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秋季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质量监测(一)
七年级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本卷共伯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某校七年级研学活动主题是“寻访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由此判断,他们此次研学目的地最有可能是
A.陕西蓝田县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县 D.湖北长阳县
2.从图片中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3.《万古江河》一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学会保留火种C.群居生活的出现 D.打制石器的使用
4.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蓝田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同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山东淄博赵家徐姚遗址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即用火烧烤过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这可印证该遗址居民
A.能够饲养家畜 B.广泛使用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从事农业生产
6.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7.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A.国际主义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8.《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祖先唯一 D.国家统一
9.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③夏朝的建立④周王室衰微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10.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年代尺中“?”处的历史事件是
A.盘庚迁殷 B.西周灭亡 C.牧野之战 D.平王东迁
11.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与它们的简称直接有关的制度是
A.井田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2. 2020年河南洛阳发现了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大墓,墓葬既具有西北戎人的丧葬习俗,又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影响。这反映了
A.春秋时期出现民族交融 B.殷商手工业技术进步
C.西周礼乐文化逐渐衰落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3.“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以上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桓王权力强大B.诸侯争霸厉害C.周王室已经衰微D.郑伯成为霸主
14.一位同学搜集了“春秋护头铜胃”“勾践剑与夫差矛”“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实现统一 B.经济快速发展C.学术思想活跃 D.诸侯割据争霸
15.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簋的数量来区分贵族等级,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表明西周社会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文明先进 D.等级森严
16.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 84千克,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
A.商代铜爵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西周利簋
17.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展开激烈争斗。他们争斗的最主要目的是
A.争夺霸主地位 B.臣服于周天子C.提高军事实力 D.建立统一国家
18.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纺织业的发展 B.商业活动的活跃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深耕细作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9分)
19.(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政府完成了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项目规划和选址工作。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 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
——《2010年楚雄州志》
(1)你认为材料一中在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2分)
材料二如图所示
(2)观察材料二的图一,分析北京人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从图二、图三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材料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为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由来和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世界文明探索一亚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人的发现所产生的重要意义?(3分)
20.(12分)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村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l)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制度?(2分)实行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6分)
21.(9分)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生产工具分别是由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2分)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1分)
(2)图三所示工具何时开始用于农业生产领域?(1分)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2分)
材料二
(3)请分别写出最早种植图四、图五农作物的原始居民。(2分)稻种和粟米的大量出土能说明什么?(1分)
22。(7分)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开展一次主题为“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研学旅行,邀你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学日记《良渚先民的活动想象》
5000多年前,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的良渚先民们,学会了使用陶器等工具,用原始文字来交流或记事,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先民们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国王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大量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经过几代人的奋斗,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
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 (如下图所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哪一个更具有史料价值?(3分)
(2)选取材料一、二中相关联的两个信息点,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参考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分)
示例:①观点:良渚先民进入了农耕时代。
②事件:良渚先民会使用黑陶等陶器,过上了“饭稻羹鱼”的农耕生活。
③论述:良渚先民生活在今天长江中下游太湖流域一带,会使用陶器等工具,会用原始文字记事,过上了原始农耕生活。
④结论:良渚先民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秋季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质量监测(一)
七年级 历史 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C | B | A | A | C | B | B | A | B | C | C | A | C | D | D | B | A | C |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9分)
19.(11分)
(1)原因:因为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2分)
原因:因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2)特点:前额偏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信息:北京人会使用火,会制造工具,以狩猎采集食物果实为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3)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完善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3分)
20.(12分)
(1)办法:禅让制。(2分)
(2)变化:世袭制替代禅让制。(2分)
(3)制度:分封制。(2分)积极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扩大了疆土。(3分)消极影响:周王室衰微,诸侯操纵国家政治,整个国家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3分)
21.(9分)
(1)图一:旧石器时代。(1分)图二:新石器时代。(1分)反映: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1分)
(2)何时:春秋时期。(1分)影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2分)
(3)图四:河姆渡人。(1分)图五:半坡居民。(1分)说明我国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生活。(1分)
22.(7分)
(1)材料一属于文献史料(1分)材料二属于实物史料(1分)(或材料一是第二手史料,材料二是第一手史料)。(2分)材料二更具有史料价值。(1分)
(2)①观点:良渚先民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②事件:良渚先民会制作玉琮等玉器,用玉器标识身份和表示对神的崇拜。
③论述:良渚先民拥立了自己的国王,学会用玉器标识身份,表示对神的崇拜。国王等贵族组织平民兴修水利,修建宫殿城市,良渚王国迈进了文明时代。
④结论:良渚王国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始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清楚,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4分)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试题docx、九年级历史训练二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