】解:(1)通过捕捉鼠妇时,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于是可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控制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A装置与B装置组成对照实验,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其中实验组是A变量改变的纸板一侧;对照组是B变量没有改变的玻璃板一侧。
(3)铺一层湿土是减少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唯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把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并进行观察,这样就形成明亮与黑暗两种环境,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
(4)实验后,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5)根据实验结果,分布在A处鼠妇的数量平均有1只,分布在B处鼠妇的数量平均有9只,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对鼠妇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中唯一的实验变量应是土壤潮湿程度,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不同环境.
故答案为:
(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A
(3)光
(4)提高实验可信度,减小误差
(5)光对鼠妇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6)干燥;潮湿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八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八号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