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16 神经调节(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讲义16  神经调节 核心考点一 人体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兴奋(神经冲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胞体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应答只有感觉无效应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2.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易混易错】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果相同,但机理不同:感受器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破坏,无法传导兴奋;神经中枢破坏,无法分析综合兴奋和向大脑传导兴奋。3)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位,低级中枢都受大脑皮层的调控;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各中枢参与。 考法一 2020·浙江高考真题)人的一侧大脑皮层外侧面示意图如下,图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运动,经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右腿无力。推测该患者大脑皮层的受损部位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A【分析】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皮层是覆盖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区域的功能:1.白洛嘉区:运动性言语区(S区),位置:第三额叶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功能: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提供语言的语法结构;言语的动机和愿望。症状:白洛嘉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常称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不能使用复杂句法和词法;自发性主动语言障碍,很少说话和回答,语言有模仿被动的性质。2.韦尼克区:听觉性言语区(H区),韦尼克区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以及角回。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生严重的感觉性失语症。3.中央前回:大脑皮层的额叶的上升侧面上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二者间为中央前回。为皮质运动区,管理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如损伤,可引起对侧偏瘫。4.中央后回:大脑皮层的体觉区。【详解】A、甲是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A正确;
    B、乙是体觉区(中央后回)顶部,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B错误;
    C、丙是体觉区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C错误;
    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会引起面部运动,D错误。
    故选A 考法二 2019·北京高考真题)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1.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和动物都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B.人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到别人说话C.学习和记忆涉及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海马区中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答案】C【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语言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人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会导致无法听懂别人说话,但能听到声音,B错误;C、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故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C正确;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故选C2.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语减少、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等。该病发病机制复杂,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D.加速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是治疗思路之一【答案】D【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B、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正确;C、良好人际关系和适量运动可以减少情绪波动,C正确;D5-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分泌不足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量是治疗思路之一,D错误。故选D3.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研究发现,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元的生长。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鸢尾素在细胞中的核糖体处合成B.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D.施加鸢尾素阻断剂可使小鼠记忆能力提高【答案】D【分析】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其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记忆力的提高。【详解】A、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B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说明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正确;C、体育锻炼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缓解记忆衰退,C正确;D、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会降低,D错误。故选D4.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的失常,如身体无法维持平衡、呼吸急促、不能看懂文字等。上述所列举的现象,对应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部位依次是(    脊髓    小脑    下丘脑    脑干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    视觉中枢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答案】D【分析】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42.人脑的言语区包括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思想。【详解】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因此身体无法维持平衡应该是小脑受损;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因此呼吸急促是由于脑干受损;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不能看懂文字是由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导致的,即D正确。故选D5.排尿反射既有低级中枢也有高级中枢,下列有关排尿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经常尿床,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发育还不完善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动排尿也能主动憋尿,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可以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植物人出现像婴儿那样的尿床,可能与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有关D.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却小便失禁,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答案】D【分析】排尿反射既有低级中枢也有高级中枢,其中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会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婴儿控制排尿反射的中枢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婴儿经常尿床,A正确;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动排尿也能主动憋尿,这里的主动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可以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C植物人出现像婴儿那样的尿床,说明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无法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有可能是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C正确;D、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说明大脑皮层没有受损,小便失禁也有可能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与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的通路受损,D错误。故选D 核心考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如下图)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3.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情况。2a点:静息电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4bc段:动作电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Na通道继续开放。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K,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4.电位测量与电流计偏转原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指针偏转原理图下面图中a点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依次通过“a→b→c→c右侧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变化如下:【易混易错】1)细胞内外KNa浓度对神经电位的影响不同。细胞外液中K浓度会影响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大小,而细胞外液中Na浓度对神经元静息电位几乎无影响;细胞外液中Na浓度会影响受刺激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大小,而细胞外液中K浓度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几乎无影响。2)兴奋产生和传导中KNa的运输方式不同。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恢复静息电位时,起初的K外流是协助扩散;但随后的Na—K泵排NaK是逆浓度梯度运输,为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考法一 2020·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答案】B【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打开,K+外流,维持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电位,A错误;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C、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在神经-肌肉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D错误;故选B考法二 2016·浙江高考真题)测量与记录蛙坐骨神经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指针偏转到最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对神经施加刺激,刺激点位于图甲电极的左侧B.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膜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C.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D.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根据题意,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中间而右偏,回中间,再向左,最后回到中间。【详解】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时为外负内正,指针偏向负电位一侧,中指针偏向右侧,说明刺激点位于乙电极的右侧,A错误;图中甲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B错误;图4中甲电极处的膜发生去极化,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项正确;处于图状态时,膜发生的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D错误,所以选C 6.人依靠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处,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开放,Na+经通道进入胞内。光照时,外段细胞膜上Na+通道关闭,膜电位发生改变,这种电位变化传到视杆细胞突触部,影响此处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B.光刺激使视杆细胞的膜电位转变为内正外负C.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D.递质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答案】B【分析】据题干可知,黑暗条件下,视杆细胞兴奋,打开钠离子通道;光照条件下,视杆细胞被钠离子通道关闭,无法兴奋。【详解】A、黑暗环境中视杆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通过通道进入胞内,A正确;B、光刺激使视杆细胞无法兴奋,膜电位依旧保持外正内负,B错误;C、视杆细胞上视觉信息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C正确;D、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打开相应离子通道,通过改变突触后膜电位来传递视觉信息,D正确。故选B7.下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丙中兴奋是从左向右传导的C.图甲、乙、丙中c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均高于细胞膜内侧Dc点峰值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上升【答案】C【分析】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中a处之前的膜电位(-70mv)表示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钠离子浓度,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钾离子浓度);a点开始接受刺激,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瞬时内流,膜电位由-70mv逐渐变为0,并进一步增大为+40mv,此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而产生兴奋;当钠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内流停止,膜上的钾离子通道开放,膜内钾离子外流,使膜上电位逐渐由外负内正恢复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即cde为恢复阶段。对此结合甲图可知,由于处于恢复阶段的膜不能立即再产生兴奋,所以图乙表示兴奋由左传到右,而图丙表示兴奋由右传到左。【详解】A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错误;B、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丙表示兴奋由右传到左,B错误;C、图甲、乙、丙中c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D、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c点峰值不会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上升,D错误。故选C8.下图为反射弧中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处兴奋时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B.反射活动中兴奋可由处传到C处兴奋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D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ab是两个神经元,其中①②a神经元轴突上的两个位点,b神经元轴突上的位点,ab两神经元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b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构成效应器。【详解】A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形成细胞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A错误;B、反射活动中兴奋沿反射弧由感受器向效应器单向传递,故兴奋不能由处传到处,B错误;C、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故处兴奋不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缩,C错误;D处为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D正确。故选D9.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细胞A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B.刺激b处,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D.细胞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答案】D【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细胞E才属于效应器,A错误;B、刺激b处,b兴奋,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a未兴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表的指针偏转一次,B错误;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C错误;D、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细胞E属于效应器,D正确。故选D10.下图是离体实验条件下神经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的两种情况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    A.突触后膜只能是神经元的树突膜B.电位1是突触后膜上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主动运输C.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电位1突触后膜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电位2突触后膜电位进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抑制。【详解】A、突触后膜可以是神经元的树突膜,也可以是神经元的细胞体膜,A错误;B、电位1为动作电位,是突触后膜受体接受兴奋性神经递质后,引起膜上Na+通道开放,Na+大量内流导致的,该过程为协助扩散,B错误;C、发生电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了阴离子内流,进而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更大,C正确;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扩散到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 核心考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一、兴奋的传递1.传递结构: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传递。2.突触的类型(甲图)1)甲图中A突触为轴突胞体型,简画为2)甲图中B突触为轴突树突型,简画为3.突触的形成与结构(乙图)1)形成: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即乙图中g),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2)结构:由def组成(填字母),分别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4.兴奋传递过程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1)单向传递: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传递方向是单向的。2)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神经末梢传至突触后神经元,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 ms),这段时间就叫突触延搁。因此,一个反射需要的神经元越多,突触就越多,消耗的时间就越长。3)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这可以应用于医学麻醉。6.神经递质1)种类2)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3)受体化学本质:糖蛋白。4)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次兴奋传递做好准备。7.突触传递异常分析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易混易错】1)突触小体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变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所需时间的长短。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比较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形式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过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未兴奋部位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速度慢(有突触延搁)方向可双向传导单向传递 考法一 2021·浙江高考真题)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  )A.+、-、+、+ B.+、+、+、+C.-、+、-、+ D.+、-、+、-【答案】A【分析】提取题干信息可知:若一侧受到伤害,如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且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图示对脚的有害刺激位于左侧,则应表现为左侧腿屈曲,右侧腿伸展,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由分析可知:该有害刺激位于图示左侧的脚,则图示左侧表现腿屈曲,即与屈肌相连的甲突触表现为兴奋,则为,伸肌表现为抑制,则乙为;图示右侧表现为伸展,则与伸肌相连的丙表现为兴奋,即为,屈肌表现为抑制,但图示丁为上一个神经元,只有丁兴奋才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与屈肌相连的神经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现为。综上所述,甲~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正确,故选A 考法二 2017·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效应器肌梭受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答案】D【详解】A、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故A错误;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故B错误;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发射弧是否完整,故C错误;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D 11.两个神经元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突触称为化学突触,仅以电流的形式直接在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突触称为电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突触传递信号较慢,电突触传递信号较快B.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信号,电突触可以双向传递信号C.化学突触上存在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电突触只传递电信号D.化学突触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电突触只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答案】C【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题意分析: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所以,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而且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详解】A、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B、由于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不借助于神经递质,且突触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因此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任何一个产生的兴奋均可以传给另一个神经元,即化学突触只能单向传递信号,而电突触可以双向传递信号,B正确;C、化学突触上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而电突触只传递电信号,C错误;D、化学突触因为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而电突触只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正确。故选C12.下列关于突触及其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C.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触后膜转移都需要消耗ATP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一定变为外负内正【答案】C【分析】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
    【详解】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B正确;C、神经递质的合成、分泌都需要消耗ATP,神经递质向突触后膜转移为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D、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膜电位不会变为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C1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冰毒,是一种强效的精神兴奋剂,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DAT)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囊泡上的II型单胺囊泡转运体(VMAT—2)/DAT是一个双向载体,它的重要作用是将突触间隙内多巴胺重新摄入突触前的细胞质,从而终止多巴胺生理效应;VMAT—2可将细胞合成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储存于囊泡中,并介导突触前膜囊泡内储存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释到突触间隙。冰毒可通过与DAT结合或与VMAT—2作用引起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的增加,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毒与DAT结合可能会阻止DAT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回收B.神经元中储存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囊泡的形成主要与溶酶体直接相关,其中的神经递质多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冰毒使人上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服用冰毒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数相对不足,服药者必须服用更多的毒品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D.冰毒可以使人具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甚至短时间内提升脑力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少量服用来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答案】C【分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根据题干信息“DAT可以将多巴胺回收,VMAT—2促进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冰毒可以阻止DAT回收多巴胺,促进VMAT—2释放神经递质,增加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引起持续兴奋。【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冰毒是阻止了多巴胺的回收,促进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而不是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A错误;B、溶酶体可以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与递质的释放无关,而含神经递质的囊泡的形成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C、冰毒可以引起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的增加,所以可以推测长期服用冰毒会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受体数相对不足,服药者必须服用更多的毒品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C正确;D、冰毒会使人上瘾,不能服用,D错误。故选C14.如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对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可能是垂体细胞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b,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答案】C【分析】1、神经递质的类型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2、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几乎全身所有细胞。3、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详解】Aa表示抗原分子,则细胞b不能是浆细胞,原因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分泌特异性抗体,A错误;B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将使神经细胞兴奋或者抑制,B错误;C、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由于甲状腺激素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故b可能是垂体细胞,C正确;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b,促进水的重吸收,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D错误。故选C15.蛋白质在生命活动的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可参与信息传递C.肾上腺素在突触处传递信息时一定依赖蛋白质D.生态系统中昆虫释放的信息素的本质是蛋白质【答案】D【分析】1、蛋白质的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2、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解】A、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这些过程需要的酶本质为蛋白质,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细胞骨架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细胞骨架可参与细胞分裂、信息传递等过程,B正确;C、肾上腺素在突触处传递信息时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而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C正确;D、生态系统中昆虫释放的信息素的本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 

    相关试卷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1讲 神经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1讲 神经调节(含解析),共29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含解析),共26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0 神经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精选练习易错点20 神经调节(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反射弧受损部位”,有关“电流计偏转情况”,有关“突触传递过程及异常”,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制,突触与突触小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