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zip
展开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B卷·基础知识提高测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2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
A.考古史料与文献史料互证可以提高史料的可信度
B.文献史料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的真实性
C.文献史料只要来源可靠就是真实的且不需要甄别
D.二重证据法是历史学家进行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
2.据考古研究,山西陶寺遗址已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陶寺遗址不仅展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也呈现出了距今4000年左右古人的精神世界。据下图可推知( )
A.随葬品种类差异巨大 B.陶寺已经成为文明核心
C.社会已出现贫富分化 D.夏都城在此基础上建成
3.春秋时期大概是休闲制(即定期休耕几年以恢复地力的措施)与连种制并存的。到了战国时期,六国“辟田野”“实仓廪”,连种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连种制占主导本质上是由于( )
A.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 B.百家争鸣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D.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易》、《诗》、《书》、《礼》、《春秋》等古代文献曾经孔子修订整理,被后世儒家奉为经典,实际上都是一些古代政治文献,所谓“皆为政典”。由此可知( )
A.儒家思想强调治国之道 B.孔子创立儒家经典文献
C.中华文化表现出连续性 D.儒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5.秦朝通过战争征服的地方,如“河南地”、五岭等,人心不稳,与中原文化差异又大。为此,秦朝通过设置郡县,使国家观念深入这些地区。这说明秦朝在上述地区实行郡县制旨在( )
A.增进华夏认同观念 B.提高行政效率
C.强化对边地的控制 D.扩大统治版图
6.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所反映的秦律中,有一条律令规定:隶臣之妾与其子分家后,谎称其子不是隶臣,那么,这女子将受到“完”刑的处罚。这表明秦朝( )
A.严格维护社会等级 B.强化家国同构观念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规范官员行为
7.下表反映了《居延汉简》中四条简文记载的西汉边郡黄金与钱币的兑换情况。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简文编号 | 黄金(两) | 钱币(钱) | 比值 |
505·15 | 3.5 | 4714 | 1∶1346.9 |
505·20 | 58 | 79714 | 1∶1374.4 |
506·11 | 8 | 10776 | 1∶1347 |
506·27 | 1 | 1347 | 1∶1347 |
(注:黄金与钱币为简文数据,比值为研究者计算所得)
A.边境对外贸易比较繁荣 B.边郡市场秩序相对稳定
C.黄金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D.社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8.汉武帝时常令风俗使巡行天下,其主要任务有:代行天意,宣示“圣德”,搜访民情民意,按察各地的施政情况,惩处有违“圣政”者,举贤征隐。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
A.有利于形成上下互动的统治机制 B.推动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目的在于强化对社会舆论的控制 D.适应解决相权问题的需要
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 东晋 B.东汉 南宋 C.蜀 北宋 D.蜀 西夏
10.魏晋南北朝时,大量的人口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江南。周朗向宋孝武帝建议,令侨流人户“就佃淮南,量家立社,给其粮种,检其出入”。据此可知,该建议旨在( )
A.恢复北方的社会生产秩序 B.推动南方土地的开发
C.与世家大族争夺隐匿人口 D.为北伐统一积蓄实力
11.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置羁縻诸州……四夷之与中国通者甚众……宜有以记其所从出。天宝中,玄宗问诸蕃国远近,鸿胪卿王忠嗣以《西域图》对,才十数国。其后贞元(德宗年号)宰相贾耽考方域道里之数最详,从边州入四夷,通译于鸿胪者,莫不毕纪。……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目。”唐政府这些举措( )
A.推动古代地图学的新发展 B.促使华夷同源共祖观念成为主流
C.提升了鸿胪寺的政治地位 D.有利于多元一体政治体系的形成
12.下表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润州、常州、苏州和湖州的户数变化。据此推论( )
典籍 | 时间 | 户数 |
《旧唐书·地理志》 | 唐贞观年间(627—649) | 72000户 |
《新唐书·地理志》 | 唐天宝年间(742—756) | 354000户 |
《元和郡县制》 | 唐元和年间(806—820) | 164000户 |
A.政权更替扩大南北经济差距 B.社会环境影响人口数量变化
C.北民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开发 D.土地兼并推动赋税制度调整
13.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
A.强化了三省权力 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 D.规范了决策程序
14.780年后,唐朝推行两税法,强藩地区按照两税法的收税原则进行缴纳,但在赋税的支配上,部分留给收税当地作为日常开支,部分由藩镇节度使支配,部分上缴中央。据此可知(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藩镇势力得到遏制
C.中央妥协色彩明显 D.宗藩体制遭到破坏
15.下图所示为考古发现的唐代造型各异的胡商俑。这可用于说明唐代( )
A.文化繁荣且兼收并蓄 B.胡人生活普遍汉化
C.丝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 D.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16.南朝梁武帝即位之初便组建治礼机构,该机构历时11年制定出涵盖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礼仪体系。梁武帝还修建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以其父母命名,他每月都亲自去祭拜。这说明( )
A.梁武帝倡导儒家思想 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南朝时三教合归于儒 D.五代时期社会动荡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
材料二 唐代前期实行的基本赋役制度是租庸调。据《通典》记载,天宝十四年(755年)全国总人口为52 918 309人,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竟有44 700 988人。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其鳏寡惸独不支济者,准制放免。其丁租庸调,并入两税。”两税按户等征钱,按田亩征米粟,租庸调和其他杂税一概并入两税,即所谓“租庸杂徭悉省”,改变了国“自输月送无休息”的情况。行两税法后,“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指出其引发的赋税变化。(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
——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6分)
19.20世纪末,在印尼附近水下考古发现一艘公元9世纪的沉船——“黑石号”,出土了大量来自唐朝扬州、明州和广州的货物。其中两件瓷器“盈”字款绿釉碗和“进奉”款白釉彩盘是出自宫廷还是民间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玄宗时,多贯赐妃嫔和大臣。负责管理赋税的王供“岁进钱宝百亿,便入内库(又称百宝大盈库),以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开启官吏向皇帝进贡之风。……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九月,出(售卖)内库罗绮、犀玉、金带之具”,用以补充军费开支。
——据《旧唐书》
材料二 唐朝“盈”字款的瓷器多为白瓷。“盈”、“进奉”、“翰林”款等宫廷属性明显的瓷器多见于唐长安大明宫等宫廷遗址之中,但在西明寺、长安新昌坊及河北易县等非高级贵族的唐墓中也有发现。
——摘编自齐东方《“黑石号”沉船出水器物杂考》
材料三 大历元年(766年),代宗生日,“诸节度使献金帛、器服、珍玩、骏马为寿,共直缗钱二十四万。”肃宗、代宗以后,进奉者多以节度使为主,德、宪二朝进奉的区域集中于东南江淮诸道。
——摘编自项坤鹏《“黑石号”沉船中“盈”、“进奉”款瓷器来源途径考》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盈”字款绿釉碗和“进奉”款白釉彩盘这两件瓷器的出处并说明理由。(8分)
(2)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探究瓷器的出处”这一问题对于研究唐朝历史有何具体价值。(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图1是2003年济南出土的甲骨文(局部)。经过对已经发掘出的8片有文字的甲片进行清洗缀合,7片构成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龟腹甲,上面有25个清晰的甲骨文字。方辉表示,这25个文字讲述了是否以及怎样对“母”进行祭祀。
图2是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秦代封泥中的两块,分别是四川太中印和左丞相印。
图3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刊刻日期的印刷品。此卷于1907年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盗至伦敦,现藏大英图书馆。
出土文物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选取上述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图片,就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文件包含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全解全析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4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参考答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3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答题卡A4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答题卡A4版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zip: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zip,文件包含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全解全析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4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3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参考答案docx、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答题卡A4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zip: 这是一份(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B卷.zip,文件包含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全解全析docx、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4版docx、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学生卷A3版docx、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参考答案docx、江苏专用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答题卡A4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