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热(提高卷)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展开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热(提高卷)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冬天,小华经常抱着暖手宝取暖,这种传热方式属于( )
A.热辐射 B.热对流 C.热传导 D.热传递
2.下列属于冰和水的共同点的是( )
A.都有一定的体积 B.温度相同
C.都有颜色
3.一般情况下,大雾会出现在( )
A.春天的早晨 B.夏天的早晨 C.深秋的早晨
4.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 )现象。
A.蒸发 B.凝结 C.降水
5.洗好的衣服晾在户外慢慢变干,这是一种( )现象。
A.结冰 B.蒸发 C.融化
6.下列不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B.夏天自来水铁管外壁产生的水珠
C.灯丝变细
7.小强用湿抹布擦黑板,过来一会儿,黑板上的水全干了。这是( )现象。
A.蒸发 B.挥发 C.凝结
8.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方法叫( )
A.热对流 B.热辐射 C.热传导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烧不死的鱼”的实验说明:水是热的 。
10.水在 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冰在 摄氏度时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 。
1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 。
12.同学们,你们的脏衣服一般是谁洗?当妈妈将你的衣服洗干净悬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过去半天你会发现湿衣服干了。湿衣服上的水跑到了 中,成了 。
13.用湿布擦黑板,过了一会黑板上的水迹干了。这种现象是蒸发。 (判断对错)
14.水蒸气遇 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15.下列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①晒粮食
②夏天打开冰箱门,周围的“白气”
③露珠
④热水杯盖上的水珠
⑤夏天洗完脸感觉比较凉爽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
D.③⑥
16.如图: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穿上一个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加热,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 号和 号小钢珠温度上升的一样快。
三.判断题(共8小题)
17.我们经常使用的木制筷子不会导热。 (判断对错)
18.我们看不水蒸气是因为它的微粒太小。 (判断对错)
19.水的蒸发和凝结只与温度有关。 (判断对错)
20.雨后彩虹在太阳出来不久便会消失,是小水珠受热蒸发了。 (判断对错)
21.刮风的时候,水蒸发的要快一些。 (判断对错)
22.冬天呼气的时候会出现白雾,这是水的凝结现象。 (判断对错)
23.刮风对海水的蒸发速度没有影响。 (判断对错)
24.冬天,人们可以用热水袋取暖,这是利用了热对流的原理。 (判断对错)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5.下面是两块金属片,A处是酒精灯的火源,B、C、D处表示蜡烛油。(排列字母)
(1)图1中蜡烛油先后熔化的顺序是 。
(2)图2中蜡烛油先后熔化的顺序是 。
(3)实验证明:热传递的方向是 ,而且总是从 的地方传向 的地方。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6.冬天,小科戴着眼镜从外面进到温暖的教室,眼镜上会起一层雾。
(1)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
(2)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
六.解答题(共8小题)
27.你设计一个不烫手的杯子并画出来。(不烫手的原因你要标示出来。)
28.说一说冰的特点。
29.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0.雨过天晴,马路,上的水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
31.周日晚上,乐乐同学不小心把周一升国旗要戴的白手套掉在水盆中湿透了。请你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帮乐乐想办法让白手套干得更快?
32.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3.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饮料外面会有小水珠,这是为什么?
34.图中厨师正在做菜。请用已学科学知识回答问题。
(1)看图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①灶火的热量传递到锅外壁是热传导。
②汤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
③锅铲变热是热对流。
④灶火和锅的共同传递热方式是热辐射。
(2)如图2,两种厨具的手柄都是塑料制成的。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厨具外形美观
B.为了使厨具更加坚固
C.热的不良导体可以避免烫伤使用者
(3)图3中,厨师的手臂不小心碰到汤锅壁后,他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请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①厨师的手臂会迅速躲避汤锅壁,这是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需要大脑控制。
②厨师把汤锅挪开一些,这个动作是周围神经把大脑指令传送到手臂肌肉完成的。
期末复习:第四单元热(提高卷)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答案】C
【分析】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热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根据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解答即可。
【解答】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冬天,小华经常抱着暖手宝取暖,这种传热方式属于热传导。
故选:C。
【点评】了解热传导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A
【分析】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解答】根据冰和水的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有都有一定的体积,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故选:A。
【点评】掌握冰和水的比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解答】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雾的形成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深秋的早上温度低,湿度大,很容易形成大雾。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雾的形成这一知识点。
4.【答案】A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水干了,这是蒸发现象。
故选:A。
【点评】了解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答案】B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洗好的衣服晾在户外慢慢变干,说明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这是一种蒸发现象。
故选:B。
【点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解答】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凝结现象,水变为固态。故A不符合;
B、夏天气温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自来水铁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上面,这属于凝结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灯丝变细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这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结合对凝结现象的认识解答。
7.【答案】A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小强用湿抹布擦黑板,过来一会儿,黑板上的水全干了。这是蒸发现象。
故选:A。
【点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答案】C
【分析】热传导的方式有热对流、热辐射、热传导。通过直接接触,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解答】通过直接接触,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例如用电饼铛烙饼利用了热传导的原理。
故选:C。
【点评】了解热传递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8小题)
9.【答案】不良导体。
【分析】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解答】“水煮活鱼”的实验中,首先把小金鱼放进装了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加热,观察小金鱼的活动。通过实验可知,试管上部的水加热至沸腾,产生大量气泡,但是试管下部的小金鱼自由游动,没有有生命危险。“烧不死的鱼”的实验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故答案为:不良导体。
【点评】了解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及热对流方式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冰是水的固体形式,冰和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温度是水的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通常状况下,冰的温度升高到0℃时,就将开始融化为水;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就开始结冰。
【解答】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在0摄氏度时可以结成冰,冰在0摄氏度时可以融化成水,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故答案为:0;0;同一种物质。
【点评】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融化;凝结。
【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解答】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故答案为:融化;凝结。
【点评】结合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解答。
12.【答案】空气;水蒸气。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当妈妈将你的衣服洗干净悬挂在阳光下,如图所示,过去半天湿衣服干了。说明湿衣服上的水蒸发了,跑到了空气中,成了水蒸气。
故答案为:空气;水蒸气。
【点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用湿布擦黑板,过了一会黑板上的水迹干了,说明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所以这种现象是蒸发。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答案】冷。
【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在自然界中,冰、水、水蒸气是水的三种不同状态,它们的存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故选:冷。
【点评】了解水蒸气凝结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C;A。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晒粮食是利用太阳的热量加快粮食中水分的蒸发,夏天洗完脸后,皮肤表面的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比较凉爽,它们都是水的蒸发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是水的凝结现象。夏天打开冰箱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小水珠;热水杯盖上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凝结现象。
故答案为:C;A。
【点评】结合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解答。
16.【答案】2;6;1;3。
【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根据热传导的概念以及特征解答即可。
【解答】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穿上一颗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2位置距离热源最近,6位置距离热源最远,1和3位置距离热源距离相同。故2号钢珠温度上升得最快;6号钢珠温度上升得最慢。1号和3号两颗钢珠温度上升的一样快。
故答案为:2;6;1;3。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热传导的应用。
三.判断题(共8小题)
17.【答案】×
【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热性是不同的。像铜、铁、铝这样导热性好的物体叫作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样导热性不好的物体叫作热的不良导体。
【解答】根据材料导热差异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但并不是不会导热,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结合对材料导热性差异的认识解答。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虽然我们看不到水蒸气,但是很多现象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如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
【解答】水蒸气是 无色、无味、看不见 的气体。我们看不水蒸气主要是因为它无色。
故答案为:×。
【点评】掌握水蒸气的特点既可作答。
19.【答案】×
【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
【解答】水的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凝结由气态变为液态,都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温度是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都对蒸发快慢有影响,故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结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答。
20.【答案】√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周围的热量。阳光照射到空中悬浮的小水珠中,发生了色散,就形成了彩虹。
【解答】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要满足的是空气中有悬浮的小水珠,同时要有阳光,所以下雨后,出现阳光的时候有可能看到彩虹。但是彩虹不久就消失了,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受热蒸发了,彩虹形成的条件不成立,彩虹就消失了。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结合彩虹形成的条件及蒸发现象的认识解答。
21.【答案】√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系。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刮风的时候,空气流动得快,所以水蒸发的要快一些。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答案】√
【分析】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解答】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冬天呼气的时候会出现白雾,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水,这是水的凝结现象。题干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水的凝结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答案】×
【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解答】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刮风使空气的流动变快,所以刮风对海水的蒸发速度有影响。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答案】×
【分析】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上升,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对流。太阳的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体而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辐射。
【解答】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传导。冬天,人们可以用热水袋取暖,这是利用了热传导的原理。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热传递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5.【答案】(1)DCB;(2)CDB;(3)四面八方;温度高;温度低。
【分析】物体由于温度差别,会发生热的传递。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
【解答】(1)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图1中蜡烛油先后熔化的顺序是D离加热点最近,最先熔化,然后依次是CB。
(2)图2中蜡烛油先后熔化的顺序是C离加热点最近,最先熔化,然后依次是DB。
(3)实验证明:热传递的方向是四面八方,而且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故答案为:(1)DCB;(2)CDB;(3)四面八方;温度高;温度低。
【点评】了解热传导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26.【答案】(1)冬天,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高。从外面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凝结形成小水滴;(2)露珠、雾、蒸包子的白汽、煮饭时的白汽等。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解答】(1)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冬天,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高。从外面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凝结形成小水滴;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生活中露珠、雾、蒸包子的白汽、煮饭时的白汽等都是凝结现象。
故答案为:(1)冬天,室外气温低,室内气温高。从外面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眼镜片,凝结形成小水滴;(2)露珠、雾、蒸包子的白汽、煮饭时的白汽等。
【点评】了解水的凝结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共8小题)
27.【答案】
【分析】保温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节能技术措施,可以使热量的散发传导速度减慢。保温是指在供热管道及其附件表面敷设保温层,减少热媒在输送过程中的无效热损失,并使热媒维持一定的参数以满足用户需求。
【解答】设计不烫手的杯子,外部材料应该选择热的不良导体的材料,比如真空玻璃、塑料等,因为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不烫手。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保温杯,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8.【答案】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的质量、有固定的形状。
【分析】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解答】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水结冰时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会变大。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的质量、有固定的形状。
故答案为: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的质量、有固定的形状。
【点评】本题考查了冰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解答。
29.【答案】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不同点是水是液体、能够流动、柔软;冰是固体、不会流动、坚硬。
【分析】冰是水的一种形态,冰跟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的。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
【解答】根据对水和冰的比较可知,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不同点是水是液体、能够流动、柔软;冰是固体、不会流动、坚硬。
故答案为: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不同点是水是液体、能够流动、柔软;冰是固体、不会流动、坚硬。
【点评】掌握水的三态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答案】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马路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高低、风的大小、蒸发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解答】雨水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和固态。水由液态到气态叫作汽化。雨过天晴,马路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看不见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马路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
故答案为:在常温下就容易蒸发,马路上的雨水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去了。
【点评】掌握对水蒸发现象的认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尽量最大面积的展开手套晾晒。
【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解答】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因此,为使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做法是将白手套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尽量最大面积的展开手套晾晒。
故答案为:放在阳光下、通风的地方,尽量最大面积的展开手套晾晒。
【点评】正确理解掌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2.【答案】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充满了水蒸气。
【分析】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
【解答】水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水面不断翻滚,水面之上有大量水蒸气。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充满了水蒸气。
故答案为:塑料袋会鼓起来,里面充满了水蒸气。
【点评】结合对水的沸腾现象的认识解答。
33.【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分析】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凝结。
【解答】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且不同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夏天气温高,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饮料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上,这是水的凝结现象。
故答案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点评】结合水的凝结现象解答。
34.【答案】(1)√。
②√。
③×。
④√。
(2)C。
(3)①√。
②√。
【分析】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称为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的主要传热方式。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解答】(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读图1可知,①灶火与锅直接接触,所以灶火的热量传递到锅外壁是热传导。该说法是正确的。
②液体、气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是热对流,因此,汤的传热方式是热对流。该说法是正确的。
③锅铲变热是通过与锅和烫接触,热传递方式也是热传导。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
④热辐射是热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向周围辐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灶火主要依靠热辐射方式传递热量,锅传热方式包括热传导和热辐射,因此灶火和锅的共同传递热方式是热辐射。该说法是正确的。
(2)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图2中两种厨具的手柄都是塑料制成的。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速度慢,可以避免烫伤使用者。
(3)①图3中,厨师的手臂不小心碰到汤锅壁后,他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厨师的手臂会迅速躲避汤锅壁,这是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大脑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大脑控制。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②身体的肢体运动由神经系统、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厨师把汤锅挪开一些,这个动作是周围传输神经把大脑的指令传送到手臂肌肉完成的。该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
②√。
③×。
④√。
(2)C。
(3)①√。
②√。
【点评】了解热传递方式的特点及应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24年教科版小升初科学全真模拟提高卷02(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教科版小升初科学全真模拟提高卷02(含答案解析),共8页。
2024年教科版小升初科学全真模拟提高卷01(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年教科版小升初科学全真模拟提高卷01(含答案解析),共8页。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专项复习4 热: 这是一份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专项复习4 热,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