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7] 第2章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含解析)
展开课时练习[7]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一、单项选择题
(2022·北京市东城区期末)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图。读图,据此回答1~2题。
1.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主要是由于( A )
A.西北季风 盛行西风 B.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C.东北信风 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2.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30°~60°)西风分速冬季比夏季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强;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风速中西风的分量。第2题,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南半球的西风分速均远大于北半球,主要原因在于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西风分速更大。
(2022·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C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4.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第4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2022·“山水联盟”联考)下表为世界三个城市的部分气候数据,其中,伦敦、洛杉矶位于大陆西岸,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完成5~6题。
| 1月气 温(℃) | 7月气 温(℃) | 1月降 水(mm) | 7月降 水(mm) | 年降水总 量(mm) | 年平均 气温(℃) |
城市① | 6.9 | 24.7 | 80.7 | 14.7 | 733.1 | 15.5 |
城市② | 5.6 | 18.1 | 51.5 | 41.6 | 583.6 | 10.8 |
城市③ | 14.1 | 23.3 | 79.2 | 0.3 | 378 | 18.2 |
5.表中①②③城市分别是( B )
A.洛杉矶、伦敦、罗马 B.罗马、伦敦、洛杉矶
C.伦敦、洛杉矶、罗马 D.洛杉矶、罗马、伦敦
6.表中③城市7月降水少的主要因素是( C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解析] 第5题,城市②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应是伦敦;城市①③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而城市①比③年降水总量大,表明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雨季较长,故①是纬度更高的罗马,③是纬度偏低的洛杉矶。第6题,③城市为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7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2022·江苏镇江模拟)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7~9题。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 )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
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
8.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B )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
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
9.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C )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
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
[解析] 第7题,中纬度低层云运动的动力是大气运动,两极地区近地面受极地东风影响,中纬低空云向两极移动,表明两极地区的极地东风减弱。第8题,夏季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上升气流需到达较高的高度才冷却,上升气流需到达较高的高度才冷却意味着高空云出现的海拔高,所以高空云明显升高的季节是夏季;由材料“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可知,高空云以保温作用为主,故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夏季、变暖。第9题,由材料“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可知,低空云以削弱作用为主,低空云向两极移动,表明中纬度地区低空云减少,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高纬度地区低空云增多,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故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2022·天津模拟)在气象学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分别称为“入梅”和“出梅”。下图为浙江省2010~2019年出入梅日期及梅雨期间雨量图(横条的左端表示入梅日,右端表示出梅日,长度表示梅雨持续的时长)。浙江省平均每年6月10日入梅,7月10日出梅,年均梅雨量为301 mm。据此完成10~11题。
10.由图可知,浙江省( C )
A.梅雨持续时长呈增加趋势
B.梅雨期间的日降水强度都不大
C.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
D.梅雨量与入梅早晚呈正相关
11.通常情况下( A )
A.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入梅偏晚
B.雨带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入梅偏早
C.出梅偏晚时,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
D.出梅偏早时,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南
[解析] 第10题,由图可知2010~2019年期间浙江省入梅和出梅的日期有很大不同,说明浙江省出入梅日期年际变化大;2010~2019年期间浙江省梅雨持续时长没有出现持续增加的趋势;2011年浙江省梅雨持续时长较短,但降水总量较大,说明降水强度较大;由图可知浙江省梅雨量与入梅日期早晚没有关系,梅雨量主要取决于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含量。第1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入梅偏晚,说明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弱,此时副热高压的位置偏南;入梅较早,说明在雨带南侧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出梅偏晚,说明来自海洋的湿气流的势力较弱,此时副热高压势力较弱,梅雨停留时间较长;出梅偏早,说明副热高压势力较强,此时副热高压脊线的位置偏北。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在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域。如在图2中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均属这一情况,在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图1、图2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和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
(1)若此刻图2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请判断M地此刻最可能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图2中理论上还可能出现因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加以具体说明。(只需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
(4)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由图2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可知,此时亚欧大陆被高气压控制,说明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图中M位于高压中心北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影响,形成西南风或偏西风。第(3)题,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使全球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区。如北回归线至30°N之间大陆西岸,夏季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也少,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或60°N附近大陆西部,夏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第(4)题,N、P两地均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不同及原因:N、P两地虽都受西风影响,但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降水量多少有差别,N地纬度高于P地,N地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降水量大,P地受西风影响时间短,雨季短,降水量少。
[答案] (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2)偏西风(或西南风)。理由:空气沿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流动,受到北半球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3)北回归线至30°N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半年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说明: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4)相同点及原因:位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不同点及原因:N地比P地纬度高,N地处于西风中心控制区,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
13.(2021·邢台模拟)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1)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北半球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
(2)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图甲东北信风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东北信风带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以北分布,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的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即几内亚季风。第(2)题,直观读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多雨原因从辐合带形成及降水形成条件角度分析: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加之纬度低,地面受热强烈,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多对流雨。第(3)题,Q地气候特点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特点,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Q地处大陆西岸,30°N~40°N之间,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Q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Q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1)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2)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0] 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20] 第7章第2讲 城市化(含解析),共6页。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3] 第4章第2讲 山地的形成(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3] 第4章第2讲 山地的形成(含解析),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讲练复习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