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19491/0-169790000700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19491/0-16979000070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919491/0-16979000070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
展开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10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球体 B. 正方体 C. 正圆体 D. 不规则的球体
2.船队首次实现绕地球一周航行成功的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加加林
3.在下列哪条纬线上可能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南回归线 D. 北极圈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兴趣活动课上,小凯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读图,完成各小题。
4.小凯同学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圆圈表示经线 B. 用半圆形的弧线表示纬线
C. 让地轴垂直于桌面 D. 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
5.借助地球仪我们可以( )
A. 测量某地的海拔 B.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 D. 读出某地的气候特征
读图,完成各小题。
6.图中本初子午线是( )
A. A线 B. B线 C. C线 D. D线
7.图中构成东西半球分界线的两条经线是( )
A. A线和C线 B. A线和D线 C. B线和C线 D. B线和D线
8.某人在30°N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11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 出发点 B. 出发点以北 C. 出发点以东 D. 出发点以西
9.地球上纬度40°、经度60°的地点有( )
A. 一个 B. 二个 C. 三个 D. 四个
10.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纬线长度全部相等 B. 纬线与赤道平行
C. 赤道以北称南纬 D. 纬线又被称为子午线
读图,完成各小题。
11.在同一时间,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太阳在运动 D. 人为规定的
12.时间相差3小时,经度相差( )
A. 15° B. 30° C. 45° D. 60°
13.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 )的区时.
A. 东五区 B. 东六区 C. 东七区 D. 东八区
14.下列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的是( )
A. 站得髙,看得远 B. 水往低处流 C. 四季更替 D. 太阳东升西落
15.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B. 南极处于黑夜当中
C. 甲地即将由白天变为黑夜 D. 甲地此时适合午睡
16.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A. 一天 B. 一周 C. 一月 D. 一年
17.以北半球为例,哪个节气前后一段时间是秋季( )
A. 冬至 B. 秋分 C. 春分 D. 夏至
18.地球五带中的热带位于( )
A. 低纬度 B. 中纬度 C. 高纬度 D. 无法确定
从理论上讲,要达到最佳集热效果需让太阳光垂直照向集热管面。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若使太阳能热水器达到最佳集热效果,安装时,太阳能集热管面的倾斜角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进行适当调整。读图,完成各小题。
19.若该图表示我国北方地区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四地的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假设安装示意图效果是最佳的)。则四地按纬度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的顺序应该是( )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③④
20.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效果达到最佳,郑州市某中学学生根据一年四季的太阳光照不同,对自己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面的倾角进行了调整,如①~④图所示。则四图中表示夏季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丁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______ , ______ )。
(2)甲地位于丁地的 ______ (西北、东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 ______ (东、西)方向。
(3)从东、西半球来看,甲地位于 ______ 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乙地位于 ______ 半球。
(4)图中甲、丙、丁三地所在纬线中, ______ 地所在纬线最短,纬线都指示 ______ 方向。
2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D四地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______ 地。
(2)A、C两地的时间是 ______ (相同、不相同)的。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______ ,B、C、D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 ______ 地,最晚迎来日出的是 ______ 地。
(4)图示四地中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______ (填字母)地。
(5)太阳光的 ______ (直射、斜射)是造成A地获得太阳光热少的原因。
2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材料二:“地球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北半球)”。
(1)庆祝活动当天,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处,此时北京市处于四季中的 ______ 季,昼 ______ 夜 ______ 。(后两空均选填“长”或“短”)
(2)当地球运动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______ ,此时 ______ (南极、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
(3)当地球运动到C位置时,是北半球的 ______ (节气),具体日期是 ______ 前后。
2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温度带的名称:A ______ ,D ______ 。
(2)地球上的五带气候差异显著,甲图中的A对应乙图中的 ______ ,B对应乙图中的 ______ 。(填数字)
(3)中国大部分位于甲图中的 ______ (填字母)区域,该区域四季变化 ______ (明显、不明显)。
(4)甲图中D、E温度带的分界线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D。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人们凭直觉产生“天圆地方”的说法→观察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牢记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一直对世界进行不断的探索,推动科技的发展,造福人类。
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解: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即8万里,能够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现象的地点是赤道上。
故选:A。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本题考查赤道的长度及地球的运动,牢记即可。
4~5.【答案】D、B
【解析】解: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用圆圈表示纬线;在北极标注N,南极标注S;让地轴与桌面呈66.5°的夹角;用球体物体制作地球仪。
故选:D。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上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极点。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本题考查了地球仪的地轴、两极、纬线等,结合地球仪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地球仪上没法精准测量某地的海拔,也不能直接读出地球的表面积和读出某地的气候特征,故选项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题考查了地球仪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以借助地球仪实际演示一下。
6~7.【答案】B、A
【解析】解:本初子午线是0°经线,图中B线为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依据题意。
故选:B。
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该经线是一条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
本题考查特殊的经纬线,读图解答即可.
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分析可知,A为20°W,B为0°,C为160°E,D为180°.依据题意。
故选:A。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本题考查半球分界线,读图解答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某人在30°N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110千米,仿佛回到原点,但纬线圈的长度都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向南向北纬线越来越短,因此从30°N出发,向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110千米,最后他位于出发地的西面。
故选:D。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经线圈过两极且长度相等,所有的纬线圈平行且纬线圈的长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此题的关键点在于掌握好经纬网,确定好坐标,还要结合纬线的特点综合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在地球仪上,纬度是40°的纬线有两条,分别是北纬40°和南纬40°;经度是60°的经线有两条,分别是东经60°和西经60°,故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60°的地点有(40°N,60°E)、(40°N,60°W)、(40°S,60°E)、(40°S,60°W)四个.
故选:D.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此题的考点就是要灵活运用经纬网,来确定一点的位置.
10.【答案】B
【解析】解:A、纬线的长度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B、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符合题意。
C、赤道以北称北纬,不符合题意。
D、经线又称子午线,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纬。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特点,理解记忆即可。
11~12.【答案】A、C
【解析】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在同一时间,位于美国纽约的姨妈和身在北京的畅畅互致问候时,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故选:A。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主要考查了时间差异形成的原因.
解:地方时的计算中,经度每相差15度,就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因此时间相差3小时,经度相差45°。
故选:C。
世界时区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经度间隔为15°)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差的计算,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D
【解析】解:北京所在的经度约120°E,属于东八区,我国统一使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故选:D。
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本题考查北京时间的含义,理解记忆即可.
14.【答案】D
【解析】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站得髙,看得远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水往低处流与地势有关。
故选:D。
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5.【答案】B
【解析】解: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等于黑夜范围;图中所示南极处于黑夜当中;甲地即将由黑夜变为白天;甲地此时适合晨练,该地位于晨线上。
故选:B。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半球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根据题意。
故选:D。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等现象.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周期,属于基础题.
17.【答案】B
【解析】解:以北半球为例,秋分前后一段时间是秋季,该节气的日期是9月23日前后。
故选:B。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北半球的季节划分,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18.【答案】A
【解析】解: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该温度带位于低纬度。
故选:A。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本题考查不同温度带的纬度范围及纬度的划分,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
19~20.【答案】A、D
【解析】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是要让太阳能热水管与太阳光保持直射,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处于北半球的我国越往北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能的集热管倾斜角度越大,相反,纬度越低的地区,太阳高度越大,集热管倾斜角度越小,图中由北向南的排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A。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角大小与纬度高低的关系,理解太阳高度角大小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解答即可。
解:我国郑州市位于北半球,所以安装热水器集热管的总体朝向为南方。当太阳光线与真空管垂直时集热效果最好。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为了达到较好的集热效果,夏季可以把支架调低些,如图④。
故选:D。
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本题考查太阳高度与季节的关系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读图解答即可。
21.【答案】23.5°N 65°W 西北 西 西 北 丁 东西
【解析】解:(1)从图中经纬网可以看出,图中经度为西经,逆时针方向经度数值减小,说明是向东的方向,由此可知,该图是北半球的经纬网图,丁地的纬度位于北回归线,是23.5°N,经度是65°W。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可知,甲地位于丁地的西北方向,丙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向。
(3)从东、西半球来看,甲地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乙地位于北半球。
(4)图中甲、丙、丁三地所在纬线中,丁地所在纬线最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故答案为:
(1)23.5°N,65°W;
(2)西北;西;
(3)西;北;
(4)丁;东西。
(1)在经纬网上,北纬用符号N表示,南纬用符号S表示,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2)在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4)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判读,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22.【答案】A 相同 自西向东 B C A 斜射
【解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A、B、C、D四地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地。
(2)图中A、C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因此两地的时间是相同的。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B、C、D中最早迎来日出的是B地,最晚迎来日出的是C地。
(4)图示四地中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A地。
(5)太阳光的斜射是造成A地获得太阳光热少的原因。
故答案为:
(1)A;
(2)相同;
(3)自西向东;B;C;
(4)A;
(5)斜射。
(1)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2)同一条经线上的点时间相同。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位置越偏东,其日出时间越早,位置越偏西,日出时间越晚。
(4)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5)由于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有黄赤交角存在,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有直射和斜射的差异,阳光直射地区,单位面积获得的辐射多,获得的热量多。斜射地区,获得的热量少。所以太阳辐射的能量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判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23.【答案】B 夏 长 短 南回归线 南极 秋分日 9月23日
【解析】解:(1)7月1日地球公转所在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B处即北半球的夏至日位置,此时北京市处于四季中的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市昼长夜短。
(2)当地球运动到D北半球冬至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此时南极点附近有极昼现象。
(3)当地球运动到C位置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具体日期是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
故答案为:(1)B;长;短;(2)南回归线;南极;(3)秋分日;9月23日。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不同字母的位置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24.【答案】北寒带 南温带 ③ ① B 明显 南极圈
【解析】解:(1)读图可得,A是北寒带,B是北温带,C是热带,D是南温带,E是南寒带。
(2)地球上的五带气候差异显著,甲图中的A北寒带对应乙图中的③,B北温带对应乙图中的①。
(3)中国大部分位于甲图中的B北温带,该区域四季变化明显。
(4)甲图中D南温带与E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故答案为:(1)北寒带;南温带;(2)③;①;(3)B;明显;(4)南极圈。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地球五带的划分图,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月考地理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沈丘县中英文学校等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基本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