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19655月,我国考古学家发现两颗古人类的门齿化石。经科学测定,这些古人类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这些古人类后来被命名为(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

    A. 云南元谋人遗址 B.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D.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

    A. 种植作物 B. 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 打猎捕鱼

    4.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的两种不同文明,存在着互补性。农耕文明起源于母系氏族繁荣期,是指以农耕生产为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能够种植粟、烧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屋、居住在黄河流域的我国原始农耕居民是(  

    A. 元谋人 B. 河姆渡人 C. 半坡人 D. 北京人

    5.陕西某地有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庙门悬挂轩辕庙匾额,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D.

    6.如图的两幅图片是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铜牌和铜鼎,其中的铜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这两件文物的出土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尧舜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7.考古发掘的夏朝都城遗址中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我国夏王朝时的社会形态是(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新石器时代

    8.下列有关商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朝也称为殷朝 B. 商朝属于奴隶社会时期
    C. 涿鹿之战后商朝灭亡 D.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

    9.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ˈ材料描述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0.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以上内容说明(  )

    A. 青铜礼器的使用始于周朝
    B. 周朝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C. 周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
    D.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1.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2.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被称为春秋五霸。通过争霸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国在减少,在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以上材料反映出春秋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是(  )

    A. 百家争鸣 B. 国家统一 C. 中央集权 D. 诸侯争霸

    13.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56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如图判断,公元前256年属于(  )

     

    A.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元前2世纪前期 D. 公元前2世纪后期

    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商都的迁徙,见于记载的有十三次。《尚书盘庚篇》说:视民利用迁(根据有利于百姓生产生活的条件迁都)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现在百姓因灾害而流离失所,没有安定的止息之地)说明迁徙的原因是为了民众躲避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水患的同时,政治上的动乱和纷争,也给人民带来无穷灾祸。史书出载:从中丁至阳甲的九位商王时期,为争夺王位,战乱不休。应是商都屡迁的另一原因。
    材料三: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四:春秋初期,各诸侯国的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车兵是主要兵种。每辆战车多由 4匹马驾挽,一般配有甲士10人,徒卒20人。春秋中期以后,有的诸侯国还建立了独立于车兵之外的步兵。公元前541年,晋军与狄人交战,因狄人用步兵,晋国临时将五乘战车上的甲士改编为步兵三伍。

    (1) 材料一中所说的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所说的小康是从哪一朝代开始?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出盘庚迁都的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

    (3) 根据材料三回答,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哪些义务?(答出两点即可)材料反映出分封制有什么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4) 材料四反映出春秋时期在军事上出现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答出一点即可)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的手工业由官府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经营和管理。在丝绸生产方面,政府设立了典丝官,专门负责丝织品的质量检验以及原料储存和发放等事务。在生产中还设立了筐人,负责煮练丝帛;设立了染人,负责丝帛及其他纺织品的染色;设立了hui绘,就是画花纹),负责丝帛和其他纺织品的画花绣花等装饰加工。西周时有轮、舆、车3种专门制车的工匠。车轮和车盖专门由轮人制造,车厢专门由舆人制造,车辕则由輈人负责。

    ——摘编自《考工记》

    材料二:

    材料三:耒耜耕作是指用耒耜两人并力耕作。耒和耜是用木头制成的两种作用不同的农具,都是要利用人身体自身的重量铲入土中的。牛耕开始于春秋时期,这时候由于冶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牛的进一步驯服技术,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更节省人力物力的牛耕耕作方式逐渐兴起,替代了耒耜耕作的方式。
    材料四:西周时市场上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隶、牛马、各地的土特产品,到了春秋时期,商人的经营范围扩大,从当时统治阶层的高级消费品和军需物资到礼乐祭器,以及盐铁牲畜产品、竹木漆器等等,都成了重要的商品。商人们为了获得厚利,不仅积极奔走,往来贩运,还出现了一些讲究生意经的商业理论著述。

    (1) 材料一反映出西周手工业在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2) 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一行业的情况?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古代的耕作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时期商业得到发展的两点表现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排除B
    C.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排除C
    D.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及生活时间。

    2.【答案】C

    【解析】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C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北京人的生活年代、生产生活状况。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解析】距今7000年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因此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人。
    本题以河姆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C

    【解析】A.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不居住在黄河流域,排除A
    B.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排除B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C符合题意。
    D.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相关知识。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宮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贡献,称他为人文初祖.因此,陕西某地有一组气势恢宏的寺庙建筑,庙门悬挂轩辕庙匾额,主殿悬挂人文初祖匾额,这里祭祀的是黄帝.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内容.
    解答本题注意识记黄帝的贡献及后人对黄帝的尊称.

    6.【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朝时期的一座王城遗址,所以该遗址出土的这两件文物可以让我们了解夏朝时期的历史,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选:B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青铜器和夏朝历史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B符合题意;排除A;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排除C;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夏朝处于奴隶社会。

    8.【答案】C

    【解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为殷朝,A说法正确,排除;商朝属于奴隶社会时期,B说法正确,排除;商朝的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D说法正确,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商朝的建立和灭亡,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

    9.【答案】B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D

    【解析】由材料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可知,这反映了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青铜器的数量有严格限制,说明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项符合题意;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晚期就已出现,排除A项;周朝时期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周朝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性器物。

    11.【答案】B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B
    本题以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文字演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文字演变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解析】根据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通过争霸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国在减少,在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加速了统一的步伐,故D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和特点,与题意不符,排除A;春秋时期国家没有实现统一,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排除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

    13.【答案】A

    【解析】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56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因而公元前256年属公元前3世纪前期。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纪年方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纪年方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小题1】制度:禅让制。朝代:夏朝。

    【小题2】原因:躲避自然灾害和战乱。

    【小题3】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特点:等级森严。

    【小题4】方面: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车兵是主要兵种,变为车兵、步兵并用。

    【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禅让制、盘庚迁都、分封制、春秋争霸。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禅让制、盘庚迁都、分封制、春秋争霸相关知识。

    15.【答案】【小题1】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经营和管理;分工细致等。

    【小题2】冶铁业。

    【小题3】牛耕耕作方式替代了耒耜耕作的方式。

    【小题4】商人的经营范围扩大;出现了一些讲究生意经的商业理论著述。

    【解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

    相关试卷

    31,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31,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2月考试历史试卷,共1页。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