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6 综合提升(六) 世界现代史(含解析)
展开综合提升(六) 世界现代史
纵横关联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异同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雅尔塔体系 | |
相同点 |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 ||
不同点 | 大国意志 | 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 | 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
作用 | 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 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 |
中心 |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 超出了欧洲范围,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 |
建立基础 |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 | 两个战胜国美、苏之间的妥协 | |
调整矛盾 | 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
针对训练
1.一战后,战胜国缔结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规定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虽然华盛顿会议的规定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但日本仍保留诸多特权。材料反映出( )
A.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B.一战极大削弱了殖民主义力量
C.新秩序的建立保证了国际环境的和平
D.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发生改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重新划定德国疆界,限制德国军备”“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限制了美英等国的海军军备”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的强权政治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A项正确;虽然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力量,但“极大”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证明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维持世界的和平,C项说法错误,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
2.有学者指出,雅尔塔体系是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它以主要战胜国在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它们在战后的实力和地位为基础,把战后世界(主要是欧洲)划分为西方(美英)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利益范围。由此可知,雅尔塔体系( )
A.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B.以发挥大国作用终结了战争
C.仅适用于欧洲的国家关系
D.说明美、苏、英三国打败了法西斯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雅尔塔体系是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把战后世界(主要是欧洲)划分为西方(美英)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利益范围。”可分析雅尔塔体系为二战后国际格局奠定基础,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战争的终结不是因为雅尔塔体系,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排除C项;打败法西斯的国家不止美、苏、英,排除D项。
纵横关联二 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
1.道路探索
政策 | 特点 | 目的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兼有“战时”与“共产主义”特色,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 | 战胜国内外敌人,保证战争的胜利 |
新经济 政策 |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 | 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 |
2.经验教训
经验 | 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 |
教训 | 从长远看,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 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 |
牺牲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 |
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针对训练
3.(2022·湖南常德质量检测)据统计,到1925年底、苏联农业总产量达到战前水平的87%,工业总产值达到战前的3/4,铁路货运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周转总额达到战前水平的77%。这些变化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推动了苏联国内战争的胜利
B.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D.使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得到增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C项正确;推动苏联国内战争胜利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间是1918-1920年,排除A项;B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使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得到增长,排除D项。
4.(2022·连云港模拟预测)十月革命后,俄国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苏联模式使苏联重回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适应了二战的需要,战后僵化的苏联模式向社会主义阵营扩展,愈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现代化模式不应忽视国情的差别
B.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在苏联势在必行
C.苏联模式不利于国家军事动员
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引导的必要性
答案 A
解析 苏联模式除了有积极作用外,也带来了诸多的矛盾,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应充分考虑国情,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A项正确。
纵横关联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1)特征: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原因: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3)表现: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影响: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大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末
(1)特征: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
(2)原因:欧共体成立和发展,西欧内部经济联系加强;日本经济起飞;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3)表现: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经济增长极为缓慢;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
(4)影响: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在经济上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1)特征: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2)原因: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冷战的结束。
(3)表现: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成立并发展。
(4)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和机遇,也使其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但也使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针对训练
5.(2022·烟台质量检测)下表为西欧国家国内外贸易总值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
西欧国家国内外贸易总值统计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 外贸总值 | 国内贸易总值 |
1936 | 101.5 | 35.4 |
1963 | 133.5 | 81.2 |
1975 | 719.6 | 446.4 |
A.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西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国贷款
C.欧洲依旧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D.西欧国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特征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西欧外贸总值增长的非常快,总量远远超过国内贸易总值,这说明西欧国家经济呈现出外向型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外贸增长较快,无法得出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外贸增长较快,无法得出西欧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国贷款,排除B项;“欧洲依旧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6.(2022·江苏一模)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之后,国际贸易和交流面临着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制度标准、跨境壁垒、宗教文化等差异带来的风险,行为准则影响商品流动的地理范围,商业规则影响商品流动的自由度和便利性。由此可见,全球化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 )
A.合理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
B.规范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
C.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D.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文化差异、行为准则和商业规则等都会影响国际贸易的稳定性,所以全球化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取决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否稳定,C项正确;国际分工、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都是影响全球化的因素,但都是某一方面,不能准确体现题意的主旨,排除A、B、D项。
时空尺度类
时空尺度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分析研究历史对象时采用的时空度量工具或方法。此类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通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设问类型主要有:(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
此类题对时空观念要求较高,一般结合材料进行宏观把握,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转折点,比如题目问的是对……进行划分阶段,先看……在材料里的发展历程,只要中间发生了大的转折,锁定时间,这就是切入点,然后进行语言组织和知识调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
时间 |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
1789年 | 通过了第一个关税法案,将从价税从5.25%提高到7.5%,并对酒类、糖类与咖啡征收特别关税。 |
1816年 | 通过了《关税法》,对一般商品征收7.5%—30%的关税,对需要保护的工业进口产品征收特别关税。 |
1862—1864年 | 政府提高了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平均税率达到了48%。 |
1930年 | 出台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使美国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达到55%以上。 |
1934年 | 颁布了《互惠贸易协定法》,确立“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规定美国与任何一国政府或机构签订贸易协议所达成的优惠待遇均自动适用于所有与美国签订贸易协议的其他国家,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之间达成的贸易优惠待遇也直接适用于美国。 |
1939年 | 美国与29个国家签订互惠贸易协议,相互削减关税。 |
1948年 | 推动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世界范围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 |
1963—1967年 | 西欧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商定从1968年起的五年内,美国与西欧平均降低关税35%。 |
1974年 | 通过《1974年贸易扩大法》,规定:当进口商品对美国相关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威胁时,允许总结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或施加非关税壁垒给予临时进口救济。 |
1978年 | 卡特总统提出“自由贸易也必须是公平的贸易”。 |
1986年 | 美国通过《综合贸易法案》,强调要对实施“不正当、不合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或做法”的国家采取报复行动。 |
——摘编自白彦锋、赵聪《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方向
求答项:“新的时间尺度”和“进行阶段划分”“作出合理解释”。
限定语:“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第二步:精读材料——提信息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可结合表格的时间信息进行阶段划分。如:首先,根据题意,阅读材料,总结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在原有的事件时序之外,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如用贸易思想的变化等,重新对材料提到的美国对外贸易进行阶段划分,可将表格中的十多个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贸易保护时期、自由贸易时期和公平贸易时期。
接下来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标准重新划分出的相关阶段作出合理解释,如将1789-1934年划为贸易保护时期,就要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南北战争时期和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经济的具体原因,然后就1934-1974年,新政、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给出具体的理由,接着从主客观多个方面说明1974到1986年,美国采取公平贸易的原因,最后在具体分析不同阶段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后,进行总结、升华,指出贸易政策是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美国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应对挑战,维护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等。
第三步:规范用语——组答案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阶段一:1789-1934年,贸易保护时期。
解释:美国建国初期,政府财政困难,工业基础薄弱,提高关税应对英国工业品的冲击;南北战争时期提高关税可增加财政收入;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提高关税可以保护本国的经济。
阶段二:1934-1974年,自由贸易时期。
解释: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主张自由贸易;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
阶段三:1974-1986年,公平贸易时期(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阶段)。
解释: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国内经济受“滞胀”影响增长缓慢;欧共体、日本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美国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竞争加剧;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总之,贸易政策是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美国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贸易政策应对挑战,维护本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此类题对时空观念把握要求较高,一般结合材料进行宏观把握,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转折点,怎么找呢,比如题目问的是“给……进行划分阶段”,首先应关注材料中的发展历程,只要中间发生了大的转折,锁定时间,这就是切入点,也就是转折点,然后组织语言和调动知识。解题步骤如下:
首先,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题型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
其次,根据历史背景,提取重大事件,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综合提升5 世界现代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综合提升5 世界现代史(含解析),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6 阶段检测(六) 世界现代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6 阶段检测(六) 世界现代史(含解析),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5 综合提升(五)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5 综合提升(五) 世界近代史(含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