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8] 第6章第2讲 人口迁移(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18]
第2讲 人口迁移
一、单项选择题
(2020·江苏地理)下图为“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2年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 C )
①东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 ②中西部地区占比持续下降
③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 ④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之后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造成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 D )
①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
②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
③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
④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比1982年~2005年上升,2005年之后占比下降;中部地区占比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占比是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之后减少;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应是1982年~1987年较大,1987年~1990年较小,1990年~2008年增长率最大,之后增长率下降。第2题,三大区域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增加,这和交通条件改善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东、中、西部经济差距加大,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引起的;各地户籍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流动人口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2014年流动人口规模减少,这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关(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增加),这样使中西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可就近在中西部地区就业。
(2022·百校联盟TOP联考)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区域之间人口迁移的相互作用。其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趋向迁入地的趋势越强烈。下图为2007~2010年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图,图例中数值为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的总和,并由此将各城市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辐合点。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反映出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特征为( D )
A.铜陵对全省的人口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B.合肥的辐射范围突破了省域范围
C.北部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强于南部
D.芜湖等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
4.影响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气候因素
5.与合肥相比,铜陵成为一级辐合点,说明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C )
A.就业机会 B.收入水平
C.生活成本 D.基础设施
[解析] 第3题,图示表明,与铜陵直接相联系的人口迁移流只有南部城市;合肥的辐射范围在图中只有省内城市,未显示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北部地区只有三级辐合点,人口迁移趋势弱于南部;芜湖为二级辐合点,人口迁移流联系的区域范围较小,因此是局部性的。第4题,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自由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政治因素是出于非本人意愿所产生的人口迁移;文化因素与民族、种族等相关,材料中没有出示与民族和种族相关的信息;图中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差异较小。第5题,与铜陵相比,合肥为安徽的省会,城市等级高,产业体系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基础设施更完善;但由于合肥的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活成本高,阻碍了人口的迁入。
(2022·全国Ⅰ卷名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流入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或总流入的强度)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入和流出强度。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反映出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 C )
①空间距离 ②交通方式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地形阻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图中甲、乙两省(区、市)分别是( B )
A.山西、青海 B.广东、安徽
C.云南、北京 D.山东、内蒙古
8.该图说明( C )
A.历史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
B.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最为复杂
C.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
D.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北京、天津、上海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人口首位流指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因此影响人口首位流指向的主要因素有空间距离、经济发展水平。第7题,图中甲、乙两省分别是人口流入区、人口流出区,因此应分别对应经济发达与经济落后区域,结合选项选B。第8题,该图说明,经济因素对人口流动首位流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流入首位流地域分布基本是周边地域或环渤海地区,并不复杂;河南流出人口流向浙江的最多;全国各省区流出首位流主要指向广东、上海、北京。
(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9~11题。
9.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D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10.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A )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务工收入较高 ④生活条件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为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乙村在政府支持下可优先发展( B )
A.种植业 B.加工业
C.采矿业 D.物流业
[解析] 第9题,乙村经济最落后,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外出务工村民比例最高,丙村人均耕地面积大,外出务工村民比例较小,甲村经济发达,离城区近,外出务工村民很少,故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乙丙甲。第10题,丙村人均耕地面积大,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外出务工村民大多在附近县市工作,往返交通便利,可兼顾务工务农,提高经济收入,并兼顾家庭。第11题,乙村人均耕地面积小,盛产楠竹,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为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乙村应在政府支持下优先发展楠竹加工业。
二、综合题
12.(2022·山东德州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南飞北迁,形成“候鸟”经济现象,这给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港澳台资料暂缺)。
(1)“候鸟”经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区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新疆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际人口流入地区,流入新疆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在几月?为什么?
(3)目前每年有大量人口流入山西省和云南省,二地吸引人口流入的因素有何不同?
(4)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区,为什么?
[解析] 第(1)题,不利影响主要从交通、环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等方面分析,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图中获取信息。第(2)题,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其商品棉的采摘,主要集中在8~10月。第(3)题,影响山西和云南人口迁移的因素应分别从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边境贸易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主要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数量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不利影响: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社会环境不稳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严重。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时间:8~10月。原因: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采摘时间集中在8~10月。(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劳动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迁入。(4)西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不能吸纳大量人口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也不会有大量人口迁出。
13.(2022·江苏无锡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黑龙江、湖北、四川等地;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河南、四川、湖北、江西等地;广州市的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湖北、四川、江西、河南等地。对比可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大多为邻近省区,就近迁移,外来省区大部分属于中东部地区,且河南、四川、湖北等人口大省迁入都较多。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说明3省人口迁出多,一方面说明是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丰富;另一方面和3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3省都位于中部,距离较近且文化具有过渡性。第(3)题,限制外来人口主要分析人口迁入对城市带来的就业、交通、住房、环境等不利影响,不该限制外来人口主要从外来人口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3] 第18章第3讲 中国的区域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3] 第18章第3讲 中国的区域地理(含解析),共7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2] 第18章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2] 第18章第2讲 中国人文地理(含解析),共7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1] 第18章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41] 第18章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