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2部分 热点聚焦 2 素养2 综合思维(含解析)
展开素养2 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可以细化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具体要求如下:
细化角度 | 具体要求 |
要素综合 | 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时空综合 | 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地理因果联系的逻辑推理 |
地方综合 | 对于给定的区域,既能从所处的大尺度区域对其进行宏观分析与研究,又能从小尺度区域对其进行微观判断与评价,综合而全面地对区域地理事象做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
(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第(1)题,随着大高加索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等山脉褶皱成山,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湖盆形成。褶皱山脉继续隆起,挤压里海流域面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流域面积减小,湖泊面积随之减少。可见,构造运动不但能形成湖泊,同时也能促使湖泊演化。当褶皱山脉隆起至较高时,阻挡湿润的西来水汽,里海所在区域转为内陆干旱气候,里海演化为内陆湖泊。第(2)题,首先,在末次冰期晚期,里海流域为寒温带和寒带,湖面蒸发弱。其次,湖泊接受位于北部冰川的融水补给,补给量大,特别在冰川消融期,冰川融水量大增。最后,补给大于蒸发,湖泊水量增加,盐度下降。第(3)题,由于气候变化(转暖),里海的补给类型由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转化为以河水补给为主,原有的水平衡被打破,建立起新的水平衡。有多条河流汇入,带来盐分,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加之山地阻挡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导致气候干旱,蒸发强烈,盐度不断升高。第(4)题,如果板块运动趋势不变,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未来可能陆续演化为湖泊。
(2022·四川西昌模拟)某研究人员对黑龙江省青花湖8号水塘(该湖西端部分水域被人为地以浆砌石挡墙划分为若干水塘)进行冰情观测,冰层内的冰温变化与气温波动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下图为“该水塘某年12月15日2:00、8:00、14:00、20:00观测绘制的冰温垂向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代表2:00的冰温曲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研究发现,青花湖8号水塘比其东部湖区结冰时间更早,主要原因是8号水塘( )
A.纬度高 B.距海远
C.面积小 D.湖水深
3.青花湖8号水塘一年中最大冰层厚度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
A.11~12月 B.1~2月
C.3~4月 D.5~6月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冰层内的冰温变化与气温波动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00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黑龙江结冰时期为冬季,白昼短,日出时间晚于6:00,因此最低气温最可能出现在8:00前后,20:00为日落后,气温在下降,2:00是在深夜时,气温仍然在下降,气温较低,但还不是最低,由此可判断图中①代表8:00的冰温曲线,②代表2:00的冰温曲线,③代表20:00的冰温曲线,④代表14:00的冰温曲线。故选B。第2题,结合材料“该湖西端部分水域被人为地以浆砌石挡墙划分为若干水塘”可知,青花湖8号水塘是人为用浆砌石挡墙划分出的第8号小水塘,水域面积小,比热容较小,并且受石砌墙的影响,水温降温快,因此结冰时间更早,C正确。第3题,3~4月解冻之前,冰层一直在累积,累积最厚,C正确;11~12月刚封冻时冰层还较薄,A错误;1~2月相较于3~4月冰层累积较薄,B错误;5~6月时气温升高,水塘冰层解冻融化,D错误。
(2022·福建厦门模拟)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杨浦滨江地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浦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不少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杨浦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据此完成4~6题。
4.杨浦滨江地带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人口密度较大,市场广阔
B.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
C.高等院校众多,技术先进
D.基础设施完善,地租低廉
5.导致杨浦滨江工厂转移和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陈旧 B.空气污染严重
C.交通方式转变 D.城市转型发展
6.上海在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过程中,未在杨浦滨江建设高层写字楼或住宅,主要是考虑( )
A.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
B.历史因素和经济因素
C.交通因素和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
答案 4.B 5.D 6.A
解析 第4题,杨浦滨江地带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港口条件成熟,地理位置优越,水运便利,故选B。第5题,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经济高速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全面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从以生产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转向以服务性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经济,所以导致杨浦滨江工厂转移和关停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故选D。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杨浦滨江地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在修缮保护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这主要是考虑了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故选A。
(2022·河北保定模拟)横断山区积雪覆盖率受多种气象因子影响,其中部分因子在不同地形部位与积雪覆盖率的相关性差异显著甚至截然相反。例如,低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在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据此完成7~9题。
7.在低海拔地区,降水量越大,积雪覆盖率越低,主要是因为( )
①雨水向积雪传热 ②雨水侵蚀积雪 ③雨水阻隔热量交换 ④积雪反射率增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夏季,横断山区北坡风速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流抬升水汽凝结放热
B.气流下沉增温
C.大风吹散坡面积雪
D.大风破坏稳定的大气层结构
9.与该地区积雪覆盖率始终呈正相关的气象因子是( )
A.气温 B.太阳辐射
C.相对湿度 D.气压
答案 7.A 8.B 9.C
解析 第7题,低海拔区域,气温较高,雨水比积雪温度高,热量向积雪传递,①正确;同时雨水对积雪有一定的侵蚀作用,导致积雪融化,②正确;雨水会促进热量交换,加快积雪融化,③错误;积雪表面反射率高,但降水量增大不会导致积雪反射率增大,④错误,故选A。第8题,横断山区夏季盛行西南风(偏南风),该山区北坡是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风速越大,焚风影响范围越广,积雪覆盖率越低,故选B。第9题,气温越高,积雪覆盖率越低,A错误;太阳辐射越强,越有利于积雪融化,B错误;相对湿度越大,空气越潮湿,越有利于积雪保存,C正确;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温度下降,积雪覆盖率上升,D错误。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2部分 热点聚焦 2 素养3 区域认知(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2部分 热点聚焦 2 素养3 区域认知(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城市可能是,图示区域,通常呼伦湖南岸结冰的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2部分 热点聚焦 1 能力3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2部分 热点聚焦 1 能力3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含解析),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2 技法2 过程分析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2 技法2 过程分析类(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