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5051/0-1697759171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5051/0-1697759171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915051/0-16977591717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含解析)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8] 第17章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含解析),共6页。
课时练习[38]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一、单项选择题(2022·广东省茂名模拟)某地质小组对图示区城进行地质地貌考察时,发现甲、乙两河中只有一条河的下游河床分布有大面积的河漫滩。当他们分别沿着两河溯游而上时,看到甲河两岸树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而乙河两岸树木却苍翠欲滴,景色迷人。据此完成1~3题。1.该地质小组进行考察的时间大约是( D )A.1月 B.4月C.7月 D.10月2.面积较大的河漫滩主要分布在( C )A.甲河南岸 B.甲河北岸C.乙河南岸 D.乙河北岸3.甲、乙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B )A.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B.没有明显的结冰期C.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对应河段流速大致相当[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位于40°附近,据“甲河两岸树叶在西风的吹拂下纷纷飘落,而乙河两岸树木却苍翠欲滴”可知,甲河沿岸树木有落叶现象,而乙河沿岸为常绿林,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落叶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10月。第2题,河漫滩主要由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其形成的位置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甲、乙两河都位于北半球,北岸侵蚀,南岸沉积,河漫滩应出现在南岸,甲河南岸受地形影响,不可能出现较大的河漫滩,因而河漫滩只可能出现在乙河南岸。第3题,甲河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乙河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最低气温都在0 ℃以上,两河都没有明显的结冰期;甲河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乙河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乙河由于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而侵蚀作用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含沙量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甲河没有。两河上游河段,因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不同,流速不同。(2022·吉林四平模拟)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泰山站附近冰盖近表层10 m内不同季节平均温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4~5题。4.图示①②③④四条温度分布曲线中,表示秋季的是( C )A.① B.②C.③ D.④5.影响泰山站附近冰盖近表层平均温度季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A.太阳辐射 B.下垫面性质C.海陆位置 D.地势起伏[解析] 第4题,由图示温度的季节变化,夏季冰盖表面温度最高,冬季冰盖表面温度最低,①曲线表示冬季,④曲线表示夏季;春季因刚经过冬季,冰盖内部温度回升需要时间,冰盖表面受近地面气温增温影响显著,冰盖内部越接近表面温度就越高,②曲线表示春季;秋季因刚经过夏季的高温,冰盖内部温度下降需要时间,冰盖表面受近地面气温降温影响显著,冰盖内部越接近表面温度较低,③曲线表示秋季。第5题,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和地势起伏,季节差异不大;泰山站附近冰盖近表层平均气温夏季差异大,冬季差异小,春季和秋季差异相对较小,其主要是由冰盖温度的差异所决定的,冰盖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气温的季节差异所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不同季节该地区所接收的太阳辐射差异较大。(2022·山西临汾模拟)特里斯坦岛位于板块交界处,被称为全世界最偏远且有人居住的岛屿,岛上只有265位居民,经济落后,尚有大片未开垦土地,是英国海外领地之一。据此完成6~7题。6.该岛招聘农夫,要求农夫懂温室蔬菜培育,还要懂得照顾牛羊,这样的农夫最可能是面向哪个国家( B )A.越南 B.英国C.巴西 D.秘鲁7.下列关于该岛的推断,最可信的是( C )①随处可见黑色多孔的岩石 ②进口水果、蔬菜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航空 ③全年多刮西南风且风力强劲 ④该岛气候较为湿润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 第6题,该岛招聘农夫,要求农夫懂温室蔬菜培育,说明所招聘的劳动力素质较高,所在国家纬度较高(自然条件冬季不适合蔬菜生长),还要懂得照顾牛羊,说明从事过畜牧业生产。结合四个选项这样的农夫最可能是面向英国招聘。越南地处热带,主要为季风水田农业,种植水稻,巴西地处热带,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秘鲁地处热带沙漠地区,基本上没有温室蔬菜种植活动。第7题,据图示位置,该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喷发活动,岛上随处可见喷出岩(黑色多孔),空运价格高,该岛进口水果、蔬菜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应为海运;该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全年盛行西北风且风力强劲,该岛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气候终年温和湿润。(2022·辽宁盘锦模拟)印度洋偶极子(简称IOD)是发生在热带印度洋区域的一种气候现象,其可影响印度洋周边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天气和气候状况。当正IOD事件发生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据此完成8~9题。8.正IOD事件引发的暴雨最可能出现在( A )A.东非地区 B.澳大利亚西南部C.印度尼西亚 D.中美洲9.下列现象中,有利于冬半年正IOD事件发生的是( C )A.索马里寒流增强 B.北赤道暖流减弱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莫桑比克暖流减弱[解析] 第8题,当正IOD事件发生时,西印度洋海温偏高,东印度洋海温偏低。东非位于印度洋西部地区温度较高,气流受热上升,降水较多;澳大利亚西南部和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东部气温偏低,气流下沉,降水较少,中美洲远离印度洋,受印度洋偶极子影响较小。第9题,索马里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夏季强,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将东部热量带到西部,会使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偏高,利于冬半年正IOD事件的发生。(2022·江苏启东模拟)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D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 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11.R、Q两地( A )A.一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B.一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C.七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D.七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解析] 第10题,布埃亚位于5°N附近,可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多对流雨,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带来大量水汽, 遇山地阻挡多地形雨,北赤道暖流向西流,对位于大西洋东岸的布埃亚影响不大。第11题,据题意,赤道低压最南位于5°N附近,故无论冬夏季,RQ均位于赤道低压南侧。Q地终年盛行东南风,R地盛行西南风。二、综合题12.(2022·全国100所名校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罗群岛(如图)由覆盖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构成,海岸线非常曲折,有峡湾。岛上无天然树木,但在种植园里种植一些起着防护作用的耐风树木。1月平均气温为3.4 ℃,7月为10.3 ℃,年均降水量1 168 mm。沿海盛产鱼类,捕鱼和鱼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鱼产品占出口总额的96%以上。(1)解释法罗群岛冬季气温高于0 ℃的主要原因。(2)分析法罗群岛岛屿众多,海岸线非常曲折的原因。(3)分析法罗群岛无天然树木的自然原因。(4)指出鱼产品加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法罗群岛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第(2)题,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岩浆活动形成众多火山岛;地形崎岖,多基岩海岸;纬度高,冰川广布,冰川作用侵蚀形成峡湾广布;岛屿地势高,纬度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该岛屿风大浪高,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明显。第(3)题,读图可知,法罗群岛位于西风带内,西风强劲,不适宜树木生长;岛上火山岩及冰川广布,土壤发育程度低,不利于森林生长。第(4)题,法罗群岛沿海地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等水产品保鲜费用高,不便长途运输,应就地及时加工,故鱼产品加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答案] (1)法罗群岛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明显。(2)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岩浆沿地壳断裂处上升喷发形成众多火山岛,地形崎岖,多基岩海岸;岛屿地势高,纬度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冰川作用侵蚀形成的峡湾广布;该岛屿风大浪高,海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明显。(3)强劲的西风侵袭,不适宜树木生长;土壤发育程度低,不利于森林生长。(4)主导因素:原料。原因:沿海地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等水产品保鲜费用高,不便长途运输,应就地及时加工。13.(2020年1月浙江地理)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是左图中丙地的气候资料。材料二 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 300米、宽3 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1)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解析] 第(1)题,甲地铜矿经过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 300米、宽3 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破坏了地表生态环境,铜矿开采会产生地面断裂和沉降;铜矿开发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铜矿开采和冶炼产生的地表矿渣与弃土堆放会引发泥石流或粉尘污染;铜矿开采和冶炼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空气;铜矿开采和冶炼产生的废矿和有害金属会引起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铜矿冶炼需要大量的水,在干旱区开矿、冶炼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加剧当地的土地荒漠化。第(2)题,乙地位于40°S~50°S之间,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岩石破碎,易被侵蚀;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面广阔,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地处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临近安第斯山脉,纬度高,曾受较强的冰川作用。在这些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乙地海岸线破碎。第(3)题,丙地地处盛行西风带,西部紧靠安第斯山脉,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因而气候干燥少雨。[答案] (1)铜矿开采破坏了地表生态环境,使地面产生断裂和沉降;铜矿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减少;铜矿冶炼用水量大,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了当地的土地荒漠化;铜矿开采和冶炼排放的废水,造成了水污染;铜矿开采和冶炼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空气;铜矿开采和冶炼产生的矿渣不合理处理,破坏地表生态环境。(2)内力作用:位于板块交界处,岩石破碎;外力作用: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西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海岸线破碎。(3)丙地地处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8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辽阔的疆域,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内蒙古,南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世界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该区域位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52讲 世界地理概况 (含详解),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