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C.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2.(2分)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如图位置加热,对流管内液体会沿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
B.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
C.通过纸飞机实验,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箭尾所指的方向
D.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推送气体,“潜水艇”做下沉运动
3.(2分)2022年9与30日,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型飞机正式起航,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B.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
C.客机起飞与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不相同
D.客机着陆后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4.(2分)概念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知识体系,下列正确的是( )
A.溶液 B.气温
C.水 D.淡水
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6.(2分)关于浮力、沉浮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变
C.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也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7.(2分)如图是杭州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天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这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凌晨一点
C.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的西北方吹来
D.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应直接放在室外太阳光下测量
8.(2分)下列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药液 B.覆杯实验
C.吸尘器吸灰尘 D.吸盘吸在墙上
9.(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标准大气压与760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B.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103g/cm3
C.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中学生站在地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1.25×104Pa
10.(2分)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11.(2分)“天宫课堂”第一课上,王亚平做了一个有关浮力的实验。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如图。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太空中重力消失时,浮力也就消失了
D.浮力和重力没有关系
12.(2分)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⑤⑥
13.(2分)下列有关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在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14.(2分)如图是在山脚下自制的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后,气压计的瓶外气压和水柱高度与山脚下比较( )
A.瓶外气压升高,水柱高度下降
B.瓶外气压降低,水柱高度上升
C.瓶外气压升高,水柱高度上升
D.瓶外气压降低,水柱高度下降
15.(2分)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16.(2分)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沉淀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结晶
17.(2分)如图甲所示,正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在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54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增大
18.(2分)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9.(2分)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 )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20.(2分)科学研究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的是( )
A.固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B.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
二、填空题(46分)
21.(4分)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降水、B蒸发、C 。
(2)其中“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填字母)这一环节。
(3)下面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
C.长江黄河的发源
D.冰川广布的南极
(4)杭州市属于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22.(8分)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证明b气体的方法是 。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4)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
23.(6分)大气层总高度约3000千米。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如图。请回答:
(1)下列描述符合A层特点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运动剧烈
②占了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③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④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2)太空站建在约333千米高空,位于大气层的 (填“内部”或“外部”)。
(3)人类生存范围对应图中 (填序号)。
24.(4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 。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5.(6分)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学知识,其中一期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发现很灵验,在冬天时,此时往往是 天气(填“阴雨”或“晴朗”),这是因为此时大气压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预报瓶”在外界大气压变化不大时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为了使现象更明显的改进方法是 。
26.(8分)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A.z=w>m>n
B.z>w>m>n
C.z>w=m>n
D.z>w>m=n
(3)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7.(4分)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28.(6分)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硒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南海海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t1℃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
(3)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较多的是 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9.(8分)科学实验课上,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选仪器设计实验的活动,实验室准备的仪器如图所示:
(1)小洁同学一眼就认出仪器N是 。
(2)小倩同学利用上述仪器进行粗盐水的过滤,他选择了漏斗和铁架台,你认为他还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名称)。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他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
(3)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30.(10分)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
B.把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记下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推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
(2)小华同学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读数正确,但发现测量结果偏小 。
3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1
0.2
0.06
2
0.4
0.12
3
0.6
0.18
表二:液体乙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4
0.2
0.08
5
0.4
0.16
6
0.6
0.24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它的质量成 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 牛(g取10N/kg),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面积为0.001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千克/米3(结果保留1位小数)。
32.(10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
序号
物体重力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排开液体质量m排(g)
水
ρ水=1.0g/cm3
1
2
1.5
Δ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表中Δ处的浮力大小为: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可初步得出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本实验中在同一种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格中示数G物(N)、F拉(N)、V排(cm3)应满足关系式是 。
四、解答题(18分)
33.(6分)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3)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34.(6分)将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拴一重为G的小球,将小球浸没在水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3m3,密度为0.8×103kg/m3,g取10N/kg。求:
(1)画出小球在水中完全浸没时的受力分析图;
(2)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
(3)小球受到拉力的大小;
(4)剪断细线后,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所受的浮力大小。
35.(6分)我国公布了最新测量珠穆朗玛峰峰顶高度8848.86米。海拔5200米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的珠峰大本营,这里高寒气候明显,大气压大约是1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近似为0.5×105Pa)。我国登山队员们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彰显了我们国家当今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
(1)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的缘故。
(2)高压锅盖直径为24cm,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是10﹣5m2,限压阀重力为1N,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时,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大?
(3)若改用质量更小的限压阀,则锅内的最高温度会 (选填“上升”或“下降”)。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分)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C.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答案】B
【分析】A、根据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可知;
B、根据淡水资源特点可知;
C、根据形成水循环的内因可知;
D、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知。
【解答】解:A、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在2500毫升以上,,余下的则从食物中摄取、汤汁等等,都属于正常的摄入水;
B、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河流水,故B正确;
C、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故C错误;
D、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是在高压下打入汽水瓶并溶解在汽水里面,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少,故D错误。
故选:B。
2.(2分)下列都是《科学》课本中的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如图位置加热,对流管内液体会沿顺时针方向循环流动
B.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正在沸腾的液体停止沸腾
C.通过纸飞机实验,可知风向是风向标箭尾所指的方向
D.用力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右推送气体,“潜水艇”做下沉运动
【答案】B
【分析】(1)一般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越小;
(2)水的沸点随着水面上的气压增大而上升;
(3)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生活中常见的流体是水和空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4)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解答】解:A、在如图位置加热,这样单位体积的液体会变少,上升,密度大的液体过来补充,故A错误;
B、当用注射器向烧瓶内充气时,沸点升高,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右侧迎风面积大,等质量的空气流过纸飞机左侧时空气流速大,流过纸飞机右侧的空气流速小,由此可知,故C错误;
D、现在潜水艇模型处于悬浮,水会被压出试管,模型上浮。
故选:B。
3.(2分)2022年9与30日,是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商用大型飞机正式起航,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B.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
C.客机起飞与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不相同
D.客机着陆后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答案】D
【分析】(1)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热气球是利用浮力升空的;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解答】解:
A、客机的机翼上方突起。这样的结果决定了当客机启动后,空气压强小;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力方向向上,当升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所以客机升空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B、客机所在高空的大气压强比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小;
C、飞机起飞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的原理不相同;
D、飞机着陆后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惯性是一种性质,故D错误。
故选:D。
4.(2分)概念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知识体系,下列正确的是( )
A.溶液 B.气温
C.水 D.淡水
【答案】A
【分析】A、根据溶液的组成来分析;
B、根据气温的内容来分析;
C、根据水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淡水的分布来分析。
【解答】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
B、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故错误;
C、水是一种纯净物,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D、淡水包括江河,高山积雪,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类物质,而不是淡水。
故选:A。
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答案】D
【分析】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根据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不能溶解该溶质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7N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2分)关于浮力、沉浮条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轮船从海里行驶到河里,所受浮力减小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不变
C.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也适用于气体中的物体
D.医学上将人的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恰好悬浮,则说明两者密度相同
【答案】A
【分析】(1)轮船从海里到河里均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重力的变化判断出浮力的变化情况;
(2)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下沉时,深度增加,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受浮力变化情况;
(3)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4)根据悬浮条件(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等于物体重、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判断。
【解答】解:A、当船从海里到河里,船受到的浮力:F浮=G,由于船受到的重力不变,故A错误;
B、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ρ液V排g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深度增加时,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正确;
C、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
D、把血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血液的密度等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故D正确。
故选:A。
7.(2分)如图是杭州某天的部分气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天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气候
B.这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凌晨一点
C.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的西北方吹来
D.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应直接放在室外太阳光下测量
【答案】C
【分析】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解答】解:读图可知,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这一天的风大致从杭州的西北方吹来,故C对。
测量气温的气温计应放在百叶箱里,故D错。
这一天时间里杭州地区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天气,故A错。
故选:C。
8.(2分)下列四个实例中,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
A.注射器注射药液 B.覆杯实验
C.吸尘器吸灰尘 D.吸盘吸在墙上
【答案】A
【分析】大气压的应用主要是利用气压差产生的压力差,常见的有吸管吸饮料、吸盘吸玻璃、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等;分析时注意比较内外压强差。
【解答】解:A、医生给注射器内吸药液时用到了大气压,利用的是人的推力,故A符合题意;
B、覆杯实验中,水排出了杯子内的空气,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C、普通吸尘器吸灰尘,使吸口处压强低,故C不合题意;
D、用力将吸盘压在墙壁上,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故选:A。
9.(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标准大气压与760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B.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103g/cm3
C.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中学生站在地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1.25×104Pa
【答案】D
【分析】(1)记住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知道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
(2)了解空气的密度和估算人体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A.标准大气压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即3.29×10﹣3g/cm3,故B错误;
C.人体最感舒适的温度约为25℃,故C错误;
D.中学生站立地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0.(2分)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克,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 )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
D.把水蒸发掉50克
【答案】D
【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0g×10%=10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100g﹣10g=90g。
A、加入20克食盐固体若能完全溶解=25%;
B、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合题意;
C、加入200克30%的食盐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不合题意;
D、把水蒸发掉50克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故选:D。
11.(2分)“天宫课堂”第一课上,王亚平做了一个有关浮力的实验。在太空中,乒乓球并没有像在地面一样浮在水面,如图。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乒乓球受到的浮力方向向下
B.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C.太空中重力消失时,浮力也就消失了
D.浮力和重力没有关系
【答案】C
【分析】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在太空中,和重力有关的一切现象会消失。
【解答】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存在压力差产生了浮力,水不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故C正确。
故选:C。
12.(2分)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⑥⑧ B.②⑤⑥⑧ C.③⑥⑦ D.⑤⑥
【答案】D
【分析】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③浊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④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
⑤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⑦由水和其它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水是溶剂。
【解答】解: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
②溶液、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③浊液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故③错;
④乳浊液中分散的是小液滴,悬浊液中分散的是固体颗粒;
⑤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⑥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⑦由水和其它物质形成的溶液中,水是溶剂;
故选:D。
13.(2分)下列有关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在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一定会有晶体析出
【答案】D
【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结晶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B、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结晶是溶液中无法在溶解的固体溶质以晶体的形式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一些,如稀盐酸。
故选:D。
14.(2分)如图是在山脚下自制的简易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后,气压计的瓶外气压和水柱高度与山脚下比较( )
A.瓶外气压升高,水柱高度下降
B.瓶外气压降低,水柱高度上升
C.瓶外气压升高,水柱高度上升
D.瓶外气压降低,水柱高度下降
【答案】B
【分析】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简易的自制气压计的原理:瓶内压强=外界大气压+水柱产生的压强。
【解答】解: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增大,B正确。
故选:B。
15.(2分)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答案】C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得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解:A、0℃时,则150g水中最多溶解M的质量为:,故加入15.6gM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故B错误;
C、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80℃时,降温至40℃,故D错误;
故选:C。
16.(2分)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泥沙和食盐——沉淀
B.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C.酒精和水——蒸馏
D.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蒸发结晶
【答案】A
【分析】根据物质分离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泥沙和食盐的混合物加水溶解,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然后再通过过滤,故A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故B正确;
C.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因此可以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不合题意;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17.(2分)如图甲所示,正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在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54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增大
【答案】C
【分析】(1)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判断出金属块重;
(2)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由G=mg算出金属块的质量,由密度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3)根据p=ρgh分析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
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水面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由图像可知1=54N,故A错误;
BC、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由图像可知2=34N,
则浸没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3=54N﹣34N=20N;
由F浮=ρ水V排g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V=V排===2×10﹣3m3,
由G=mg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m===5.4kg,
金属块的密度为:
ρ===2.7×108kg/m3,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知1至t7时间段内,金属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变小,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减小。
故选:C。
18.(2分)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质量分数公式即可作答。
【解答】解:A.从图可以看出,甲烧杯中还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从图可以看出,丙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硝酸钾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在此基础中继续加水得到丁溶液,所以丁烧杯中,故B正确;
C.乙烧杯中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乙→丙过程中,故C错误;
D.丙→丁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9.(2分)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 )
A.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答案】D
【分析】(1)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结合图示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2)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
(3)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烧杯、容器内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受力面积相同,根据p=比较压强大小;
(4)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判断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
【解答】解:已知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则其质量;
A、小球在甲中下沉球>ρ甲,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球<ρ乙,在丙中悬浮,故ρ球=ρ丙;所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丙<ρ乙,故A错误;
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由于ρ甲<ρ丙<ρ乙,根据p=ρgh可知:p乙>p丙>p甲,故B错误;
C、开始时,则液体的体积V甲=V乙=V丙,放入小球后,甲、丙溢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则剩余液体体积V甲′=V丙′<V乙′,
由于ρ甲<ρ丙<ρ乙,由m=ρV可知,剩余液体的质量m甲′<m丙′<m乙′,
由G=mg可知,剩余液体的重力G甲′<G丙′<G乙′;
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则小球的重力相等,
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球的重力之和甲<F丙<F乙;
由于受力面积相同,由p=,p'乙>p'丙>p'甲,故C错误;
D、由图知,在乙容器中漂浮;在甲容器中下沉,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故D正确。
故选:D。
20.(2分)科学研究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下列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符合图示的是( )
A.固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B.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C.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
【答案】A
【分析】图示:X与Y的关系是成正比,X随Y的增加而增加。
A、根据固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B、根据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判断;
C、根据质量和体积关系判断;
D、根据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关系判断。
【解答】A、固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致可分成三类: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很小,不符合图示关系;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符合图示关系;
C、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是成正比的,符合图示关系;
D、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一定温度下,符合图示关系。
故选:A。
二、填空题(46分)
21.(4分)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环节是:A降水、B蒸发、C 水汽输送 。
(2)其中“南水北调”改变的是 G (填字母)这一环节。
(3)下面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B 。
A.地表裸露的沙漠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
C.长江黄河的发源
D.冰川广布的南极
(4)杭州市属于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C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答案】(1)水汽输送
(2)G
(3)B
(4)B;C
【分析】(1)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随着气流运动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上的水,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汇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运动被称为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2)人类通过兴修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
(3)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大、地表江河径流量较大的地区。
(4)珍惜、保护水资源,需要污水达标排放;随时关闭取水设施;节约用水等。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中C是海洋上空的湿润气流到达陆地上空。
(2)我国“南水北调”是将长江流域的部分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改变的是地表径流G环节。
(3)A、地表裸露的沙漠气候干旱,水循环不活跃。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的水循环速度最快,最活跃。
C、长江黄河均发源于冰川,故错误。
D、冰川广布的南极是冰川,故错误。
故选:B。
(4)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剧水资源污染。
B、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
(1)水汽输送
(2)G
(3)B
(4)B;C
22.(8分)用如图1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增加水的导电性 。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证明b气体的方法是 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
(3)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
(4)请给如图2所示水电解过程中的微粒运动变化排序 ④③①② 。
【答案】(1)增加水的导电性;
(2)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水氢气+氧气;
(4)④③①②。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接通电源,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a:b=2:1,b气体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则证明是氧气。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4)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分子。
故答案为:
(1)增加水的导电性;
(2)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口;
(3)水氢气+氧气;
(4)④③①②。
23.(6分)大气层总高度约3000千米。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如图。请回答:
(1)下列描述符合A层特点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
①对流运动剧烈
②占了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③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④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2)太空站建在约333千米高空,位于大气层的 内部 (填“内部”或“外部”)。
(3)人类生存范围对应图中 A (填序号)。
【答案】(1)①②④
(2)内部
(3)A
【分析】(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大气层的平均厚度大约是1000km以上。
( 3 )对流层平均厚度是12km,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解答】解:(1)读图可知,A层为对流层,对流运动剧烈。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它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风、雨、云、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④正确。
故选:①②④。
(2)大气的厚度大约是1000km,因此位于333km的太空站位于大气层的内部。
(3)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底层,对应图中的A。
故答案为:
(1)①②④
(2)内部
(3)A
24.(4分)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查阅的数据是 稀硫酸的密度 。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烧杯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溶液计算的数据结合配制时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要计算需要浓硫酸的量,还必须知道稀硫酸的密度、玻璃棒,故填:稀硫酸的密度。
25.(6分)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学知识,其中一期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发现很灵验,在冬天时,此时往往是 阴雨 天气(填“阴雨”或“晴朗”),这是因为此时大气压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预报瓶”在外界大气压变化不大时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为了使现象更明显的改进方法是 将A管做得更细一点 。
【答案】阴雨;减小;将A管做得更细一点。
【分析】根据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大气压的大小受天气的变化影响的关系来判断,一般来说,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根据实验装置的改进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天气不同,气压不同,阴天下雨的天气大气压比正常低,说明外界大气压减小;该“预报瓶”在外界大气压变化不大时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会液面高度变化明显一些。
故答案为:阴雨;减小。
26.(8分)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50g 。
(2)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A 。
A.z=w>m>n
B.z>w>m>n
C.z>w=m>n
D.z>w>m=n
(3)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 。
(4)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D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溶液的知识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
【解答】解:(1)t℃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50g;
(2)n和m的区别是n中有100g水,m中有80g水,所以n中溶质质量分数要小于m中质量分数,n,w和z都在曲线上×100%,溶解度就不变,因为在同一温度,所以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z=w>m>n。
t℃时,在100g的水中能溶解40g的某物质,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3)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4)此图未能提供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能力,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无法确定;
故答案为:(1)50g;
(2)A;
(3)20%。
(4)D。
27.(4分)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 下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增大,因为在酒精中又增加了冰块对水产生了压力;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下降,因为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冰块熔化后体积变小。
【解答】解: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增大;
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因为冰熔化成等质量的水后,体积变小。
故答案为:增大;下降。
28.(6分)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硒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南海海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t1℃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或“=”)。
(3)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较多的是 硝酸钾 溶液。
【答案】(1)混合物;
(2)>;
(3)硝酸钾。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解答】解:(1)南海海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德育硝酸钾的溶解度;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t2℃时,氯化钾和硝酸钾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4℃,析出固体较多的是硝酸钾溶液。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
(3)硝酸钾。
三、实验探究题(36分)
29.(8分)科学实验课上,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选仪器设计实验的活动,实验室准备的仪器如图所示:
(1)小洁同学一眼就认出仪器N是 胶头滴管 。
(2)小倩同学利用上述仪器进行粗盐水的过滤,他选择了漏斗和铁架台,你认为他还需选择的仪器是 玻璃棒、烧杯 (填名称)。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他接下来的操作应是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
(3)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 D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答案】(1)胶头滴管;
(2)烧杯和玻璃棒;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3)D。
【分析】(1)根据仪器N的形状和用途进行回答;
(2)根据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及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仪器N的形状和用途可知,该仪器是胶头滴管;
(2)过滤实验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还需选择的仪器是D烧杯和玻璃棒,他接下来的操作应是更换滤纸;
(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变小;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造成水的质量偏大;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造成称量出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等于给所配溶液稀释;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即氯化钠的质量偏小;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选项正确的是②③④⑤;
故选:D。
故答案为:
(1)胶头滴管;
(2)烧杯和玻璃棒;更换滤纸;
(3)D。
30.(10分)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排尽注射器内气体 。
B.把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记下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 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
D.推算此时大气压的数值P= (写出表达式)。
(2)小华同学正确使用测量仪器,读数正确,但发现测量结果偏小 注射器内气体未排尽 。
【答案】(1)A、排尽注射器内气体;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C、有刻度部分的长度;D、;(2)注射器内气体未排尽。
【分析】(1)A、实验中要排出注射器内的空气,这样在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部会接近于真空,这样才能测出大气的压力;
B、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利用公式V=SL的变形,可求其横截面积的大小;
D、根据公式p=,将测得的压力和面积代入公式即可算出压强的大小;
(2)注射器筒内有空气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导致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解答】解:
(1)A、实验时,使注射器密封;
B、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一次性注射器的容积V,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S=;
D、根据数据计算大气压强p==;
(2)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会导致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1)A、排尽注射器内气体;B;C、有刻度部分的长度;D、。
3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作能够方便鉴别液体种类的仪器。他们猜测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液体的种类存在着某种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时,该小组同学选用一个圆柱形的瓶子,先后漂浮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并用仪器测出每一次实验时瓶和细沙的总质量及圆柱形的瓶子底部所处的深度h(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如图所示。记录的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液体甲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1
0.2
0.06
2
0.4
0.12
3
0.6
0.18
表二:液体乙
实验序号
瓶和沙总质量(千克)
深度h(米)
4
0.2
0.08
5
0.4
0.16
6
0.6
0.24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结论: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它浸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它的质量成 正 比。
(2)分析比较实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大于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为 2 牛(g取10N/kg),若圆柱形瓶子的底面积为0.001米2,则甲液体的密度为 3.3×103 千克/米3(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正;(2)大于;(3)2;3.3×103。
【分析】(1)从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得出瓶子和沙的总质量和瓶子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
(2)根据瓶子的状态,判断出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由实验序号1和4或2和5或3和6得出瓶子和沙总质量的关系,进而判断出瓶子所受浮力的关系,由瓶子浸在甲、乙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判断出它们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判断出甲、乙密度的关系;
(3)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实验序号1的这次实验,圆柱形瓶子所受的浮力等于瓶和沙的总重力,利用公式F浮=G物=mg求得瓶子受到的浮力。再利用公式F浮=ρ液gV排=ρ液gSh解得甲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从实验序号1、2、4或4、5,瓶子和沙的总质量增加几倍,所以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圆柱体;
(2)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由实验序号2和4或2和2或3和6可知,则瓶子所受的浮力相等,则浮力相等时排开甲液体的体积大浮=ρ液gV排可知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
(3)序号7的实验中瓶和沙的总质量m=0.2kg,
则瓶和沙的总重力为:
G=mg=4.2kg×10N/kg=2N;
因为漂浮,所以F浮=G=2N,
因为F浮=ρgV排=ρgSh,
所以甲液体的密度为:
ρ==≈3.5×103kg/m3。
故答案为:(1)正;(2)大于;2.3×103。
32.(10分)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
序号
物体重力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排开液体质量m排(g)
水
ρ水=1.0g/cm3
1
2
1.5
Δ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表中Δ处的浮力大小为: 0.5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或2、5或3、6)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本实验中在同一种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寻找普遍规律 ;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格中示数G物(N)、F拉(N)、V排(cm3)应满足关系式是 G物﹣F拉=ρ液V排g 。
【答案】(1)0.5;(2)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1、4(或2、5或3、6);(3)寻找普遍规律;(4)G物﹣F拉=ρ液V排g。
【分析】(1)由表格可知物体的重力,根据称重法求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求出受到浮力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再表格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3)本实验中在同一种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4)根据m=ρV和G=mg求出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比较排开水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即可得出G物(N)、F拉(N)、V排(cm3)应满足关系式。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浮=G﹣F′=2N﹣3.5N=0.5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7(或4,液体的密度相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故可得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结合表格可知1、8或者3;
(3)本实验中在同一种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4)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m排g=ρ液V排g=1.4×103kg/m3×50×10﹣8m3×10N/kg=0.3N,
因为F浮=G物﹣F拉=2N﹣1.8N=0.5N,所以F浮=G排,即G物﹣F拉=ρ液V排g。
故答案为:(1)3.5;(2)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1、4(或2、6);(4)G物﹣F拉=ρ液V排g。
四、解答题(18分)
33.(6分)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表中m= 27.2 ;
(2)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6.5% ;
(3)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27.2;
(2)26.5%;
(3)300g。
【分析】(1)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及表中数据来分析;
(3)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20g水溶解7.2g氯化钠恰好饱和,则表中m=27.8。
(2)第3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溶剂是20g,则溶质质量分数是:。
(3)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100g×20%=(100g+x)×5%
x=300g
答:需加水300g。
故答案为:
(1)27.7;
(2)26.5%;
(3)300g。
34.(6分)将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拴一重为G的小球,将小球浸没在水中,细线对小球的拉力为F﹣3m3,密度为0.8×103kg/m3,g取10N/kg。求:
(1)画出小球在水中完全浸没时的受力分析图;
(2)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
(3)小球受到拉力的大小;
(4)剪断细线后,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所受的浮力大小。
【答案】(1)
;
(2)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为8N;
(3)小球受到拉力的大小为2N;
(4)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8N。
【分析】(1)小球静止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拉力的作用,作用点为小球的重心,据此画出小球在水中完全浸没时的受力示意图;
(2)已知小球的体积和密度,根据G=mg=ρVg计算小球的重力大小;
(3)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根据F浮=ρ液gV排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计算小球受到的拉力大小;
(4)已知物体的重力大小,根据物体的漂浮可求得小球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
【解答】解:(1)小球静止时,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点为小球的重心
;
(2)小球的重力大小为:G=mg=ρVg=0.8×106kg/m3×10﹣3m4×10N/kg=8N;
(3)小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球的体积浮=ρ液gV排=1.5×103kg/m3×10N/kg×10﹣7m3=10N,
小球受到的拉力大小为:F=F浮﹣G=10N﹣8N=3N;
(4)小球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即:F浮′=G=8N。
答:(1)
;
(2)小球受到的重力大小为8N;
(3)小球受到拉力的大小为7N;
(4)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8N。
35.(6分)我国公布了最新测量珠穆朗玛峰峰顶高度8848.86米。海拔5200米是汽车可以直接到达的珠峰大本营,这里高寒气候明显,大气压大约是1标准大气压的一半(近似为0.5×105Pa)。我国登山队员们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绘技术,精确测定珠峰高程,彰显了我们国家当今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
(1)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 低 的缘故。
(2)高压锅盖直径为24cm,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是10﹣5m2,限压阀重力为1N,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时,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多大?
(3)若改用质量更小的限压阀,则锅内的最高温度会 下降 (选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1)低;(2)1.5×105Pa;(3)下降。
【分析】(1)水的沸点随大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2)锅内最大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限压阀产生的压强之和;
(3)减小安全阀的质量,会减小锅内气压,从而降低锅内温度。
【解答】解:(1)在珠峰大本营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
(2)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
p=p0+=0.6×105Pa+=1.6×105Pa;
(3)减小安全阀的质量,会减小锅内气压。
故答案为:(1)低;(2)1.6×105Pa;(3)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