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2章 神经调节(试卷)
展开01 归纳·章节概览
02 速记·考点列阵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1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考点2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考点1 反射与反射弧
考点2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考点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考点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考点3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考点4 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与电流表偏转问题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考点1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考点2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1 语言功能
考点2 学习、记忆和情绪
03 攻克·重点疑难
疑难点1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疑难点2 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第1节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基础讲解)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2)脑的组成及功能
①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下丘脑: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③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④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3)脊髓
①位置:位于椎管内。
②功能: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2.外周神经系统
(1)脑神经(共12对)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头面部。 ②功能: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2)脊神经(共31对)
①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②功能: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①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②传出神经又分为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③功能: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
3.自主神经系统
(1)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分类
①交感神经
a.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等。
②副交感神经
a.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表现为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等。
(3)意义
①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②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讲解)
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2.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组成。
注意:轴突、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轴突呈纤维状,外表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胶质细胞
(1)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2)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3)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与反射弧(基础讲解)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定义: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分类:
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眨眼,婴儿吮吸,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大脑皮层是否参与。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条件发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填出上图各序号代表的反射弧结构:
①感受器 ②传入神经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效应器
(2)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图示反射弧中共有3个神经元。膝跳反射含有2个神经元,缩手反射含有3个神经元。
(4)若④受到损坏,刺激①机体有感觉但无效应。
(5)发生反射必须具备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
3.兴奋
(1)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部位:在反射弧中传导;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4.反射的过程
注意:以下过程均不属于反射:
①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②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下垂
(单细胞生物和植物无神经系统,无反射,只有应激性)
③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
(只有感觉产生,没有(效应器)作出反应,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
④用针刺激蛙的离体腓肠肌,肌肉会收缩
(直接刺激离体腓肠肌也会有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基础讲解)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
(2)实例: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2.条件反射
(1)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2)建立过程
(3)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4)消退
①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②实质: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5)意义
①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②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形成 | 与生俱来(遗传) | 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 |
刺激类型 |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结合非条件刺激 |
是否消退 | 永久性、固定性,不会消退 | 暂时、可变的,反射易消退,需非条件刺激的强化来维持 |
消退的原因、机理和实质 | — | 原因: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 机理: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实质: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
神经中枢 | 脊髓等 |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数量 | 有限 | 几乎是无限的 |
举例 | 排尿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 |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 |
联系 |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础讲解)
1.神经冲动
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1)离子基础: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2)兴奋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离体状态是双向的、体内或反射弧上是单向的)
(3)局部电流方向: 正→负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4)传导形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基础讲解)
1.突触的结构及类型
(1)结构:突触前膜指的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指的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
(2)类型
①轴突—细胞体型,示意图:
②轴突—树突型,示意图: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本质:糖蛋白)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随后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特别提醒
(1)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会使突触后膜某些离子通透性增加:
①若使Na+的通透性增加,则Na+内流,即产生动作电位→兴奋
②若使Cl-的通透性增加,则Cl-内流,即加强静息电位→抑制
(2)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神经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转移。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则下一个神经元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神经递质除了可以作用于神经细胞外,还可以作用于肌肉或腺体。
3.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基础讲解)
1.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
2.作用机理: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3.兴奋剂和毒品
(1)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
(2)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冰毒等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责任和义务: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与电流表偏转问题(难点突破)
1.膜电位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 | 测量图解 | 测量结果 |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 ||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
2.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差变化曲线解读
3.细胞外液中Na+、K+浓度改变对电位的影响
项目 | 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峰值 |
Na+增加 | 不变 | 增大 |
Na+降低 | 不变 | 变小 |
K+增加 | 变小 | 不变 |
K+降低 | 增大 | 不变 |
4.电表偏转
将某离体神经纤维放置于适宜溶液中。如图3所示将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在a点给予刺激,可测得如图4所示的电位变化。(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bc=cd)
(1)对图1、2进行分析:电表两极分别置于b、d两点膜外侧,所以电表指针变化与b、d两点膜外侧的电位差有关。
0-t1:兴奋由a点向两边传导,还未传至b点。b、d点均处于静息电位,膜外均为正,b、d两点膜外侧的电位差为0。
t1点:兴奋传至b点。b点变为动作电位,膜外为负,d点仍处于静息电位,膜外为正。b、d两点膜外侧开始出现电位差。
t1-t2:随着b点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b、d两点膜外侧电位差慢慢消失。
t2-t3:兴奋传至b点与d点之间。b、d点均处于静息电位,膜外均为正,b、d两点膜外侧的电位差为0。
t3点:兴奋传至d点。d点变为动作电位,膜外为负,b点仍处于静息电位,膜外为正。b、d两点膜外侧开始出现电位差。
t3-t4:随着d点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b、d两点膜外侧电位差慢慢消失。
(2)若刺激图1中c点,则指针偏转0次,若刺激f点, 则指针偏转偏转2次。
(3)将电表两极如图3所示置于膜外侧,若刺激b点,则指针偏转偏转2次,若刺激c点,则指针偏转偏转1次。
小结:二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电极位于膜的同侧)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基础讲解)
1.大脑
(1)结构
①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②沟回:增加大脑的表面积。
(2)联系: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1)与躯体运动功能的联系
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特点:①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是与头部的关系是对侧和正立的,并非对侧、倒置的关系,如眼的位置在上,口的位置在下。
②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③躯体左右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支配。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为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代表区主要支配对侧躯体的肌肉运动。
3.大脑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2)脑中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基础讲解)
1.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1)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2)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仍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受意识控制。
2.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
(1)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2)脑干中含有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
(3)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过程。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第5节 人脑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基础讲解)
1.大脑的功能
(1)感知外部世界。(2)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
(1)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2)言语区(示意图)
学习、记忆和情绪(基础讲解)
1.学习和记忆
(1)概念:学习和记忆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过程及联系
(3)学习和记忆的机理
①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情绪
(1)概念: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抑郁与抑郁症
(3)调节方法
①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和更好的应对情绪波动。
②当情绪波动超出自己能够调节的程度时,应向专业人士咨询。
疑难点1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1.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端)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长端)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疑难点2 实验探究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反应,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电刺激①处→A有反应
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①③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①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③→①)。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植物激素,分布,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4章 免疫调节(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4章 免疫调节(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特点,预防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3章 体液调节(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 第3章 体液调节(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激素的发现,激素研究的方法,反馈调节,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