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含解析)
展开1.桥梁建设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 气候: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有无气象灾害 |
地形:地势起伏大影响建设,成本高 | |
地质: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会产生破坏,水底淤泥也影响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稳定,利于建设和运营 | |
水文:水深、水面宽度、水体流动、冰期、水体盐度 | |
生物:生物对大桥建设的影响;大桥建设要保护生物等 | |
土壤:土壤性质影响工程地基的建设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区域联系、资金、基础设施 |
技术因素 | 材料、施工方式等克服自然障碍 |
2.桥梁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地质条件复杂,如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地势起伏大,地表崎岖,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
(3)高山、高原冻土广布,地基不稳,技术要求高。
(4)气候复杂,多风沙、湿热、暴雨等恶劣天气,加大施工难度,延长施工时间。
(5)水文条件复杂,如水域广、海水深、风大浪急、暗流汹涌,海水盐度高、腐蚀性强。
(6)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加剧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7)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原料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
(8)当地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9)技术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劳动力成本较高。
(10)建设立交桥时,车辆通行密度大、轮船航运频度高,施工与交通相互影响大。
3.桥梁建设的新技术、新手段
技术或手段 | 原因或目的 |
以桥代路 | ①降噪;②避让良田,节约用地;③减少对沿线城镇的切割;④保证全封闭,保证安全性;⑤减少环境破坏,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不被截断;⑥克服冻土等不稳定地质条件,避免路基沉降 |
模块化预制拼装法 | ①减少对工地地面、植被的破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②预制构件不在工地生产,现场只是进行装配式施工,减少粉尘、建筑垃圾等环境污染;③不同预制构件可以同时在外地生产,缩短了施工时间;④减少施工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 |
2020年4月,深圳首条野生动物专属“生态长廊”,大鹏新区“排牙山—七娘山”生态节点生态长廊顺利完工。该“生态长廊”位于主干道坪西快速公路之上,采用横向架空设计,是保证大鹏半岛南北向连通的重要生物通道。廊道旁种植了丰富的植物。据此完成1~2题。
1.该“生态长廊”采用架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①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②减少野生动物穿越公路时造成的伤亡 ③避免司机因避让发生交通事故 ④让游客进入生态廊道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生态长廊”两侧种植植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便于隐蔽观察迁徙动物行踪
B.便于动物栖息和迁徙
C.丰富当地植被景观
D.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该“生态长廊”采用架空设计,为野生动物预留通道,方便野生动物迁徙,防止野生动物迁徙与公路车辆行驶直接接触,①正确;架空长廊,减少野生动物穿越公路时造成的伤亡,保证野生动物安全、有序地迁徙,②正确;“生态长廊”采用架空设计,野生动物通道与车道分离,避免司机因避让野生动物发生交通事故,③正确;让游客进入生态廊道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易发生野生动物伤人事故,④错。选A。第2题,在“生态长廊”两侧种植植物,主要目的是便于动物栖息和迁徙,B正确;观察迁徙动物行踪、丰富当地植被景观、改善区域小气候均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3.(2022·山东省烟台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和若铁路(如下图)全长825 km,设计时速120 km,共设20个站点,其中9个为客运站点。2021年9月27日和若铁路全线铺轨贯通,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形成“闭环”。为防止沙害对施工的影响,该线路实行风沙防护工程与铁路建设同步进行的方法,防止风沙危害的措施主要有:草方格沙障、高立式沙障、种植耐旱植被等。和若铁路是目前国内利用沙桥(高架桥)抵御风沙危害最长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使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改变了以往现场浇筑桥墩的做法,破解了沙漠铁路的建设难题。
(1)将和若铁路防止风沙危害的三种措施:草方格沙障(A)、高立式沙障(B)、耐旱植被(C),用字母按照距铁路线远近在下图中进行标注。(3分)
(2)说明和若铁路没有设计成高速铁路的原因。(4分)
(3)与现场浇筑混凝土桥墩相比,说出和若铁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的优势。(6分)
答案 (1)
(2)该地自然条件复杂,建设高铁成本高,难度大;高速铁路不宜进行货运,普通铁路可以客货兼运,用途更广。
(3)(该项目)工程量巨大,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建设,可以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2022·四川诊断性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广东省潮州市境内山地丘陵比重大,多由花岗岩构成。潮州市广济桥全长518米,联结韩江东西两岸,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两段石梁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桥墩用花岗石修砌,每个桥墩上兼有造型各异的廊屋或廊亭,可兼作商铺。中段浮桥由18艘木船连接而成,能开能合,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下图为广济桥位置与景观。
(1)分析中段浮桥由木船连接,能开能合的设计意图。(6分)
(2)说明广济桥东西两端桥墩上修建廊屋或廊亭的设计作用。(6分)
(3)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桥墩用花岗石修砌的原因。(6分)
(4)说出广济桥在古代和现代发挥的主要作用。(6分)
答案 (1)木船连接开合方便;浮桥开启时,便于船只通过;汛期浮桥开启,可增加泄洪排洪能力(减少洪水威胁);浮桥闭合时,便于两岸通行。
(2)方便行人休憩、遮阳、挡风、避雨;增加重量,增强桥梁的稳定性;为两岸人们货物(商品)交易提供场所;增加桥梁的美感(审美、美学价值)。
(3)当地花岗石资源丰富,就地取材,节约成本;花岗石结构致密、质地坚硬,抗侵蚀能力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雨水对桥墩的淋蚀作用强;河水流量大,对桥墩的冲蚀作用强;位于台风多发区,台风灾害对桥墩的侵蚀力度强。
(4)古代是沟通东西两岸的交通要道;现代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古代和现代都有利于行洪排涝。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9 微专题17 桥,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9微专题17桥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9微专题17桥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微专题22 坝(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微专题22 坝(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含义,主要类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利弊评价,黄河中游丁坝的作用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微专题9 植物与环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微专题9 植物与环境(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植被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井冈山地区典型季雨林类型为,据图推测金鸡菊的生长习性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