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央美现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凌晖雲 审题人:牛怡雯
说明:1.本试卷共8页。
2.开考前,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题,每小题3分,共75分。选出最适合的一项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中。
科幻小说《三体》中虚构的三体外星文明来自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时,所经过的天体系统级别最低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
2023年3月24日(农历二月初三)傍晚,天幕中上演了“月伴金星”天象—明亮的金星与一弯蛾眉月极近距离相伴,我国均适合观测。下图为为“月伴金星”的示意图,表中为金星和地球的相关数据。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3.“月伴金星”所在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可观测宇宙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4.图中“月伴金星”天象( )
A.形成原因是金星体积小于月球B.金星因自身发光而明亮
C.月球位于地球和金星之间D.月球因月食而呈月牙状
5.与地球相比,金星表面温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太阳更近 ②密度更小 ③公转速度更慢
④温室气体更多 ⑤自转周期更长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⑤
2022年8月30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羲和号”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主要用于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分析。下图为“羲和号”卫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太阳Hα成像光谱仪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
A.核能B.风能C.地热能D.太阳能
7.最可能干扰“羲和号”与地面通讯的是( )
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热力环流D.季节变化
8.“羲和号”观测和分析太阳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强全球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通信质量B.研究太阳活动,降低对地球的不利影响
C.加强对太阳的了解,为登日计划做准备D.提高对太阳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量
9.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能的是
A.水能、潮汐能 B.煤炭、石油
C.核能、风能 D.地热能、波浪能
10.仅考虑太阳能的蕴藏量,我国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现象与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树木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3.太阳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B.许多地区的有线通信中断
C.我国上海上空出现极光 D.美国遭飓风袭击
科氏玉溪龙发现于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1.9亿年前的早侏罗纪地层中,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科氏玉溪龙为植食性恐龙,主要为四足行走,但当需要时,可以用前肢来抓取植物嫩叶,下图为科氏玉溪龙复原图。完成下列小题。
14.结合科氏玉溪龙的习性,推测其生存的环境最可能是( )
A.森林B.沙漠C.冰原D.海洋
15.科氏玉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及生物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中生代侏罗纪裸子植物繁盛B.中生代白垩纪哺乳动物繁盛
C.古生代寒武纪蕨类植物繁盛D.新生代第四纪爬行动物繁盛
穗花杉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地区。某科学家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道虎沟村的某化石层中,发现了两枚距今1.6亿年的穗花杉植物化石。图为穗花杉化石,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问题。
16.依据上述材料推断“穗花杉”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C.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D.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17.若博物馆要给穗花杉化石做一个介绍牌,其年代信息可以写为( )
A.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B.太古宙—泥盆纪—中生代
C.元古宙—中生代—白垩纪D.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9.根据图中化石判断,植物在这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低等陆生植物→蕨类植物繁盛→被子植物繁盛
B.低等陆生植物→裸子植物繁盛→被子植物繁盛
C.低等陆生植物→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兴盛
D.低等陆生植物→被子植物繁盛→蕨类植物繁盛
2021年10月14日5时6分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发生了3.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C.①层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快D.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上升
21.上图中x处为( )
A.莫霍界面B.内核与外核的交界C.软流层D.古登堡界面
“深地一号”是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重大工程,近年不断刷新亚洲超深井记录。2023年5月2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顺北10斜井,经过143天作业,钻井深达8591米,获得高产油气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顺北10斜井钻达的最深处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C.软流层D.下地幔
23.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包括水圈的全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5.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水圈的主体是海洋
C.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D.岩石圈由地幔和地壳构成
二、综合题(25分)
26.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和“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填空题每空1分,选择题每空3分)
(1)左图中,①为太阳大气层中的 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 ;②层为太阳大气层中的 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 。(每空1分)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多选)( )
A.通信部门B.航天部门C.冶金工业部门D.气候研究部门
(3)右图中,按照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属于巨行星的是 和 (填字母);小行星带位于 星与 星轨道之间(填文字)。
(4)行星绕日公转表现出的运动特征有 性、 性、 性。
(5)判断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太阳系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④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⑤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⑥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
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⑤、②-⑥、③-④
C.③-⑤、②-⑥、①-④D.①-⑤、②-④、③-⑥
(6)新能源在中国方兴未艾,这也是我国为改善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请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4分)
27.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界面名称:D ;F ;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金星
地球
公转周期
225天
1年
自转周期
243天
23时56分
相对质量(地球=1)
0.82
1
相对体积(地球=1)
0.88
1
平均温度(固体表面)℃
480
32
大气主要成分
CO2、N2
N2、O2
显
生
宙
新
生
代
第四纪
距今258万年~今天
新近纪
距今2303万年~258万年
古近纪
距今6600万年~2303万年
中
生
代
白垩纪
距今1.45亿年~0.66亿年
侏罗纪
距今2.01亿年~1.45亿年
三叠纪
距今2.52亿年~2.01亿年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因此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属于银河系,河外星系是银河系之外的、与银河系同级的天体系统,因此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不位于河外星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与太阳系是同级的恒星系统,因此不可能位于太阳系,更不可能位于低一级的地月系。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位于总星系、银河系,地球位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三体人乘坐飞船从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到达地球,所经过的天体系统从高到低依次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行星系统)、太阳系(恒星系统)、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和总星系。
3.D 4.C 5.B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都包含月伴金星中的月球,其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金星的体积大于月球,A错误;金星属于行星,自身不发光,B错误;地球上看到月伴金星,说明地球、金星和月球在同一条线上,且月球和金星位于地球同一个方向,地月距离小于地球和金星距离,故月球位于地球和金星之间,C正确;月牙为月相,和月食无关,D错误。故选C。
5.金星离太阳更近,太阳辐射强,①正确;二氧化碳是金星大气的主要成分,对金星的保温作用强,温度高,④正确;密度小和自转周期长对气温没有影响,②⑤错误;金星公转速度快,③错误。故选B。
【点睛】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级别由高到低为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6.D 7.A 8.B
【解析】6.“羲和号”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其携带的太阳Ha成像光谱仪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帆板发电,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8.“羲和号”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其主要任务是对太阳活动进行观测和分析,加强人类对太阳活动的研究,降低或避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不利影响,B正确;加强全球网络建设,提高网络通信质量,与太阳观察无关,A错误;太阳温度太高,登日计划不现实,C错误;提高对太阳能源的利用,减少碳排放量,是地面对太阳能的利用,D错误。因此排除A、C、D,选择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1、太阳黑子的多少变化对地球大气降水有明显的影响。 2、耀斑会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干扰无线通讯,强烈时会产生磁暴。4、太阳活动还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9.D 10.B 11.C
【解析】9.由材料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有大面积水域的地区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适合,D正确;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都是缺少大面积水域,ABC错误。故选D。
10.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阻挡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水体,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正确,D错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水温降低,大气温度也会降低,A错误。光照减弱浮游植物生长减缓,C错误。故选B。
11.岩浆喷发和冰岛地热资源丰富能源来自于地球内能,与太阳无关,①③排除;太阳活动爆发会导致“磁暴”现象、⼲扰有线电话接听,②⑥正确;太阳辐射是⽔的运动、树⽊⽣⻓的主要动力,④⑤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12.B 13.A
【解析】12. 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黑子发生在①光球层,耀斑发生在②色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太阳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正确;太阳耀斑不会使有线通信中断,B错误;上海地区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极光,C错误;太阳耀斑爆发不会使地球出现飓风,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4.A 15.A
【解析】14.科氏玉溪龙为植食性恐龙,说明该恐龙以植物为主要食物,说明其生存的环境植物茂盛,故A符合题意;沙漠、冰原、海洋等环境,植物稀少,故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16.D 17.A
【解析】16.根据穗花杉生活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19℃,年降水量为500~2000mm,年相对湿度大于85%”可知,穗花杉生存的古地理环境温暖湿润,D正确,排除A、B、C,选择D。
17.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得,穗花杉植物化石距今1.6亿年,属于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故A正确,因此排除B、C、D,选择A。
【点睛】中生代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18.B 19.C
【解析】18.三叶虫是一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活在早古生代,①正确;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②正确;恐龙生活在中生代,④错误;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晚期,繁盛于中生代,③错误。故选B。
19.根据图中化石判断,此时期是从古生代到中生代,此时期植物的演化过程为:低等陆生植物→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兴盛,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藻菌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0.C 21.D
【解析】20.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深度,纵坐标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①的深度为2900千米,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A错误;乙波在①层的传播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快,而①层中包括地幔部分,因此乙波可以通过地幔,B错误;从图中可知地震波的波速在①处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快,C正确;由图可知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D错误。故答案选C。
21.图中的X处深度约2900千米,在这里纵波(甲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乙波)完全消失,应为古登堡界面。D正确;A莫霍面位于地下17km处,故A错误;内核与外核的交界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故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2900km以上,故C错误。故答案选D。
【点睛】纵波是属于推进波,并且它是最先就能够到达震中,因此我们也可以称纵波为P波,除此之外纵波能够使得地面发生上下振动,所以它的破坏性是比较弱的。横波是属于剪切波,是第二个到达震中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称横波为S波,横波是能够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的抖动的,所以对比起纵波来说,横波的破坏性是比较强。
22.A 23.C
【解析】22.结合材料“钻井深达8591米”,而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所以顺北10斜井钻达的最深处位于地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选A。
23.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以上,包含上地幔的顶部与地壳,①错误,②正确。
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③正确。不包括水圈的全部,④错误。所以C正确。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24.C 25.B
【解析】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为岩石圈,AB错误;生物圈占据了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误。故选C。
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大气圈是由大气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C表述不严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地球内部圈层之间也具有联系,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近地面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水圈,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根据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并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3)生物圈,是渗透于其他圈层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26.(1) 光球 黑子 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 色球 耀斑/日珥
(2)ABD
(3) E F 火 木
(4) 同向 共面 近圆
(5)B
(6)推广理由: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绿色能源;局限性:受天气影响大;能量不稳定;可能产生光污染
【分析】本题以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系示意图为资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太阳大气层、太阳活动和天体运动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详解】(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在左图中,①为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其形成原因是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所以显得暗。②层为太阳大气层中的色球层,该层的太阳活动为耀斑和日珥。
(2)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当耀斑爆发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因此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候研究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研究的预报;冶金工业部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不大,ABD正确,C错误。故选ABD。
(3)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八大行星的分布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右图中,表示地球的是C;按照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属于巨行星的是木星和土星,对应字母为E、F;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4)八大行星绕日公转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公转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具有近圆性。
(5)根据所学可知,太阳系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所外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因此①对应⑤;地球的质量和体称话中,使地球表层存在适宜呼吸的大气层,因此②对应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温度适宜,水经常处于液体状态,因此③对应④。综上所述,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6)推广理由: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无污染,绿色能源;局限性:受天气影响大;能量不稳定;可能产生光污染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
浙江省湖州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南浔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3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